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教學情境 注重閱讀層級  ——“童年趣事”主題單元閱讀教學設計專題講座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開講
  德國作家凱斯特納在《開學致詞》的演講中說:“這個忠告你們要像記住古老的紀念碑上的格言那樣,印入腦海,打入心坎:這就是不要忘記你們的童年!……只有長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的確是這樣,人的一切都是從童年開始的。童年的快樂是一生快樂的源頭,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開端。如果以明天的幸福為誘餌,來剝奪孩子今天的快樂,這不是騙子的行為就是無知的行為。一位詩人說過這樣的話:世界上許多事情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們的事情不能等待,因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然而可怕而又可悲的是,美國批評家尼爾·波茲曼在他著名的論著《童年的消逝》中,論述了一個悲哀的主題:媒介當初如何創造“童年”,現在又如何使之“消逝”。事實也是如此:應試教育的強取豪奪,電視文化的潛移默化,拔苗助長心理與精致玩具的好心扼殺,使得童年在許多孩子的人生中早早就“舉手投降”,本來應當是快樂、幸福、自由的童年時代,卻變得苦悶、孤獨、壓抑。好在波茲曼在十年后發現,兒童本身,正是保存“童年”的一股力量。因此,通過閱讀與鑒賞、表達和交流,引導我們的孩子珍惜童年、善待童年、捍衛童年,甚至拯救童年,在語文教育重視“人文性”,凸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今天,就顯得十分重要。現以蘇教版課標教材《語文》七年級下第二單元“童年趣事”為例,作一闡釋。
  一、文本讀解
  要從兩個層面上去讀解“童年趣事”單元的課文:一個層面是具體實在的文學層面,叩問作品文本意義的生成過程;另一個層面是博大精深的哲學層面,揭示人的自我存在,探索人生的價值意義,展開對生存世界的理解。
  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儼然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孩童在向伙伴們講述自己的故事。那一聲聲的夸贊炫耀,那眉飛色舞的神態,那時而興奮時而低落的情緒,那由好奇到失望轉而高興起來又陷入深沉回憶的心理變化……讓人隨之喜怒哀樂,徜徉在季節變換、色彩艷麗的百草園,流連于書聲瑯瑯的三味書屋。特別要注意的是,文章出現了二三十種動植物的名稱。動物:蟬、黃蜂、云雀、油蛉、蟋蟀、斑蝥、蜈蚣,甚至傳說中的“怪哉”這蟲。靜物:皂莢樹、桑葚、何首烏、木蓮、覆盆子、竹篩、秕谷、臘梅、蟬蛻等等。這些事物不僅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尤其表現了兒童的好奇心、探索欲。
  賈平凹的《月跡》記述了一群孩子在中秋夜“尋月”的全過程,皎潔的月色躍然紙上,無處不在的月亮增添了神奇。孩子們的言行、感受和心理,充滿著童心、童真和童趣,月亮運行的軌跡,成了孩子們心理情緒發展變化的軌跡。孩子們天真可愛的想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好奇和饒有趣味的語言,給了文中的“月亮”一個清澈、透明、通亮、純凈的“天空”。特別要注意的是,童心未泯的“奶奶”和孩子們一起,找回了一個本真完美的“童年”。
  程海的《三顆枸杞豆》以虛度一生的“三叔”對“我”這個“淘氣鬼”的啟發來詮釋童年的光陰,強調執著一念,呼喚珍惜時光,有著傳統意義上的教育意義。稍有遺憾的是,這篇小說有著主題先行的傾向和斧鑿生造的痕跡,說教的意味重了些,技巧的東西多了些,離學生的實際遠了些。可能是由于寫作年代(寫于上世紀80年代初)的緣故吧!
  王安憶的《我們家的男子漢》寫了一個小大人的成長過程。成長是生命的本義,“他對食物的興趣”、“他對父親的崇拜”,說明主人公儼然是一個孩子,一個可愛的小男孩;“他對獨立的要求”、“他的眼淚”、“他面對生活挑戰的沉著”,卻讓我們陡然覺得,這個小男孩,已經有了“漢子”的性格、“漢子”的風范……沉著、剛強、個性、勇敢,這些東西是怎樣寫進童年的?該不該寫進童年?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注意,值得我們思考。
  宋學孟的《柳葉兒》寫了一段苦澀的童年往事。上樹爬高、搶柳葉兒、吃柳葉兒、“柳葉兒救過我的命”……表面是樂,實則是悲。“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著這些樹葉兒活下來的!”幽幽一句,無限悵惘。“而且,我想告訴人們,它味苦,微澀,但能救人。如果你沒東西吃,它能夠讓你活下去。”文章結尾看似平淡,實則警醒。
  從文學的層面上來看這一組文章,它們都和童年有關,都寫了作者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寫了作者自己或者他人的成長足跡;但從哲學的層面來看,這組文章所寫到的“趣”,既是樂趣,又更多的是情趣和理趣,甚至文章絕不限于一個“趣”字,而是篇篇蘊含道理。
  二、教學策略
  既然是主題單元教學,那么就要在教學設計時注意以下幾個關鍵詞:
  1.主題。這個學習單元是有一個主題的,那就是“童年趣事”(注意:這里的“趣”,更多的是情趣、理趣,而不僅僅是樂趣)。主題的凸現能讓散亂的語文學習有個“核”,形成語文學習中的“場效應”。這里說的“主題”不是思想主題,不是知識主題,而是文化主題、精神主題,是那些連接著孩子精神世界、現實生活或者與歷史典故、風土人情等有關的“觸發點”、“共振點”、“興奮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我”的單純可愛引來的是我們對健康童年的思索;《月跡》中“月亮是個好”的童語無疑滲透著“童年是個好”的意味;《我們家的男子漢》中的主人公年紀尚小,遠未定型,卻表現出“小大人”的樣子,是喜是憂值得探討;《柳葉兒》中的“我”受到的家人的呵護,在不同年代的不同孩子身上也許都能感受到。盧梭曾明確指出,兒童是與成人完全不同的獨自存在。兒童時代決不只是成人的預備,而是具有自身的價值的。兒童代表羞人的潛力的最完美的形式。因此,“童年趣事”這個主題在進行主題開掘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兒童與成人不僅有著不同的價值所在,而且這二者之間需要有個界限;如果這一界限被模糊,那么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就會隨之喪失。
  2.開放。教材應是開放的,教師要由教材走向課程資源;課堂應是開放的,課堂要和學生的生活銜接融合。主題單元學習強調教學素材的多樣性、多元化,教師要善于在教學實際中生成課程資源。兒歌、童詩、童書,學生的兒時經歷、童年印記,教師的依依往事、遙遠回憶,這些都可以進入本單元學習的課堂。主題單元學習強調整體和綜合,是一種綜合性的語文學習,除了聽說讀寫等語文基本活動,還要進行觀察、調查、參觀、訪問和搜集查閱資料等,在活動中提出問題,在活動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在活動中用各種方式不斷呈現學習、探究的結果。那么,“尋訪童年”、“找回童心”、“品味童真”等活動,是可以在本單元學習中穿插的。主題單元教學強調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和體驗性,力求一切都在“生活態”中進行。這里的“生活態”有別于“生活”,因為當前中小學生,尤其是寄宿制學校中小學生的生活是單調乏味的,因此,必須創設“情境”,創設一種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活態情境”來開展語文學習。這個“情境”是老黑格爾所說的“使本來在普遍世界情況中還未發展的東西得到真正的自我外現和表現”的“更特殊的前提”。本單元學習既要重視讓學生“讀出問題”,更要重視讓學生“讀到自己”。
  3.層級。主題單元教學要把閱讀技巧、寫作技巧這些科學化、基礎性的東西滲透到注重學生生活經驗、心理特點和學習興趣的人文教育中去,改“馴養”為“滋養”,做到真正的讀寫結合、讀寫互動。建議扣住“讀”、“解”、“悟”三個既相互聯系又逐步遞進的閱讀層級來教學課文。“讀”定位為誦讀、感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指導課文的誦讀,讓文本形象在聲音中重塑,讓文本情境在情感中再現。“解”定位為鑒賞、體味。重在引導學生揣摩、品味語言,理解藝術形象,在反復誦讀、形成語感的基礎上,從解析語言形式的角度,進入文本的深層結構,領會文章的內在感情、象征意蘊和邏輯力量,體驗和獲得閱讀的審美快感。“悟”定位為發現、創新。練習設計重在引導學生聯系時代,貫通古今,從內容、方法和語言運用等不同層面進行深化、拓展和重構,在汲取文本營養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使語文學習過程成為人文精神的生產活動,從而達到培養語文能力、激發生命意識、發展主體精神的教育目標。
  三、綜合設計
  本主題單元教學,還可以按照單元教學的思路來進行綜合設計: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來貫穿這個教學單元的教學過程,把閱讀與鑒賞、寫作和交流、口語交際、綜合實踐等教學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單元教學過程成為一次融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活動于一體、語文學習與精神之旅為一體的系列化綜合活動過程,以此調動學生對整體感知單元教材的興趣,培養學生從總體上感知、把握單元學習內容的能力,激發學生對單元學習主題進行探究的欲望。
  在實際操作中,可用1-2課時進行單元整體感知,內容主要包括:引導學生把握單元的主題內容,特別是對“童年”的理解;對整個單元的課文進行總體感知,區別作家筆下各種童年的酸甜苦辣;布置安排綜合實踐活動。余下十多個課時,以“尋找童年”為線索,分四個階段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童年哪里去了?”(結合整體感知,學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確定實踐探究的主題),“童年在課文中的印記”(通過文本閱讀,尤其是研讀活動,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尋找答案,可以進行幾篇文章的比較閱讀,也可以進行重點文本的探究閱讀),“在課外閱讀和綜合實踐中尋找童年”(通過更廣層面的自主性閱讀、選擇性閱讀,通過口語交際和綜合實踐活動等語文活動,印證在課文中找到的問題答案,并發現新的問題),“保衛童年,守護童心” (在對獲得的各種資料、實踐探究的經歷、體驗等進行整理的基礎上,表達自己對于童年易逝、童心可貴的感受,除了寫作文,還可以辦主題墻報、開展主題演講、上網在BBS上留言,等等)。

語文教學通訊(初中刊)太原29~31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袁衛星20072007
袁衛星,主持,撰稿,江蘇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作者:語文教學通訊(初中刊)太原29~31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袁衛星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0:50:22

[新一篇] 創新教育背景下的中學歷史教育教學要求

[舊一篇] 初一地理新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