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該不該視網絡語言為“洪水猛獸”?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撰文|喬志峰

來源|天涯博客


河南考生不能用繁體字、網絡語言。6月7日、8日,河南逾77萬學子將走進高考考場。考前需要做足哪些功課?如何順利進入考場參加考試?答題時,哪些“高壓線”堅決不能觸碰?省招生辦新聞發言人陳大琪為考生詳解高考注意事項。除外語科目外,筆試一律用現行規范漢語言文字答卷,學生答卷時不能用繁體字、甲骨文及網絡語言答卷,否則肯定會影響成績。(6月3日《鄭州晚報》)


規范語言當然是必須的,高考在這方面無疑也起著非常重要的引導和示范意義。高考拒絕繁體字、甲骨文理所應當,畢竟這些文字不是通行的規范漢字,同時也折射出個別考生標新立異的投機心態,此風絕不可長。不過,對不能使用網絡語言的要求,我倒有些不同意見。現在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所謂的“網絡語言”其實已經跟日常用語水乳交融,滲透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而此前網絡熱詞“給力”亦曾榮登《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人民日報》尚且偶爾能“給力”一把,高考何以如此不“給力”呢?


其實,網絡語言的概念如何界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語言,很難分清到底是網絡語言,還是現實語言。比如“菜鳥”一詞,原本因電腦和網絡而生,現如今卻已被各行各業廣泛地應用于工作和生活之中了。網絡語言用的人多了,就會約定俗成,不斷融入主流詞匯。2011年第11版《新華字典》出版時,就增添了一些新的語言和文化現象,尤其是網絡用語,比如“曬”增加新釋義“展示”,多指在網絡上公開透露(自己的信息)。時至今日,誰還會把“曬”當成是單純的網絡語言呢?既然有很多語言根本分不清是否是“網絡語言”,高考拒絕網絡語言的可操作性顯然難以保證。


語言是不斷豐富、變化和發展的,從文言文到白話文,從繁體字到簡體字,無時無刻不在“與時俱進”。網絡的出現,無疑加速了語言的更新換代。或許正因如此,才讓部分人感到了担憂,不想讓網絡語言對現有語言造成太大的沖擊,甚至上綱上線,認為網絡語言“糟蹋了祖宗和傳統經過幾千年形成的漢語言文字體系”。實際上,網絡語言并非洪水猛獸,它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自有其活力所在,既能夠彰顯個性,還能夠激發人們的創新欲望。這不正是現代教育所需要的嗎?


能包容的語言才有生命力。網絡語言也是語言,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也能夠豐富漢語言的詞匯、促進中國語言與時俱進嗎?對網絡語言,正確引導遠比一棍子打死更科學、更合理。竊以為,高考對網絡語言不宜一概拒絕,而應拿出更寬廣的胸襟來。



天涯觀察 2015-08-23 08:54:06

[新一篇] 崔玉濤訪談——最近皰疹性咽峽炎爆發(媽媽們請收藏)

[舊一篇] 一位非常霸氣的媽媽,寫給自己孩子的五十句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