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西方哲學多樣性、可變性特征之我見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世紀之交,回眸追朔一個多世紀以來,尤其是20世紀以來的西方哲學,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千姿百態、色彩斑瀾、變化多端的“魔畫”,顯示出現代西方哲學的多樣性、可變性特征。這一特征不僅表現在哲學的對象、內容、主題和方法上,還表現在哲學派別存在的形態、理論表達形式和發展態勢上。對其研究,將有助于我們在“動態變化中”對現代西方哲學進行深刻的認識和反思,從而窺視現代哲學的發展軌跡,預示21世紀哲學發展的趨勢。
      一、現代西方哲學多樣性、可變性特征的表現
  現代西方哲學,是以對自古希臘直到德國古典哲學為“終結”的西方傳統哲學的批判和摧毀為前提而興起的。所以從它產生那天起,就具有和傳統哲學完全不同的觀念、思維方式、哲學主題、哲學對象和方法,以及派別存在形式和表達方式。如果說,傳統哲學“終結”前是以“大一同”自居,那么“終結”后的西方哲學則變成了多元化的“萬花筒”。在哲學總體上呈現出主義繁多、學派林立、更迭迅速的多樣性、可變性特征,其實質上是多元性和新穎性的表現。這成為20世紀西方哲學最顯著的特征。
  首先,表現在現代西方哲學變革所引起的哲學對象、內容、主題以及由此引起的哲學表達方式和形態上的多樣性可變性特征。現代西方哲學變革首先沖破了傳統哲學的實體觀念和形上理性,從而轉向現實生活世界和直面事物本身的哲學思考。哲學自身實現了由客體到主體、由理性到非理性、由抽象到具體的世俗化、具體化轉向。人與科學成了哲學關注的主題。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于是人的存在和價值,人的非理性的情感、意志、直覺、信仰及人的意識、行動都成為哲學研究的對象。這在哲學存在的形式上,就出現了眾多的人本主義、非理性主義學派,如意志主義、直覺主義、人格主義、生命哲學、存在主義、現象學、新托馬斯主義等。直面事物本身的哲學思考,又把哲學界定在了經驗、現象的范圍內,這導致現代西方哲學的科學化傾向。于是科學的認識、方法、邏輯、規律及科學的語言表述都成為哲學分析、研究的對象,實證主義、馬赫主義、邏輯實證主義、批判理性主義和歷史主義等科學主義學派粉墨登場。一時間哲學舞臺上出現了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兩大思潮并存,各種主義繁多、學派林立的局面。人類社會進入20世紀,更迎來了一個科技進步、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經濟突飛猛進的時代。哲學作為“思維對時代的把握”,也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哲學思想、學派更迭迅速發展很快。這使現代西方哲學的哲學思想研究、存在形式上的多樣性、可變性特征更為顯著。
  其次,表現在20世紀科技、社會、文化的繁榮進步,哲學內部、哲學派別之間相互接近、理論上的交流、對話,出現滲透、分化和融合的趨勢。尤其表現在本世紀30-40年代以來,特別是近二、三十年以來,各學派內部、學派之間的滲透、分析和融合。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兩大思潮并存的局面被打破。許多哲學派別在思想、觀點及存在形式上都發生了變化,而且在哲學內部和學派之間又融合或分化出許多學派,出現了大學派套小學派,同一學派中又有許多在哲學思想、觀點、方法上有很大差異的哲學家。甚至同一哲學家,前后不同歷史階段觀點也極不相同,如維特根斯坦。所以很難確定某個哲學家就是屬于某個學派,也很難確定某學派是實用主義學派或分析哲學的哲學派別。在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是被冠以20世紀西方哲學主流的分析哲學。嚴格講分析哲學不是一個學派,而是一種思潮,在其發展中,融合和分化的特征最為顯著。甚至有學者這樣講,現代西方有多少個哲學家就有多少種主義、多少個學派。
  再次,表現在“后現代主義”“后哲學”“后文化”崛起,哲學的研究對象也由科學與人的問題轉向對整個社會的關注,研究視角也拓展到整個社會。科學、人、社會、文化等諸多問題都成了哲學研究的對象。后現代主義在哲學思維方式上發生了進一步變革,使哲學研究更接近大眾生活,哲學研究面更廣,被稱為哲學的“泛化”,內容更細致、繁雜、深化,被稱為是哲學的“細化”現象。這使現代西方哲學在研究內容、存在狀態、理論表達方式和研究方法上更為豐富、多樣。后現代主義對傳統哲學的“消解”,以及理論上的多元化相對主義、反中心主義傾向,也使20世紀西方哲學的多樣化、多元性、可變性、新穎性特征更為明顯。
  再次,表現在哲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方面新的探索。在西方哲學中,方法意識歷來是很強的。現代哲學的變革,也可以說是現代西方哲學方法的變革。“現代哲學的三個創立者提出了三種嶄新的方法,即胡塞爾的現象學方法,摩爾的語言分析方法和皮爾士的實用主義方法。”(注:[美]成中英,《論中西哲學精神》,東方出版中心,1991年版,第3頁、第18頁。)這三種方法又引出其它一系列新的哲學方法。尤其是后現代主義興起,西方哲學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上,更加側重于從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語言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角度深入研究社會發展的諸多問題,各種社會哲學學說爭相發展。這也呈現出現代西方哲學方法上的多元性。
  總之,思想更迭、派別眾多、變化頻繁的多樣性、可變性成為20世紀西方哲學的最顯著特征。
      二、多樣性、可變性特征的成因
  對現代西方哲學的這種多樣性、可變性特征,國內曾有學者認為是“哲學內在危機的表現”,是“缺乏更新能力、缺乏生命力的表現”。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可以簡單地下結論的問題,更不是一個簡單的評價問題。如何看待現代西方哲學的多樣性、可變性特征,實際上反映了我們以什么態度,從何角度,從總體上認識、分析現代西方哲學,尤其是20世紀西方哲學、能否把握20世紀西方哲學的脈搏。五光十色的現代西方哲學,折射著人類的思維、智慧、愿望、感情、意向和要求。是對人類社會發展眾多問題給哲學提出的挑戰的一種反映。深刻地反思、認識它在內容、思想、方法、形式以及發展上的多樣性、可變性特征,不僅可以對其有一個科學的、實事求是的評價,更重要的是可以由此窺視現代哲學發展的軌跡、人類思維、認識發展的軌跡、乃至現代社會發展的趨勢。一種理論的本來面目,不是僅僅按這種理論的創立者的觀點來轉述就能說明,而要放到它所處的社會歷史環境中去考察,才能顯現出來。對現代西方哲學的多樣性可變性的認識也只有放回到它所產生的科學、哲學、社會發展的歷史環境中去考察、認識。當我們這樣看它時,會發現現代西方哲學發展呈現的多樣性、可變性特征實際上是它在適應、追求、把握現實生活世界的過程中,本身受到限制時的一種突破。應該說20世紀科學的多元化發展、人類社會多向度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多樣化、實踐的多元化,要求理性、哲學的多元化發展,使哲學“不能專斷于一個點、一條線、一個面,更不能限制于某一特定的階層”(注:[德]施太格繆勒,《當代哲學主流》上卷,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27頁。),所以說現實的多元化是哲學的多元化的基礎。具體分析現代西方哲學的多樣化、可變性特征的形成有諸多因素:
  首先,科學的發展給予理性、哲學的啟示。本世紀初愛因斯坦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提出,代表了人們對不同世界體系的認識。它不僅給科學帶來了革命,而且也給哲學以啟示。一個重要的啟示就是突破了統治哲學近兩千多年的絕對觀念,形成哲學的相對主義思潮。現代西方哲學在哲學上的多樣性、可變性特征正是這種相對主義思潮的歷史體現。它對相對主義原則,對抗19世紀獨斷論的絕對主義原則。反對絕對化,認為一切都是相對的,主張知識是變化的、發展的,反對用一成不變的觀點看待已有的科學知識體系;在哲學上反對把哲學變成包羅萬象的體系;反對把理論和思想絕對化,包括反對把自己的理論絕對化,不承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所以在哲學對象上從自己相對的一個角度、一個方面提出、論證自己的哲學主張,但并不排斥其它哲學的存在。例如20世紀哲學以非邏輯對抗19世紀邏輯至上的態度,強調生命、情感、意志、欲望對理智的優先地位,強調人性的多樣性、復雜性,從而導致了哲學從這些角度的研究。正如德國哲學家施太格繆勒在《當代哲學主流》一書中指出“在20世紀的哲學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不同性質的哲學職能上越來越獨立了,哲學著作大抵只是多少單純地表現在其中一個方面”(注:范燕寧,《對現代西方哲學研究對象和其特征的再認識》,《首都師范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正是由于現代西方哲學從內容、對象上各自從一個角度、一個方向的專門研究,這在整個哲學歷史形態上就表現出一種多樣性。這種多樣性實質上是多元性的表現。也正是由于打破了絕對觀念,現代西方哲學從內容、方法到歷史形態上,也善于相對地隨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需要更新內容、改變形態。這一點從實證主義到分析哲學的歷史轉變就是最好的說明。另外,20世紀科學發展對哲學不僅給予了啟示、帶來了變革,而且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20世紀是一個突飛猛進的時代。科學的發展不僅促進了人類社會生活和技術的發展,而且日益滲透到人類思想和現實生活的各個角落。這使得現代西方哲學從一開始就帶有很重的科學化傾向。西方哲學力圖適應科學發展的要求,提出為科學服務,對科學進行實證的原則。從孔德的實證論主義一直到今天的英美的分析哲學集中體現了這一傾向。這甚至成為20世紀西方哲學的主流,20世紀也被稱為“分析的時代”。這種科學化傾向,實現了現代西方哲學的“語言學轉向”、“認識論轉向”以及“現象還原”等一系列發展。科學的多向度的一日千里的高速發展,反映在哲學上,必然呈現出多樣性、可變性特征。
  其次,面對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世界,哲學自身發展應用受到限制時,便醞釀著突破,去追求與外在世界的一致性、相應性。當哲學轉向現實生活世界,當哲學家們從抽象的玄學王國走出來,直面充滿變化和偶然性的世界,重新開始尋求哲學的“生活之根”時,感性的現實生活世界便帶著迷人的微笑走進了哲學的視野。感性的外在的真實的生活世界是人們靠經驗直接感受到的活生生的世界。它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瞬息萬變、豐富多采的世界。它表現為人們現代社會生活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和人們實踐、認識的多元化,這必然要求哲學思想與方法的多元化,才能把握現實。這正是導致現代西方哲學人學轉向、非理性轉向、實踐轉向、語言學轉向、社會化轉向、世俗化轉向等哲學主題的轉向,以及哲學方法、表述方式、存在形式上的變化的現實基礎和根本原因。它決定了現代西方哲學,特別是20世紀西方哲學多元化不斷發變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最后,本世紀以來,隨著科學與技術的進步,人類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許多哲學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轉向實踐領域,表現出對實踐的關注,使實踐成為本世紀西方哲學的重要向度。實用主義哲學、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維特根斯坦哲學、皮亞杰哲學中都體現了這一實踐傾向。實踐、經驗是具有多角度、多向度的一個過程,任何人都不能對之作封閉限制。社會實踐的豐富性、復雜性、可變性,要求人們的觀念、哲學思想必然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不同社會條件下,哲學對實踐完全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認識和概括。所以這種反映是多元的、可變的。這也是導致20世紀哲學對象和基本特征上的動態性和歷史性特點的重要原因。我們對其也必須在“動態變化中”去認識、把握和評價。
  再次,20世紀以來,哲學、科學及各種社會文化成果的相互滲透、融合,也是導致現代西方哲學多樣性、可變性的重要歷史原因。哲學發展離不開科學、離不開社會文化的發展。對知識和方法的尋求是西方哲學從一開始就有的鮮明特色和取向。20世紀哲學不僅把研究對象拓展到整個社會,而且在研究方法和知識的尋求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它吸取了現代政治學、邏輯學、語言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生態學、生物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使哲學與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多種社會成果相互滲透、融合,從而使哲學在內容、方法形態上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總之,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實踐的豐富、人類認識的逐步深入和完善,以及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引起的諸多問題,都不斷引起哲學在不同歷史階段、不同研究側面,發生著新的、深刻的變化。所以說多樣性、可變性,或者說其實質上是多元性和新穎性,是現代西方哲學,尤其是20世紀哲學最顯著的特征。現代西方哲學的多樣性、可變性特征,是對19世紀以來,尤其是20世紀科學、哲學、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及文化諸多方面發展的必然反映。從總體上看是哲學的一種進步和發展。多樣性、可變性特征是現代西方哲學,特別是20世紀哲學把握時代、反映時代的具體的歷史體現。這是一種積極的充滿活力的態度。的確,在現代西方哲學中也不乏一些淺薄之說、短命哲學,但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然而它不代表現代西方哲學的主流,不能以點蓋面,否則我們不可能真正認識20世紀哲學的本來面目,更無法把握整個現代西方哲學的發展趨勢。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方法來對待。
  從上述分析可見,多樣性、可變性不僅是20世紀西方哲學的顯著特征,而且在新舊世紀之交,更會加劇哲學的變化,“西方哲學將會在多樣化、現實化的方向上繼續演化發展”④。隨著社會現實的不斷轉型、發展,哲學研究也必然作出反映,哲學將更加貼近于現實、貼近于生活。它與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各種社會文化成果相互滲透、融合的趨勢更加明顯。新的內容、研究方法會層出不窮。這就是說,多樣性、可變性其實質上的多元性、新穎性特征,仍然是未來哲學發展在很長一個時期內發展的必然趨勢。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烏魯木齊11~14B6外國哲學馬岳勇19981998多樣性、可變性是現代西方哲學最顯著的特征。它是對19世紀以來尤其是20世紀科學、哲學、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及文化等諸方面多元化發展的必然反映。對其正確認識和評價,關系到我們能否從總體上對現代西方哲學進行深刻的反思和認識,預測哲學的發展趨勢。現代西方哲學 多樣性 可變性 趨勢作者 馬岳勇,新疆師范大學法經系講師 作者: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烏魯木齊11~14B6外國哲學馬岳勇19981998多樣性、可變性是現代西方哲學最顯著的特征。它是對19世紀以來尤其是20世紀科學、哲學、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及文化等諸方面多元化發展的必然反映。對其正確認識和評價,關系到我們能否從總體上對現代西方哲學進行深刻的反思和認識,預測哲學的發展趨勢。現代西方哲學 多樣性 可變性 趨勢

網載 2013-09-10 20:43:35

[新一篇] 現代西方哲學三種活動觀述評

[舊一篇] 現代西方哲學的“三大批判”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