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埔軍校 黃埔青春歲月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黃埔青春歲月(1)
  先期黃埔軍校畢業生在晚年每當回憶起火熱的軍校生活,無不情緒激昂,猶如回到了年輕的時候。他們說,軍校生活如同一杯上好的香茶,有著苦中翻甜的滋味,課堂、飯堂、寢室、操場,苦和累,笑和樂,都在這緊張的“四點一線”中。有時在周末,批假后,一伙人乘交通船“大南洋”,一氣直奔廣州大小書店,喘息不停地問店員有無《中國青年》、《創造月刊》、郭沫若的新詩和劇本;搜購書刊之后,同吃一盤“窩蛋牛肉炒河粉”;有時也上街演說,聲援省港大罷工,等等。黃埔軍校學生除在本校駐地外,在黃埔島及附近還有魚珠、平崗、沙路、蝴蝶崗駐地;在廣州市區有沙河駐地、北校場駐地和陳家祠駐地。除黃埔本校外,當時在省內外還設有潮州、南寧、長沙和武漢分校。
  黃埔軍校學生們每天的生活是“三操(3次出操)”、“二講(2次授課)”,分步兵、工兵、炮兵、輜重等科接受教育;除了下雨天,學生每天都要列隊環繞長洲島做10多里的馬拉松式跑步,最冷時僅著襯衫。校園內的大廳、走廊、講堂、操場、飯廳,甚至廁所里,抬頭就能看到醒目的“碧血千秋”、“臥薪嘗膽”等標語;晚飯后學生們在操場上席地而坐,請廣東同學唱粵曲,蘇南同學唱彈詞,山東人講評書,客家人唱山歌,自編自演,自賞自樂,陶醉在其中。
  黃埔軍校實行新式軍隊的經濟民主,伙食由軍需部管理,每隊學生每天派出采買2人、監廚2人共同負責。黃埔軍校初建時,由于軍校經濟窘迫,每人每月的伙食費只有6元毫洋,平均每天只有2角。6人一桌,對面而坐,每桌4菜1湯,每人面前放著一個小湯碗和小菜盒子,實行“共食制”,有一段時間因物資困乏曾以蘿卜苗充饑。
  黃埔軍校特別制定的《飯廳規則》有11條:1.學生聞食飯號音,即
  赴各隊指定地點集合,由隊值日生檢查人數,按次帶上飯廳。2.飯廳座
  位均有規定,學生須按指定位置列坐,不得調換爭執。3.值星區隊長臨
  飯廳時,由隊值日生發立正之口令,學生一同就席,立正敬禮。4.學生
  黃埔軍校最早的校歌
  須待值星區隊長用箸后,方可開始食飯。5.上飯廳將帽子摘下,放在指定掛帽之處,不準解脫服裝。6.食時務須靜肅,不得談話或故意將碗箸作響。7.食飯姿勢須端正,不得任意將二肘置于桌面,或將腳居于凳上。8.飯菜如未得其宜者,學生不得逕責廚役,或將碗箸毀壞等情,由值日生報告區隊長處理。9.飯廳不得自備私菜,及令廚役調換菜飯。10.學生除因病假外,均須上飯廳會食,不得另外自備飯菜,在飯廳以外私食。11.食畢由隊值日生發立正口令,俟值星區隊長退后,方可按次退出,乃由隊值日官或值日生帶至指定地點解散。
  這些嚴格到吃飯也要提心吊膽的紀律和規則,使許多剛入校的學生在開始時很不習慣。每天吃飯時,學生們列隊到飯廳集合就位。當大家都坐下來舉筷時,由區值星官吹哨和發出“開動”的口令,同時快吃。時間限定在10分鐘之內,剛來的同學不習慣這種吃飯方式,常常是一碗飯還沒有吃完,值星官已經發出了“起立”的口令,這時就必須立即放下碗筷,列隊離開飯廳。許多學生是在半個多月之后,才逐漸習慣了這種軍人特有的就餐方式。
  由于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大家的飲食習慣就有差異。如北方人喜歡吃饅頭,吃米飯就吃不飽,早餐時常悄悄地把南方同學剩下的饅頭藏在軍服口袋中。等出操訓練回來,饅頭浸濕了汗水,但為了充饑,仍是津津有味地吃下。左權這些來自湖南等省的學生喜歡吃辣椒,有的還李濟深副校長要越辣越好,廣東籍的學生則幾乎不能吃一點辣。為此,學生們為吃辣椒常互相爭吵。最后,炊事人員采取將辣味的菜單獨做,不能吃的可吃別的,“辣椒糾紛”才得到圓滿解決。
  20歲左右的熱血青年們,不可能時刻都板著面孔,有時也互相逗趣,把煩惱和憂愁付之于滾滾東去的珠江。歌聲嘹亮中,風華正茂的同學在課間休息,睡前飯后,仍忘不了互相幽默一把,開個玩笑。“三味煮雞,蘿卜大蔥”漸漸成了舊聞,新的故事在不斷產生。
黃埔青春歲月(2)
  歡聲笑語中,有的同學敲著飯碗給當時最為流行的《國民革命歌》曲譜填了新詞,唱道:“肚子餓了,肚子餓了,要吃飯,要吃飯。隨便弄點小菜,隨便弄點小菜,雞蛋湯,雞蛋湯!”大家合唱起來,同樂一堂。然后,又投入肅靜的教室或龍騰虎躍的訓練場。其實,《國民革命歌》的原詞是:“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而若還要追根刨底,這原版曲調則來自法國的《快把晨鐘敲響》,原歌詞是:“雞都叫了,雞都叫了,快起床,快起床。快把晨鐘敲響,快把晨鐘敲響,叮叮當,叮叮當。”這調子容易上口,所以大家喜歡唱,也容易被填進新詞。
  黃埔島到處散發著青春的氣息,回蕩著青年學生剛剛學會的歌聲。這一時期,黃埔軍校學生唱的歌曲,還有幾首適合隊列行進中唱的軍旅歌曲。有首歌的名字叫《軍人爭氣歌》,又叫《跑步歌》,歌詞是:“軍人,軍人要爭氣,咱們中國被人欺。熱血要灑,發奮起,不能受制做奴隸……”還有一首《黃族歌》,是按共產黨人李大釗在日本留學時所作詞譜成的曲,歌詞是:“黃族應享黃族權,亞人應種亞洲田。青年青年,切莫同種自相殘,坐教歐美著先鞭。不怕死,不愛錢,大丈夫決不受人憐。洪水縱滔天,只手挽狂瀾……”
  《中國軍人》雜志刊載的《國民革命歌》
  歌聲嘹亮,是軍營的一景。革命的黃埔,更是歌聲不斷,要說唱得次數最多的應當要數校歌。但是,在黃埔軍校建校之初的前4期學生,卻對本校最初的這首校歌印象不深,盡管軍校要求全體師生必須熟唱校歌,但大家對校歌就是不感興趣。這首校歌是1924年6月黃埔軍校開辦后不久由校本部頒布的,歌詞如下:
  莘莘學子,親愛精誠,
  三民主義,是我革命先聲。
  革命英雄,國民先鋒,
  再接再厲,繼續先烈成功。
  同學同道,以學以教,
  終始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灑花,以校作家,
  臥薪嘗膽,努力建設中華。
  這首歌的歌詞,是由軍校政治部主任戴季陶所作,但韻律不太流暢,唱起來詞不合曲。雖然校長蔣介石幾次在全校大會上帶頭唱,但教官和學生都不大喜歡這首難以上口的校歌。因此,這首校歌在軍校和社會上流行不廣。
  黃埔軍校校歌
  1926年11月,共產黨人熊雄(字披素)担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主持本校的政治教育工作。是時,軍校第4期學生2600多人已畢業,奉命分途開赴北伐前線。第5期學生2600多人,第6期學生4400多人正在校學習。隨著革命勢力不斷發展和壯大,北伐軍捷報頻傳,全校師生情緒高漲,刻苦習武,校內充滿濃厚的革命氣氛。熊雄喜看面前的這片大好形勢,心情也十分激動。同時,他也為軍校缺少一首好的校歌而感到遺憾,特別是在舉行全校集會和大型活動時,沒有好的校歌較難調動起這些青年學生的情緒。于是,熊雄讓軍校少校政治教官陳祖康先試作一首新的校歌歌詞。
  陳祖康,1901年生于福建省漳平的一個書香世家,16歲赴法留學。當時,熊雄也赴法國勤工儉學,與陳祖康同在巴黎西郊圣日爾曼公學補習法語。1923年,熊雄介紹陳祖康加入共產黨員趙世炎、周恩來等組織的中國少年共產黨(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1924年6月轉為中共黨員。陳祖康在1924年獲法國馬賽大學理科碩士學位,1925年夏又畢業于法國西方工學院,獲土木工程師證書,并被聘為該院的助理教授。那時,正值中國國民革命蓬勃開展。
  熊雄先于陳祖康回國,在黃埔軍校經周恩來推薦,繼周恩來后任軍校政治部主任。熊雄多次去函去電,請陳祖康返國參加革命,特邀來校任教。陳祖康遂辭去西方工學院的教職,于1925年春離法回國,來到黃埔軍校任少校政治教官。由于受家庭影響,陳祖康從小愛好文學。他曾受業于名師陳步韓和劉岑仲,打下深厚的國文基礎,尤擅長寫詩。1926年11月,黃埔軍校第5期開學。一天,熊雄找到陳祖康說:“現在,第5期都已經開學了,但學校萬事俱備,就是缺少一首好的校歌,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了。這是政治部的責任。大家認為你對詩歌獨具專長,素有研究,最好由你撰寫一篇校歌的歌詞,就請你動筆吧!”陳祖康無從推辭,只有欣然答應,并提出請音樂教官一道商量,討論歌詞的大意、格調和輪廓。
黃埔青春歲月(3)
  接連幾天,陳祖康一直冥思苦想,寫了又撕,撕了又寫,始終未能滿意。有一天早晨,他信步江邊,望著眼前奔騰而過的珠江,猶如革命洪流滾滾向前,一發不可阻擋。回過頭來,軍校的練兵場上紅旗招展,與刀槍交相輝映,軍號聲和喊殺聲此起彼伏。看到這一派生氣勃勃的革命氣氛,陳祖康不禁思潮洶涌,豪氣頓生。回到宿舍后,他揮筆寫下了一段歌詞:
  怒濤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
  主義須貫徹,紀律莫放松,預備做奮斗的先鋒!
  打條血路,引導被壓迫民眾,
  攜著手,向前行;路不遠,莫要驚。
  親愛精誠,繼續永守,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
  陳祖康將歌詞拿給熊雄看,熊雄連聲贊許,請少校音樂官林慶梧譜曲。不久,陳祖康離粵赴閩,校歌是否被采用,他不得而知。1927年春有學生自黃埔來見陳祖康,告訴他黃埔軍校已經有了校歌,并唱了原文,這時他才知道那首歌詞被采用了。這首新校歌,最早刊登在軍校政治部主辦的《黃埔日刊》1927年1月19日第1版上,很快在校內外傳唱。這年6月16日,時值黃埔建校3周年紀念日,軍校在校園內樹立起了一塊刻有“陸軍軍官學校校歌”的石碑,并署名歌詞作者陳祖康、曲作者林慶梧。
  這首新的歌詞鏗鏘有力,朗朗上口,旋律豪邁奔放,充滿革命激情,鼓舞著黃埔健兒為打倒列強、鏟除軍閥而浴血奮戰。
  陳祖康到福建后,參加國民革命軍東路軍政治部的工作,先后任東路軍政治部宣傳科長,福建陸軍干部學校政治教官。1927年1月陳祖康在閩南從事革命活動,任閩南特委委員、福建臨委委員;10月任閩西特派員;12月當選福建臨委執委。1928年2月當選閩南臨委常委,兼省臨委組織部長,4月代理福建臨委書記,6月中旬投靠國民黨張貞部,6月24日福建臨委開除其黨籍。陳祖康在國民黨軍中任過少將,1979年2月在臺灣病故,享年78歲。這位早期的共產黨人,由于歷史的局限和自身的因素,最終沒有與共產黨走到一起。但是,黃埔軍校校歌的創作,無疑是他人生中最輝煌的一筆,正如他自己所說:“在這校歌的字里行間,無疑是代表了一部分黃埔精神。”
  黃埔軍校學生唱著這首激情澎湃的校歌,在孫中山、周恩來等黃埔先驅所倡導的黃埔革命精神激勵下,絕大多數順利完成學業,取得畢業證書,成為走出校門就能帶兵打仗的基層指揮員。
  從1924年5月到1927年7月,黃埔軍校共招收了6期學生,計2萬余人。他們來自全國26個省,還有朝鮮、越南、新加坡等國的進步青年也前來學習。
  第1期,1924年5月入學,學期半年,均為步兵科,組成學生總隊,鄧演達為學生總隊長,后嚴重接任,4個隊共470人,11月底畢業,及格者456人。由湘軍講武堂合并到黃埔軍校的158人及四川送來的21人編成的第6隊學生也歸入第1期,1925年初畢業,因此本期畢業生實際為635人。除部分留軍校外,大多數分配到新成立的教導團,其余派往海軍、空軍、工人糾察隊、農民自衛軍等單位,任軍事教官或從事政治工作。在第1期學生中,有入學考試和畢業考試都考第1名的蔣先云,還有后來成為共和國元帥之一的徐向前,在北伐中終以舍生忘死取義實踐了“誓以我血澆灌革命之花”誓言的曹淵,還有胡宗南、宋希濂、杜聿明等國民黨方面的著名將領。概括來看,第1期學生有以下特點:(1)當時軍校不公開招生,學生來自冀、魯、晉、豫、陜、甘、蘇、浙、皖、贛、鄂、湘、川、閩、粵、桂、滇、黔、吉、黑、蒙21個省,除新疆、西藏等外,其余各省差不多都有人參加,最多的是湖南197人,廣東108人;(2)學生年齡相差懸殊,最小的譚煜麟僅16歲,最大的丁琥39歲;(3)學生文化程度不平衡,從小學到大學都有;(4)出身復雜,有軍官、學生、工人、農民等,但家庭富有者很少。
黃埔青春歲月(4)
  第2期,1924年8月、10月、11月分批入學,學期10個多月,1925年9月6日畢業,畢業生449名,由嚴重任總隊長,張治中為副總隊長。分為5個隊:步兵科兩個隊,炮兵、工科,輜重科各1個隊。學習期間,參加了第一次東征和平定楊、劉叛亂的戰斗,畢業后部分派往第1軍。
  第3期,1924年12月陸續進校,學期1年,1926年1月畢業,加上在潮州分校修業期滿的學生,畢業生共1225人。從第3期開始,新生入學要受3個月的入伍生教育,期滿考試合格才能成為正式生,編入學生隊。張治中任總隊長。1925年第一次東征時收編陳炯明舊部設立潮州分校,6月平定楊、劉戰斗俘獲滇軍下級軍官在廣州設立訓練班,此兩部分學生列入第3期畢業生待遇。畢業生主要派往第1軍工作,其余派往各軍。
  《中國軍人》雜志刊載的《革命軍行軍歌》
  第4期,1925年7月至1926年1月,分7批入校,學期1年,1926年10月畢業,計2314人,加上潮州分校同時畢業的2期學生,共2656人。方鼎英任總隊長。本期入伍生設第1、第2、第3團,后轉為正式生,設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經理四科。1926年5月改編為步兵軍官團第1團、第2團兩個團。部分駐扎在黃埔島對岸魚珠炮臺和深坑一帶,以后又遷到陳家祠,政治科先在沙河營房,后搬遷到黃埔島的蝴蝶崗炮臺校舍。本期學生畢業后多選派參加北伐。
  一般說來,到第4期為止,標志著大革命時期國共兩黨合作的黃埔軍校結束。
  第5期,1926年1至3月,陸續招考本期入伍生2620名。這時,全國正處在革命高潮,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1926年3月,國民黨決定將國民革命軍各軍所開辦的軍校與黃埔軍校合并,改組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歸屬軍事委員會領導。把第4期中未能升學的入伍生編為第5期入伍生第1團,3月至7月分別招生1000余人,編為入伍生第2團。11月,入伍生升為學生隊,分步、炮、工、政治、經理5個科。組成6個大隊、17個中隊、53個區隊。11月15日開學,1927年8月畢業,畢業生2418人。1926年底至1927年初,政治、炮兵、工兵共1700人,先后從廣州和南昌遷到武漢分校,并于1927年5月和7月先后畢業,惲代英主持畢業典禮。留在黃埔島的步兵、經理科約1400人,由廣州開赴南京,于8月15日畢業,何應欽主持畢業典禮。第5期及后續兩期學生雖然有的招考在廣州黃埔,但大部畢業于南京和武漢,因此一般不將本期及后續兩期列入國共合作創辦的黃埔本校時期內。
  第6期,1926年7月至10月入學,分步、炮、工科,1929年2月畢業,共4252人,其中黃埔本校718人,南京本校3534人。
  第7期,共有畢業生1518人,其中黃埔本校666人,時間是1928年12月至1929年9月;南京本校852人,時間是1928年12月至1929年12月。此期宣布畢業之時,設在廣州黃埔的軍校便宣告結束。第1至第4期是在大革命期間畢業,第5、第6、第7期是在大革命失敗后畢業。
  黃埔軍校學生的青春年華,英姿勃發,蓬勃向上,金光閃亮;建校初期的黃埔軍校,青春亮麗,陽光燦爛,軍纛旗飛揚。新生的黃埔軍校,有孫中山、周恩來等偉人挺作脊梁,無數青年在這里淬火成鋼。壯哉!黃埔青春歲月,生機盎然,留給后來的觀光客無限的遐思,留給那段歷史耀眼的榮光。
 


網載 2013-08-27 16:08:14

[新一篇] 中國黃埔軍校 黃埔英杰周恩來

[舊一篇] 中國黃埔軍校 軍校行政機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