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文藝學的現代性建設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文藝學要求的現代性只能根據現代性的普遍精神與文藝學自身顯現的狀態,從合乎發展趨勢的要求給以確定。它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文藝學自身的科學化。上世紀中葉開始,我國文藝界流行的是“文藝為政治服務”、“文藝從屬于政治”的口號。十分明顯,這里的主體是政治,文藝完全處于從屬地位,文藝自身的自主性完全被否定掉了,結果在“文革”中成了大批判的“武器”。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廣大文藝工作者對文化專制主義進行了清算,同時大量引進西方文藝學理論,試圖在借鑒西方文論的基礎上對文藝理論進行改造。90年代開始,古代文論現代轉換呼聲四起。這都表明文藝正在現代性要求的指引下走向自身、走向自律,獲得自主性。
  第二,文藝的現代性表現在關注現實人生,促進現代審美意識的形成,從而對現代人格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20世紀后20年,形成中的現代審美意識已初步改變了文學創作的面貌,同時也初步促進了文藝學的改造。我們看到,在文藝創作中個體的、個性的審美意識不斷生成,同時又以極快的速度形成了帶有群體性特征的意識,即審美群體意識,大眾文學審美意識。面對風起云涌的大眾文化,我們一方面要認識到,大眾化要讓民眾有機會參與文學藝術,把應該屬于他們的權利還給他們,從而促進了大眾文學審美意識的形成,滿足了人們的廣泛審美要求,是符合文藝現代性要求的。但另一方面,我們應看到,中國大眾文化自身的弱點十分突出,低俗趣味和人文精神的缺失表現最為明顯。人文精神的缺失必然使作家刻意去迎合低俗趣味,專注于物欲的追逐與玩弄性本能,追求和崇拜金錢。因此,在現代化建設的今天,面對大眾文藝的現狀,文藝啟蒙大眾,塑造符合現代化建設要求的現代人格仍有重要意義。
  第三,文藝學現代化要求促進文藝人文精神化、關心人的生存價值,也提升人的價值與理想追求。20世紀末,中國文藝界的一些現象引人深思。首先,在創作尤其是小說創作方面,有些作品喪失了關注和表現當前現實的熱情,或是轉向遙遠歷史或是有意地模糊歷史時間,醉心于瑣碎家世、豪門恩怨、妻妾爭龐、穢行丑聞;或表現出對不健康的畸形情欲和性欲的偏愛,寫性成風,觀淫成癖;另有一些作品或以調侃油滑或以冷漠無情的方式咀嚼頹唐和無聊,消解著讀者的理想。其次,在文學批評方面,一些批評文字轉化為商業包裝營銷術,而另一些則追新逐異,沿襲、照搬西方時髦理論,醉心于玩弄理論名詞而放棄嚴肅的社會責任。這些現象的出現,從根本上說,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某些傳統知識分子缺乏自主自立自尊人格的又一次凸現,從“媚權”走向“媚俗”、“媚錢”,丟掉了那可貴的人文關懷。顯然,這是與文藝學的現代化要求背道而馳的。因此,在21世紀里,我們必須找到一個新的立足點,重新闡釋文藝的意義、價值與人的生存發展、人文精神的關系。
《文論報》石家莊①J1文藝理論蔣述卓/李自紅20012001 作者:《文論報》石家莊①J1文藝理論蔣述卓/李自紅20012001

網載 2013-09-10 20:58:06

[新一篇] 21世紀情報語言學研究面臨的新課題

[舊一篇] 21世紀的中印關系:印度的根本戰略關切及其邏輯起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