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游俠列傳 探訪侯捷的天空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很久以前,我就想要認識侯捷這個人了。但一直等到 1994 年 4 月 9 號那天,在 PC Magazine 的作者和譯者座談會上,才見到他本人。

可惜當時人多口雜,對他的印象并不深刻。只覺得他頗有恬靜的文人之風,并不多話。與他聊天的時候,也沒有如想像中一般,聽到一大堆 DDE、OLE 2、DIB、ODBC ...這類的技術名詞。嗯,還有哪些印象呢?噢,對了,還有那頂使他看起來很年輕的紅色鴨舌帽。

直到後來因為這個專欄的緣故,我們逐漸熟了起來,我才比較能夠“看”得清楚他。

或許可以這麼說吧,他并不是那種第一次就會讓人眼睛一亮,在你心中留下一張拍立得的人。你得要慢慢地體會,慢慢地看,隨著你對他了解程度的增加,他在你心中的素描才會漸漸出來。然後,你會發現,他是個很不一樣的人。

有人可能會急著問了:「他是什麼樣的人?他作過哪些事?」先別急,讓我們先看看侯捷的家。

小小圖書館

第一次來到侯捷在新竹的家,迎接我們的是一臺將客廳擠得滿滿的平臺鋼琴,而不是想像中的電腦或是磁片。他寫的書,黑鴉鴉地一大排站在客廳的書架上。 (侯俊杰的書,書皮大都是黑的)

在客廳的旁邊,是間獨立的工作室,侯捷的小小圖書館就在里面。略顯局促的工作室中,有著極為充實的內容。進了工作室,迎面而來的是一堵電腦書墻,以及另一堵雜志墻。侯捷的“小小”圖書館,在電腦方面的「質」與「量」上,以個人收藏而言,還真是少見。

除了兩面“墻”外,還有一個大大的書桌,上面留著兩篇外文的影印稿,其中有著密密麻麻橫七豎八五彩繽紛的筆記與重點。外加一臺 HP Laser Jet、一臺“開腸破肚”的 486、一個被行事歷塞得滿滿的白板,外加一幅很特別的“民國初年式”結婚照。

整間工作室中,飄著「我又看了一天書」以及「我又拼了一夜稿」的美妙氣氛。

在這個平靜的夏日午後,我們一行四人,在侯捷的工作室里,面對面圍成一圈,像老朋友似地聊了起來。侯捷的語氣誠懇而直接,笑聲開始漸漸爽朗起來,他的臉上也多了些安閑的神情。那時我才知道:原來碰上侯捷喜歡的話題,他也可以一口氣講上一堆。

「侯捷」的另一面

寫到這里,有件事得先講不可,或許有些讀者已經知道了,「侯捷」其實是「侯俊杰」的另一個化身。只是「侯俊杰」在技術的領域中一舉揚名,而「侯捷」則在輕松的書評中獲得贊賞。 (可不要弄混了,侯俊杰是本名,侯捷是筆名)

「原先只是純粹地由於寫作和譯稿有所不同,所以才另外取一個名字。但是「侯捷」是一個我以前就很喜歡的名字,所以在《無責任書評》中也就用了下來。」侯捷解釋。

現在剩下的問題是,到底只是寫「侯捷」一個還是「侯俊杰」、「侯捷」都寫?原先與他只希望我們寫寫有關「侯捷」這個“人”的事。但經過一番考慮後,侯捷還是同意了讓他的另一面:「侯俊杰」,也出現在這篇文章中。

「侯俊杰和侯捷,我把它當成兩個完全不同的人來處理,在筆法和風格上都有所差異。」侯捷強調。而細心的讀者,相信也不難由文章中所呈現的文字風格,發現其中的不同。而或許大家可以把「侯捷」和「侯俊杰」,看成是兩個剛好住在同一個腦袋瓜的兩個人吧。 (不要誤會,他可沒有人格分裂。)

不過,有時我覺得「侯捷」似乎才是真的侯俊杰呢。這也難怪他在出了那麼多本書之後,被問及「最鍾愛的一本書」時,他思索了不到三秒就說:「無責任書評」。

無責任書評

一提到無責任書評,大夥在侯捷的工作室里馬上熱烈地討論起來。「很高興能獲得大家的共鳴與回響,」侯捷笑咪咪地說。在讀者回響中,有人這麼寫著:「侯捷先生讓我知道,原來書評也可以這樣寫。」也有人提到,曾看見在重慶南路的一間書局里,書評的讀者拿著雜志指名:「我要買侯捷這期介紹的 xxxx 」。

侯捷的《無責任書評》自從 1993 年 1 月開張以來,到 1994 年 4 月為止,一共評了 41 本外文書與雜志,目前已集結成書。在國外,書評的專欄在雜志上往往是個受歡迎的專欄。但在國內,電腦書評能受到如此熱烈地喜愛,侯捷卻是首開記錄。在技術與人文之間,侯捷找出了屬於自己的巧妙平衡,而這正是目前國內電腦資訊文章中,所極度缺乏的東西。

然而在這些掌聲背後,侯捷也常常碰到一些問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為何不評中文書?」侯捷澄清,由於本身兼具作者的身分,在中文書的評介上,個人的客觀性可能較易受到讀者的質疑。此外,長久以來,國內在應用軟體方面,好書比較多,而他的專長,一向較偏重在程式設計的高階技術,所以在書評上,很自然地就以外文書為主。

「如果將來有許多優良的譯書出現,也許會試著評一些中文的翻譯書吧!」侯捷接著表示,對於他在《無責任書評》中未能討論到的部份,非常希望有讀者能夠來稿叁予討論。侯捷前後說了兩次:「我最期望看到的,就是在《無責任書評》上,看到不是我寫的文章」。

我們笑著說,一定會幫他強調的。

其實仔細一想,侯捷在電腦書評上的拋磚引玉之作,不僅敲出了讀者的回響,同時更敲出了國內書評人才嚴重不足的問題。面對讀者的強烈需求,侯捷大嘆就算是有十只手十雙眼也忙不過來。「有些讀者還嫌我寫的東西不夠,要再加把勁。」侯捷苦笑。

收集資料的絕活

也許就是這一份強烈的使命感,他曾締造了在一期雜志中,一口氣評了八大本原文書的記錄。讓人不禁對他的英文閱讀能力,及讀書與收集資料的方式,感到好奇。 (想學侯捷收集資料方法的人,可要注意啦)

侯捷透露,由於每個月固定閱讀數本國外的專業期刊(注1) ,使他得以確實的掌握國外的出版資訊。而書籍的來源,則包括國外的書評、清大附近的華通書坊、一些書商朋友所提供的書,以及國外朋友寄來的圖書目錄等。
「拿到一本新書後,我會先把目錄看過一遍,看看整本書的結構,找出哪些是我需要的、哪些東西比較獨到,再將需要的內容作一頁頁細讀。」但是,偶而侯捷也會碰到實在弄不通的地方,「所以只好在書評中跳過不寫了。」侯捷悄悄地透露了一個偷懶的方法。

(注1) 侯捷常閱讀的外文雜志有:
Microsoft System Journal. Dr. Dobb's Journal. DOS/Windows Developer's Guide. Windows Tech Journal. PC Magazine.


「我花了很多時間,這樣的工作并不輕松,」他略為嚴肅的補充。「我一向睡得很少,尤其是在工研院的那段時期,常常忙到半夜三、四點才睡,工作量非常大」。

「每次都評那麼多本外文書,你的英文能力應該很好吧?」我們接著問。
「我的英文能力并不是很好,」侯捷回答,但在大夥狐疑的眼光下,侯捷只好微笑著改成:「真的不是謙虛,英文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我除了在“讀”這個方面比較可以之外,其他的都不是很在行。我其實在閱讀上也并沒有特別的秘訣,只是不斷地讀下去」。

有時看到他那雙發紅的眼睛以及斯文的外表,還真有一點像是飽讀詩書的落難秀才,我想若不是他的體力還不錯 (他曾得過戰技冠軍) ,否則大概會吃不消吧。所以嚴格說起來,侯捷收集資料并沒有什麼特殊的秘訣,使他不凡的,是那份持之以恒的執著和努力。

平凡卻踏實的方法,加上不凡的毅力,使侯捷能以別人幾倍快的速度吸取資訊。

在他的工作室中,無論書籍或雜志,都貼著許多方便日後查詢的索引。「每本書的索引都 save 在電腦里面,需要什麼資料隨手一查就有了,很方便。」侯捷頗為自得地介紹。隨手抽出一本翻翻,常會發現各種顏色的記號。就好像一位用功的國中生劃重點般的,紅、黃、藍、綠讓人眼花撩亂。

侯捷打趣道,「我太太就說,你怎麼比人家準備大學聯考還要認真?」

不過大概是因為工作太認真了,有時反而會發生下面的情形:「Hmm ... 我是在... 前年結婚的... 不對,是去年 .... 對了對了!是前年。」一個連 Windows 的 API 有多少個都一清二楚的人,在大夥一片笑聲中,才確定自己是在前年結婚的。 (不知道這一段登出來以後,侯嫂會不會罚侯捷跪 “鍵盤”。)

關於「侯俊杰」

侯捷的事跡講了一堆,現在,我們可以來看看他的另一面「侯俊杰」了。其實,純就技術的觀點而言,侯俊杰的技術深度比侯捷高,但是廣度則略遜於侯捷。

1991 年 9 月,侯俊杰的第一本書:《虛擬記憶體:觀念、設計與實作》正式出版。內容是應用XMS、EMS 及磁碟機等形成虛擬記憶體,來擴充傳統 DOS 記憶體受限於 640K 以內的問題。本書在探討范圍及深度俱精的情況下,很快地獲得了許多技術人員們的注意。

但這并不是他技術的頂峰,此後,他陸續在雜志上主持 Windows 程式設計的技術專欄,以及推出有關 Windows 核心技術、Windows 的記憶體管理、以及動態資料交換 (DDE) 等書籍,一步步向上推進的結果,使他的書成為程式設計技術的金字塔中,站在頂端的一份子。

除了技術上的難度以外,侯俊杰對於自己在文字以及整體作品的要求上,也有他自己獨特的要求與堅持。看他的書,你不會有拿起課本的感覺,反而比較像是一位誠懇的老友在向你解釋東西一樣。他有時也從一些國外的頂尖好書中,摘取一些精華出來,盡量以自己的角度,加以重新詮釋。讓國內的讀者在免除語言障礙之外,還能多得到一些不同的東西。

在當今國外的翻譯好書不斷涌進,國內寫作人才相對處於劣勢之時,侯俊杰的 Windows 叢書卻始終能有它堅定不搖的支持者,他當初對於自己的堅持與要求,如今漸漸有了回報。

在一次《世紀末軟體革命》的讀者座談會上,有讀者問侯俊杰:「為什麼是都在寫 Windows 的東西呢?」問題在空中懸了幾秒以後,侯俊杰的回答是:「我是個任性的作者」他表情認真地說,「但這不是指我在寫書的文字上任性,而是在題材的選擇上很任性。我喜歡寫我自己選定的那個領域,在上面不斷的寫,直到覺得夠了為止」。

「在下一本有關 MFC 的書以後,大概會寫有關 OLE 2 的書吧,」侯俊杰表示。而 OLE 2 這項被喻為「連 Microsoft 內部研發人員都頭疼」、「國外都沒有幾個人敢寫」的困難技術,他卻矢志向它挑戰。(注2)

(注2) OLE 2 是 Object Linking & Embedding 2 的縮寫,是 Microsoft Windows 使用於應用軟體process 之間互相通訊 (IPC) 的一種通訊協定 (protocol) 與機制。目的是應用物件導向的概念,將不同的應用程式作更有效及方便的整合。程式員們戲稱它為:「歐蕾Ⅱ」。

話說回來,也許就是因為有「侯俊杰」這麼強的技術背景在撐腰,所以「侯捷」在寫《無責任書評》時,才能如此虎虎生風吧。 OK, 侯俊杰的部份暫時在這里結束,我們把主題“視窗”換回到「侯捷」。

別人眼中的侯捷

回到他這個人本身。我們來看看他的好朋友,及幾個與他工作上比較熟的人,以不同的角度來敘述對他的感覺

他的好友鍾子期這麼寫著:「這個人我說他的文學血液比科學血液多幾十 CC ,絕對錯不了,有一陣子隨身帶古文觀止,帶到哪看到哪;成語典故信手拈來 .... 如果你聽到他會說倉頡四瞳、大禹本是條蟲、武則天片瓦難覆、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孔明六出祈山七擒孟獲 ...,別驚訝,這種故事在他腦袋里隨手抓就是一大把。」

「他是個對自己的文字很要求,對讀者的反應也很重視的人,甚至可以說:有一點太重視了。」當時與他共同策劃《無責任書評》的總編劉瑞貞回憶著說。「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當時,很少會有作者主動要求看他在雜志上的完稿。而他,是第一個要求每次都要看的」。

「侯捷吸收資訊的速度很快,很新的東西,他可以消化完後變成自己的,提供出來。」現任的PC Magazine 主編李國昆形容。

侯捷自己倒是絕少說過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不過從《無責任書評》一書中的自序里,卻有一點痕跡:「林語堂說偉大的作品都是以血淚鑄成。這本小冊只不過是我以青春和絕對付出的心力完成的,哪里敢談什麼偉大。朋友謬贊的所謂成就、所謂貢獻,都還離我太遙遠;但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期許與抱負,我有很多很多」。

追尋自己的天空

只要是曾經嘗試過寫作的人,大抵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寫作的孤獨。尤其是長期下來,若不是有特別的毅力,通常會很難忍受。

但侯捷認為,自己的個性頗能 enjoy 這種孤獨的樂趣。「以前我常常一個人躺在草皮上,望著星空,自己對著自己說話,想想下一節課要講什麼內容。」當時的侯捷,常常為了講課奔波於新竹、臺北之間。而現在,「只要偶爾有一兩封讀者的來信,就可以激勵我好一陣子」,侯捷露出滿意的笑容。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認為,「可讀性」文本 (text) 的時代已經逝去了,「可寫性」文本才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今日的侯捷正驗證了這句話:寫書的人,往往會比讀書的人還快樂。侯捷真是一副樂此不疲的樣子。

談到侯捷對於自己的期許,他說:「希望對於國內電腦資訊寫作的風氣,能夠帶來點新的氣象。在一些較高階的技術、較少為人所討論之處,也開始有人愿意來討論。」

被問及有沒有打算寫些其他領域的書時,侯捷想了一想表示,「我想,寫完 OLE 2以後,可能會寫一些給入門者看的書吧。」其實,這類高階技術的書籍,侯捷也知道能接受的人實在不會太多。侯捷的好友曾銘源寫著:「他曾幾次感慨地對我說: 『想想自己真是鉆牛角尖,(注:他真的屬牛) 老寫那種累死自己又少人看的書。』... 」而侯捷在大夥面前,也不只一次地打趣道:「我的書是屬於叫好不叫座型的」。

身在金字塔頂的侯捷,有時也頗有高處不勝寒的苦惱。

盡管有著許多現實環境的考量,侯捷依然勇氣十足地,想要以一己之力,為讀者拓展更寬廣的視野。看著他堅定、執著,近乎於狂熱的創作方式,突然覺得他像極了李察巴哈 (Richard Bach) 筆下的海鷗「岳納珊」,在茫茫的資訊汪洋中,朝向屬於他的天空,努力地飛行,不分晝夜。

後記

「思想的翅膀常會被文字拖住」,這是我寫到這里的感覺。這篇文章幾乎重寫了四遍,而依然感到沒有辦法將侯捷這個人,很清楚地“傳真”給大家。 也許,讓你們心中侯捷的素描留下一點空間,藉由閱讀他的文章 (無論是過去的或是未來的) ,添上你們自己的幾筆,也是蠻不錯的。

這篇文章快寫完的時候,已經早上六點半了。顧爾德 (G. Gould) 彈的「郭德堡變奏曲」已悄悄地放了一整晚,咖啡大概喝了兩杯左右。想起兩天前一個人跑去陽明山頂看流星雨。山下有許多燈,一明一滅地閃個不停,每一盞燈的背後,似乎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許精彩、也許平凡。我想,即使是那些最不起眼的故事,只要能夠用心體會,平凡的燈火,也會蹦出閃亮的火花 即使如流星般地一閃即逝。 


賀元 李靚慧 2010-07-23 07:34:32

[新一篇] 袁騰飛評論毛澤東語錄 毛左無比憤慨

[舊一篇] 叫書評 太沉重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1 楼 2015/5/11 下午 08:43:43 | 暫無
樓上,請參見侯俊傑的網站,http://jjhou.boolan.com/

2 楼 2013/5/30 上午 09:56:38 | yamilovesea@gmail.com
看了本文後,我才發現,我從來都沒有謝謝過侯俊杰。因為他寫的C++系列的書,讓我愛上VC++和MFC,也和一位夥伴共同花了兩年完成了一個兩百萬的CASE(商業機密之故,我不便告知)。至今還沒有人打破我们的對類比訊號控制的監控技術核心,到現在15年以上了,韓國也還輸給我们兩個發明的系統分析和程式設計的真正即時監控刻印程式,這都歸功於侯俊杰的書,讓我在兩年內站上資訊軟體設計世界的舞台,還讓我發現我的能力超越了一般寫程式的人。跟很多公司的人實際被比較過,舉其中幾例,譬如一家軟體公司三個人寫兩個月的影像監視軟體還寫不出來,我花了一個星期不到,就寫出來了,結果老闆從大陸回來後,要我當台灣區的總經理,老闆要衝大陸市場;還有幫三菱重工,做高鐵的BOT公司,專案經理要我一星期寫出運算軌道計算程式,我用一天寫完,給專案經理看過,他嚇一跳,其實他心裡是想需要兩個星期寫出來,讓我到裡面的房間內,兩個星期都沒工作給我,讓我台中雙子星大廈46F的在房間內看玻璃窗外的好風景,第二天下午完成中、英、日三國語言版。這些成就,都歸功於侯俊杰先生所寫的VC++書籍,就像藝術般的書一樣,讓我迄今還忘不掉他的功勞。請幫我謝謝他,告訴他,我很愛他的寫的書,謝謝他的很大幫助。目前台灣的資訊技術的書很需要他的幫助,才能讓很棒的臺灣人更棒。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