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歷史教學——對高三歷史復習課的思考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杭州市教委教研室 周文楠)
  進入90年代以來,高考歷史命題在重視基礎知識考查的同時,加強了能力考查的力度。高考歷史試卷的評分標準也開始探索開放式的評分方法。高考歷史命題正向著為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未來社會建設者的目標靠拢,這就要求我們對中學歷史教學原來的價值觀、功能觀和操作模式進行反思和更新。本文擬對高三歷史復習課談幾點粗淺的看法,以與同行們探討。
      一、高三歷史復習課要加強針對性
  1.了解高考歷史命題改革的走向
  自1978年恢復全國高考以來,高考歷史命題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改革的過程。在其初始階段,是以考查歷史基礎知識為主,以主觀性試題為主。繼而發展到知識考查與能力考查并重,主觀性試題和客觀性試題并舉,并先后推出多項選擇題和史料分析題,后來又將材料解析向問答題、選擇題遷移。1992年頒布的《考試說明》,明確提出了高考歷史的能力要求和考查的知識范圍。近兩年來,歷史高考各種題型的測試功能被進一步發掘,注重考查考生對歷史基本理論的應用,要求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強調對歷史事物本質的認識。選擇題改變了僅僅考查識記和再現能力,而是要求考生分析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比較歷史現象的異同、理解歷史概念的含義、判斷表述的正誤。材料解析題的設問難度加大,答案要求明顯提高,要求考生具有閱讀和理解材料,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遷移知識和綜合分析等能力。問答題的答案要求提高,并提出了層次評分法,以鼓勵考生發揮創造性思維。強化以考核歷史思維能力為核心的學科能力考查成為高考歷史命題改革的顯著特點。這種命題改革的思路符合“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有利于高校選拔合格新生,有利于推進中學歷史教學改革。高考歷史命題必將繼續沿著這個改革方向不斷深入。
  2.加強歷史學科能力培養和歷史基礎知識教學
  近幾年來,高三歷史復習要加強能力培養,雖已在教師中形成共識,然而由于種種主客觀原因,在教學中問題不少。有的教師感到能力的概念很玄,說不清,摸不著,難以落實;有的教師未能把能力和知識融為一體,造成了學生只會死記硬背,以致答題時亂貼標簽、張冠李戴的情況屢屢發生;有的教師雖然主觀上作了努力,但受認識水平所限,起點不高,深度不夠,效果欠佳。要使能力培養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要真正理解《考試說明》的要求。筆者認為《考試說明》規定的九項能力,可理解為記憶能力、閱讀能力、歸納能力、比較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評述能力和史料解析能力。
  培養歷史學科能力必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主要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因和結果;必然和偶然;共性和個性;形式和內容;現象和本質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是:社會歷史的發展是有客觀規律的;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切過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是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事物本質、闡述歷史發展規律的重要武器。
  加強能力培養不是說可以削弱基礎知識。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知識的運用,二者不可分離。歷史學科能力的體現要以扎實的歷史知識為基礎,所以,強化能力培養和加強歷史基礎知識在教學中應同樣重視。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不是讓學生孤立地去死記硬背歷史知識點,而是要求教師把知識網絡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掌握教材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理解教材內容。要十分重視歷史概念的教學。對于歷史理論概念,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適當講解,不斷滲透。可精選一些史論結合的典型習題,讓學生進行練習,教師再作講評,使學生逐步形成和掌握歷史理論概念。歷史知識概念的形成,靠死記硬背是不能奏效的,而是要讓學生通過思考,對感知到的歷史表象進行抽象概括,獲得理性認識后才能形成。教師應向學生揭示歷史知識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把史實生動地展現出來,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然后用科學、簡潔的語言給歷史知識概念下定義;也可讓學生通過對歷史現象、歷史事件之間的比較,找出其共性和個性及發展規律,從而形成歷史概念;還可讓學生通過對歷史現象,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過程、結果、作用和影響等要素進行分析,找出它們的特征和屬性,弄清各要素在整體概念中的地位,然后把諸要素的分析結果聯成一個有機整體,以形成歷史概念。
      二、高三歷史復習課務必注意的幾個問題
  1.以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復習課
  21世紀的人才“都應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艱苦奮斗的獻身精神,都應該不斷追求新知,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造的科學精神。”教書育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是歷史教學的社會功能。高三歷史復習課從形式上看是為了應試,但實質上應該是素質教育的深化。高考歷史命題就是把考查知識、能力、思想三者的水平有機地結合起來的。所以,高三歷史復習課如果背離了育人的目標,拋開了思想教育,也難以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再說,被選入大學深造的學生畢竟是少數,而多數高中畢業生將直接走上不同的工作崗位。如果他們在中學階段未能在思想品質方面打好基礎,就很難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教書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崇高職責,是衡量教師是否具有師德的試金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牢記自己所從事的是塑造人的工作,高三歷史教師當然也不能例外。
  2.要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高三歷史復習任務重,時間緊,更要講求課堂教學的效果。有的教師認為高三復習課講的都是舊知識,自以為輕車熟路,于是,課前準備不足,課堂上隨機發揮。這樣的課,教師雖也說得頭頭是道,但學生卻往往不得要領,久而久之,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其實,對高三歷史復習課的備課要求應是很高的。
  高考要求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要使復習課與其對口,教師務必以國家教委1995年制訂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歷史教學大綱》的精神,深入鉆研教材。鑒于現行教材存在的局限和不足,與高考要求存在差距,教師應對教材中重點知識的范圍作適當拓寬。對重要史實、史料和基本歷史理論作適當補充,幫助學生完整地認識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和分析史料的能力。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重要歷史知識的內涵和外延,通過對歷史事件原因、背景、作用、意義的分析,通過對歷史事件間的比較,歸納出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幫助學生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還要把對歷史現象、歷史事件的認識和理解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加以分析。
  教師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要認真制訂基礎知識、能力培養、思想教育的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實現目標的方法和步驟,選擇檢測目標達成度的方式,準備好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應變措施。
  今年9月,人教社推出了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教材,它在體例和內容方面都有較大變動。按學什么考什么的慣例,應屆高中畢業生對世界近代現代史的復習仍可使用老教材。但教師在備課時務必將新老教材進行對照,要對新教材的內容增刪、提法變化、觀點更新等情況了如指掌。凡新老教材中均有,而新教材作了增補的內容,如中國同周邊國家關系的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內容等,復習時要有所加強。對于新教材中每章的開篇,課文中引用的資料、安排的習題和思考題,要充分予以注意。新教材對世界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定性,與老教材有很大不同。新教材還突出了中國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和作用;對工業革命、啟蒙運動、北美獨立戰爭、德意志的統一、意大利的統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等歷史事件的影響和作用的分析都有了加強。對于這些涉及提法和觀點上的變化,復習時應以新教材為依據。教師要把新教材的變化情況告訴學生。
  3.要培養學生認真閱讀課本的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基本能力。閱讀課本正文固然重要,但課本中的各個組成部分都有其獨特的作用,教師應指導學生認真閱讀。閱讀課本目錄,可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發展的線索和分期。課本引用的材料,往往是教材正文的延伸,為培養學生材料解析能力提供素材,學生必須讀懂理解,并結合教材相關內容進行分析、論證和評述。教材中的注釋是課本正文的解釋和補充,有的還介紹了不同的學術觀點,有的包含了可作考查的知識點。課本中的思考題有助于理解教材內容,把握知識重點,訓練答題能力。地圖有助于學生加強空間觀念,直觀形象的插圖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相關知識落實在地圖上,或與插圖相聯系,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教材中的大事年表,按年代順序列出了教材的重點內容,有助于學生整理歷史發展的線索。中國近代現代史教材中的小字,是大字內容的補充和展開,涉及重要人物的活動和重大事件的分析評價。因此,大字與小字應視為一個整體,不可偏廢。
  在學生閱讀課本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從教材中找出現成的結論,掌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及其內在聯系。
  4.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長期來,中學歷史教學的傳統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把課本上的知識和現成的結論灌給學生,學生靠死記硬背學習歷史。這種陳舊落后的教法和學法使高三歷史復習陷入困境,考生在高考中處于被動。擺脫這種局面的唯一辦法是轉變觀念,改進教法,指導學法,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
  教師務必下決心摒棄“滿堂灌”的舊習,給學生多一點學習的指導,花大力氣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不良學習方法。當然,記憶是需要的,沒有記憶就談不上知識的掌握和積累,但要取得記憶的最佳效果,必須采用科學的方法,即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即使對人名、年代之類需要進行機械記憶的內容,也要借助于化簡、聯想、歌謠、諧音、特征、圖示、圖表等記憶法。
  高考注重考查能力,學生是知道的,困難在于摸不著邊,對不上號,無從下手。教師應對幾種基本能力給學生指導和訓練,以免學生面對高考試題手足無措。例如比較題是高考歷史試卷中常見的題型,教師應告訴學生,解答比較題應抓住歷史事件中具有實質性的因素進行比較,諸如背景、原因、性質、結果、意義、作用、影響,以及革命運動的任務、對象、主力和歷史人物的思想、活動等。對同一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歷史事件之間進行比較;對不同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歷史事件之間進行比較;對不同國家,性質相同的歷史事件之間進行比較;對性質不同的歷史事件之間進行比較。通過這樣的指導和訓練,學生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在高三歷史復習課上,教師不要充當演員,而要當好導演。對問題的歸納、分析、評述等,教師不要迷信自己的講述,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然后進行總結。事實證明,不少學生思維敏捷,思路廣闊,分析問題的水平不一定亞于教師。學生的學習能力是需要發現、保護,并使之提高的。教師習慣于出題考學生,其實,也可以鼓勵學生出題考自己。讓學生出題可以促使其認真閱讀課文,區別知識點間的細微差異,弄清基本概念,檢測學習中的失誤,以準確掌握知識。有的學生還可能在命題的立意上有新的突破,這有助于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高三歷史復習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應試,但從教育目標來說,它應該是面向全體的,要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所以不應視成績后進的學生為“陪客”、“墊底的料兒”,甚至看作是“包袱”而嫌棄。盡管學生間的學習水平存在差異,但教師給予他們的愛心應當是同樣的,成績后進的學生在人格上也應得到同樣的尊重,教師也要盡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們刻苦學習,幫助他們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雖然他們不一定能夠考上大學,但教師給予的教育和幫助卻是他們終身受用的。
  5.要科學安排復習計劃
  高三歷史復習的常規安排是三輪復習,即講授課文、整理線索、綜合復習。這樣安排似乎是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常因每一輪時間有限,顯得勿忙草率,教得不透,學得不深。前一輪缺漏,后一輪再補,每一輪復習變成了簡單的機械重復,較多的停留在知識記憶上,而難以上升到理性的認識,雖然師生疲于奔命,但收效甚微。為適應高考命題改革的要求,對原來的復習計劃作宏觀調控,實屬必要。
  可將三輪復習改為二輪,每一輪的時間相對延長。第一輪以抓好“雙基”為主要目標,要求學生了解高考的基本要求,教材的主要內容;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并形成知識網絡;了解各種基本能力的含義,并能初步運用這些能力。第二輪則以發展思維為主攻方向,要求學生通過歸納、綜合、分析,揭示歷史事件的本質,探明歷史發展的規律,掌握運用基本理論觀點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第一輪復習時,要改變以一節課為單位的慣例,可按歷史知識內容、課本編排順序,以單元為單位。教師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幫助學生解決疑難,指導學生進行訓練。而不是用教師的講來代替學生的學。第二輪復習時,更要注意精講多。練。教師要少講、精講,講在點子上。多練絕非搞題海戰術,而是要求學生多思考、多討論,學會舉一反三。第一輪復習一般在高三畢業會考前結束為宜,第二輪復習約需二三個月的時間。
  復習過程中進行檢測是必要的,但次數不宜過多,并要事先列入計劃,切忌隨心所欲。有的教師視檢測考試為督促學生復習的法寶,于是隔周考一次,甚至一周考一次,如此頻繁的考試,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試想學生為備考要準備5門學科,每天除了上課、補課、活動之外還有不少作業,加上各門學科的輪番考試,學生勢必疲于應付,那里還有時間對知識進行整理和消化。再說,教師忙于命題、批改,勢必備課匆促,課堂教學質量難以提高,這又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加重了教師的批改負担。教學處于如此的惡性循環,怎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復習過程中的檢測要少而精,要講究實效。每學期除期中、期末考試外再安排兩次單元測驗;第二輪復習結束前后,再安排一二次模擬性測試就足夠了。檢測的目的是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提出糾正措施。所以,要十分重視檢測后的試卷講評,每次測試結束,教師應立即公布答案,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在有準備的條件下來聽講評課。講評課上要充分肯定成績,也要指出測試中暴露的主要問題,并選取存在最普遍、最典型的答題錯誤進行部析,不僅要指出錯在哪里,更要分析造成錯誤的原因及糾正措施,使學生明確自己復習中存在的缺陷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高三歷史復習是一項極其艱苦而又意義重大的工作。現在高考歷史命題改革日趨成熟和完善,其基本思路也越來越被廣大師生所理解。高三歷史復習課教師只要真心實意地以黨的教育方針指導教學,努力加強自身的基本理論修養,不斷充實歷史專業知識,使自己成為具有較高思想業務素質的“名師”,那末,就一定可以帶出一批又一批“高徒”。
  
  
  
教學月刊·中學文科版杭州25-27G32中學歷史教學周文楠19961996 作者:教學月刊·中學文科版杭州25-27G32中學歷史教學周文楠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0:54:11

[新一篇] 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促進邏輯教學轉型  ——評《關于我國邏輯教學的若干問題》

[舊一篇] 辨析新課程實施中的討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