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三個階梯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閱讀是由外到內的吸收,寫作是由內到外的表達。故言:沒有閱讀就沒有表達。在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和寫作似乎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教學過程。筆者認為,新課標的第一學段的習作練習(寫話)應該視為一個在閱讀中積累、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模仿的過程。筆者在小學語文低段的語文實踐教學過程中,試圖通過“閱讀——積累——聯想——仿寫”這幾個環節,把課本作為閱讀和積累的重要材料,以課文為依托,創設一定的情境,創造一定的條件,對低年級的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語言訓練,讀寫結合,將閱讀教學與低段的寫話啟蒙聯系起來,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尋找讀寫生發點,真正實現“樂于說,樂于寫”,有效地進行第一學段的寫話訓練。
  輕松地踏上第一個階梯——句子的仿說仿寫
  一般來說,入選教材的課文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文本中的很多語言文字是值得孩子們潛心品味,大聲誦讀和記憶積累的。這就是學生閱讀文本的“吸收”過程,是積累的第一步,也是寫話訓練的基礎。
  筆者在教學人教版第一冊《四季》這篇課文時,在指導學生讀第一小節的詩歌時,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動起來,“我口說我心”,“我筆表我情”,讓他們大膽地表現自己。首先,直奔主題,讓孩子說說自己對春季的看法,激活他們已有的經驗積累;然后抓住機會,鼓勵他們帶著對春天美好的感情,去讀好第一小節;接著乘勝追擊,鼓勵他們積極思考,想象春天里還會有誰,她又會和誰說話,激起他們表達的欲望。整個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為學生的語言發展提供逐漸提升的臺階。從課堂教學的效果來看,學生都能照著課文的樣子來編兒歌,有編小蝌蚪的,編小青蛙的,那么有模有樣,有滋有味,開心和得意的笑容掛在每個孩子的臉上。
  心理研究表明:兒童語言學習的起始階段是一個“模仿”的過程。模仿是語言學習的捷徑,也是語言創造的起點。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筆者有意識地把課文當作是“習作例文”,讓學生反反復復地讀,搖頭晃腦地讀,手舞足蹈地讀,朗讀中感悟,感悟中發現課文語言表達的規律。當然這樣的語言規律是不用讓學生掌握的,只要他們能感受到,能領悟到課文這樣的“說法”就可以了。從課堂教學情況可以看到,這樣如詩如畫的文字,從學生稚嫩的筆尖流出,既達到了發展學生語言的作用,也達到了發展思維的作用;既實現了生活經驗的積累,也實現了語言文字的積累。如是,說明學生已經踏上了快樂的“寫話旅程”。
  快樂地登上第二個階梯——小段的仿說仿寫
  人教版第四冊《畫風》,講的是三個小朋友用畫畫的形式把風給畫出來,很多執教過這篇課文的老師,最后都設計了這樣的一個課文的延伸環節: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會畫風,你也會畫風嗎?學生們躍躍欲試,拿出畫筆開始畫畫了,但畫的東西不外乎是:彎腰的小樹,風中的紅旗,煙囪里的裊裊升空的煙霧等等,由于畫技有限以及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學生畫不出更多的東西了,也說不出更多的東西了。為了給學生找到更多語言表達的“支點”,于是,筆者在教學本課的過程中,把最后的延伸環節改為:欣賞葉圣陶爺爺的現代詩《風》,嘗試著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風。
  學生們讀著葉圣陶爺爺的小詩,被詩句的簡單直白的語句深深吸引住了。讀了幾遍之后,發現越讀越有味,不禁發出了“原來寫詩可以這么簡單啊”的驚呼。再加上老師精心準備的幾幅圖片,孩子們的思維開始活躍了,展開了自由想象的翅膀。在文本語言的引領下,妙語佳句如源頭活水,源源流淌著……“哦!風,你原來就藏在這里啊!”學生們被自己說的精彩句段感動了,一個個小臉漲得通紅,一雙雙亮亮的眸子里閃著快樂的光芒……只有老師心里明白,藏在這里的何止是風啊,藏著的是學生純真的童心,藏著的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喜愛!有了這樣的喜愛,學生就能變閱讀為“悅讀”,變習作為“喜作”啦!
  [附]學生幾首仿寫的小詩整理:
  “誰也沒有看見過風,更不要說我和你了。但是落葉紛飛的時候,我們知道秋風來掃地了。”
  “……但是柳枝擺動的時候,我們知道春風在給柳樹梳頭呢。”
  “……但是迎春花綻開笑臉的時候,我們知道春風來了。”
  愜意地躍上第三個階梯——課文的改編續編
  人教版第一冊《雪地里的小畫家》是一篇學生們非常喜歡讀的課文,筆者也非常喜歡那簡單又美麗的文本: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
  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
  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不用顏料不用筆,
  幾步就成一幅畫。
  雪地很美,潔白潔白的,小動物們很可愛,不怕冷,在雪地里游戲,梅花和竹葉等的形象很有趣,很醒目。在教學中,學生們只需讀一兩遍,淺顯的文字就可以記住了。筆者在教學本篇教材的時候,試想能不能讓學生們自己去嘗試學習,自己去發現課文中的美麗,自己去享受快樂的腳印?于是,在有滋有味地領著學生讀完這首小詩后,大屏幕上出現美麗的雪地的背景圖,并且用課件制作了小雞和小狗一前一后出現在雪地里,以及身后腳印的動畫,播放小雞和小狗的叫聲。老師說:小雞在雪地里跑,唧唧地叫著,小雞會指著自己的腳印對小狗說什么呢?誰來給小雞配配音?那小狗又會指著自己的腳印對小雞說什么呢?給前兩個小動物配音的時候。老師有意識地讓學生按照“誰在雪地里跑,雪地里留下了誰的腳印,誰對誰說”這樣的句子結構,并借助媒體的畫面引導,學生們自由地想象,自由地“生發”,竟然自己都會改編課文了,將一首簡簡單單的小詩變成了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謠故事!經過老師和家長的幫助和整理,一篇篇稚嫩而又富有情趣的《雪地里的小畫家》(童話版)就新鮮出爐了!
  下雪啦!下雪啦!小動物們不怕冷,都在雪地里玩。
  小狗在雪地里跑,汪汪汪,汪汪汪,雪地里留下了小狗的腳印,小狗對小雞說:“你看,你看,我會畫梅花。”
  小雞在雪地里跑,唧唧唧,唧唧唧,雪地里留下了小雞的腳印,小雞對小狗說:“你瞧,你瞧,我會畫竹葉。”
  ……
  正是文本優美而又簡潔的語言文字,給了學生生發的空間。讀著他們編的童話故事,筆者被他們故事里的盎然情趣感動了,也被他們的真實可愛感動了。是的,這樣的語言文字訓練讓他們享受到了小動物的腳印帶給他們的快樂,更享受到了習作的樂趣。
  低年級的課文故事性強,富有情趣,很多故事有讓人意猶未盡的感覺,學生有時候有了故事,沉浸在故事的情節里不能自拔,會為井底的那只青蛙淺薄的認識著急萬分,會為小河邊那只敢于同惡狼爭辯卻最終難逃狼口的小羊而黯然神傷,也會為那個懂得關心媽媽的懂事的兒子拍手叫好……往往在這樣的時刻,他們的情感和思維都處在很活躍的狀態,想象力也異常豐富,老師就可以把續寫故事作為一個支點,讓他們的思維與想象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可以給課文增添一個適當的段落。也可以插入一個合理的情節,也可以根據故事的結局,編寫另外的可能的故事結尾。如《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狼和小羊新編》《狐貍和烏鴉新傳》等等都是學生樂意寫的好題材。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閱讀和寫作有著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讀寫結合,才能達到對學生觀察、思維、情感、表達的綜合能力的訓練。筆者認為第一學段的寫話訓練,應十分重視閱讀過程的“生發”,即有意識地尋找文本中的讀寫結合點,閱讀時,指導學生理解文本的內容、情感,了解粗略的結構和淺顯的語言特點,教學中滲透著積累的要求,為訓練學生寫話打下基礎。寫話時,指導學生對照文本,將在閱讀中感悟到的知識運用于寫話實踐,以聯想為經線,以模仿為緯線,進行有效的寫話訓練。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在一個緩緩的坡道上漸漸上行,即使上行的幅度不大,但在這樣歡愉的氛圍中,他們學習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可以這樣說,低年級語文課堂中的愉悅,不在于外加的形式和附加的獎勵(小紅旗、小紅花之類),而在于體會學習成功的愉悅。這教學過程中成功的體驗(即模仿課文的成功和創造課文的成功),給了學生很多樂于表達的“生發點”,不管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只要他樂意說,他就一定樂意寫,那他就能在習作的旅途中輕松上路,快樂前行了。

作文教學研究赤峰59~60G39小學各科教與學鐘海芳20082008
鐘海芳 浙江杭州市下沙中心小學
作者:作文教學研究赤峰59~60G39小學各科教與學鐘海芳20082008

網載 2013-09-10 20:50:00

[新一篇] 傳統美德教育的現代視野與具體研究方法

[舊一篇] 作業成本法在電器制造業的應用研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