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住進《樟樹公寓》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李課課

《樟樹公寓》,是一套兒童繪本,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個朋友在曬這套書,這位朋友也是在《三聯生活周刊》上看到了這套書的介紹,于是心中長草,最后拔了草,當然要曬一曬。

我就想,一個已經工作了的人,為什么會喜歡這樣一套兒童繪本呢?看了《三聯生活周刊》上的介紹,覺得這套書還真的不錯,那種清新的畫風,童話的意境,還有這個公寓的創意,都讓我覺得十分喜歡,于是手指一動,就在網上訂了一套。

書到了,因為是童書,非常非常的簡單,看起來輕松無比,如同面對著一縷沒有什么分量但卻又愜意無比的清風。

甚至覺得要好好收藏下來,而且覺得,這一套書只有七本,如果有更多的話,那就更好了。

《樟樹公寓》是一個童話故事。

在原野上有一棵非常非常高大的樟樹,這個樟樹里面是空的,是一座十層的大樓,一些動物居民,居住在這里,公寓的管理員是鼴鼠,他住在地下一層。一樓住著狐貍,是一位音樂家,二樓和三樓,住著兔子護士,四樓住著猴子木匠,五樓和六樓是松鼠開的“核桃亭”餐廳,其中六樓最巧妙,在一根巨大的樹杈上,鋪開了一個大露臺,上面有幾張桌子,公寓里的居民經常在這里聚會。七樓和八樓原先是空著的,后來松鴉一家和青蛙先后搬了進來。貓頭鷹和鼯鼠住在九層和十層,因為他們經常需要夜間活動,而且會飛,住在上面,不走大門。

公寓中的居民,職業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習慣不同,但他們互相包容、關愛,發生很多溫暖的故事。

春天,有一條蛇假裝想來租房子,其實是想偷吃松鴉蛋,居民們用智慧趕走了這條心懷不軌的蛇。

夏天,居民們各自去旅行度假,留守的鼴鼠一個人寂寞的看護著公寓,勤勞的打掃著衛生,在知了的幫助下趕跑了前來打劫的豪豬。晚上空空的樓上卻響起了神秘的聲音,很可怕,小心翼翼地上去一看,原來是儲藏間的門壞了,地毯掉了出來。等居民們度假回來,給鼴鼠帶回遠方的禮物。

秋天,居民們一起去“滿滿池”歡慶節日,結隊出發,玩各種游樂項目,吃各種美食,買好玩的面具,向神仙祈福,度過歡樂的一天后,在晚霞滿天中再一起走回公寓,在核桃亭的大露臺上一邊欣賞夜色一邊用餐。

在暴風雨的夜晚,一隊遷徙的候鳥來公寓避雨,公寓中的居民熱情的招待了他們,候鳥們都是音樂家,他們為在餐廳為居民們開了一場音樂會。

冬天,大雪覆蓋了原野,大家都在自己的房間里各做各的事情,鼴鼠管理員接過郵遞員送來的信件,給各家送去,松鼠廚師給各家各戶送去了熱湯。4個松鴉寶寶吵著要去堆雪人,松鴉媽媽說:“等雪停了……”鼴鼠管理員卻在夜里悄悄來到門外,堆了四個抬著頭望著松鴉家窗戶的雪人,松鴉寶寶們一早起來就有了驚喜。猴子木匠給要出去值班的兔子護士每人做了一副滑雪板。

雨天里,大家在家里覺得無聊,只有青蛙覺得這是好天氣,沖進雨幕玩耍。狐貍音樂家邀請一直路過的避雨的小貓到家里來,一個彈鋼琴,一個唱歌,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一天。其他居民也呆在家里,做手工,研究食譜,講故事,設計木工……

整套繪本畫風非常清新,我覺得,日本的童書真的很不錯,能認真的為兒童去做這樣一套童書的人,一定是保留了珍貴的童心。

網上說這是一套寫給現代兒童的社會交往的啟蒙圖畫書。我想,這種啟蒙無疑是非常棒的。

因為,這樣的啟蒙不光動用了故事,還動用了美。

于是,這樣的啟蒙,肯定印象更加深刻,更加潤物細無聲,成為一生的性格構成。讓受過這種書滋養的心靈,學會如何去“群”。

說到“群”,就想起翻譯史上有一個有意思的小插曲,那就是對Sociology一詞的翻譯。中國近代的翻譯家嚴復最早翻譯成“群學”,而日本則將其翻譯成“社會學”。后來漢語詞匯中吸收了日本的譯法。這一方面是因為當時中國在不斷向日本學習,另一方面,漢語的詞匯也有從單音節詞匯向多音節詞匯轉變的趨勢。

我覺得這兩種譯法都非常棒。

嚴復之所以把社會學翻譯成“群學”,是根植于中國過古代對“群”的認識。

中國古人的教育觀中,很早就認識到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教會人們如何去“群”。

西漢戴圣在《禮記·學記》中說:“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

就是說,在教育中,第一年考察學生辨析經文史志義理的能力;第三年考察學生敬業思想的培養和與他人和睦相處的能力。

西漢的《禮記》,就把學校的意義,說得非常透徹了——在學校中,不光要學會知識,還要學會去“敬業要群”。

戰國時代的另外一位思想家荀子對人的“群”也做過一段深刻的論述,他說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意思是說,人力氣沒有牛大,跑的沒有馬快,為什么牛馬卻為人所役使呢,就在于人能夠“群”。

可見,古代的哲人,很深刻的認識到了“群”,以及在教育中去學會“群”的重要性。

就是這樣一個很早就認識到“群”的價值,并且在教育中強調學習“樂群”的民族,現在卻在如何去“群”上出現了很多問題。

比如,網上經常會看到養狗人士和恨狗人士之間激烈的爭吵甚至互罵,以至于很多地方已經禁止養狗。其實,這根本不是狗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方式出現了問題,是人們還沒有學會如何去“群”。

共享經濟在中國蓬勃發展,幾乎是一夜之間中國各大城市都冒出了各種各樣的共享單車,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行程問題,給人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我們也會痛心的發現,共享單車的耗損是驚人的,無人愛惜,亂停亂放,而市容管理人員往往也是一收了之,很多嶄新的自行車如垃圾般堆積如山。共享,在技術上和經濟上已經能夠達到,但是問題卻又是出在人身上,出在“群”的能力上。

每年春節,就會看到很多人發表的回鄉感受,哀嘆親戚與鄰里關系的復雜,鄉情、親情的淡化與異化等等,以至于很多人不愿回鄉,害怕回鄉,其實,這也是“群”出現了問題。

我們擁有了最先進的高鐵,而扒高鐵門的,霸座的,插隊的事件卻頻發,也是因為沒有學會如何去“群”。

……

“群”的能力,是我們社會進步的重要的指標。

而這套書,就是一套“群”的啟蒙書。

但它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此。

它還提供了很多的詩意和美。同時也是詩意和美的啟蒙。

從畫風上來說,這套繪本的畫風很簡單,但又很豐富。比如這棵作為公寓大樹,書中用了非常多的視角,有的是仰視,有的是俯視,還有內景,很多細節又處理的很好。

這套繪本,不經意間就將很多詩意收納了進來。

站在公寓中遠眺茫茫的原野和森林,這不就是詩詞當中經常見到的憑欄遠眺,“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詩意嗎?

下雨了,聚集在房間中個各種生活場景,不正是“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詩意嗎?在公寓中看窗外的雨景,不正是“雨中平野更凄迷”的詩意嗎?

雪中的公寓,不正是“風雪夜歸人”“三日柴門擁不開,階平庭滿白皚皚”的詩意嗎?

公寓中的住戶一同去滿滿池參加秋天的節日,熱鬧了一天又在晚霞中一同回公寓,不正是“或行或止,難得人間相聚喜,一日分風”“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的詩意嗎?

《鼴鼠的暑假》中,不正是“綠樹濃蔭夏日長”“綠槐高柳咽新蟬”的詩意嗎?

在這套繪本中,是發生在一棵大樹中的四季與晝夜,于是,我們還能找到“葉生既婀娜,葉落更扶疏”“枝條環布若高城”“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一鉤淡月天如水”“日暮蒼山遠”“風柔雨練”等等等等的詩意。

這套繪本中,都是一些日常的生活場景,而最打動我們的,不正是這種“尋常”嗎?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難與茅舍疏籬、樹蔭密葉、山色霽景長久相伴,但是這樣的書,卻可以讓我們與這樣的景色和場景相伴,它擴展了我們的生存空間。

宋代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說山水畫的一個至高境界就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這套兒童的繪本,也讓它的讀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這套繪本,用故事,用溫情,用美、用詩意,給讀者的心中打下了一種美好的底色。“群”的啟蒙和美的啟蒙交織在一起,讓讀過它的人,永遠的在一個美麗的森林中,在一幢巨大的樟樹公寓中,在一片溫情中居住。

最后,用宋代詩人宋祁的《蜀楠贊》一詩來送給這棵原野上的樟樹公寓吧:

在土所宜,亭擢而上。

枝枝相避,葉葉相讓。

繁蔭可庇,美干斯仰。


2022-12-08 19:07:17

[新一篇] 一行禪師 正念的奇跡

[舊一篇] 一部長達400年的中國“近代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