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算盤——大班常識活動設計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浙江臨海 高美嬌 任善音 王海慧)
      活動目的:
  1.通過參觀、談話,豐富幼兒對算盤結構、種類的感知;了解算盤的功用和簡單的發展史。
  2.激發幼兒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動準備:
  1.聯系確定有關參觀事宜,準備參觀用車。
  2.通知幼兒準時到園。
  3.準備當天上午的點心。
  活動過程:
  一、準備出發
  1.今天,老師帶大家去國華算盤廠參觀算盤博物館,那里的算盤可多了,我們一起去看看有些什么樣的算盤。
  2.提醒幼兒注意安全,要有禮貌。
  二、參觀認識活動
  1.聽講解員介紹各種算盤及其簡單的發展史。
  進入展廳后,幼兒有禮貌地向講解員問好,接著安靜地聽講解員介紹。
  2.自由觀察。
  引導幼兒有序地觀察展廳內的算盤有哪些形狀,它們的大小怎么樣,由哪些材料制成。教師重點幫助一些觀察不夠仔細的幼兒,指導他們一起觀看。
  3.重點觀察。
  以展品為教具,幫助幼兒整體感知算盤的結構、種類及功用。
  ①算盤有哪些形狀?
  ②算盤的樣子是怎么樣的?
  小結:四周是框,框內有珠子。穿珠的小棒叫檔,一檔上有7粒珠子(也有5粒的),橫梁把珠子分成上下兩串。上串有2粒珠子(或1粒),下串有5粒(或4粒)。
  ③算盤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有木制的、塑料制的、鐵制的,還有少數金制的、玉制的、珍珠制的)。
  ④算盤有什么用?
  小結:算盤是一種很好的計算工具。它使我們的手指更靈活,頭腦更聰明,計算時更準確方便。
  4.繼續觀察。
  分發點心;有興趣的幼兒可以繼續自由觀察片刻。
  三、回園后談話
  1.算盤是誰(哪國人)發明的?
  2.你印象最深的算盤是怎樣的?(引導幼兒從形狀、大小、材料等方面去描述)
  3.看到那么多算盤,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4.小結:算盤是中國人發明的。我們臨海算盤博物館內的算盤真多,我們的家鄉真好。過些日子,我們到小學就可以學習打算盤了。
  四、活動延伸
  1.用次品珠、小棒、橡皮泥等材料,擺出或制作一個小算盤,自己摸索或向大人請教如何在算盤上進行5以內的加減運算。
  2.介紹幾種民間算盤游戲的玩法,讓幼兒自由結伴游戲。
      附一:貓抓老鼠
  目的:
  1.通過游戲,熟悉算盤的結構。
  2.培養思維的靈活性,鍛煉手指的協調能力。
  準備:
  每兩人一架算盤。
  玩法:
  游戲前,先以橫梁為界,確定上面珠子屬甲方,下面珠子屬乙方,雙方檔數相同,多出一檔就空在右邊,準備狀態如圖。兩人面對面而坐,游戲開始,以猜拳決定由誰先走。走的時候,上珠2粒一起走,下珠5粒也一起走,只準向前走(甲方在左邊從A向F方向走,乙方在右邊從F向A方向走),不準后退。每次只能向前走一檔,如果遇到前一檔上有對方的珠子就可以將它吃掉。如:甲從A檔走到B檔,就可以吃掉(即撥下)B檔上乙方的珠子;同樣乙方從D檔走到C檔就可以吃掉(即撥下)C檔上甲方的珠子,依此類推。雙方設法盡早吃掉對方的珠子而保存自己的實力。先走哪檔,再走哪檔,使對方無珠可吃,這是游戲的關鍵。誰先吃完對方的珠子,誰就是勝者。勝者為貓,敗者為鼠。貓可以懲罚鼠,如打手心、刮鼻子、學老鼠爬等等。
      附二:算盤簡介
  我們的祖先最早采用在繩子上打結的辦法計算。如打了一頭野豬,就在繩上打一個結,最后數一數繩子上打的結有多少,就知道打了多少頭野豬。后來,人們又用小石塊或珠子在沙盤里放進、拿出的方法來計算,這些方法既不方便,又容易算錯。人們不斷地動腦筋、想辦法,終于發明了算盤。由于算盤簡單易學,使用方便,就一直沿用到現在。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也都在使用我們中國人發明的算盤。
  算盤形態各異,有長方形、寶塔形、圓桶形、橢圓形等等;制作材料也豐富多樣,除了木制、塑料制的,還有銅制、金制、銀制、玉制、象牙制、珍珠制的等等。最大的算盤有房子的墻那么大,那么高,算珠全部是銅鑄的,如果把算珠拿下來,可以給小朋友當凳子坐。還有最長的算盤,可供15個人同時使用。最小的戒指算盤,只有半個指甲那么大,檔子細如發絲,但每粒珠子仍可以撥動。
  
  
  
《幼兒教育》杭州14-15G51幼兒教育高美嬌/任善音/王海慧19961996 作者:《幼兒教育》杭州14-15G51幼兒教育高美嬌/任善音/王海慧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0:52:56

[新一篇] 認識的創造性與教學理論研究——兼論深化和發展教學認識論問題

[舊一篇] 討論式教學模式的革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