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馬人》給時代帶來的啟迪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簡體     傳統

我是一個出身于70年代初期的人。那時我們國家的經濟還很落后,所以小的時候生活娛樂項目極少。平日里也就是聽一聽電匣子(半導體),看一看小人書。要趕到周日,大人都休息,并且有時間、有心情、有富余的前提下,才能夠被領著看一次電影。所以,在我的心中,看電影一直是一種很難得的事情。現在也是如此,一家人看一次電影居然需要我一天的薪水,此事對我來說依然需要下一個決心才行。呵呵呵,開個玩笑。

從《閃閃的紅星》到《紅孩子》、《上甘嶺》,那個年代的影片題材可以說都是非常具有革命教育意義的。看過這些電影,孩子們在玩耍當中不自覺的就對場面、臺詞進行模仿。“抓特務”、“攻山頭”等游戲也是我們所熱衷的。可以說,這些紅色影片整整教育了幾代人。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國家邁開了改革的步伐,同時也對以前“四人幫”時期的錯誤進行了糾正。這樣,一批對“文革”進行反思的電影作品也隨之誕生了。《牧馬人》便是其中較為優秀、著名的一部。畢竟是老電影了,很多戰友都沒有看過。我先簡單的對影片的內容進行介紹。



導演:謝晉

男主角:朱時茂

女主角:叢  珊

拍攝時間:1982年

 

內容簡介:許凌俊(朱時茂抪)為一個文革時期定為“右派”的知識分子,被下放到西北一個“風吹草低現牛羊”的地方為生產隊放馬,成為了一個“牧馬人”。牧場的牧民都是一些淳樸、善良的人。他們沒有對這個“右派”給予歧視。因為以他們的觀點,老許是一個好人,這就足夠了。期間,農場出現一個由更加艱苦的地方逃荒過來的姑娘李秀枝(叢珊抪),她所投奔的親屬剛剛死于一次意外。好心的牧民想到了早以過了娶親年齡而又單身一人的許凌俊,于是在大家的幫助下,促成了這份“先結婚,后談戀愛”的婚姻。粉碎了“四人幫”后,許凌俊的父親,一個在美國經商并且卓有成就的父親回國來找尋這個兒子來繼承他的事業和財產,但許凌俊以一份強烈的愛國心放棄了這個選擇,毅然的回到了那個偏遠的牧場和妻子身邊。



以往的愛國主義影片,都是那種立場鮮明的。面對的或是反動派、或是日、美等帝國主義。只要有機會,人們都知道該如何去做。差異只是選擇用何種方式報國而已。《牧馬人》沒有這種大是大非的立場,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思考。一種在和平時期,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我們該如何愛國的思考。一個被因錯誤的路線而被委屈20年的人,有充分的理由抱怨、沉淪和離開,但他選擇了留下。在他前往北京看望回國尋子的父親的前夜,妻子在整理行裝的時候說的那句話,是整個影片的精髓所在---許凌俊征求妻子的意見:“如果父親帶我們走,怎么辦?”,李秀枝平淡而又堅定的回答到:“不去。我們老家有一句話——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是啊,那時我們國家剛剛擺脫錯誤的路線,一切還都是那么的簡陋、貧瘠。在面對西方發達國家的物質享受與親情的雙份誘惑下,一個被迫害了20年的人與一個普通的勞動婦女做出了偉大而又樸實的選擇。這種榜樣的效應應該說來的非常及時、也非常含蓄。在當年有很大一批受到錯誤路線的影響而人在恢復了原有身份后,他們所具有的一種委屈、憤怒、抱怨、迷茫、失望等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的心情。他們討厭了口號、教育,而影片恰恰回避了這些形式上的反感,而是用自我思考的方式,把人從自己從內心上引導到了一個應該有的前進方向上。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誨方式與以往的那種舉炸藥包、拼刺刀不同。它描寫的是一個在新的歷史時期,人們在物質的誘惑下應該如何選擇。具有很強的時代性。



《牧馬人》這部影片在人物的描寫上也是非常成功的。許凌俊的深沉、李秀枝的善良、牧民的樸實……牧民那句在婚禮上驅趕看熱鬧孩子們的臺詞:“去、去、去,沒看過你爸你媽結婚啊”成為了現在很多笑料包袱的發源地。在場景、燈光上,《牧馬人》也堪稱經典。李秀枝對著油燈梳頭的畫面被當時的《大眾電影》選為封面。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雖然簡潔,但這句話的寓意確實現在很多人所理解不到的。網絡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人對祖國抱怨、不滿以及發泄的詞語,同時對發達國家的向往也毫不掩飾的流露出來。,每當看到這些人的發言,我心里都會想起李秀枝這句平淡而又充滿骨氣的語言。由那個時代開始,我們的祖國已經步入到一條發展的道路上,并且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我們現在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在國際地位上,已經不能與30年前同日而語。不否認,我們依然面臨挑戰與強大的對手。這就需要看到這些的國人更加去努力,而不是抱怨。因為這里是我們的祖國,外面再好也是別人的。希望我們都能共勉這句話----“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


 


鐵血社區/海上重巡203 2015-06-05 23:13:13

[新一篇] 重讀“傷痕”電影《牧馬人》

[舊一篇] 影視作品分析之謝晉電影分析范例-《芙蓉鎮》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