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孟浩然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譯文]   推開窗面對谷場和菜園,舉起杯飲美酒閑談農家生活和農事。

      [出典]   孟浩然  《過故人莊》

      注:

      1、 《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 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 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2、【注釋】:

  1. 過:拜訪,探訪,看望。

  2. 具:準備。

  3. 合:環繞。

  4.郭:本指城郭,此指村莊。

  5. 場圃:農家的小院。

  6. 就:赴。這里指欣賞的意思。

  7.至:到。

  8.軒:指窗戶。

  9.就菊花:指飲菊花酒。

     3、譯文1:

  老友備好了黃米飯和燒雞,邀我做客到他樸實的田家。

    村子外邊是一圈綠樹環抱,郊外是蒼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開窗戶迎面是田地場圃,把酒對飲閑聊著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陽節的那一天,再一次來喝酒、賞菊花啦!

    譯文2:

    老朋友宰了雞,燜好小米飯,邀請我作客到他的田家。

    走進村里像進入另一個天地,眼前好一幅幽美的圖畫——

    濃密的綠樹團團環抱著村莊,一脈青山在城郭外隱隱橫斜。

    主人親熱地把我迎進屋內,推開窗子也就打開了話碴。

    面對著堆金的谷場和滴翠的菜圃,我倆同飲村釀美酒,共話桑麻。

    要走了,我還是留戀不舍,滿腔情誼化作兩句話:

    等到秋高氣爽的重陽佳節,我還要再來品嘗美酒觀賞菊花。

 

      4、沈德潛稱孟浩然的詩“語淡而味終不薄”(《唐詩別裁》)。也就是說,讀孟詩,應該透過它淡淡的外表,去體會內在的韻味。《過故人莊》在孟詩中雖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凈的語言,平平地敘述,幾乎沒有一個夸張的句子,沒有一個使人興奮的詞語,也已經可算是“淡到看不見詩”(聞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它的詩味究竟表現在哪里呢?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這一開頭似乎就象是日記本上的一則記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無渲染,招之即來,簡單而隨便。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間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雞黍”相邀,既顯出田家特有風味,又見待客之簡樸。正是這種不講虛禮和排場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為對方敞開。這個開頭,不甚著力,平靜而自然,但對于將要展開的生活內容來說,卻是極好的導入,顯示了氣氛特征,又有待下文進一步豐富、發展。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走進村里,顧盼之間竟是這樣一種清新愉悅的感受。這兩句上句漫收近境,綠樹環抱,顯得自成一統,別有天地;下句輕宕筆鋒,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則又讓村莊不顯得孤獨,并展示了一片開闊的遠景。這個村莊座落平疇而又遙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靜而絕不冷奧孤僻。

       正是由于“故人莊”出現在這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所以賓主臨窗舉杯,“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才更顯得暢快。這里“開軒”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經意地寫入詩的,但上面兩句寫的是村莊的外景,此處敘述人在屋里飲酒交談,軒窗一開,就讓外景映入了戶內,更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對于這兩句,人們比較注意“話桑麻”,認為是“相見無雜言”(陶淵明《歸田園居》),忘情在農事上了,誠然不錯。但有了軒窗前的一片打谷場和菜圃,在綠陰環抱之中,又給人以寬敞、舒展的感覺。話桑麻,就更讓你感到是田園。于是,我們不僅能領略到更強烈的農村風味、勞動生產的氣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場圃上的泥土味,看到莊稼的成長和收獲,乃至地區和季節的特征。有這兩句和前兩句的結合,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構成一幅優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而賓主的歡笑和關于桑麻的話語,都仿佛縈繞在我們耳邊。它不同于純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會的現實色采。正是在這樣一個天地里,這位曾經慨嘆過“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詩人,不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卻了,就連隱居中孤獨抑郁的情緒也丟開了。從他對青山綠樹的顧盼,從他與朋友對酒而共話桑麻,似乎不難想見,他的思緒舒展了,甚至連他的舉措都靈活自在了。農莊的環境和氣氛,在這里顯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幾分皈依了。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深深為農莊生活所吸引,于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這不禁又使人聯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杜詩田父留人,情切語急;孟詩與故人再約,意舒詞緩。杜之郁結與孟之恬淡之別,從這里或許可以窺見一些消息吧。

       一個普通的農莊,一回雞黍飯的普通款待,被表現得這樣富有詩意。描寫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頭語,描述的層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筆筆都顯得很輕松,連律詩的形式也似乎變得自由和靈便了。你只覺得這種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風格,與他描寫的對象——樸實的農家田園和諧一致,表現了形式對內容的高度適應,恬淡親切卻又不是平淺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蘊藏著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個句子都幾乎不見費力錘煉的痕跡,另一方面每個句子又都不曾顯得薄弱。比如詩的頭兩句只寫友人邀請,卻能顯出樸實的農家氣氛;三四句只寫綠樹青山卻能見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寫把酒閑話,卻能表現心情與環境的愜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說重陽再來,卻自然流露對這個村莊和故人的依戀。這些句子平衡均勻,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意境,把恬靜秀美的農村風光和淳樸誠摯的情誼融成一片。這是所謂“篇法之妙,不見句法”(沈德潛《唐詩別裁》)。“不鉤奇抉異……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記》)。他把藝術美深深地融入整個詩作的血肉之中,顯得自然天成。這種不炫奇獵異,不賣弄技巧,也不光靠一兩個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撐門面,是藝術水平高超的表現。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體上下,整個兒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別動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種天然的顏色和氣韻使人驚嘆。正是因為有真彩內映,所以出語灑落,渾然省凈,使全詩從“淡抹”中顯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濃飾盛妝”了。

 

       5、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閑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作者以親切省凈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別的過程。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樸親切。

     這是一幅非常樸實的田園風景畫。誠摯親切的友情,典型農家生活場景,融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爐,可以看出詩人的內心世界的和諧。他把藝術美深深地融入整個詩作的血肉之中,顯得自然天成。這種不濃妝艷抹,不賣弄技巧,也不光靠一兩個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撐門面,是藝術水平高超的表現。你只覺得這種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風格,與他描寫的對象──樸實的農家田園和諧一致,表現了形式對內容的高度適應,恬淡親切卻又不是平淺枯燥。

  一個普通的農莊,一回雞黍飯的普通款待,被表現得這樣富有詩意。描寫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頭語,描述的層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筆筆都顯得很輕松,這種平易近人的風格,與他所描寫的對象——樸實的農家田園和諧一致,表現了形式對內容的高度適應,恬淡親切卻又不是平淺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蘊藏著深厚的情味。

  它不同于純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會的現實色彩。正是在這樣一個天地里,這位曾經慨嘆過“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詩人,不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卻了,就連隱居中孤獨抑郁的情緒也丟開了。從他對青山綠樹的顧盼,從他與朋友對酒而共話桑麻,似乎不難想見,他的思緒舒展了,甚至連他的舉措都靈活自在了。農莊的環境和氣氛,在這里顯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幾分皈依了

 

       6、全詩清空如話,既不用典,也不生澀,讀起來令人想到純樸,自然而又真摯,一種古道熱腸的友情躍然詩上,傳誦不衰. 

    這首詩為什么能具有這樣的藝術感染力呢 

    仔細想來,是因為詩人以喜悅的感情,寫出了一個和平生活,美麗恬靜的農村情景,既無名山勝水,也無異草奇花,有的是一片場圃,一片桑麻和具有淳樸感情的農家朋友.當詩人被邀到農家做客的時候,于是"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的樸素語言展開了饒有古風的場景.雞黍是農民款客最誠意的表現,通過雞黍的具體描寫,就令人浮起了田家的形象.田家的環境,是綠樹繞村,青山遠襯,故人把酒敘舊,面對著窗外的場圃,娓娓談著桑麻的農事,充滿了喜悅的情緒.主人的款待出自真誠,不僅以這次歡敘為難得,更約定客人來年重陽佳節再來做客,到那時籬菊已開,又另有一番賞心的情趣了. 

    孟浩然擅長于自然描寫,與王維齊名.從《過故人莊》可以看到作者以清峭的情懷,感受到農村大自然的陶醉,承受到友情的溫暖,因而能以樸質的語言抒發出美好的篇章,所描寫的環境,令人想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和《歸去來辭》中的一些情節,但又各有特色,各有天地,而非藝術上的重復. 

     《過故人莊》能傳誦下來,藝術上是具有純樸的特點,語言上具有清新口語化的風格,大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致.由此看來,好詩能去掉陳詞濫調,寫得自然,不涂飾,不堆砌,正如謝寫出"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一樣,于平淡之中見出功力. 

 

       7、《過故人莊》是孟浩然隱居襄陽鹿門山時所寫的一首田園詩。這首詩題材普通,敘事寫景樸實,語言平淡,然而,“淡極始知花更艷”。我們讀這首詩,當透過平淡的外表,去感受其內在的韻味,即真趣盎然的田園風光,簡約樸實的田家生活,坦率純真的主客情誼,以及洋溢其間的詩人因政治失意而一時忘情在農事,忘懷于世事,陶醉于田園的愉悅之情。
n  
     先看詩題:題中“過”字,是訪問,拜訪似的意思。“故人”就是老朋友。從詩題即可知道,這是一首描寫鄉村訪友的詩。
M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首聯寫應邀赴約。“具”,備辦。朋友殺了家中自養的雞,煮了可口的黃米飯,邀請詩人前去做客。這兩句如談家常的敘述告訴我們,故人是以儉樸的“雞黍”之宴相邀,而詩人則是一“邀”就“至”。這里通過“雞黍”這樣具體細致的事物描寫,點出了田家生活的情景和朋友之間的淳真友誼。所以開頭兩句不僅表現了田家特有的淳樸風味和樸實的農家氣氛,而且也揭示出詩人與故人之間的親密關系。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頷聯寫訪友途中見故人莊的景色。詩人緩步徐行,只見成排的綠樹環繞著村莊,青翠的山嶺斜立在城外。田園風光清新如畫,而詩人快愜舒暢的感情也在景物描繪中自然流露出來。在取景布景方面,兩句采用由近及遠的手法。近處,連接成片的樹木呈現一片蔥綠;遠處,春筍般矗立的山嶺現出淡淡身影。綠樹掩映下的村莊近景,與城郭依依相伴的青山遠景,層次分明,濃淡有致,相映成趣,顯示出一種和諧而單純的農村美景。這兩句是全詩的靈魂,詩人贊美了農家幽靜的環境,表現出極其恬適的心情,思想感情與藝術形象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合”“斜”二字使村邊的綠樹和郭外的青山產生了生動的姿態,這農村圖景尤如一幅風格淡遠的水彩畫,歷歷在目,把讀者帶入恬靜而秀美的藝術境界中。這兩個字的使用真可以說是一字一景,表現力很強。

     前四句寫詩人來到田家、看到田家,那么他和老朋友都談些什么呢?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頸聯寫與故人飲酒暢談的情景。“開軒”,打開窗子。“場”,打谷場;“圃”,種菜的園地。這兩句意為,打開窗戶,正好對著一片打谷場和幾畦菜地,兩人一邊喝酒,一邊閑話著農事安排,“開軒”二字,由上聯對村莊外景的描繪,轉到對屋內歡晤的敘述,即由田園的自然美轉寫到田家的生活美。讀著這兩句,只覺有一種鄉村風味和泥土氣息撲面而來,我們眼前仿佛呈現打谷場上攤曬著的金色稻谷和菜園中翠綠的菜蔬,耳畔仿佛傳來賓主共話桑麻的歡聲笑語。這兩句寫得非常樸素切實。但細讀起來,真不知里面包含了多少話語和多么廣泛的農家事物。詩人對田園生活的關心和對朋友深情厚意地流露,使心情與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說,此情此景,自然使詩人忘卻了個人的榮辱得失,官場的爾虞吾詐。所以這兩句不僅是敘述賓主的飲酒晤談,而且也表露著詩人徜徉于田園,醉心于隱逸的生活情趣.在前四句的基礎上,這兩句把田家古風淳樸的生活環境表現得更加具體,把朋友歡聚時的歡樂氣氛渲染得更為濃郁。
B  
    以上四句寫的非常自然,但細細體會,就可看出詩人是以他到田家做客為線索,從村邊進入村內,然后進入友人室內,并以此行蹤之先后寫下來的。幾句合在一起,即遠處是青山,近處是村邊綠樹,而友人居室正面對著谷場和菜園。這就構成了一幅恬靜、樸素的田園風光。面對著這種純樸的環境,詩人把世間的名利、得失、窮達、榮辱都已忘懷了。在這樣的環境和氣氛中,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全拋到一邊去了。和朋友暢談農事興味很濃。此次聚會的興味之濃,以至于還有后約。詩人喜歡這個地方,喜歡這里的生活,所以臨走時他不客氣的對主人說: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尾聯寫詩人的告別之語。詩人直率地表示,等到重陽節那天,我還要再來觀賞菊花,和你重聚。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登高、賞菊。古人有重陽飲酒賞菊的風俗,而且這天又是親人團聚、朋友相會的佳節。詩人主動提出重陽再會,在一般人看來似乎過于直言不諱了,然而正是不邀自來的預約,才把故人相待的熱情,自己做客的愉快,以及朋友之間融洽親密的感情和盤托出。“就”,親近。原義是接近、靠近。這里有不邀自來的意思。為什么還要來呢?當然是詩人對農村田園生活的喜愛和對老朋友的熱情款待難于忘情,是分不開的。結句的抒寫正合于前幾句的思想感情,并用“重陽”和“菊花”把這種感情更加深化了。“再”字也突出表現了難以忘懷的思想感情。結尾兩句寫的是臨別時講的話。臨別而有后約,可見此次訪問所見農家風光和友人的真情,已經深深地吸引了詩人。所以這結尾寫的雖是將來之約,但表現的卻是眼下的情感,是那種自然的、樸素的、真率的忘懷名利的胸襟。

    讀完這首田園詩,我們感到它就像一幅農村風物畫,生活氣息是濃厚的。在詩人筆下,田園風光是那么秀美可愛,農村生活是那么寧靜淳樸,生活田家特有的淳樸風味,而且也揭示出詩人與故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在那里的人們又是那么恬然自適。這中間,固然有封建文人缺乏勞動生活的局限,但詩人確實是在田園中找到了人生的樂趣,這就使得他在盡情歌唱美麗的田園風光和淳樸的田家生活的同時,把自己熱愛田園生活,珍惜人間友誼,追求理想中的社會美的真實感情滲透到字里行間,并以忘懷名利的超曠怡悅之情蘊藏其中,所以我們讀后感到興會自然,情味雋永,親切感人,并獲得歷久難忘的印象。

    采用白描的手法,不飾雕琢,景物清新秀麗,寫情意直摯深厚,把田家生活寫寫的簡樸可愛。全詩語言明白曉暢,行文從容自在。雖是律詩,卻不見熔煉詞句的痕跡,不以鍛鑄奇情異彩的警句見長。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8、“王孟”并稱,但王唯的詩與孟浩然的詩有很大的區別。王唯一輩子身居高位,其寄托田園山水除自身秉性外,更多的是對官場傾扎的逃避。而孟浩然則不同,他雖時以隱士自居,但是一直沒有忘記做官,曾多次向有權威的高官表示自己“徒有羨魚情”。但是在這首詩中,他“性本愛丘山”還是體現的淋漓盡致,他在忘卻了自身的失意后,在農家友人的小院中,得到了心靈的慰藉,以至有人這四句并曾以一首絕句的形式,誤入王維集中,其實王唯在他  的山水詩中,是一位積極的“體驗者”,在他的詩中更多的是個人的體驗;在這首詩中,孟浩然還是以一位“參與者”的身份出現的,他以一位參觀者的身份拜訪老朋友,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客觀的描繪、記錄,通過自己和朋友的聚會,是自己得到身心的愉悅。在真心贊美田園牧歌的同時,使自己也得到心靈的小憩。這位小院的主人是否又是一位官場的失意者,誰又知道呢?

      9、山水田園詩派以孟浩然、王維為代表,此外還有儲光羲、常建、祖詠裴迪綦毋潛等人。他們繼承晉、宋以來陶淵明、謝靈運、謝朓等人的田園詩、山水詩的創作傳統,形成了具有共同題材內容和相近藝術風格的詩歌流派。他們的詩歌以描繪自然山水和田園風光,表現返樸歸真、怡情養性的情趣,抒寫隱逸生活的閑情逸致。他們的詩歌風格清新自然,意境淡遠閑適,寫景狀物工致傳神,提高了詩歌表現自然景物的藝術技巧,是唐詩藝苑中的一枝奇葩。

  具體風格:清新、韻致高遠、格局闊大,氣象萬千

  山水田園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歌詠田園生活,大多以農村的景物和農民、牧人、漁父等的勞動為題材。詩人們以自然山水或農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園詩屬于寫景詩的范疇,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10、王孟一派詩人基本上都有“淡”的詩風,那么,這與禪存在著什么聯系嗎?

  禪所達到的,并非事物本身,而是禪本體,但它不略脫事相,而是即物超越。禪宗有“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的要旨,所謂“無相”,并非完全剝離“相”,而是“于相而離相”,也就是寄寓于“相”而超越之。正因為如此,禪宗主張任運自在,隨處領悟,反對拘執束縛,更反對雕琢藻繪,一切都在本然之中,一切都是淡然無為,而不應是牽強著力的。禪家公案強調這種淡然忘機、不系于心的精神。“僧問:如何是僧人用心處?師曰:用心即錯!”(《五燈會元》卷11)禪在自然而然中,不可以用心著力。又如:“問:如何是學人著力處?師曰:春來草自清,月上已天明。”(同上)意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如春日青草、月上天明一樣自然。

  “平淡”或“沖淡”的風格,來源于一切不系于心的主體心態,任運自在,不執著,不刻摯,如天空中的游云一般。山水派詩人,多有如此心態。摩詰所謂“萬事不關心”是正面的表白。“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正是禪家“不住心”、“無常心”的象征。柳宗元《漁翁》詩中:“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也正是“不于境上生心”的禪學觀念的形象顯現。“淡遠”“平淡”的風格,實際上是與無所掛礙、無所系縛、任運自如的主體心態有密切關系的。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45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