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音樂教學藝術的規律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音樂教學法改革趨勢與動向
  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對高校藝術教育和教學改革提出更明確的要求,確定了今后學校音樂教學在大、中、小學校的基本思路和任務。《決定》特別對高校整體課程改革,加強以人文素質為目的藝術(選修)必修課教學做了具體部署,并作為高校改革藝術教育工作的一個重點和核心任務。
  最近美國教育委員會音樂教育專家研討會,經過全面的對教育及課程考察提出:為力求使音樂教學課程成為學校整體課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啟迪學生智慧、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及促進學生其它課程學習,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新性音樂教學的實施意見和計劃。其核心就是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智力努力在創造精神和獨立思維能力上,得到充分的體現和拓展。
  1、重視音樂教育觀念的討論。重視人的自由發展,從宏觀上進行音樂教育目標的研究,認為普通院校的音樂教育不是以培養音樂家為目的的,而首先是培養人的教育。
  2、主張以近代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為依據,根據年齡、接受音樂教育的心理,綜合其它學科,如美學、哲學、創造學進行研究。從結構心理學出發,提出教育應考慮學生自身思維結構特點和心理發展的階段性理論。
  3、重視創造型人才的培養,由以教為重心轉向學為重心,由以傳授知識為重心轉向培養審美能力為重心。如美國布魯納“發現學習”,主張向學生提出帶有挑戰性的難題激勵他們的智力發展。看來,只有走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才是好的教學。美國“開掘創造力教學法”中規定了大、中、小學音樂教學中自由探索、引導探索、即興創作、鞏固概念的教學途徑是有益的。
  4、重視選用本民族的音樂進行教育。如柯達伊利用匈牙利民族音樂教材進行音樂教育;奧爾夫以德國所熟悉的民歌、舞曲為素材進行元素性音樂教育;鈴木精選世界名曲及日本民間音樂為內容進行音樂教育,等等。值得借鑒。
  5、隨著國家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關于普通院校藝術教育規劃新教學大綱的實施,由注重知識技能的培養轉向素質教育,以學生的片面發展轉向人的全面發展。總而言之,改革的關鍵集中于觀念的變革,當今中國展現了從未有過的方興未艾的音樂教學改革大勢,令人興奮和鼓舞。
    二、音樂教學藝術的規律與創造
  音樂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合于法則,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是音樂教學藝術之境界。它是建立在科學教學規律上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所謂科學性是指音樂教學藝術必須以教育學、心理學作為學科研究的理論依據,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所謂藝術性是指教學藝術中的形象性、情感性、創造性。
    1、教育心理學發展的階段性理論是音樂教學的客觀依據
  教育發展的基本觀點正是從少年到青年,正處于長知識、長身體的身心變化時期,其心理發展處于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變化中,他們的音樂心理品質也將隨之得到相應的發展和變化。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與順序性決定了他們的音樂心理發展階段性和順序性。
  音樂教育應當根據青少年音樂心理發展的特點來進行,這是音樂教學藝術的客觀規律之一。
    2、音樂教學原則是音樂教學藝術的基本要求
  因為心理學與教育學這兩個學科總是具有國際性質的,音樂教學同其他教學科目一樣是以教育學、心理學為客觀依據的,尤其發展階段性的心理學理論。音樂教學原則是音樂教學實踐的科學總結和概括,是音樂教學客觀規律的反映。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重視音樂教育準則,提出“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的音樂審美教育準則,體現了他在哲學上的中庸之道,藝術上的中和之美的音樂美學思想,對我國的音樂教育及教學原則的形成不無影響。不同時期的中外古今音樂教育家總結了諸多音樂教學原則經驗,對音樂教育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教學原則本身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與人類社會發展一樣,有三個長期歷史發展的過程,這就告訴我們,在高校音樂教學藝術規律的研究中,要善于認識音樂教學原則的發展性、整體性、動態性的特點。
    3、音樂教學法是音樂教學藝術規律的反映
  《禮記·學記》中講:“善學者,師逸而功倍”。這就是教學藝術最優化的體現。要使學生“善學”,關鍵在于教師“善教”。音樂教學藝術規律是通過教學方法來反映的,各項教學原則也是通過教學方法來實現的,因此,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自然成為教學規律研究的焦點。音樂教學藝術以作品為媒介,在教學實踐中運用教學方法必然體現了美學特征,給人以審美感受。又因教師通過音樂作品的形象及生動的藝術感染力,使課堂教學形成一種情感和藝術氣氛,創造最佳效果;學生則以主動愉快的心情,在審美中接受知識,并從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形象中接受潛移默化的藝術感染和熏陶;音樂教學法的操作過程展示了藝術美,藝術是通過音樂教學藝術得到升華,所以,從美學的角度講,音樂教學法既是教學藝術美的體現,又是藝術美的創造,其主要美學特征表現在駕馭、整體與和諧、簡單與深刻、節奏、情感、風格等幾個方面。
  (1)駕馭 音樂教學藝術的美學價值首先是對教育科學規律的駕馭。孟子說:“教亦多術矣”。術,就是研究方法,正如足智多謀的企業家對經濟規律了然于胸并能駕馭自如、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時感到無比欣慰一樣。由于音樂教學內容本身就是藝術作品,熟練地駕馭音樂教學規律,術多法廣,其藝術價值更高。如音樂課堂教學一開始就用音樂做師生禮式,可以創造濃郁的藝術氣氛;教學中以音樂音響為主要媒介,則使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始終不減,音樂課中教師生動的語言和靈活的教法,無一不是教學美的展現。
  (2)整體與和諧 從整體上把握現實是審美的過程。教師和藝術家一樣,總是從整體上觀察分析對象,化整為零,集零成整。音樂作品包括人類社會生活及各學科內容,音樂教師通過音樂教學,把各學科聯系成整體,與學生構成教學關系的整體,在音樂作品的演唱、演奏中共同沉浸于藝術海洋里,使這種師生間與音樂間的整體關系和諧、默契,比演員與觀眾的關系更為突出。
  (3)簡單與深刻 簡單包括深刻。的確,沒有什么比簡單的自然更純真、更雅致了。有的科學家不僅認為簡單是美的,而且把簡單性與偉大相提并論。音樂教學藝術體現出的簡單,其要素是教學思想的集中、明確和教學方法的簡明、自然。盡可能用簡明扼要的形式完成復雜的教學任務,會給人簡潔的美感。
  (4)節奏 節奏是音樂的骨骼。音樂教學的節奏主要體現在有張有弛、有展有收、有密有疏的教學過程中。如課堂教學伊始,導言的節奏過渡可引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課學習大密度、重負荷、欣賞與歌唱、聽音與識譜、器樂與創作各項內容的交替進行時,掌握好節奏可以使教學有品味,張弛有度。音樂教學應從感性形象入手,掌握好教學的節奏,使學生得以在學習中增強意志,克服困難,從而獲得審美愉悅。
  (5)情感 音樂藝術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學的情感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表現為教師對學生的滿腔熱情,尤其是音樂的“詞匯”,沒有明確語意,卻與人的情感密切相關。在引導學生聆聽音樂的過程中,立足于讓內心去體會音樂的情感。二是在教學過程中被音樂作品激發的情感表現。如在音樂教學中進行的律動、即興等內容的感情評論,將感染和影響學生進入一個充滿情感的美的藝術境界。
  (6)風格 正如音樂家創作的音樂作品風格不同一樣,音樂教學也因教師不同而風格各異。教學風格的形成,標志教師教學藝術的成熟,體現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不同方法的運用。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在吸取別人長處的基礎上努力追求自己的風格。如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的一位知名教授曾兩次來講課,她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棱角分明、高潮迭起,情緒明快、活潑,語言幽默,講、動、唱、做并舉,形成她鮮明的教學風格,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然,音樂教學藝術規律的研究還包含更廣泛的內容。如教學中的教態美,就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儀表、表情、姿態、動作方面的綜合審美體現。如一位教美學的特級教師那慈祥、端莊、莊重、絢麗之美:還有快慢有致、輕重得當的語言節奏美,猶如小河之水,時而急促、激昂、繁多如江河浪花;時而像樹邊小溪,悄悄而去,出口成章,語貫中西;板書藝術的展示,整齊、秀麗的字跡,標準的線譜、簡譜抄寫,給人以安寧、柔情之美。這些音樂教學行為無一不是教學藝術美的創造。
教育藝術京G39小學各科教與學李梅/陳繼飛20022002 作者:教育藝術京G39小學各科教與學李梅/陳繼飛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0:53:20

[新一篇] 論道德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

[舊一篇] 論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論的兩種取向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