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以情動人  ——淺論語文教學的審美情趣的培養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縱觀語文教科書,其中的篇目大多是精選而出的,包括古今中外的許多名篇名作,讀起來或使人心馳神往,或感覺美不勝收;或如視一冊長長的畫卷,令人神不思蜀;或如欣賞一幅卷軸,愈展愈動人心魄,在美的享受中,使人心境豪邁開闊,使人情緒凄然悲愴。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融入個人的審美情趣,以美育人,以情動人,那么語文教學就不會僅僅停留在文字的考證、詞語的解釋、語法的分析上,而應該是在審美情趣的培養中的一種審美活動中的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
  筆者認為,語文學科既應該是培養語言能力的學科,又應該是培養情感的學科。語文教育的過程應該是審美創造的心靈感應和情緒感染的過程。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是創設一個美的環境與氛圍,在學生體驗美的同時,去點燃他們情感的思維閘門,讓他們在激動的時候深刻地領略文章中動人的審美情韻。
  在講郭老的《天上的街市》時,我先打開錄音機,讓柔縵的音樂飄漾在教室的上空,學生們開始覺得新鮮,而當音樂那動人的音韻流入他們的心田時,大家都斂神沉靜了下來,好像漸漸迷失在美妙的音樂中,而忘記了身在何處。我突然關掉了錄音機,學生們愕然甚至有些惱怒地回到了現實中來。我抱歉地笑笑,問學生:“音樂美嗎?”“美!”他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又問:“還想聽嗎?”“想!”他們又一起用更大的聲音回答。“但是,這一次,請同學們合上眼睛,仔細地聽,聽完后,請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仍然是輕柔的音樂,但在悠揚的樂聲中,我用抒緩頓挫、充滿情感的語調把《天上的街市》朗讀了出來。朗誦完后,讓音樂又徐徐地停留了一會兒。我看到,許多同學依然閉著雙眼,似乎還陶醉其中。當他們重又回到現實,我請大家來談談自己的感受。一個同學說:“蔚藍的天空中,絲絲縷縷的白云如輕紗浮過,顆顆的星星如點綴在屏蔽上的寶石,發出燦爛的光芒,美麗善良的織女和勤勞勇敢的牛郎在天宮樓宇銀河間幸福地徜徉。”他的描述,贏得了全班同學長久的熱烈的掌聲。我表揚了他用如此美麗的語言創造了一個如此美妙的人間仙境。“可是,誰聽過牛郎織女的故事嗎?他們真的如詩中所描繪的那樣幸福自由嗎?”我引導他們去領會詩意,知道的都說:他們生活很悲慘;他們被王母娘娘殘忍地分隔開了。“但是,如此悲慘的故事為什么在作者的筆下會寫得那樣美麗和平幸福,這不是太不應該了嗎?”我進一步引導他們去領略作者的創作意圖,然后我讓同學們看詩所產生的時代,讓學生回憶那個時代應該有的圖景,最后讓學生明白作者的真實用意:用虛幻的幸福美好去反襯時代的不幸和人民生活的悲慘。
  這樣,一堂課中,在老師所營造的特殊的氛圍中,在美與丑、喜與悲、亮麗與暗黯的對比中,學生體驗到作者沉郁悲憤的美,而在他們感受美的同時,情感世界又受到強烈的震憾,思維的空間盡可能地擴展開來,從而達到美育與教育的統一。
  所以,我覺得語文課堂應給學生以無限的思維空間,讓他們暢想的翅膀自由的飛翔,使每節語文課都伴隨著審美情趣的體驗實現真情的交融、高峰的體驗、新潮的激蕩和靈感的爆發。
  但法無定式,如果每節課都如此上,美盡管美,但效果卻不會有那么好了。因此,根據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方式,給學生多層次的多角度的美的享受,用不同的境界去染化學生內在的情愫。如在講冰心《小桔燈》時,僅用音樂顯然是不夠的,而用燈光去控制氣氛和場景,創設一種話劇舞臺的氛圍,讓一兩個富于表演能力的學生分角色去敘述,自制一只真的小桔燈作道具,效果就會截然不同了。而文言文,僅靠字句的探究往往會流于枯燥乏味,但如果把富于情節的篇目以故事會的形式入境,則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情境,自設情節,充分發揮其智力和創造能力,根據自身審美的情趣,體現不同的人物的美學價值。
  所以說,語文學科是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學生精神生活和智力發展的動力的。語文,只有時時奏響學生心中美的音符,叩擊學生敏感的心靈,使他們的好奇心,未知欲和鮮明的想像創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才能實現肩負培養創新人才的崇高使命,才能在素質教育中真正實現自身美育與情育的統一。
  
  
  
[from]G31中學語文教與學姚婭娓20002000 作者:[from]G31中學語文教與學姚婭娓20002000

網載 2013-09-10 20:49:56

[新一篇] 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舊一篇] 以讀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能動搖  ——兼與熊開明老師商榷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