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肉身 引子:敘事與倫理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引子:敘事與倫理(1)
 上帝知道多少人的頭發,倫理學就知道多少個人。
      ——基爾克果
      一九六七年春天……
   院子里只剩下我們一群十歲左右的小孩子,父母們和大孩子們都參加文化大革命去了。有的在學習班里背主席語錄改造思想,有的在大街上通宵達旦辯論造反還是保皇,有的在不知什么地方徹夜印傳單。那個春天的日子,其實是相當激動人心的。
趁大人們不在,院里的小孩子們分成兩個陣營,用自制的木頭大刀和長矛玩相互廝殺的游戲——從底樓殺到三樓,從三樓殺到底樓,免不了有喊叫、受傷、委屈、流血、哭號。我們每天晚上都玩這種游戲,敵對的兩個陣營每天都在分化、重組,有人叛變,有人當奸細,有人當領導核心。
   一天——那個激情萬端的春天并無特色的一天夜里,敵對陣營的頭目和談失敗后,指揮自己的部隊(一方番號是“井岡山兵團”,另一方番號是“延安縱隊”)開始廝殺,院子里鬧哄哄的。突然停電了,整個院子一下沉入黑洞洞的深淵,廝殺的雙方再也看不清對方。世界剎那之間不在了,沒有父母在身邊,又沒有電燈的處境使模仿的革命游戲激情變成了不知身在何處的恐懼。兩個陣營之間虛擬的敵對倫理不見了,大家不分政治觀點,不分男女界限,牽著手,摟著腰,擠縮在一起,不知如何度過入春后依舊冷冽的這個寒夜。
  我們中間有一位剛念初中三年級的大孩子,也許因為高度近視,沒有上大街辯論或散傳單。他并沒有參加我們的革命游戲,只是同時給斗爭的雙方提供戰略和戰術指導。只有他在沒有電燈的黑暗中顯得比較自在。黑夜靜得讓我們心驚。
敘事與倫理(2)
這個大孩子說,我給你們講個故事。
   他坐在破舊的窗臺上,講起了福爾摩斯的故事,故事中的驚險覆蓋了我們心中的恐懼。接著,他講了凡爾納講的奇妙的故事、雨果講的令人感傷的故事、梅里美講的讓人癡想的故事。他敘述的時候,我們不再驚恐地四處張望,不再慌張地想要尋找蠟燭,甚至不再期待電燈重新亮起來。這個大孩子講的前人講的故事,像溫暖的手臂摟抱著我們,陪伴我們被遺棄的、支離破碎的長夜。時間,若有若無的時間被敘事填滿了。
 從那以后,我們不再玩分成兩個陣營廝殺的游戲,而是要這大孩子講故事。直到有一天夜里,大街上的革命斗爭已經動槍了,院子沒有停電但必須關燈,我們圍坐在大孩子腳下,他仍舊坐在破舊的窗臺上講故事——講雨果講的《笑面人》,大家都忘記了關燈,一顆半自動步槍子彈不知從何處飛來,橫穿過大孩子的臉頰,崩掉了他三顆大牙…… 據說,人類開始講第一個故事時,與我們院子停電時的處境差不多:原始穴居人在夜色降臨后,感到時間的支離破碎和空間的若有若無,有一天——故事總是從這曖昧的有一天開始,一個年長的穴居人講了一個故事,講的是……聽過故事以后,穴居人心里暖和起來,明天的艱辛和困苦變得可以承受了。
  敘事改變了人的存在時間和空間的感覺。當人們感覺自己的生命若有若無時,當一個人覺得自己的生活變得破碎不堪時,當我們的生活想象遭到挫傷時,敘事讓人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命感覺,重返自己的生活想象的空間,甚至重新拾回被生活中的無常抹去的自我。“當幸福在時,我們便擁有一切,而當幸福不在時,我們便盡力謀求它。”如果伊壁鳩魯的這話說得恰當,又如果謀得幸福是倫理學的基本主題,那么,敘事對于人們謀求幸福就是必不可少的,它可能既是人們關于幸福(或不幸)的知識,又可能是人們在幸福之中的時間和空間。
 “神往往不過是叫許多人看到幸福的一個影子,隨后便把他們推上了毀滅的道路”(梭倫)。這個神無處不在,并沒有隨著現代性的社會進步而隱退,而是不分國家和民族一律平等地尾隨每一個人的身體。這個神名叫偶然。人的敘事是與這個讓人只看到自己幸福的影子的神的較量,把毀滅退還給偶然。敘事不只是講述曾經發生過的生活,也講述尚未經歷過的可能生活。一種敘事,也是一種生活的可能性,一種實踐性的倫理構想。
敘事與倫理(3)
  什么是倫理?所謂倫理其實是以某種價值觀念為經脈的生命感覺,反過來說,一種生命感覺就是一種倫理;有多少種生命感覺,就有多少種倫理。倫理學是關于生命感覺的知識,考究各種生命感覺的真實意義。
  倫理學自古有兩種:理性的和敘事的。
 理性倫理學探究生命感覺的一般法則和人的生活應遵循的基本道德觀念,進而制造出一些理則,讓個人隨緣而來的性情通過教育培育符合這些理則。亞里士多德和康德堪稱理性倫理學的大師。有德性的生命感覺,就等于思辨的才能。
  敘事倫理學不探究生命感覺的一般法則和人的生活應遵循的基本道德觀念,也不制造關于生命感覺的理則,而是講述個人經歷的生命故事,通過個人經歷的敘事提出關于生命感覺的問題,營構具體的道德意識和倫理訴求。敘事倫理學看起來不過在重復一個人抱著自己的漆蓋傷嘆遭遇的厄運時的哭泣,或者一個人在生命破碎時向友人傾訴時的呻吟,像圍繞這一個人的、而非普遍的生命感覺的語言噓氣——通過敘述某一個人的生命經歷觸摸生命感覺的一般法則和人的生活應遵循的道德原則的例外情形,某種價值觀念的生命感覺在敘事中呈現為獨特的個人命運。
  理性倫理學關心道德的普遍狀況,敘事倫理學關心道德的特殊狀況,而真實的倫理問題從來就只是在道德的特殊狀況中出現的。敘事倫理學總是出于在某一個人身上遭遇的普遍倫理的例外情形,不可能編織出具有規范性的倫理理則。
  荷馬、索福克勒斯、但丁、莎士比亞是敘事倫理學的古典大師。敘事倫理學從個體的獨特命運的例外情形去探問生活感覺的意義,緊緊摟抱著個人的命運,關注個人生活的深淵。敘事倫理學家們堅持:“每個人都是一個深淵,當人們往下看的時候,會覺得頭暈目眩”(畢希納);“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值得仔細審視,都有屬于自己的秘密與夢想”(基斯洛夫斯基)。敘事倫理學在個別人的生命破碎中呢喃,與個人生命的悖論深淵廝守在一起,而不是像理性倫理學那樣,從個人深淵中跑出來,尋求生命悖論的普遍解答。理性倫理學的質料是思辨的理則,敘事倫理學的質料是一個人的生活際遇。理性倫理學要想搞清楚,普遍而且一般地講,人的生活和生命感覺應該怎樣,敘事倫理學想搞清楚一個人的生命感覺曾經怎樣和可能怎樣。這并不等于敘事倫理學根本不理會應然——那樣就談不上倫理的道問學了,它只是不從與具體的人身不相干的普遍理則,而是從一個人曾經怎樣和可能怎樣的生命感覺來摸索生命的應然。聽故事的人為敘事中的“這一個”人的個體命運動了感情,敘事語言的噓氣就不經意地形塑或改變一個人的生命感覺,使他的生活發生了變化。聽故事和講故事都是倫理的事情。如果你曾為某個敘事著迷,就很可能把敘事中的生活感覺變成自己的現實生活的想象乃至實踐的行為。敘事倫理學的道德實踐力量就在于,一個人進入過某種敘事的時間和空間,他(她)的生活可能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種道德的實踐力量是理性倫理學沒有的。
敘事與倫理(4)
   我們聽過《紅巖》、《烈火金鋼》、《苦菜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樣的故事,才有了分成兩個陣營廝殺的游戲。經過那大孩子講故事的夜晚以后,我發現自己的命運被那些夜晚的敘事決定了。大孩子講的十九世紀西方古典作家們講的故事不僅有一種抱慰生命中驚惶時刻的力量,也改變了我對生活的想象和對某種生活品質的信念。
 講個人命運的敘事,是原初的倫理學。人類經歷過的被遺棄的長夜數也數不清,與此相伴的是數也數不清的、難以辨認的白日恐怖。在被遺棄的長夜和難以辨認的白日恐怖的時間中,人類講了好多故事。故事多半是虛構的,但確如亞里士多德說過的,敘事的虛構是更高的生活真實。敘事編織出另一種時間和空間,給個人的生命被遺棄的長夜帶來光亮,構造出玻璃般的言語世界將恐怖隔離開。敘事中的現實也不外乎某個人的幸福或不幸(多半是后者)的遭遇。但與現實中的個人遭遇不同,敘事中的遭遇是依照人的自由意志和價值意愿編織起來的。現實的歷史腳步夾帶著個人的命運走向無何他鄉,在敘事的呢喃中,“我”的時間和空間卻可以拒絕歷史的夾帶,整飭屬己的生命經緯。敘事倫理學是更高的、切合個體人身的倫理學。
 在前現代的社會,規范倫理主要是由宗教提供的。在現代社會,敘事紛然,敘事技巧雜陳。敘事藝術(小說)的發達本身就是一個現代性事件。現代人聽故事(小說)、看故事(電影)太多,敘事已與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倫理分不開。為什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非每個人都可以和能夠講自己的故事。在現代社會,隨著平等的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的發展,有能力、有權利講故事的人多起來。何況,現代社會中生活的可能性在不斷增多——經濟、政治生活形式的變化提供了更多生活實踐的可能性,文化生活形式的變化也在提供更多的生活想象的可能性。敘事不僅講述曾經有過的生活,也講述想象的生活。生活的可能性和多樣性的增加,帶來敘事的可能性和多樣性的增加,反過來說也一樣。再說,倘若倫理就是整飭屬己的生命經緯,現代倫理就不是像古老的倫理那樣,依據一套既定的道德體系來整飭屬己的生命經緯,而是依據個人的心性來編織屬己的生命經緯。現代性倫理是個體化的,于是,故事就多起來。
 現代的敘事倫理有兩種:人民倫理的大敘事和自由倫理的個體敘事。在人民倫理的大敘事中,歷史的沉重腳步夾帶個人生命,敘事呢喃看起來圍繞個人命運,實際讓民族、國家、歷史目的變得比個人命運更為重要。自由倫理的個體敘事只是個體生命的嘆息或想象,是某一個人活過的生命痕印或經歷的人生變故。自由倫理不是某些歷史圣哲設立的戒律或某個國家化的道德憲法設定的生存規范構成的,而是由一個個具體的偶在個體的生活事件構成的。
敘事與倫理(5)
 人民倫理的大敘事的教化是動員、是規范個人的生命感覺,自由倫理的個體敘事的教化是抱慰、是伸展個人的生命感覺。自由的敘事倫理學不提供國家化的道德原則,只提供個體性的道德境況,讓每個人從敘事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自覺。倫理學都有教化作用,自由的敘事倫理學僅讓人們面對生存的疑難,搞清楚生存悖論的各種要素,展現生命中各種選擇之間不可避免的矛盾和沖突,讓人自己從中摸索倫理選擇的根據,通過敘事教人成為自己,而不是說教,發出應該怎樣的道德指引。
  基斯洛夫斯基的《十誡》中講過一位老太太的故事,她是倫理學教授,她教倫理學的方式就是通過講故事舉出人生中的道德困境,與學生一起分析這種困境的構成,由此形成道德自覺。自由的敘事倫理學不說教,只講故事,它首先是陪伴的倫理:也許我不能釋解你的苦楚,不能消除你的不安、無法抱慰你的心碎,但我愿陪伴你,給你講述一個現代童話或者我自己的傷心事,你的心就會好受得多了。
 自由的敘事倫理學激發個人的道德反省。
 弄清道德困境不等于道德問題解決了,每個人終究會面對“我該怎么辦?”,這只能由每個人依自己的道德意識做出選擇。能夠抉擇的意識并不總是明朗。別人講的故事,不僅有助于我明朗自己面臨的道德困境,也有助于我搞清楚自己的生存信念。
 自由的敘事倫理學更激發個人的倫理感覺,它講的都是絕然個人的生命故事,深入獨特個人的生命奇想和深度情感,以富于創意的、刻下了個體感覺的深刻痕印的語言描述這些經歷,一個人經歷過這種語言事件以后,倫理感覺就會完全不同了。
 我初到香港時,住在一個曲徑通幽的舊山村,村民愛養貓,滿村是貓,人稱隔貓村。鄰里有個十五歲光景的女孩子,叫Yukine。一天我用余食喂貓,有兩只小貓來食。一只干瘦,長得不好看,一只長得圓潤,特別好看。我驅趕長得不好看的小貓,想只讓長得好看的小貓食,不料被Yukine看見了。Yukine趴在圍墻上對我說:I am born. 我剛學英文時,不懂I am born是什么意思。“我出生了”?中文的動詞是主動態,英文是被動態,直譯成中文應該是"我被出生了"。我覺得英文的意思對。我的生命起點不在我自己手里,不是由我決定的。我不能決定我的身體的美或丑、我的心性的明朗或憂暗、我的意志的堅韌或軟弱,我自己的誕生完全是偶然的造化,不是我出生了自己,而是我被出生了。
  我讀的語文課本中有儒家的道德命令:“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充滿主動態的九個字令我好生恐懼,覺得像我這樣生性弱小的人的生活希望被剝奪了。這樣的道德命令沒有給被出生就生性脆弱的人有自己的生活想象的余地,比如我天生就沒有修身齊家的能力。在這九個字的道德命令面前,丑小貓沒有能力去踐行一種主動態的道德生活,只有自己倒霉,只有暗自哭泣。丑小貓倒霉全因為自己如此被出生了,它活該?誰會給丑小貓帶來安慰?
 馬太、馬可和路加還有約翰講的故事中有好多麻風病人、妓女,他們都是一些沒有能力去踐行主動態的道德生活的人,他們只能甘于受歧視,還得怪自己的不是,為什么自己會被出生成這個樣子……。正當他們絕望時,耶穌突然闖進人間,給麻風病人、妓女和弱小的人帶來上帝的國。這確實是不可思議的event,就像it is born降臨我。我的生命在主的懷抱里第二次被出生,這種重生對像我這樣弱小的人來說非常重要。第一次出生受傷的可能性太大,被出生的我很可能沒有能力選擇我覺得的美好幸福。在主的懷抱里重新被出生,我沒有力氣的生命就可能完全不同了。被主出生的生命,不帶有要我成為某種理想的道德規定的人的命令,主只是抱著我。
 可是,不僅當時的猶太人,就是后來的許多基督徒,都有一種道德主義的圣人追求,要求每個人必須追求道德化的人格,據說道德化人格的實現,就是理想社會的實現,還說這就是上帝的國。我不覺得理想社會的實現就是上帝的國。耶穌說:“日子滿了,上帝的國近了”(可1:15)。上帝的國不是我們人建造起來的,而是從人的一切可能性和歷史限制的彼岸撞進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來的。
敘事與倫理(6)
   我有時想,在主的懷抱中重生后,我的生命究竟是什么意思?主讓我仍然活在此時此地究竟是什么意思?我活在此世此刻,既不是為了獻身給建設人間天堂的道 德事業,也不是隨無常的風把我這片落葉般的身子任意吹到哪一個惡心的地方,而是在摯愛、忍耐和溫情中擁有我此時此地的生命。讀保羅的信,覺得他有時性子急,煩惱不安,為一所羅馬的教會因吃何物起糾紛而憂心忡忡。保羅的處境并非充滿光潤,他滿目傷心。但他沒有說,吃什么無所謂,更沒有論斷誰對誰錯。他并不泰然,脾氣好像也不小,但他……
 Yukine突然停住不說下去了,她看到我正在給長得不好看的干瘦小貓喂食。我知道,她剛才給我講的是《福音書》中講的故事。聽了后,我羞愧萬分。我經歷了一個倫理事件。后來我搬遷,再也沒有見過Yukine,時常想她。Yukine講給我聽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一些生活倫理,也給我留下了溫暖的時間和空間,就像母親給孩子或孩子給母親講完故事或老朋友之間講完故事后,講的人和聽的人都覺得心里明朗或好受多了。
 敘事講的要么好像是自己親歷的事——“我”如何如何,要么好像是自己親眼目睹的事——“他”、“她”或“你”如何如何。那個高度近視的大孩子從前人講的故事中挑出一些故事來講,這種敘事的敘事或者復敘事其實與敘事一樣,是日常的和古老的敘事方式。我們的親朋好友不僅常講他們親歷的事,也常講聽來的事;耶穌的故事有四種經典的講法(四福音書),以后還有無數講法;孔子講春秋故事與左丘明不同,公羊子和穀梁子復述從子夏那里聽來的孔子講的春秋故事,古人稱為春秋傳言。
 我在這里想講幾位現、當代敘事家講過的故事。并不是所有的現代小說家和電影家都是敘事倫理思想家,大多數敘事家講的故事都是些隨便說說的故事。但現代倫理問題的確尖銳地出現在為數不多的一些現代敘事思想家講的故事中,探討現代性倫理不可能繞開這些敘事觀望到的個體生命的倫理深淵,而探討的方式只能是復敘事。現代倫理學思想大師(從舍勒到麥金泰爾)少有懂得敘事與現代倫理之間活生生的關系——據我所知,只有基爾克果、艾柯懂,所以,他們講過不少故事。
 沒有敘事,生活倫理是晦暗的,生命的氣息也是灰蒙蒙的。通過這些復敘事,我僅想給幾位好友提供一段虛擬的時間和空間,一起涵詠其中的倫理韻味。
 


劉小楓 2013-08-21 15:58:15

[新一篇] 沉重的肉身 前言

[舊一篇] 沉重的肉身 思想界的刑事偵探畢希納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