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早說 如何度過職業“瓶頸期”?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簡體     傳統

最近有幾個小伙伴來找我談心,說感覺自己遇到了“瓶頸”,有些“迷茫”。看著他們可憐巴巴的小眼神,我仿佛看到了8年前的那個自己。想想也正常,公司從開門到現在一年多時間了,一般來說,一年是個坎兒,我剛畢業那會兒也是以每年為周期感覺到瓶頸。作為一個過來人,今天我就寫寫“瓶頸”這點事兒。


1
何為“瓶頸”?


處于“瓶頸期”的小伙伴們一般如此描述自己的癥狀:


· 我感覺自己好像沒有進步了。


· 我感覺有些迷茫,不知道接下來應該怎么走。


· 我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一技之長”,如果失去現在這份工作,我不知道我還能干什么。


· 我對工作好像沒有當初的那種熱情了。


你們是不是想說:“對,就是這種感覺”?如果我說對了,那也沒什么奇怪的,這就是我剛畢業一年以后的感覺,我只是回憶一下罷了。


為什么我們會感覺到瓶頸呢?給大家看兩幅圖:




假如現在有甲、乙兩位出租車司機,甲的老板規定他只能在上海市靜安區的范圍內營運,乙的老板則允許他在整個上海市的范圍內營運。一個月過后,甲的瓶頸期可能就會到來,因為他對于靜安區的所有地方都已經爛熟于胸了,他再也沒有進步的空間了。而乙的瓶頸期還遠遠沒到,要熟悉整個上海他可能需要一年的時間,到那個時候他可能才會感受到瓶頸。


在我看來,所謂“瓶頸”就是自身能力到達一定水平之后,無法繼續向上突破的一種狀態。出現“瓶頸”的原因,則一般是由于眼界和格局不夠。


小時候我們看《七龍珠》(一句話暴露了我的年齡),剛開始的時候小悟空和小林、樂平、天津飯打都很吃力,然后短笛大魔王出現了,發現小林他們和短笛比起來簡直是太菜了,然后賽亞人登場,發現大魔王也就是那么回事兒吧,再接下來是沙魯、魔人布歐……每個新敵人都比之前的強大一個量級。不斷強大的敵人,是孫悟空不斷進步的動力。如果他沒有遇到后來這些外星對手,那么他可能到死也就達到龜仙人的水平罷了。


因此,瓶頸又可以被定義為一種“達到現有認知水平的能力上限”的狀態。也就是說,你并不是沒有進步的空間,而是你不知道“更牛逼”是什么樣子的。


人的眼界大體可以分為三種境界:


1、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2、我知道我知道


3、我知道我不知道


第一種人最可悲,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無知;第二種人最自信,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很厲害;第三種人有眼界,他們看到了自己能力范圍以外的世界。蘇格拉底說:“我之所以聰明,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一無所知。”


2
如何突破“瓶頸”?


通過上面一段的分析,聰明的小伙伴可能已經知道我的解決方案了,那就是開拓眼界,讓自己知道“我不知道”什么,然后繼續進步。


但是難題就在于,怎么才能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是什么呢?我再提兩個我自己造的概念出來吧,那就是“顯性能力”和“隱性能力”。


所謂顯性能力,就是能夠拿出來說的那些能力,比如說“考試第一名”、“托福600分”、“季度銷售冠軍”、“處級干部”。這些都是可以寫到簡歷里面去的,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強大。


而隱性能力,則是不可言說的,比如說“能夠看到事情的本質”、“知識面很廣”、“保持樂觀情緒的能力”、“能夠驅動伙伴一起完成工作”。這些東西就很難衡量了,它沒有證書發,說出來別人可能覺得你在吹牛。


其實絕大多數自認為碰到了瓶頸的小伙伴,可能只是碰到了顯性能力的瓶頸而已,隱性能力可能還遠遠沒到瓶頸呢。相對于顯性能力來說,隱性能力對人的要求要高得多的多。“托福拿到600分”遠比“毫無障礙的和外國人進行交流”容易,“升任處長”遠比“成為一個受同事尊敬的領導”要容易,“拿到銷售冠軍”遠比“成為一個真正的銷售高手”要容易。


顯性能力的標準是外化的,隱性能力的標準則只能自己去衡量。如果你能夠忠于自己的內心,那么你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雖然我托福考了600分,但我知道我英語其實不好,我還沒辦法和外國人做到毫無障礙的交流”;或者是相反:“雖然我的托福分數很低,但那根本不重要,托福沒辦法反映一個人真實的英語水平,我對自己的英語能力很有信心。”


如果你僅僅把顯性能力作為達到瓶頸的標志,那么你的水平線就定的太低了,所以你很容易就會認為自己碰到了天花板。如果你認為自己做了團隊銷售冠軍就很牛逼了,那只能說明你沒有見識過真正的高手。


還有另一種情況更糟糕,那就是急躁。你明明還沒有達到能力的瓶頸,但是你心里已經等不及了:“為什么我不進步了呢?我明明應該更好才對呀,是不是我不適合這份工作?也許我做別的會更好吧?”小時候看過一幅印象很深的漫畫《挖井》(沒想到百度一下很容易就找到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上學的時候比較喜歡運動,每一項運動剛開始玩的時候我都完全沒有感覺,特別業余,然后突然有一天,就是很突然的一瞬間,我會發現自己似乎找到一些“感覺”了。這其實就是1萬小時定律在起作用,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后,質變自然會發生。比較可惜的是,有不少小伙伴倒在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路上,因為他們不相信質變會發生。


人之所以會急躁,說到底還是缺少一種“歷史的眼光”。在我們上學的時候,每一次考試都會特別當個事兒。可是當我們長大以后再回憶當年,就會覺得和工作這個考場相比,考試算得了什么呢?


我們最好具備這種能力,那就是把當下的境遇放到整個人生的長度來看,你要相信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的,你的領導在你這個歲數也經歷過類似的迷茫,但他們現在不是都活得挺瀟灑嗎?


今天的文章很“雞湯”,我就用一句特別特別雞湯的話來結束今天的嘮叨吧:瓶頸只是表象,實質是眼界出了問題;眼界決定格局,格局決定人生高度。


怎么擴大眼界呢?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唄。


嘉賓 許維,明道產品副總裁,男,愛讀書,愛運動,愛思考。

他的微信公眾號:xuwei0418

文章來源:改變自己(微信ID:wechanger)


互聯網er的早讀課 2015-08-23 08:44:04

[新一篇] 人隨時會死,產品也一樣

[舊一篇] 工具型產品需要運營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