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教學中結合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實踐與研究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多數心理學家認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參與學生學習活動并產生影響的個性心理的因素,如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一、英語教學與非智力因素的關系
  對學習的強烈需要和愛好是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一個學生有學好某學科的能力,但由于缺乏興趣,學習成績并不突出,只有當學生對這門功課發生了興趣,有了強烈的需要時,學習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才能取得優良的成績。意志品質是非智力因素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對學生的學業成績起著重要作用。它比天資聰明更重要得多。因為,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要克服很多困難,才能完成學習目標。在英語教學中,不但要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和良好的意志品質,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歸納法的奠基人培根在談到習慣時也深有感觸地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應該通過教育培養學生一種良好的習慣。”
  二、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興趣,意志,習慣,情緒等因素。下面從前三個方面談一談英語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1.激發學習興趣的對策
  從心理學角度看,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才能主動學習、認真思考。培養學生的興趣是多方面的,如:教材本身的感染力、學生學習的輕松感、教師的教學方法等都起重要作用。為適應這一要求,我們采取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如:簡筆畫、幻燈片、投影儀、掛圖、課件等,既直觀又能激發學生興趣。特別是要創設語言環境,使盡量多的學生有盡量多的聽說機會,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搞一些課外活動,如:英語競賽、英語角、英語晚會等,豐富學生業余文化生活,創造用英語交流的環境,也是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必要方法,對學生以鼓勵為主,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和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學科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以動機激發興趣
  首先我們應當充分發揮英語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學生的情境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和主動意識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
  小學英語低年級教學培養淺層興趣,主要靠開展生動活潑的興趣活動,高年級主要采取組織興趣小組與前途愛好結合一起,把一般興趣升華為志趣。人有了某種興趣,就會對該事物或活動表現積極、肯定的情緒態度。筆者所理解的興趣教育是指教師用自己的教育和愛心,培養和喚起學生對所學知識和學科的一種積極的情感;同時,又指教師對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所蘊含著的一種好奇、好問、好學的求知熱情和探索精神給與尊重、愛護和引導。其次創設任務與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
  (2)以情感激發興趣
  英語學習中的情感,是指學習者對學習英語和使用英語而產生的體驗,基本的情感可分為快樂、悲哀、厭惡和恐懼等。情感有調節行動的功能,對學習有動力或阻力作用。積極的情感可以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而消椒的情感妨礙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語言輸入和吸收消化的效果以及大膽使用語言的信心。無論是肯定支持,還是贊賞鼓勵,都要教師的情感投資;以情激情,以心換心是情感激發的有效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對一個教師來說,使教學變得有興趣的能力,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情感的培養一方面可以“以境育情”,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教師先進入了“角色”,充分挖掘英語教材內容中的情感因素,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學生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觸“境”生情,引起學生情感、情境上的反響與共鳴。
  情感是伴隨著人的行為活動而產生的,又是在人的行為活動中得以保持和鞏固的。同時也通過各種行為活動來表現。如:上課時氣氛輕松,教師授課幽默,教學內容豐富充實,課堂教學形式活潑多樣,課下指導學生開展和參加各類英語活動及進行練習,如手抄報、黑板報、現場比賽等。活動中,指導和幫助他們有所收獲,以使他們得到成功的體驗,這樣才能使積極的情感強化。
  (3)以新異與變化激發興趣
  發掘教材內容呈現形式,尋找刺激的新異與變化。教學過程中創造引人入勝的情景,即教學過程引用有趣的例子,其中涵蓋的道理就是告誡我們要充分研究所教內容,力求找出某些關鍵點,從那里揭示出一些新的、超出學生主觀預期的東西。在教學中,教師尤其要創造性地處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簡單易懂”的內容,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靈活、開放的呈現方式,給學生以出乎意料的新穎感受;引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的對策
  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設置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僅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兒童的堅韌性和克服困難的精神,使他們經常保持勤奮向上的情緒和刻苦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才能不斷前進。反之,嬌氣、任性、懶散的消極因素起主要作用,情緒忽冷忽熱,缺乏克服困難的精神,就不能鞏固他們的學習積極。
  (1)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
  首先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領會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語言能力就意味著謀生能力。在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時,要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這種理想教育不是一次就能奏效的,需要進行經常性和耐心的教育,有時還可以引用一些事例來加強說服力。只有當學生產生了學習的需要,求知欲才能強烈,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斗。
  (2)組辦英語節、英語棋比賽,讓學生體驗自身價值感
  我們每年舉行英語節、英語棋比賽,內容來自各個學校經過全體英語教師和學生參與進行選拔出來的英語小報、英語節目、英語演講、各校各班的英語棋比賽、微型英語課等,師生共同參與,并評出各種獎項。使學生通過這活動,有展示自我,激勵自我的動力,看到他們未來的前程和美好,使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明確奮斗方向。
  (3)因材施教,激起自信心
  成功使孩子產生自信,因此,我們要創設各種條件為孩子爭取成功的機會,從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但孩子的英語學習能力有所不同,接受程度也不一樣,基礎更是參差不齊。這就要求教師仔細研究教育對象,分析學生中的個體差異,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所有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有所提高,發現自己的才華,對自己充滿自信。
  三、結合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對策
  習慣是經過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好的成績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自主學習的習慣尤其重要。好的習慣將使他們受益終生。
  英語學習的過程也是習慣養成的過程。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主要是指良好的聽、說、讀、寫的習慣。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1.培養良好的聽的習慣
  用心聽英語,學習英語是從“聽”起步的。“聽”是“說”的前提,沒有“聽”,就無從模仿“說”。只有聽得清,聽得懂,才能說得準,說得好。用心地多聽他人說英語,有助于培養對英語的敏捷反應。因此,培養學生認真聽教師或者錄音的示范發音,用心聽他人說英語是至關重要的。
  在英語起始教學階段,教師就要訓練學生靜心聽,可采用“手勢暗示法”,即教師隨著示范發音打手勢“一、二”,這時學生邊聽教師發音,邊看教師嘴形,注意觀察其大、小、扁、圓及變化情況,做到看明、聽清,發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小學生聽錄音跟說跟讀,往往只滿足于“聽到”,能跟得上說,跟得上讀,而不注意語音、語調、句重音、停頓等。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聽清”,在播放錄音前,可分步提出聽的具體要求,使聽一遍錄音,便有一次收獲。
  英語課堂教學是小學生用英語交流的主要場合。其間,他們有很多聽英語的機會。但小學生有意注意較弱,維持時間較短,特別是在聽同學發言時易走神。教師除了向學生講明專心聽同學發言的好處外,在教學上要采用生動、形象、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2.培養良好的說的習慣
  大膽開口說英語,是英語學習所必需的。從心理學、生理學角度來看,低年級學生人小,心理障礙和怕羞感少。這正是培養大膽開口講英語的有利條件之一。因此,教師得抓住時機,充分運用教材,從起始年級,培養學生良好的說的習慣。
  首先,教師應十分注意發揮“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教師要用“師愛”去贏得學生的親近和信任,使師生感情雙向交流,密切師生關系,形成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克服怕開口說英語的緊張心理,開創敢講英語、爭講英語、愛講英語的局面。
  同時,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優化教學方法,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創設情景,寓教于樂,讓學生身置語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說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此外,教師要從課內到課外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語言實踐機會。如:組織語言游戲、競賽,開辟英語角,舉辦英語興趣小組,排演英語文娛節目,要求學生把所學英語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造成說英語的氛圍,激勵學生多開口說英語。
  學生因各人的氣質、性格不同,參與開口講英語的程度也不同。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關注那些存在怕說、缺乏自信心的學生。教師要幫助這些學生克服思想和心理障礙,要多給予鼓勵和表揚,肯定其點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進步,進行個別耐心具體的輔導,設計坡度,扶著前進,不要急于一步到位,讓他們在口語訓練中有所得,感受到成功和歡樂,以增強其說英語的自信心,激起其說英語的內心欲望。
  3.培養良好的讀的習慣
  “讀”對小學生來說,主要是指“朗讀”。要求學生正確拼讀單詞,響亮地、流利地朗讀課文,語音、語調等基本正確。拼讀單詞有利于學生記憶單詞,積累詞匯。朗讀英語有利于培養學生語音、語調、節奏、語感等,也有助于“說”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學生朗讀英語好與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聽的質量和次數。這是給學生“先入為主”的朗讀音調印象。因此,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多聽原聲磁帶,小學英語課文句子較短,讀來朗朗上口。有些學生在朗讀時語速、節奏掌握不好,發音不到位,無停頓,混著讀。特別是在集體朗讀時,節奏較差,語速偏慢。為此,教師要對癥下藥,變換教法,隨時糾正學生朗讀的不良傾向,刻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讀的習慣。
  4.培養良好的寫的習慣
  “寫”對小學生來說,主要是指“書寫”。小學生在學英文書寫前,英語教師必須對于書寫的坐姿,握筆方法,學生英文書寫格式進行嚴格的訓練。學寫字母時,教師就必須十分重視培養學生按照規范筆順書寫,在四線三格中位置正確。教師要抓好單詞、句子、段、篇的書寫及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切實做到英文書寫規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的習慣。
  5.培養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
  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習質量,有利于培養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強人的發現、發明和創造能力。科學家愛因斯坦,在整個科學生涯中,正是憑這種“善于思考”的精神,才提出了劃時代的“光量子”概念,創立了相對論。因此,在每節課中教師都要精心設計問題,認真對待學生回答的每一個問題,布置檢查問題作業。
  6.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
  合作學習不單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更是一種學習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可能窮盡所有,學習中存在的疑惑也不可能全靠老師幫忙解決。我們應該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的習慣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教師設計好合作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小組合作學習中自己的任務。使他們能積極地進行合作、討論,加強學生之間的交往。教師要指導到位,慢慢地學生也就會養成一種習慣。
  總之,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會自然生成的,而是經有意識培養形成的。小學生學習英語,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形式。所以,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是靠教師。教師必須十分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注意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計劃地、有步驟、嚴格地訓練學生。
  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和不良習慣的矯治是復雜的、系統的,又是一個長期性的問題,改變不良習慣與建立新的良好習慣是一個相當艱巨的斗爭過程,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覺地與不良習慣作斗爭,自覺地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養成自己的良好習慣。
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京87~89G39小學各科教與學劉如鋼20082008
劉如鋼 北京市門頭溝區教師進修學校
作者: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京87~89G39小學各科教與學劉如鋼20082008

網載 2013-09-10 20:51:13

[新一篇] 小學英語對話教學模式例談

[舊一篇] 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改革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