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美國中小學教育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筆者于1989年、1999年曾兩次在我駐美總領事館教育組工作,對美國這個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教育有一些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此我將了解的一些情況,尤其是美國基礎教育的情況介紹給大家,僅供參考。
  一、政府重視,教育投入規模巨大。
  教育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標志。凡是有遠見的國家領導人都非常重視教育,美國也不例外。在美國歷任總統和各州州長中,很多因重視、支持教育而獲得“教育總統”、“教育州長”的美名。
  政府重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首先是積極倡導教育改革,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和發展。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培養高質量的人才,這里的質量是全方位的,絕不僅指書本知識。前總統布什在1991年4月發表的《美國2000年教育戰略》中提出的到2000年美國教育要實現的目標包括:所有的兒童入學后樂意學習,在自然科學和數學方面的成績要居于世界前列;學校要提供一個秩序井然的、有益于學習的環境,沒有毒品和暴力;培養有責任感的公民,并使學生將來能進一步學習,從事有創造性的職業,接受來自各方面的挑戰等。克林頓在入主白宮的第一年就指示重新研究《美國2000年教育戰略》,并于翌年經國會批準使之成為《美國2000年教育目標法》。1997年2月4日,克林頓在連任總統的施政演說中又明確指出,他后一個任期的頭等大事是保證美國具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為此提出了發展美國教育的十大原則,落實了很多具體措施。有“教育州長”之稱的加利福尼亞的前任州長威爾遜也在任上全力推進教育改革,不斷增加教育預算,對某些項目還追加專項撥款。
  其次,對教育的投入規模巨大。1998年,美國全年的公共教育經費投入達到5640億美元,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7%。在各州政府的財政預算中,用于教育的部分(包括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均在50%以上。如加利福尼亞州,1997-1998年度州政府的財政預算是534億美元,其中用于基礎教育225.9億美元,高等教育66.7億美元,兩項相加,占總預算的54.9%。用于中小學的教育經費除州政府財政撥款外,還有地方財政支持、聯邦政府撥款和發行彩票等收入,各部分分別為:
  州政府財政預算撥款    226億美元
  地方財政支持       104億美元
  聯邦政府撥款       35億美元
  發行彩票收入       8億美元
  順便提一下,這里的彩票指加州從1985年起發行的一種叫“樂透獎”(Lottery)的教育彩票。加州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標有"Lottery"的彩票購買點,常年都可購買。州政府規定,發行這種彩票的收入除用于為中獎者提供獎金和彩票管理外,全部支持教育,加州由此每年可增加8億美元的教育投入。總之,加州1997年~1998年度的基礎教育投入總計為373億美元,也就是說,加州當年對每名學生的教育投入是5584美元。以生均教育投入為準排位,加州在美國51個州中僅排第37位,前3名是阿拉斯加、新澤西和紐約州,其生均教育投入接近或超過1萬美元。可見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絕非一句空言。
  在美國,從5歲上學前班(或叫幼稚園)到12年級(相當于我國高三)均屬義務教育,除公立學校外,還有許多教會背景或私人投資興辦的私立學校。一般說私立學校教學質量比較好,學費也貴,因此學生人數不多。在加州,私立中小學的數量約占學校總數的35%,但其學生人數只占總數的8.5%。
  二、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和教學設備的改善。
  美國中小學的建筑大多樸實無華,有的簡直就是簡易房屋,但里面的房間、教室都干凈整潔,校園里樹綠草青,清新宜人。這說明學校非常重視育人環境的建設。
  政府投入的資金主要用于充實學校的“內涵”:
  首先是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美國中小學校長一般具有博士學位,大多是學教育管理或教育學、心理學專業的。教師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學歷,50%以上具有碩士學位。美國現在已沒有專門培養教師的師范大學,中小學教師主要由文理學院和綜合大學培養。他們在完成4年制的大學本科學習以后,如果要從事教師職業,還要到教育學院(系)學習教育心理學、教育管理學和教學法等相關課程,通過考試獲得教師資格證書才能應聘上崗,而且還有試用期。即使拿到執照成了正式教師,也不是終身制,每5年要重新評審一次,不合格就要被辭退。所以美國的中小學教師在教學之余還要自己花錢進修,不斷學習新知識,以跟上時代的發展。教師的工資從初級教師的年薪2.6萬美元到高級教師的5.6萬美元不等。全美中小學教師的平均年薪是3.77萬美元,加州略高一點,約為4.2萬美元。校長的工資介于5萬~8萬美元之間。教育經費中用于支付教師和各級管理人員工資的部分幾乎占了一半。
  其次是各種設施和設備的建設,這是教育投入使用最多的地方,也是學校經常與當地的企業、私人基金會聯系,爭取贊助的項目。我所見的美國學校教室里,普遍裝備了幻燈、銀幕、錄像機和電視機。計算機已非常普及,小學一至六年級每周至少有1小時的計算機課,在公立學校,平均每15名學生就擁有1臺計算機。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多媒體的使用已漸普及。圖書館是每個學校都注意建設的重點;各學科的實驗室、技能室等教學基地也不少。學校對體育和藝術教育的重視尤值一提:一般中小學都有極像樣的體育場、體育館和音樂室。學生在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都要求修滿一定的體育和藝術學分。學校開設大量的聲樂、器樂、舞蹈、戲劇、表演、繪畫、雕塑和工藝美術等選修課,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三、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形式生動活潑。
  美國中小學的教學以學生為本,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發展個性;注意運用生動的兒童語言、幽默的故事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意識;盡量創設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給學生以充分發展的空間。筆者曾觀摩過一所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課,教室門口的牌子上不是標著幾年級幾班,而是寫著"Smile Room"(微笑教室)。24名學生分別圍坐在4張長方形課桌旁,各自形成一個學習小組,只是在老師講話時才轉向黑板。老師用一道道很有趣味的數學題講解著“和與差”、“單位進制”等概念,老師發問,學生搶答,或者學生提問,老師回答,教室內不時響起陣陣笑聲。教師顯然是在營造一種寬松、活潑的學習氛圍,這與我們傳統的教育觀念有很大區別。
  數學等理科的教學如此,人文學科的教學更是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以培養創造性思維。教師非常重視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怎樣思考,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這些能力要比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知識重要得多。文科的課外作業絕不是翻翻教科書就能回答的問題,而是讓學生做“論文”,像“誰應該對‘二戰’負責”、“現代戰爭如何避免”、“怎么看待今天的環境問題”、“假如我是美國總統”……都是很大的人文、歷史、社會或政治問題。洛杉磯市的高中生每年有一次模擬聯合國大會辯論,輪到哪所學校担任“中國代表團”時,這所學校的學生就會找到中國領事館,要我們向他們全面介紹中國的外交政策。像這些在中國可能要在大學或研究生教育階段才能出現的論文題目,美國的中小學生通過自己查資料,自己學習,最后在電腦上寫作。一兩個星期下來,洋洋數千字,甚至上萬字的論文交到了老師手里。學生的思想和觀點可能很幼稚,論文的質量也許不高,但老師看重的是學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能力和本領。
  四、美國中小學教育的不足和缺點。
  美國中小學教育確實有許多令全世界羨慕的地方,但也不是沒有缺點。首先美國教育太“自由”。過分自由的教育模式必然產生兩極分化,使好和差的學生一樣突出。其次,美國學生太“輕松”。小學生下午2:30下課,幾乎沒有什么課后作業。美國假日又特別多,小學全年的上課日平均數是180天,加州只有175天。沒有一定的時間保證,教師水平再高,也很難保證教學質量。1997年,歐美有27個國家參加中學生數學水平測試,結果美國排名倒數第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不重視道德教育。美國中小學有政治法律課程,但沒有思想道德教育課。學生品行出了大一點的問題,教師就推給心理輔導員或社會義工,而每個學校輔導員數量很少,根本管不過來。這導致中小學校園暴力泛濫,吸毒、性犯罪屢見不鮮。
  五、美國基礎教育改革趨勢。
  80年代以來,美國朝野一直非常關注美國中小學的教育質量問題。進入90年代后,尤其是克林頓上臺執政以來,美國進一步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改革目標。其改革舉措主要有如下4方面:
  1.改革學校的管理體制。
  在美國,教育的管理權和決策權在州一級。以加州為例,其教育最高管理機構是由州長任命、11位委員組成的教育委員會,教育廳是具體辦事機構,對教育委員會負責。州與學校之間是學區,學區與各縣(市)沒有直接的對應關系。學區同樣有教委和教育局。區教委的職能包括制定政策、審核財政預(決)算、通過各級人事任免、教師聘任和解聘、決定學生紀律處分等。可見美國教育的管理權力非常分散,從而導致課程標準失控,每個學校甚至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標準,各行其是。所以克林頓政府改革的第一個舉措就是試圖建立全國的教育目標和課程標準,同時開發一套全國性的測驗與之配套。但也有許多人反對,認為這樣做侵犯了各州的教育管理權,所以推行起來困難重重。
  2.舉辦合同制學校。
  美國從90年代開始出現一種新型的辦學模式,叫特許學校(CharterSchool),也叫合同制學校。合同簽約的一方是州教委或教育局,代表州政府;另一方即特許學校的創辦者,可以是教師、家長、社區組織、企業、大學、博物館或其他人士及組織。特許學校與州政府直接簽合同。州政府承諾依據學生人數多少提供和其他公立學校同樣多的經費,同時幫助爭取聯邦和州政府給以特許學校的專項撥款;要求特許學校必須像其他公立學校一樣接納來自社區內所有愿意到該校上學的學生。學校則保證在規定的期限內實現雙方共同認可的經營目標并接受州政府的考核。此外學校享有充分的自主權決定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進度與安排、教師選聘等事項。如果考核達到了預定的目標與要求,特許學校可以繼續承辦并享受各級政府的資助,如果不合格就關門。經過一段時間試辦,證明特許學校一方面具有公立學校公平、不收費的特點,另一方面又有私立學校重視教學質量和經營業績的優點,因此受到中小學生和家長的歡迎。克林頓政府也每年撥出專款大力推動,同時要求各州制定合同制學校法,聯邦政府撥款配套給以支持。因為有各級政府推動,特許學校發展很快,到1999年年底已超過1700所,離克林頓提出的到下世紀美國要創立3000所合同制學校的目標已為期不遠了。
  3.加強教師培訓,建立國家教師資格證書制度。
  目前美國教師隊伍面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現有教師中,有相當部分未達到從業的基本要求;二是老教師退休,新教師來源不足,根本不能滿足學生人數不斷增長的需求。
  解決的辦法首先是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訓。各級政府都增加培訓投入,設立了一系列的師資培訓計劃和項目,幫助教師掌握現代科技知識和新的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同時鼓勵有才華的青年和其他領域的優秀人才担任教師。提高教師待遇,使教師職業更有吸引力;大學畢業生担任教師工作的可以減免貸款;建立教師獎懲制度。克林頓政府要求各州要嚴格教師標準,對不合格的教師,要幫助他們迅速達標,對無望達標的則應予辭退;對優秀教師則要給以獎勵。1995年,北卡羅萊那州州長吉姆·漢特和國家教育職業標準委員會發起建立了國家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專門頒發證書給由委員會認可的優秀教師。克林頓政府專門撥款獎勵,并提出10年內全國要有10萬名教師獲此殊榮,達到平均每所學校都有1名獲得國家資格證書的骨干教師。
  4.縮小班級規模,增加上課天數。
  克林頓政府還大力推行小班制,縮小每班學生人數。顯然,小班制能更好地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開展教學,增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對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數學水平(這是美國上下認為其基礎教育質量落后于別國最主要的兩方面)可以起到好的作用。推行小班制意味著學校需要更多的教室和教師,需要增加投入。對此,聯邦政府最近幾年每年都要撥款十幾億美元,同時還要求各州配套籌集資金。加州從1997年開始試驗,首先在學前幼兒班到三年級的4個年級中試行。原來這4個年級每班平均人數為29人,實行小班制后減到每班20人以內。1998年,加州共有160萬名學生在小班上課,占4個年級學生人數的84%。這些年級的教室(教師)的數量也從原來的51612個增加到86116個。僅此一項改革,政府一年就投入了近13億美元,平均每個學生受益800美元。
  美國在和其他國家進行比較時還發現,美國的學年長度(即每學年的上課總天數)大大小于其他教育發達國家。學生基本科目,尤其是數學和科學成績優于美國的日本和德國每年上課天數是200天,而美國平均只有180天。其他表現優異的國家和地區如中國、印度、韓國、臺灣和香港,上課天數還要多。由此他們認為,時間沒有保證是落后的另一個原因,因此把改革的箭頭指向“上課日數”。在加州,早在80年代,州政府就曾經規定必須達到至少180天的上課天數,但實際執行時常常被蠶食鯨吞,如州政府為加強教師培訓,同時規定了教師每年可以有8天時間帶薪參加培訓,當教師在工作日去培訓時,學生自然就“放羊”了。1998年,州長威爾遜在向議會提出的年度預算中,專門增列3.5億美元作為延長公立學校上課日數達到180天的經費。也就是說在加州每增加1天,就要花費4000萬到5000萬美元。所以要想把每年上課日數提高到日、德等國家的水平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美國教育自由、活潑,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留給學生很大的自由發展空間。這是他們的優勢,對學生群體中比較優秀的一部分,即前1/3的學生的成長尤其有好處。此外,美國學校重視體育和藝術教育,也很值得我們借鑒。相比之下,中國傳統的注入式、加壓式教育方法確實必須改革。但是中國教育強調基本功訓練、重視思想品德教育,教師既教書又育人,使學生基礎知識比較扎實,品行比較端正,這又是我們的長處。我們要學習世界上所有的教育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同時又要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教育文化傳統,取長補短,必定能創造出更先進、更完善的教育體系、制度和方法。
人民教育京45~47G3中小學教育劉裕品20002000劉裕品 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 作者:人民教育京45~47G3中小學教育劉裕品20002000

網載 2013-09-10 20:54:06

[新一篇] 談談對當前中學歷史教學改革中幾個熱點問題的認識

[舊一篇] 談談語文學科的思維教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