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語文活動 提高閱讀能力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閱讀能力是語文能力構成的一個重要因素。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形成語文能力的重要基礎。閱讀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重要的活動,由于閱讀者的年齡、閱歷、需要等存在極大的差異,形成了閱讀活動各自不同的能力要求和不同的加工策略,本文所涉及的是高中生的閱讀和閱讀能力,非九年義務教育在校學生和社會一般人的閱讀和閱讀能力。高中生的閱讀,遵循閱讀的一般規律,根據閱讀的共性來組織語文的閱讀活動,是現代語文教育的基本要求;探討高中生閱讀動力性因素狀態,擴大語文課堂閱讀中對課文單個“篇”的集合,積累形成某一“類”閱讀學習的思維方向和行為方式的學習經驗,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自主發展,是現代社會對基礎教育末期的高中語文教育的要求。
    廣東版高中《語文》(必修)的每一模塊,均以“語文活動”單元帶起閱讀,活動單元中的參考閱讀輔助語文活動的進行;每個閱讀單元后均附有單元活動,彌補純“閱讀”的單調。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的確立,旗幟鮮明地表明,高中閱讀教學就是要千方百計地處理好“篇”與“類”的關系。教材通過“認識自我”“體驗情感”“感悟自然”“關注社會”“走進經濟”等主題活動的設置,創設了一個立體的學習環境,使閱讀的信息、閱讀的心理、閱讀的主體狀態這三個因素互相作用,和諧發展,促使閱讀有效性的產生和閱讀效能的持續發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認識自我”是第一模塊第一單元的活動學習的主題。中學生進入高中后,隨著生理和心理的成熟,隨著社會化活動的增多,他們個體的自我意識會在這個時期得到迅速的發展,他們會從對自己的機體狀態的認識和對自己活動狀態的認識,逐漸發展到對自己思維、情感等整體的生命認識。這時候,他們非常關注自己,非常想了解自己。他們關心自己的外貌,關注自己的行為、個性品質和人格。他們很想知道別人怎么看待自己,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有什么價值等等。高中生的這種渴望理解、渴望完善自己的愿望正是實施人文性濃厚的語文教育的契機。單元活動有兩部分的閱讀要求,一是三篇的閱讀文章,二是學生自己搜集的有關“認識自我”的“一類”文章。閱讀信息對閱讀的效能有直接的關系。學校的閱讀學習,就要關注什么樣的信息才能被學生積極反映和有可能被內化,如果學生對閱讀信息是抗拒的,閱讀就沒法展開。“認識自我”活動單元無論是主題本身的設定,還是活動指引的各部分內容,都是落在學生的注意范圍內,能直接作用于學生,容易被學生內化。閱讀的效益與效能常常受到主體狀態的影響,雖然主體狀態的變化是多因的,但其中主要的還是當前信息對閱讀者的積極或消極的意義。“認識自我”類的閱讀,對高一的學生來說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信息,由于教材設置的主題與學生的心理發展、生活狀態相一致,學生的閱讀活動就變得欣快、愉悅、有效。長期以來,中學語文教育很少關注閱讀主體狀態,其結果必然會直接影響閱讀者的心理狀態,這是閱讀效能低下的其中一個原因。廣東版高中《語文》通過尋找切合高中生閱讀主體狀態的主題活動,帶動閱讀,提高閱讀效能。
    活動單元的語文學習有別于傳統課堂上的語文學習。例如,第一模塊第一單元,由三個基本的部分組成,一是活動指引,二是參考閱讀,三是點擊鏈接。活動指引包括反省與閱讀,借鑒與尋找,交流與表達,整理與評價等四個基本環節,是開展學習活動的基本范例。參考閱讀選取了三篇閱讀文章,第一篇是朱光潛先生的《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第二篇是畢淑敏的《我很重要》,第三篇是王海桐的《北大是我美麗羞澀的夢》,三篇文章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作者對自我的認識和對人生獨特的體驗。這三篇文章的閱讀與鑒賞可以在開展“反省與閱讀”的活動環節中使用,它們只是起到“參考”閱讀的作用,教師和學生也完全可以根據實際選用,或者自行挑選其他更合適的文章來進行閱讀。每篇參考閱讀的后面都有兩道思考探索題,供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時采用,或者作為活動討論的話題使用。點擊鏈接是為學生開展活動而準備的相關知識。在活動指引“交流與表達”環節里,有寫自述散文和開展演講的活動的要求,如果學生不了解自述散文的具體要求,可以參考《講述自己的故事》;在開展“認識自我,叩問青春”演講活動中,如果想了解演講的基本知識,可以參考《演講的藝術》,漢姆生的《向生命中一切的青春舉杯》,這些都對學生準備演講有一定的幫助。活動中需要大量的閱讀,而這些閱讀是學生根據活動的需要,自己或與同學們一起搜集整理出來的,教材提供的三篇課文和點擊鏈接,也只起到參考的作用,讀不讀,怎樣讀的權力掌握在學習的組織者和學生手里。要完成第一單元的語文活動,用傳統的積累感悟法和點評分析法是不可能的,因為時間不允許,活動的組織形式不允許。這種“不允許”迫使教學更多的關注學生,關注學生本身的學習狀態和學習結果,努力探求學生為本的閱讀方式,提高閱讀效能。
    中國的傳統語文教學十分重視經典文本的積累,認為通過一定量的閱讀積淀后,學生會“悟”出許多的道理,閱讀的“質”隨之升華,閱讀的能力隨之養成。這種教學方式的心理過程是借助多次反復,對文本內容不斷強化記憶,使個體知識與文本語言在反復多次的接觸、溝通中,逐步形成學生個人的獨特“領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這種教學方式的使用,是實施語文教育的語文教材促使形成并發揚光大的。《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等典范文本,《昭明文選》《唐詩別裁》《古文觀止》等選文本和點評本,都是要求學生一篇一篇地“讀”、一篇一篇地“背”,教師在對學生一篇一篇的監督、檢查過程中,進行少許的評點講解。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語文能力的養成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語文教育史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直到現代,許多教育改革在尋求傳統教學營養滋潤、庇護、承傳的過程中,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沿用了這種方式。近幾十年的語文教學,繼承了傳統教學中的教材評點法,又借鑒了蘇聯的語文分析法,對教材中的一篇篇課文進行講、授、評、析、練,完成學習任務,實現教學要求。這種閱讀教學分析法的教學心理過程是教師對文章“義”“理”的闡釋,與學生對這一闡釋的認同或思辨,即教育心理學說的認知同化過程,推動學生認知的發展。兩種的教學方式都重視“一篇一篇”的課文學習。傳統的語文閱讀積累法,以教材的內涵、功用作為教學的全部內容,把學習結果的未來價值作為全部學習動因,這種學習方式對學生個體發展的空間是狹小的,要有所創造有所發現是比較困難的。達到前人的認識水平是教學的核心任務。語文閱讀分析法,強調改變傳統積累閱讀的機械識記,提倡理解運用,但由于評析法的全部努力是集中在文章的微言大義上,教師越講越細,只有犧牲單位時間內的閱讀量來保證評析的深入細致,分析法下的語文閱讀教學,學生的閱讀量反而不及傳統教學,沒有一定量的語文閱讀經驗的積累和體會,閱讀能力不高就成為必然的結果。由于學生的閱讀是建立在教師的講解和評點上,久而久之,學生閱讀的原動力會減弱乃至喪失,“學會”了教師“一篇篇”的閱讀分析,并不會解決“另一些”同類的閱讀問題。閱讀能力不高,吸收儲備不足,表達交流的釋放能力一定受阻,影響的是整個的語文水平。廣東版高中《語文》的活動單元,通過參考篇目“篇”的學習和引導,通過學生收集“認識自我”自述文這“一類”文章的活動,通過演講和寫作的準備,讓學生進入閱讀和閱讀積累的自然狀態,提高閱讀效能。
    學校的閱讀教學是什么?是學生今天成長、體現生命意義和生活質量的一部分,是學生明天踏進社會實踐的一個源頭。閱讀的效能不但要體現在目前學生成長學習的過程中,還要體現在將來社會實踐中。閱讀是人類一種重要的社會活動,它因閱讀的目的不同可以分為:學習性閱讀、工作性閱讀、研究性閱讀、借鑒性閱讀、考查性閱讀、欣賞性閱讀、涉獵性閱讀、評價性閱讀等等,這些成人的閱讀都是帶有一定的“任務”,閱讀的自主性和選擇性都比較強。作為將要繼續深造或踏入社會實踐的高中生,其閱讀學習必須也要適應將來的發展需要,能體現將來需要的學習效能是教育考慮的問題。廣東版高中《語文》的活動單元,讓學生圍繞一個主題、一個任務,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既體現了學校教育中“規定性”“目標性”閱讀學習中的特殊要求,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體現閱讀有效性中強調閱讀動力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在探討閱讀效能、提高高中生閱讀能力上,開創了一個語文月刊廣州25~29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譚健文20052005本文是一篇懷念美國前總統里根的文章,讓我們通過普通百姓的眼光來看一下美國民眾心目中的偉大形象。本文為美國波士頓學院菲利普·阿爾特巴赫教授所著,原文發表于2004年3月的《變化》(change)。轉發本刊,獲得作者授權。在此感謝北大蔣凱老師的聯系與幫助。張東生/何華峰李春萍,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員Memories of a Friend in the Park彭尚炯 江蘇常熟中學,215500 作者:語文月刊廣州25~29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譚健文20052005本文是一篇懷念美國前總統里根的文章,讓我們通過普通百姓的眼光來看一下美國民眾心目中的偉大形象。本文為美國波士頓學院菲利普·阿爾特巴赫教授所著,原文發表于2004年3月的《變化》(change)。轉發本刊,獲得作者授權。在此感謝北大蔣凱老師的聯系與幫助。張東生/何華峰

網載 2013-09-10 20:50:27

[新一篇] 加強中學地理教學芻議

[舊一篇] 北京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回顧與展望  ——紀念《北京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暫行規定》發表10周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