用私塾代替現有教育恐怕不妥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編者:并不完全同意本文觀點,不過討論,有助于增進了解。


文/蔡 輝

中國接受現代義務教育有一個艱難的過程,前賢篳路藍縷、不斷與偏見斗爭,始有今天成果,確實,應該重視其中不足的地方,但不能因為存在問題,便徹底轉向相反思路,用神話古代來制造“終極解決方案”的幻覺。


用私塾代替現有教育恐怕不妥

 

夫婦為給女兒快樂童年深山辦私塾(資料圖 圖源網絡)

近日,一組題為《夫婦為給女兒快樂童年深山辦私塾》的系列攝影風靡網絡,它講述了西安夫婦兩人遁跡終南山、邊修行邊辦私塾的故事,引來無數好評。

遠離課業壓力,回歸自然與傳統,對忙碌的現代人確有較大誘惑力,人們爭相點贊,既體現出對當下教育的不滿,又展現了對城市生活的抱怨。

但,不能忽視兩點。

首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從現有法律看,父母沒有權利讓子女舍公學而就私學。

其次,回歸自然會給環境帶來更大傷害,住在郊外,意味著要增加88%用電量,僅私家車一項,每年就要多排放6700磅二氧化碳,據統計,美國大都會區工作的工人收入高過其他地區30%,生活壓力讓他們生產效率高出50%。這意味著,在今天,回歸自然是有錢有閑的富人游戲,不具普及的可能。

 

用私塾代替現有教育恐怕不妥

 

用私塾代替現有教育恐怕不妥(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不否認,現有教育存有不足,體現在工廠式教學違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則,過于整齊劃一、呆板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孩子綜合素質的提升,對此,可以通過私塾教育予以修正和補充,但用后者替代前者,恐怕不妥。

畢竟私塾采取的是傳統教學方法,事實證明它無法適應現代社會,很難給孩子打下均衡而牢固的知識基礎。近代以來,中國屢屢錯過現代化機遇,從世界領先到被瓜分豆剖,傳統教育難辭其咎。因為它主張死記硬背,重修身而輕實踐,導致讀書人脫離現實、空守原則,只會閉門造車,成了于國于家絕無用處的廢物。

確實,也涌現出林則徐、曾國藩等優秀人才,但在數百萬讀書人群體中,他們屬鳳毛麟角,在清末,絕大多數讀書人是社會變革的阻力,甚至視現代文化為寇仇,不惜造謠生事、蠱惑民心,憑空增添了轉型的成本。

從歷史看,中國接受現代義務教育有一個艱難的過程,前賢篳路藍縷、不斷與偏見斗爭,始有今天成果,確實,應該重視其中不足的地方,應該進一步改進,但不能因為存在問題,便徹底轉向相反思路,用神話古代來制造“終極解決方案”的幻覺,這將帶來新的災難。

現代社會是世俗社會,在通往現代化的過程中,絕大多數國家都付出了巨大代價,比如傳統的消逝、道德的崩潰、心靈家園的幻滅、世風日下等,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要向前看,向走過來的社會尋求經驗,而不能向后看,用退回過去來自我麻痹。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這是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我們只能順勢而為,發展的問題要用發展來解決,多開新,少敘舊,多拿來,少自戀,方為突破困局的正途。辦私塾是件好事,但還要尊重法律。

 


網載 2015-05-19 15:54:37

[新一篇] 走過大一,你尚未清明,但已不青澀,請擁抱成長

[舊一篇] “中國沒有真正的大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