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陳君天 / 劉侃如
類型: 紀錄片
制片國家/地區: 臺灣
語言: 普通話/國語
上映日期: 1997
又名: 山河歲月 / 喋血會戰
臺灣大型抗戰紀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拍攝於一九九七年,距蘆溝橋事件的發生正好是整整六十個年頭,該片的名稱出自當年蔣中正鼓勵青年從軍之語: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該片從國軍的角度描寫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影片大量采用真實的歷史鏡頭,當年參戰的抗日將士的采訪回憶,有一個當年的普通士兵說:“我們沒有坦克也沒有火炮,全憑敢死隊把炸藥包綁在身上炸鬼子的坦克,一個人的犧牲換他一架(口誤)” 另一個說,“白天打仗我們不怕,就怕天黑聽受傷的弟兄喊‘排長,連長’;可是他們在陣地的中央,誰也無法把他們救回來” 一個當年的國軍軍官說,“我們武器太落后,機槍一個連只有3挺還常卡殼。全憑一股氣和鬼子拚。”....... 據海外史學家考證,在歷時八年的抗戰中,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組織了22次大規模戰役,1117次重要戰斗,小規模戰斗達3.8萬多次,消滅日軍累計 233萬人(據國民黨自己公布的是518萬人)。國民黨軍隊官兵傷亡3211419人,因傷病死亡、殘廢、逃亡者達1380957人,損失飛機2468 架,傷亡駕駛員4768人;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傷亡60萬人。

正面抗日歷史,有很多值得我們驕傲的記憶,《一寸河山一寸血》勾起了我的很多記憶。——南京受降儀式親歷者、原中國遠征軍新編第6軍第14師少校營長 趙振英
凡我炎黃子孫,不該也不能忘記正面抗日歷史。看到《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出版,我很欣慰。——原中國駐印軍第50師特務連連長 尤廣才
《一寸河山一寸血》披露了很多正面抗日史實,讓全民族對那段歷史更加正確了解、認識和記憶。——原中國駐印軍新30師90團2營及中美混合戰車指揮組戰車營二級翻譯官 盧少悅
實事便是真理,歷史的真實性是任何人不能更改的。《一寸河山一寸血》是一部憑事實說話的書。——原第74軍軍部炮兵團觀通排中尉排長 汪家駿(現名汪吉佑)
1942年~1945年春間,親身經歷緬北反攻戰役,涉險臨危,從無悔意!唯念為民族生存而犧牲,葬身于異國他鄉莽莽叢林之同袍魂無寄所而悲憤難耐。——原中國駐印軍新1軍新38師師部諜報隊少尉組長 梁振奮
作者簡介
關河五十州,原名趙勁,江蘇常州人,精研中國近代史,多年來致力于正面抗日戰場的研究,尋訪抗戰老兵,記錄整理四百多萬余字筆記,因熟知中國抗戰歷史,語出驚人,癡心求證,被譽為“抗戰歷史狂人”。為還原真實可靠的抗日戰史,三年前毅然重走正面抗日戰場,在田間地頭探查戰時印跡,被稱為“田野歷史學家”。
-
還記得差不多6年前看過,今天重溫了一下,非常珍貴的紀錄片。 記得當年還曾問過劉金質在抗戰中后期,國軍是否與日軍處于停戰狀態,因為中學的歷史書(包括我看的許多別的書)只寫過淞滬,南京,平型關,臺兒莊,武漢,重慶轟炸,百團大戰,皖南事變,湘豫桂大潰敗,遠征軍,至于別的就沒有了,所以有種印象,國軍打仗不行,只是搞摩擦防......
-
-
山河歲月 失眠,連著整整一個禮拜,失眠。 山河歲月,我不想吹捧這是一部多么優秀多么卓越的抗戰紀錄片,它其實不是—— 羅嗦拖沓、政治觀點偏激、多處夾帶私貨,花園口事件輕描淡寫帶過、以百團大戰推卸中條山戰役責任、徹頭徹尾否認八路軍在后方的功績……太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
網載 2012-06-27 11:16:54
只有從國軍的角度看這段歷史,才能知道八年不是都在打淝水之戰、巨鹿之戰、合肥之戰,共軍的將領也不都是陳慶之、張巡(粟裕算是比較強大的);才能知道荒野上那成千上萬國軍官兵的鐵骨忠魂都在望著“革命烈士紀念碑”黯然垂淚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713664/
《一寸河山一寸血1長城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