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孫子》 第二講 怎樣讀《孫子》《孫子兵法》和哲學研究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孫子兵法》和哲學研究
    《孫子》為什么會變成狗皮膏藥、萬金油,我一直在琢磨,這是怎么一回事。除上面說的原因,急于求用的各種理由,還有一點,恐怕不容忽視。
    打仗,不光是體力活,還靠腦子。我們不要以為,只有哲學家才懂哲學。兵法里面也有哲學,很深奧的哲學。哲學是什么?是從所有知識中概括提煉出來的東西,奶皮子一樣浮在上面的東西,哪一行都不沾,哪一行都能管。《孫子》很有哲理,比其他兵法更有哲理,特別是在行為學上,有很深的理解。但任何哲理,離開它所依托的各種實際知識,講濫了,講玄了,就是狗皮膏藥、萬金油。
    歷史上,文人讀《孫子》,尋章摘句,多停留于字面,思想深度不夠。近代不一樣,文人改攻思想史。研究思想史的,很多人都注意到,它很有哲理。從前,馮友蘭寫《中國哲學史》,不收《孫子》,現在大家都承認,兵法和哲學有很大關系。其實,《戰爭論》也和哲學有很大關系。這方面,可以開掘的東西很多。我在以后各講還要講,這里不再啰嗦。
    文史哲,和應用科學不一樣,特點就是沒用。不但沒用,還經常抹殺可行性,像老子說的,“無之以為用”,要的就是沒用,或拿沒用當用(《老子》第十一章)。《紅樓夢》有什么用?指導搞戀愛嗎?《儒林外史》有什么用?搞教育改革嗎?史學家講“以史為鑒”,但天下沒有后悔藥,就是引為教訓的東西,也未必可以照搬照用。哲學更是不中用的東西。
    現在的《孫子》熱,讓我想起一段往事,并不如煙。“文革”時期,我在內蒙插隊那陣兒(1968—1970年),有本小紅書,是毛主席的四篇哲學著作,所有人都學。當時有個工農兵學哲學、用哲學,到處搞講用的小高潮。煉鋼煉鐵種莊稼,什么都靠哲學。徐寅生的講用最有名,他用毛主席的哲學思想指導打乒乓球,說得頭頭是道。中國得了世界冠軍,不能不服。我們在農村也學,干什么都說是哲學指導。白天累個賊死,晚上還組織學習。煤油燈下,一屋子的煙,老貧農最愛瞎扯。他們學哲學,能學什么?不是種莊稼,就是喂牲口,越講越亂。我在大隊小學教書,那邊安電燈,有人又來勁兒,居然大講,如何用“兩論”安電燈。現在想起來,實在可笑。種田,為什么不用農業科學指導?安電燈,為什么不買電工手冊?
    我的看法是,《孫子》是高屋建瓴,層次高,很有哲學味道。但越是層次高的東西才越不能亂用。登高要一步一個腳印往上爬,下樓要一個臺階一個臺階朝下走。你要把理論付諸實用,就得從理論的百尺高樓,慢慢走下來。著急,嫌累,沒電梯,千萬別打開窗戶,一頭扎下來。任何哲學,從形而上到形而下,都不能一竿子插到底,中間要有層次轉換。兵書雖講實用,也不能從最抽象的謀略一下子就跳到具體的實戰,中間要有實力、制度和技術的支撐,沒有這些環節,一環扣一環,非常危險。現在的拓廣也一樣,必須有層次轉換。沒有層次轉換,什么都玩兵法,太危險。
    中國的軍事傳統是重謀輕技,照搬兵書,危害尤大。
    趙括的錯誤是教條主義。
    教條主義者不一定都是讀書人,而只是誤用書本的人。讀書人可能誤用書本,不讀書的人也會誤用書本。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經常是相互配合。讀書人帶著不讀書的什么都扯上一個用字,借這個用字,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能胡說的和能胡干的結合起來,危害最大。
    古人說,能言之者未必能行,能行之者未必能言(《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好兵書不一定是最能打仗的人寫出來的,最能打仗的人也未必寫兵書,寫出來也不一定精彩。很多人都分不清書和用的關系。
    我的基本想法是,讀書,就要老老實實讀書,先把書原原本本讀好,再談用。如果急得不行,也可以不讀書。不一定什么都得“拿書來”,什么都得安上幾句書本上的話。
 


李零 2013-08-21 15:22:23

[新一篇] 我讀《孫子》 第二講 怎樣讀《孫子》《孫子兵法》和應用研究

[舊一篇] 我讀《孫子》 第二講 怎樣讀《孫子》用世界眼光讀《孫子》(1)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