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網絡低俗詞語排行榜:“尼瑪”奪魁 頭條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摘要

有網民感嘆當下的網絡輿論邏輯:“警察和平民,警察錯;城管和小販,城管錯;公務員,和誰沖突都錯;官員,逢事必錯;兩個普通人,有錢的一方錯;醫院和病號,醫院錯;兩個開車的打架,開好車的那個錯。”


共識君按:6月2日上午,由國家網信辦傳播局指導,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主辦的凈化網絡語言主題座談會在京召開。會上,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了《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




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網絡輿論的廣度和深度正在前所未有的加深。互聯網語言的不斷更新,反映出網民趣味的交流、智慧的調侃、創意的批評,與此同時,現實生活中的市儈、低俗、惡俗甚至反文化現象也在互聯網上出現。


網絡低俗語言:“綠茶婊只是明騷”


網絡語言作為網民交流不可缺少的"通行證",經常會自我更新以貼近生活現實,反映時事熱度,但網絡語言低俗化的現象也越發突出。


首先,一些生活中的臟話經由網絡變形而受到廣泛傳播,例如"草泥馬""尼瑪"等詞語的同音利用。其次,也有一些詞語因輸入法運用而呈現出象形創造,例如"艸""我屮艸芔茻""我凸(艸皿艸)"。


再次,英文發音的中文化、方言發音的文字化也使網絡低俗語言不斷翻新,例如"碧池(bitch)""逼格(bigger)""裝逼(zhuangbility)""滾粗",另外,網民自我矮化、諷刺挖苦的創造性詞語近年也有增多,例如"屌絲""土肥圓""窮矮搓""綠茶婊"等。


曾有學者就"情感結構"概念分析"屌絲"一詞,認為這個看起來幽默詼諧的網絡用語,表明年輕人對于缺乏向上流動機會的幻滅感,然而梳理更多網絡語言的低俗構成,仍不得不讓人唏噓網絡造詞的粗鄙、惡俗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網絡語言低俗化向部分紙質媒體轉移已有顯現,一些市場類刊物、文化類報紙甚至黨報黨刊管理下的都市晨報、都市晚報為吸引眼球,故意制造應用網絡低俗語言的標題。


例如《綠茶婊只是明騷,女漢子才是暗賤》,《馬年將到"草泥馬"給您拜年了》,《讓明星情侶"撕逼"飛一會》等,此類文章無禁忌地使用網絡低俗語言,不僅表現出社會文化對女性的不自覺的歧視,也反映出部分文化載體無視社會責任的惡俗狂歡。


語言是交流的產物,是否在表達低俗,是否具有攻擊性的確需要具體分析語境空間,魯迅先生早在1925年的《論"他媽的"》文章中,就辨析國罵也有可能表示驚異和感服,但是否網絡低俗語言都能夠用嬌嗔或玩笑對待呢?




顯然在各個網絡熱點事件的網民評議中,語言的低俗化是沒有玩笑的意味的。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根據網民用到的低俗詞語,進行簡要的篩選統計,選取25個(組)網絡詞語進行信息檢索,可以發現2014年全年,16個(組)網絡低俗用詞的原發微博數量達到千萬次以上,其中4個(組)網絡低俗用詞的原發微博數量達到了億次以上。


檢索中文報刊媒體發現,媒體在標題中使用最多的三個用詞是"屌絲","逗比"和"叫獸"。


而根據網民檢索情況分析,網絡低俗用詞之間存在較高的關聯性,"尼瑪""你妹""蛋疼","綠茶婊""碧池""小婊砸"有明顯的網民搜索相關,網絡語言低俗惡俗的情況由此可見一斑。



2014網絡低俗詞語排行



(數據來源:新浪微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中文報刊系統。數據截取日期: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



網絡低俗語言搜索指數及相關性



(數據來源:百度指數、好搜指數。數據截取日期:2015年4月29日-2015年5月28日)


三類“網絡低俗”,你中槍了嗎?


互聯網帶來了話語權平等、去中心化、權威解構,同時也使得社會負面情緒、文化粗鄙現象經由網絡放大,檢視網絡語言環境中低俗語言的使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現象。


NO.1 以情緒發泄為目的的網絡謾罵


只要不帶偏見,沒有人能夠抹殺互聯網上公眾發言的正向意義,每次公共事件,來自互聯網的輿論監督都讓人感嘆社會良知的存在,每次自然災害,來自互聯網的愛心傳遞都讓人體會社會互助的溫暖。


然而互聯網發聲中也存在謾罵淹沒討論主題,流言裹挾公眾義憤的情況。


有網民感嘆當下的網絡輿論邏輯:“警察和平民,警察錯;城管和小販,城管錯;公務員,和誰沖突都錯;官員,逢事必錯;兩個普通人,有錢的一方錯;醫院和病號,醫院錯;男人和女人,男人錯;兩個開車的打架,開好車的那個錯。”


面對碎片化的互聯網信息,部分網民在不深入了解事實的情況下,將情緒性的謾罵宣泄向公共空間。


官員、城管、專家、醫生、警察成為所謂的互聯網"黑五類",在歷次公共事件中成為口誅筆伐的對象。放狠話、下"狠手",因其虛擬性、匿名性而變得更為輕易。


近日,北外副教授喬木微博舉報主持人何炅吃空餉一事,本來以何炅正式辭職良性收場。然而舉報人卻遭到網友辱罵、攻擊和人身威脅,僅僅是私信就收了280頁。


新浪微博上#北外喬木滾出北外#的侮辱性話題,閱讀數就有861萬,帖文近5000條。


部分網民不以事實分析為基礎,對舉報的質疑就連綿不絕,舉報動機論、借機炒作論、看人眼紅論、虛偽找茬論等等不一而足,而每一種質疑之后,無不以情緒宣泄謾罵為主,部分網民更是極盡侮辱之能事,對當事人雙方的家庭成員展開攻擊。



喬木舉報何炅吃空餉后新浪微博話題數量



(注:截止到5月28日。數據來源:新浪微博)


NO.2 以惡意中傷為手段的語言暴力


在互聯網的語言使用中,低俗語言暴力的社會危害性最為突出。無論打開貼吧,還是微博,在時事熱點的網民評論中,隨處可見侮辱性詞語,這些評論并不提出與事實辯駁的論點,也不以邏輯為根本。


2013年年末,一名廣東陸豐少女因被懷疑盜竊而遭遇網民圍攻,各種性侮辱語言對這名少女造成極大壓力,終于使一個年輕生命選擇了自殺。


2014年11月,四川瀘州一名少年因感情受挫而在微博中聲稱自殺,跟評中不僅有各種辱罵,"不行博主必須死"等惡意評論不在少數,最終這名少年因未能及時救治而身亡。


在近期的云南導游辱罵游客事件、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上海女教師撐傘事件中,網民通過“腦補”情節以補全自己認定的事實,進而對當事人進行各種低俗謾罵,對當事人而言,這可能會是一生的心理陰霾。


由此可見,部分網民在互聯網的虛擬空間中,將自己的現實壓力、生活不滿情緒轉變為惡意中傷的暴虐釋放,對網絡語言空間產生嚴重毀傷。


NO.3 以粗鄙低俗為個性的網民表達


隨著互聯網與現代生活的聯結,網絡語言不斷豐富,一些漢語中的詞匯被重新發現,并被賦予更為多元,更為形象的意義。


“囧”這個原本代表光明的字,在網絡上卻被賦予了無奈、嘆息的意義,網民不再緊繃神經、一本正經的說話,各種網絡段子和創造性詞語的使用,凸顯了言論自由與社會包容的進步。


另一方面,現實社會的粗鄙、市儈也在互聯網上蔓延開來,并經由網絡再創造,如野草一般瘋長,論壇、微博、微信中廣泛應用的"撕逼""裝逼""逼格"等污言穢語著實污染了語言環境的清潔。




部分公眾人物、意見領袖推波助瀾,以粗鄙低俗為個性的表達之風由此更為泛濫。


在網絡信息的海洋中,部分網民認為措辭平淡就無人問津,不能彰顯個性,而種種隱喻身體器官的語言和變體,似乎顯現出創造的智慧和表達的叛逆。


然而"黑話"、"粗話"、"下流話"橫行,絕非網絡空間之福,更不能作為表達自由的象征。此類不是臟話的臟話,不斷將話語容忍提到新的層次,有時文質彬彬的網民也會帶著某種捉弄的快感參與使用、轉發、以此與其他網民"同氣相求",從而實現社群心理的共同認知。


共識網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5-08-23 08:54:55

[新一篇] 大陸高考 河南一母親為女兒猜中作文題

[舊一篇] 【尚書房】愛因斯坦:我的“豬欄”理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