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譯文] 我生怕離別的痛苦,有多少話要向他訴說,有多少話要向他傾訴,可剛要說又不忍開口。
[出典] 李清照 《鳳凰臺上憶吹簫》
注:
1、《鳳凰臺上憶吹簫》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2、注釋:
金猊(ni泥):獅形銅香爐。
紅浪:紅色被鋪亂攤在床上,有如波浪。
寶奩(lian連):華貴的梳妝鏡匣。
陽關:語出《陽關三疊》,是唐宋時的送別曲。
武陵人遠:引用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誤入桃花源,離開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徑了。
3、譯文1:
獅子造型的銅爐里熏香已經冷透,紅色的錦被亂堆床頭,如同波浪一般,我也無心去收。早晨起來,懶洋洋不想梳頭。任憑華貴的梳妝匣落滿灰塵,任憑朝陽的日光照上簾鉤。我生怕想起離別的痛苦,有多少話要向他傾訴,可剛要說又不忍開口。新近漸漸消瘦起來,不是因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為秋天的影響。
算了罷,算了罷,這次他必須要走,即使唱上一萬遍《陽關》離別曲,也無法將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遠去,剩下我獨守空樓了,只有那樓前的流水,應顧念著我,映照著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遠眺的時候,從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歸的新愁。
譯文2:
香料早已燃盡,黃銅鑄成的獅子形熏爐已經冷卻。紅色的錦緞被子胡亂掀在一邊。勉強起床之后,連蓬亂的頭發也無心梳理。因為懶于梳頭,所以鏡奩上的灰塵也不想拂試。此時,太陽已漸漸升高,燦爛的陽光照射在比人還高的簾鉤上。害怕離別的愁苦,心中有許多話要向他說,但又有許多担憂,所以沒有說出來。近來我這樣消瘦,并不是因為喝了過量的酒,也不是因為悲秋。
算了吧,算了吧,哪怕歌唱千萬遍表達傷離情懷的《陽關三疊》,也無法留住遠行之人。 我將思念遠方的親人,獨守空房。只有樓前的流水,會顧惜我,讓我天天癡癡地凝視。我凝視的地方,從今往后,又會在我心中增加一絲新愁。
譯文3:
獅形的銅爐里的香已經冷透,紅色的錦被亂推床頭,如同紅色的波浪,我也無心去收。早晨起來,懶洋洋地不想梳頭。任憑梳妝匣落滿灰塵,任憑朝陽的日光照上簾鉤。我生怕離別的痛苦,有多少話要向他訴說,有多少話要向他傾訴,可剛要說又不忍開口,新近來漸漸消瘦不是因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為悲秋。
算了罷,算了罷,這次他必須要走,即使唱上一萬遍《陽關》曲,也無法將他挽留。想到心上的人就要遠去,剩下我獨守空樓。只有那樓前的流水,應顧念著我映照著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遠眺的時候,從今而后,又增添一段日日盼歸的新愁。
譯文4:
金獅形的香爐煙滅灰冷,紅浪似的錦被擁在床頭。勉強起來,還是懶怠梳頭,妝鏡臺隨它鋪滿塵埃,太陽光盡管它照到簾鉤,就怕分別時刻難受,許多話說不清難以張口。確實是近來顯消瘦,不為悲秋,也不為喝過了酒。
都罷休!你這一去啊,千萬遍的《陽關曲》唱個夠,也不可能把你挽留。你離開桃源仙境,一去難回頭;我這里鳳去樓空,煙霧鎖空樓。我一天到晚對著樓前流水望個不休,它該看見我鐘情的眸子淚雙流,從今后,我又增加了一段新的憂愁。
4、李清照生平可見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和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是宋代一位知識淵博、才華出眾的學者、藝術家。說她是學者,因為她精于考古、鑒賞;說她是藝術家,因為她能詩、能詞,能文,能書能畫。不過,她的突出的成就表現在詞的創作上。封建社會,婦女沒有社會地位,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李清照作為婦女,而有如此深厚的文化修養,并且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這本身就是一種斗爭。陸游的《夫人孫氏墓志銘》記載一件事情,一個姓孫的小女孩,天資不錯,李清照想把她的文學創作事業,讓這個姓孫的小女孩繼承下來。這個小女孩婉言謝絕了,說,“才藻非女子事也。”一個十多歲的孩子竟然認為文學創作不是女子分內的事,可見封建思想對女子的毒害之嚴重,也表明李清照從事文學創作是和當時的社會風氣與傳統觀念直接對立的。
5、 這首詞概作于詞人婚后不久,趙明誠離家遠游之際,寫出了她對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為對偶給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覺。金猊,指狻猊(獅子)形銅香爐。“被翻紅浪”,語本柳永《鳳棲梧》:“鴛鴦繡被翻紅浪。”說的是錦被胡亂地攤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紋起伏,恍似卷起層層紅色的波浪。金爐香冷,反映了詞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錦被亂陳,是她無心折疊所致。“起來慵自梳頭”,則全寫人物的情緒和神態。這三句工煉沉穩,在舒徐的音節中寄寓著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緒。到了“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則又微微振起,恰到好處地反映了詞人情緒流程中的波瀾。然而她內心深處的離愁還未顯露,給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嬌慵。慵者,懶也。爐中香消煙冷,無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錦被亂陳,無心折疊,二慵也;髻鬟蓬松,無心梳理,三慵也;寶鏡塵滿,無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猶然未覺光陰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則其慵態已達極點。詞人為何大寫“慵”字,目的仍在寫愁。這個“慵”字是“詞眼”,使讀者從人物的慵態中感到她內心深處有個愁在。
“生怕離懷別苦”,開始切題,可是緊接著,作者又一筆宕開,“多少事,欲說還休”,萬種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盡情傾吐,可是話到嘴邊,又吞咽下去。詞情又多了一層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層。因為許多令人不快的事兒,告訴丈夫只有給他帶來煩惱。因此她寧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謂用心良苦,癡情一片,難怪她會“慵怠無力”而復“容顏消瘦”了。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從人生的廣義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萬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卻是因為傷離惜別這種不足與旁人道的緣由。
從“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躍。詞人一下子從別前跳到別后,略去話別的纏綿和餞行的傷感,筆法極為精煉。“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多么深情的語言!《陽關》,即《陽關曲》。離歌唱了千千遍,終是難留,惜別之情,躍然紙上。“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把雙方別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極其精確的概括。武陵人,用劉晨、阮肇典故,借指心愛之人。秦樓,一稱鳳樓、鳳臺。相傳春秋時有個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鳳臺以居,一夕吹簫引鳳,夫婦乘鳳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寫她對丈夫趙明誠的思念,也寫趙明誠對其妝樓的凝望,豐富而又深刻。同時后一個典故,還暗合調名,照應題意。
下片后半段用頂真格,使各句之間銜接緊湊,而語言節奏也相應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隨之增強,使詞中所寫的“離懷別苦”達到了高潮。“惟有樓前流水”句中的“樓前”,是銜接上句的“秦樓”,“凝眸處”是緊接上句的“凝眸”。把它們連起來吟誦,便有一種自然的旋律推動吟誦的速度,而哀音促節便在不知不覺中搏動人們的心弦。古代寫倚樓懷人的不乏佳作,卻沒有如李清照寫得這樣癡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遠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霧靄之中,她一個人被留在“秦樓”,呆呆地倚樓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無可與語;她那凝望的眼神,無人理解。唯有樓前流水,映出她終日倚樓的身影,印下她鐘情凝望的眼神。流水無知無情,怎會記住她終日凝眸的情態,這真是癡人癡語啊。詞筆至此,主題似已完成了,而結尾三句又使情思蕩漾無邊,留有不盡意味。凝眸處,怎么會又添一段新愁呢?自從得知趙明誠出游的消息,她就產生了“新愁”,此為一段;明誠走后,洞房空設,佳人獨坐,此又是“新愁”一段。從今而后,山高路遠,枉自凝眸,其愁將與日俱增,愈發無從排遣了。
這首詞雖用了兩個典故,但總體上未脫清照“以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的格調。層層深入地渲染了離愁別念,以“慵”點染,“瘦”形容,“念”深化,“癡”烘托,逐步寫出不斷加深的離愁別苦,感人至深。
6、 “此處略去3個字”、“此處略去78個字”,這已是家喻戶曉的千古絕唱了。筆者沒有嗲聲嗲氣的藝術功力,也沒有“節能減排”的職能,面對世間奇聞異事,雄赳赳道來,氣昂昂開頭,又不能不打住,“多少事欲說還休”,套一句俗語,叫做“話到嘴邊留半句”,所以然者何:“一言難盡”是也。
7、今夜輕云微月,多少事,欲說還休。
生活,帶著嘲弄的目光,俯視著蕓蕓眾生。那些遠去的時光,再也不見。人生自有特殊意義,在無聲時,帶給你內心的歡喜。
時間總會無情地沖淡一切。生命不像一件襯衣,覺得臟了舊了的時候可以脫下來洗滌,一切一切,都無法確定。在這件事上,我們都是這樣可憐。
時光如影隨行,不知你可否揮灑得開,我們一向虔誠,可布道者沒有來。
8、早露隨類影,寒水各依痕。
朝圣者的虔誠,在高原,在圣地,在無處找尋的空間,在雪山。
回憶往事,當時春風習習,一切恍如昨日。生命無視左右,抬臉微笑,想把你忘記。
窗外偶爾傳來海上遠行歸來的船的汽笛聲。花開花落又一年,歲月靜好,清淚滿衣。對面卻無語,哽咽兩心知。給你倒上一杯淡雅的清茶,讓香氣縈繞在你的身邊。只是沒想到,想念會催人老。
多少事,欲說還休。
9、人的一生,不管在世時間長短,白發蒼蒼的老人固然有豐富的酸苦辣的遭遇,即使早喪,總多多少少有不同的經歷。凡是已經發生事,回溯到過去若干年月,都是往事。
托爾斯泰認為:“生活是真實的東西。人所體驗到的一切留在他心中成為回憶。我們永遠是以回憶為生的。”(高爾登維塞:《在托爾斯泰身邊》)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不是亡國之君李煌,當然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他的往事不堪回首。
每個人因所處環境不同,對往事有不同的看法。易安居士李清照:“生怕閑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丈夫趙明誠外出時所感受的離愁別恨,她“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所以她感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埋進了歷史的墳墓里,不值得重提,何必掘墓暴尸呢?而且,人到暮年,記憶力衰退與日俱增,縱然回首,也不一定完全確切,“去無跡”、“了無痕”的往事怎么下筆呢?“多少事,欲說還休。”真是“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不寫也罷。可是編輯懇切請我寫”回憶錄,怎好再次婉拒呢?這時,我想起司馬遷說過:“故述往事,思來者。”《太史公自序》我絕不是和司馬遷相提并論,個人的往事,沒有什么值得回首的,頂多不過是滄海一粟,但大海不拒細流,回顧過去是為了未來,鑒往知來也。(周而復)
10、風也飄搖,雨也飄搖,世事情愁催人老。月也朦朧,淚也朦朧,往日隨風萬事空。塵世茫茫知多少,笑看落英紛紛,轉眼間江南也到了秋盡草木凋的時節,綿綿細雨筑成了百年的情樓。
“休說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無主”,曾經的回憶已成無奈的過往,多少事欲說還休。王謝堂前的飛燕早已在歲月中灰飛煙滅,不留一點痕跡,恨不能把孤獨的身軀撒向從未到過的恒宇。所以似水無痕是一種凄美,一種如泣如訴的美。把一輩子的愛恨在頃刻間化為烏有,飄然遠去。何等的灑脫,何等的自在。
人的一生匆匆數十年,行者千里,心者萬年,孰輕孰重走過便知。可悔恨的淚水是換不回又一世的輪回,于是廣漠的黃土地就成為我們唯一的歸宿。也只有顆顆的沙礫可以洗去那一世的風塵。
11、很多人都認為,我內心似乎有說不完,抖不光的心事。就像細沙一樣,既便只是一個小沙堆,也難以數得清,辯得明。唉,生怕閑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
活了二十多載,說是沒心事,誰又能信?說有那么多心事,我不過是個黃毛丫頭,又懂了哪些人情世故,又曉了多少風刀霜劍?那么,我是在故作深沉,還是假裝冷靜,亦或是為賦新詞強作愁?不,我都不承認。我不過是在做我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不過是在失望著,痛苦著,憂郁著,然后又快樂著。人生并來亦是如此,因為痛并快樂著!
痛并快樂,是一種真實而又絕望的生活感悟。
比如,楊花開了,美艷,可終是亂撲行人面啊。能不喜?又能不悲?
我是個好奇的人兒,看著她的美艷,我便想看到美艷后面的靈魂,于是,我就這么自尋煩惱地痛苦起來。直到看到那一顆輕浮不定的一縷魂,我終于得到了我一直探究著的答案。它的過程是輕松的,它的結果是絕望的,它的味道是苦澀的,它的本質卻是真真切切的……
12、 激情似火的愛戀,山盟海誓的表白,白頭到老的誓言,花前月下的攜手,噓寒問暖的細心在生活的檢閱下,在歲月的磨礪下,無不進行著量變到質變的演化。
李清照和趙明成這對美滿伉儷神仙眷侶,在羨慕了多少年后,忽然間讀懂,“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光,也則難留”飽含了多少凄苦的寂寞,“多少事,欲說還休”的傾訴蘊含著多少無奈的苦痛!
寬容固然有效,容忍依舊高尚。可郁悶孤獨寂寞確是活生生的實際。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1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