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型的教材結構和課堂教學模式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新編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材(人教版)與舊地理教材相比,有許多新意和優越性,我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它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許多章節采用了問題解決的教材結構,并創設了一個相對穩定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問題型的教材結構
  “問題型知識結構”編排的教材,就是按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只是讓學生掌握問題的結論,還要讓學生知道問題的產生、解決過程,學會研究自然科學的一般方法和規律,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探求能力。通過問題引入有關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積極性,通過引導啟發學生參與問題解決的過程來達到掌握、鞏固、檢查、深化知識和發展智能的目的。從而感受到科學研究的樂趣,培養成就動機。
  研究分析地理教材的許多章節,它的編排基本是以下的結構:
  (附圖 g337b47.JPG
  *有的章節將(1)和(2)合而為一,有的章節沒有(5)
  (1)讀圖或讀地理資料
  其作用是“引入新問題”,通過編擬真實性(實際意義)和趣味性的材料(讀圖、地理資料、文字),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使他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學目標上來。
  如:“中國的天氣和氣候”第二節“氣溫分布和溫度帶”,教材編擬一段材料,內容是關于哈爾濱和廣州除夕之夜不同景觀的文字描寫,引發學生研究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為什么這么大的興趣。
  如:“世界的自然資源”第二節水資源,教材編擬“讀一讀”,用埃塞俄比亞水資源嚴重不足對人和牲畜生存的威脅的地理資料,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水資源的分布和保護的教學目標上來。
  (2)“想一想”
  其作用是提出新問題。將要學習的內容(新知識)設計成問題,以問題的形式進行教學目標定向。
  學習的發生,起源于情景變化的刺激,或叫做問題。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材用“想一想”從每章節的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需要考慮,擬定中心問題,并圍繞中心問題精心設問。這些問題,圍繞教學目標,往往抓住了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這些問題都具有一定的啟發性,能激發學生思維,掌握學習地理的思想方法。
  如:“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教材的“想一想”“①家住北京的排球迷小明,得知中央電視臺將現場直播中國女排和古巴女排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比賽。比賽時間為當地時間15點,小明在北京15時打開電視機,可是中央電視臺并沒有播放這場球賽。②小強得知到日本東京訪問的爸爸,今天就要回到上海了。他了解到飛機從東京起飛的時間為早上8點,按飛機飛行2小時15分鐘計算,到達上海的時間應為10時15分。他準備到機場迎接爸爸,可是還沒有動身呢,爸爸就到家了。”
  小明和小強的問題出在哪里呢?這就是極有啟發性和激發學生思維的區時問題。
  如:“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一節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教材“想一想”提出了“我們在報刊上經常讀到有關我國的自然資源存在危機的文章,這與我們(資源大國)的稱號似乎有矛盾,你對此有什么認識呢?”這個緊扣教材的我國資源國情的問題。
  (3)讀圖(資料)或做圖練習
  這是教材結構的主體,其作用是分析解決問題,教材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結合新知識,去尋找問題和目標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憑已知去探尋未知,利用已知去除疑解惑,達到教學目標。
  如:“中國的天氣和氣候”第二節氣溫分布和溫度帶的教材,在用文字描述引入新問題后,就用讀圖4.5(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和兩個練習題,讀“冬至日漠河、北京、廣州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和兩個練習題,讀圖4.6(影響我國的冬季風)和兩個練習。來達到分析、解決我國冬季氣溫分布南北溫差大及形成原因的問題。
  如:“世界的自然資源”第三節森林資源的教材,在提出“森林資源有什么用途”的問題后,就用讀圖5.10(護田林帶防風示意圖)和一組森林與地理環境的資料來達到分析解決森林的環境作用的問題。
  (4)“做一做”
  其作用是及時對學生解決問題達到教學目標的情況進行反饋和矯正,進一步強化教學目標。
  如:“中國的河流和湖泊”第一節河流和湖泊概況的教材,在分析、解決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問題后,設計了“做一做”(填表比較黃河和珠江的水文特征)。
  如:“拉丁美洲”第三節巴西的教材在分析解決巴西的區域地理特征后設計了“做一做”(四道有關巴西語言、農業、工業、自然環境保護的選擇題)。
  (5)“想一想”
  在“問題解決”教材結構中,問題的解決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因此這個“想一想”的作用在于將問題的深化和學生智力、能力的遷移,并特別注意學生應用學習的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一節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教材在分析、解決了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資源量不足的基本特征后,又設計了“想一想”(聯系世界地理知識,說說在自然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國與日本、加拿大、美國相比,有哪些差別。)
  如:“東南亞”第三節新加坡教材在分析解決了新加坡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特點后,又設計了“想一想”(從新加坡經濟發展特點中,可以吸取哪些對我們有益的經驗)。
  (6)選做復習題
  這是根據鞏固性原則設置的。根據每章節教材的教學目標,編制成測試題,其作用是使學生通過完成復習題,檢查自己“問題解決”的程度。
  但有些章節特別是區域地理的部分教材在問題型教材結構上編寫的不夠理想,對學法指導不力,容易造成仍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滿堂灌”。
   二、問題型地理課堂教學模式
  在問題型地理教材課堂教學模式中,首先要明確師生在該模式教學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要讓學生感到所面臨的問題是他們自己的問題,并主動承担起解決問題的責任。教師則以學生主動參與問題解決為目標,是一個鼓勵者和有益的啟發者。
  模式的基本結構如下:
  (附圖 g337b48.JPG
  問題型課堂教學模式有如下幾個特點
  (1)教學目標明確、目標達成率高
  模式的教學程序,是緊緊圍繞問題展開和深化的。而問題就是每章節的主要教學目標。因此,這樣的教學模式教學目標很明確,目標達成率也就很高。
  (2)始終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模式通過引言(讀圖或讀資料)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然后巧設疑問,喚起學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又通過教材中的“想一想”、“做一做”誘導學生參與教學,激發學習興趣和獲取解決疑難后的愉快心境。再通過“想一想”、“讀一讀”、“做一做”指導學生綜合、分析、對比,使問題深化和知識遷移,培養學生思維的興趣。最后又聯系生產、生活中的地理實際(包括鄉土地理)讓學生了解自然界的一些奧秘,解釋一些地理實際問題,達到了增長知識,提高學習地理興趣的目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又充分利用“讀一讀”去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
  (3)把“教材”變為“學材”,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問題型的教材結構,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納入教材中。問題型教學模式變教師單向傳輸的注入式教學為在教師主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的“讀—想—做”啟發式教學。這樣的教材結構和教學模式突出了一個“學”字,即學生充分學習教材,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教師注重學法指導,使學生真正學會、會學地理。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中,一般情況下,學生動嘴、動腦、動手的活動時間在20分鐘以上。
  (4)充分體現了地理教學特點,培養學生讀圖和分析地理資料的能力。
  新教材圖文并茂,附有大量的地圖、地理素描、地理示意圖、地理統計圖表及地理漫畫等,僅第一冊就有地圖234幅,扉頁彩圖53幅,要把這些圖和地理資料納入問題解決的教材結構中。使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分析解決問題、深化問題的教學過程中,充分依靠和運用這些圖和資料,從而掌握和提高讀圖、分析地理資料的能力。*
  
  
  
地理教學滬12-14G33中學地理教學王正鏞19971997南京三中 王正鏞 作者:地理教學滬12-14G33中學地理教學王正鏞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0:54:16

[新一篇] 鎖的秘密——大班常識活動設計

[舊一篇] 問題教學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