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斥力子假說”的思想價值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科學的發展,需要不斷有各種新思想為其引路。科學史表明,一種新思想的出現,對某個與之相關的學科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例如,普朗克關于“自然界從根本上來說是具有間斷性”的思想,對而后“量子力學”的建立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恩格斯關于“生命是整個自然界的結果”和“生命起源必然是通過化學的途徑實現的”思想,對而后前蘇聯生物學家奧巴林關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團聚體學說”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在當前自然科學學科知識深入、分化劇烈的時期,新思想的涌現更是層出不窮。但新思想往往是不成熟的,《華東科技》能為尚不成熟的科技新思想開辟專欄,提供發表場地,實乃是為科教興國做了件好事。送來的有關斥力子假說的幾篇論文,確實屬于有創新思維的好文章。它們的價值在于:
      一、在引力論的物理學傳統體系中,引入了一種反引力作用的實物作用粒子。
  目前的物理學理論,無論是經典物理還是近代物理,都是建立在引力論的基礎上的,在引力論的框架里,物體的質量同引力之間存在著正相關聯系,物體的質量越大,物體的引力也越大。因為這是同人們的日常生活所觀察到的情況完全一致的,似乎還沒有發生過與此相反的情況。但是,斥力子的假說卻為物理學找出了一種反引力作用的實物粒子,這種反物質粒子竟是早已經在物理學中應用的普朗克能量子。只是當時普朗克把它當作輻射波動能量的一個最小單位的計量符號。并沒有把它當作一種實物粒子來對待,更沒有設想該種粒子具有反引力的特性。
      二、對經典物理中“力”作用的本質作了新解釋: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是由于吸收或釋放斥力子造成的。
  “力”的本質究竟是什么?這在物理學里是個爭論了數百年的老問題,至今還沒有解決。在牛頓力學里,力是個抽象代名詞,其內容可以用一個數學關系來表達:F=ma,力的作用要么是直接觸及物體, 要么像天體之間通過萬有引力的超距作用,在力的作用過程中,物體之間沒有發生物質的轉移,所以不會引起物體質量的變化,即運動物體的質量與運動速度無關。
  在愛因斯坦看來,力的作用就是給了物體能量,是物體之間的能量轉移。由于物體的能量和質量存在質能關系式,所以物體的能量增加就是質量增加,不過,相對論里的質量仍然是同引力正相關的,增加的與能量相關的質量可以無限制地疊加到物體本身的質量上去。因此,從狹義相對論質速公式可以推出,對一個有著靜止質量的實物粒子不斷加速,只要供應足夠的能量,該粒子的質量可以無限增加。造成的后果是粒子的能量、質量隨運動速度增加必定發散。為了避免出現這種困難,必須進行“重整化”,對靜止質量進行重新定義。這種處理方法實際是在做數學上的彌補。
  斥力子假說則認為:由于具有萬有引力的運動物體,其運動狀態的改變是吸收或釋放具有反引力作用的斥力子,所以運動物體的質量不能無限增加,這就把物體的物質質量同物體引力的變化區分開了。當然,這種假說以及具體的作用細節還需要由實驗來補充和證實,但這是物理學思想中關于“力”概念的一個進步。
      三、明確提出了運動物體存在著四種不同意義的物理質量,必須在實際應用中把它們區分開來。
  斥力子假說把普朗克能量子看作是一種“排斥”粒子,作為實物粒子,它具有物質質量,又具有排斥能量。當它被引力物質吸收后,作為物質質量,可以與引力物質質量疊加起來,但是斥力子的排斥能量卻是抵消了物體的引力能量,物體對外的萬有引力反而減少了,所以看起來,仿佛物體的引力質量在減少,實際是原有的一部分引力質量不表現出來了。
  這樣,當引力物體由于吸收或釋放斥分子,而使自身運動狀態發生變化時,正如斥力子假說所提到的:運動物體一下表現出了四種物理質量,即引力質量、慣性質量、能量質量、總物質量,它們分別對應著四條物理定律,即萬有引力定律、牛頓第二定律、質能關系式、質速關系式。在物理學應用中,應該把四種物理質量明確區分開來。
  最妙的應用實例是:由于運動物體的物質總量是隨同運動速度增加而增加的,但是物體的對外的引力卻隨著運動速度的增加會不斷減小。由此推出,凡是高速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微重力的特征。這種引力隨運動速度增加而變小的結論很有意義,特別是對于解釋宇宙空間占90%以上的暗物質的組成成份,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四、指出了正、反物質作用粒子不具有宇稱特點,并且不在同一個物質結構層次上。
  按照現代物理理論,正、反物質粒子相遇在一起會湮滅成光子,那么,在它們相遇時,為什么引力物質粒子吸收了反物質斥力子卻不會發生湮滅呢?如果正、反物質粒子的質量大小相當,那么,由于引力能和排斥能劇烈作用,會使粒子加速到光速,以光子的形態射出。但是,斥力子的質量值是:h/c[2]=6.13×10[-48]克,即使同電子質量9×10[-28]克相比也不是在同一個物質層次上。 由于斥力子同基本粒子相比實在太小了,所以基本粒子在吸收或釋放一些斥力子后,只能起到不斷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增加或減少運動速度的作用,不會產生引力物質整體湮滅效應。
  其實,恩格斯早就看出建立在引力論基礎上物理學理論的哲學弱點,他曾明確指出:“僅僅建立在引力論基礎上的物理學是不完整的,凡是有引力的地方,必定有與之相當的排斥作為補充。”斥力子假說把具有反引力特性的實物粒子引入物理學,使引力同質量正相關的規則被打破了,其更多的價值將隨著實踐的發展還會不斷顯示出來。
  一個科學思想,總是試圖去表述自然現象背后的某種規律,它必然要假定自然現象背后存在的一些實體(如斥力子)和這些實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及規律性。從一個科學思想發展到一個科學理論,其中關鍵的一步,是要將這種相互作用的過程與可觀測的經驗事實“溝通”起來。我們希驥莊一龍先生能進一步作出這種溝通。這樣,其思想就具有作為一個科學理論的經驗意義。
華東科技滬28~29B2科學技術哲學王順義20002000 作者:華東科技滬28~29B2科學技術哲學王順義20002000

網載 2013-09-10 21:22:11

[新一篇] 語言規范與文藝語言

[舊一篇] 談談白壽彝先生史學思想中的民族平等思想  ——主編《中國通史》第七卷的一點體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