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譯文] 一望無際的秋樹的落葉蕭蕭地漫天飄零,流不盡的長江水依舊滾滾而來。

  [出典]   杜甫   《登高》

    注:

    1、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2、注釋:

  選自《杜詩詳注》。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 秋天的重陽節。詩題一作《九日登高》。古代農歷九月九日有登高習俗。

  渚:水中小塊陸地。

  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

  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

  蕭蕭:模擬草木搖落的聲音。

  萬里:指遠離故鄉。

  百年:這里借指晚年。

  艱難:兼指國運和自生命運。

  苦恨:極其遺憾。苦,極。

  繁霜鬢:像厚重白霜似的鬢發。

  潦倒:哀頹,失意。

  新停:剛剛停止。

 

 

   3、譯文1: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窮困潦倒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譯文2:

    風這樣急,天這樣高,猿猴的叫聲是如此悲哀;水這樣清,沙這樣白,鳥兒飛去又飛回。那無邊無際的樹林里,落葉蕭蕭飄落;那無窮無盡的長江水,浪濤滾滾而來。在這悲涼的秋天,我離家萬里,何時才能回到故鄉?在這思親的節日,我拖著病體,獨自一人緩步登臺。生活真是太艱難了,痛苦和煩惱使我的白發一天比一天多,再加上病體潦倒,最近竟連一杯苦酒也不能喝了。

   譯文3:

    天高風急,猿嘯聲聲,仿佛蘊含著無限的悲哀,水中的小洲上,沙鷗在天空不停地盤旋。無邊的落葉紛紛飄墜,奔騰不息的長江滾滾東流。每到悲秋時節,總免不了為自己長期在萬里之外的客居飄零身世而慨嘆,如今拖著年老多病的孱弱身體,獨自登上高臺。紛繁復雜的煩心恨事已使兩鬢霜染,在這窮困潦倒之時,卻又不得不放下往日消愁的酒杯。

 

 

   4、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唐玄宗天寶五年(746) ,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詔的應試,由于奸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進取無門,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杜甫正在奉先(今陜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屬安頓在鄜州羌村(今陜西富縣境),只身投奔在靈武(今甘肅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叛軍所俘,押到淪陷后的長安,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了叛軍殺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難。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險逃到肅宗臨時駐地鳳翔(今陜西省鳳翔縣),授官左拾遺。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自此他對現實政治十分失望,拋棄官職,舉家西行,幾經輾轉,最后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后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

  嚴武死后,他離開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兩年后,離夔州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流離。

  唐太宗大歷五年(770),詩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詩在藝術上以豐富多采著稱,時而雄渾奔放,時而沉郁悲涼,或辭藻瑰麗,或平易質樸。他擅長律詩,又是新樂府詩體的開創者。他的詩聲律和諧,選字精煉,“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嚴謹創作態度的真實寫照。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詩圣”之稱。他的詩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5、此詩是杜甫大歷二年(767)秋在夔州時所寫。夔州在長江之濱。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楊倫稱贊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胡應麟《詩藪》更推重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里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注·江水》)的意味。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回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奏感。經過詩人的藝術提煉,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一虛設,用字遣辭,“盡謝斧鑿”,達到了奇妙難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對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入韻。沈德潛因有“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而變”(《唐詩別裁》)的贊語。

  頷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透過沉郁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才點出一個“秋”字。“獨登臺”,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悲秋”兩字寫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獨愛登臺的感情,概括進一聯“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動著的感情脈搏。此聯的“萬里”“百年”和上一聯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獨的內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沉了。

  尾聯對結,并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現在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飛揚震動”,到此處“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于言外”(《詩藪》)。

  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發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張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于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陶道恕)

 

 

    6、“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兩個千古名句,這兩個千古名句,使作品的意境在前兩句所描繪的凄清氛圍的基礎上變得悲壯、變得蒼茫、變得壯闊起來。在這兩個詩句中,“無邊落木蕭蕭下”,寫山景,“無邊”寫落葉之多,“蕭蕭”寫落葉之聲。在秋風中紛紛飄落的黃葉,不能不讓人聯想到人生的短暫,而身心交瘁的詩人更不能不聯想到自己的處境。當詩人想到,在這動蕩不安的社會中,自己也將要象這隨風飄零的黃葉一樣,結束這短暫的一生,這樣的聯想是多么的悲涼啊。在下一句中,詩人由寫山景,又轉為寫江景,“不盡長江滾滾來”,“不盡”呼應前面的“無邊”,寫出了江水的源遠流長,“滾滾”呼應前面的“蕭蕭”,寫出了江水的滔滔氣勢。而這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不能不讓人既聯想到時光的易逝,又聯想到時間的永恒。

     《論語》中記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光就像長江中的水滴浪花,很快就會消失,而永遠流淌不止的整個長江,又多么像永恒的時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短暫的人生,在永恒的時間面前越發顯得短暫,兩相比較,就更讓人感慨萬端了。

    這兩個詩句,之所以成為千古名句,就是因為這兩個詩句悲涼而不哀怨,感傷而不消沉,很好地表現了杜甫的詩歌風格,那就是蒼涼、雄渾、沉郁、悲壯。

 

 

    7、“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詩人在這里從大處落筆,寫登臨高處所見到的兩大壯觀景象,猶如影視技術的特寫鏡頭,在讀者腦海中形成壯闊無邊,波濤洶涌的動感畫面——無邊無際的樹葉紛紛飄落,滔滔的長江之水波濤洶涌,滾滾而來。不僅壯觀,更顯大氣磅礴。這里如同前兩句一樣,依然沒有提到季節與登高,然而“無邊落木蕭蕭下”是非深秋季節所能有的,“不盡長江滾滾來”也是非登高所能觀賞和感受到的。此外,“落木蕭蕭”、“長江滾滾”又和前兩句的“風急天高”、“渚清沙白”遙相呼應,承接而來,足見詩人構思之高妙。這兩句雖然仍然是在寫景,但那“無邊”的“落木”,“滾滾”東流的“長江”之水,卻飽含著詩人強烈的思想感情,是詩人浩茫心事的真實寫照。以上四個寫景的詩句,構成了詩人登高時所見所聞所感的整體畫面,而這個整體畫面恰恰為下文抒發詩人的感情設置了一個典型的大的環境背景。

 

 

    8、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更深沉地抒發了詩人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葉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未酬的感愴……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此段文字表明頷聯的主要內容是寫景,若有抒情,那也不過是“韶光易逝、壯志未酬”等,此外并無深意。

     本文認為,如此理解顯得甚為單薄,此二句詩除了以上內容以外,還含有更為深沉的抒情意味,其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詩人對在頻繁戰亂中顛沛流離的個體生命的關照,表達了詩人對一個偉大時代的向往。

    “無邊落木蕭蕭下”句中“無邊落木”在這里是一個集合名詞,指代處在最底層的老百姓,而“蕭蕭下”以形象的筆觸寫出了在動亂的時代,生靈涂炭的殘酷現狀。“不盡長江滾滾來”句借長江氣勢磅礴和摧枯拉朽的特質,詩人發出的是改變現狀的深情呼喊,希望一個“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時代能如這滾滾的江水一樣,噴涌而來,滌蕩污穢的萬物,還天下以清明。

    作為一個詩人,杜甫舉起了現實主義的大旗,他艱難的一生,只是那個由鼎盛轉為衰敗的時代中一小段很短的時間,然而在這樣短暫的一生中,他用詩歌反映了唐代天寶末年到大歷年間的重大社會政治事件、時代的動亂以及民生的瘡痍。杜甫的詩歌把個人的遭際與國家命運、民生疾苦結合起來,抒發了憫時傷亂、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感和愛國精神。如《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句》、《春望》、《北征》中的“鴟鳥鳴黃桑, 野鼠拱亂穴。夜深經戰場, 寒月照白骨。潼關百萬師, 往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 殘害為異物。”、《羌村》中的“‘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 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他的詩歌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的矛盾,揭露和批判統治者的政策,及其驕奢淫逸、專橫暴虐的行為,還反映了戰爭、兵役、徭役給人民造成的種種災難和痛苦,表現了深刻的現實批判精神。如《麗人行》、《兵車行》、《洗兵馬》、《草堂》、“三吏”、“三別”等。

    其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一首典型的由己及人,關照個體生命的詩歌。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句,當他自己風吹屋破,無處安身,得不到別人的同情和幫助的時候,分明聯想到類似處境的無數個體。詩寫的是自己的數間茅屋,表現的卻是憂國憂民的情感,以一個人的不幸來表現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借此詩人抒發了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變革黑暗現實的崇高理想。

     《登高》詩完成于大歷二年(767),此時離詩人辭世(770年)只有三年。所以不能不說《登高》詩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句是詩人杜甫對其遭遇的離亂生活進行總結的基礎上,發出的深沉的感慨。民生艱難,可是世事依舊,詩人不能力挽狂瀾,救人民于水火,還國家以清平,因此只能用他詩的聲音呼喊,企盼一個能夠像滾滾而來的長江一樣滌蕩污穢挽救生靈的偉大時代的到來。最后我想用別林斯基的一句話來作結尾:“任何一個詩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寫他自己而顯得偉大,不論是描寫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寫他本身的幸福。任何偉大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因為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代表。” 

 

 

    9、杜甫與他同時代的詩人李白,共同奠定了唐詩冠絕古今的巔峰地位。臺灣詩人余光中如此評價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唐詩人元稹這般總結杜甫:“上薄風雅,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文人之所獨專矣。”一些擁有點淺見薄識之人,在自認為懷才不遇時,都會怨天尤人,而杜甫懷揣“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叱咤風云的志氣、縱橫寰宇的才華,尋尋覓覓,卻終其一生,與顛沛流離為伍,與饑寒交迫為伴,盡管命運如此刻薄、殘酷地對待他,但他的報國之志、愛民之心,蒼天為證,日月可鑒,這是何等曠達的胸懷和氣度。所幸的是,“詩圣”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他沉郁厚重的詩風,難掩其豪情直沖云霄的恢弘氣勢。1200年后,“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清新明媚的月華當空潑灑,我于他的詩中,百轉千回地感受他大好年華飛逝去、鴻鵠之志不能酬的落寞悲壯情懷。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10、“無邊落木蕭蕭下”,我們當中的每一個人其實也不過是長江岸邊的一棵樹一片樹葉,一棵樹能有多長的壽命?一片樹葉能有多長的壽命?那么對于滾滾的長江,對于無盡的長江來說,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應該說是沒有希望沒有價值的。但是你只要把無邊的落木融入到滾滾的長江當中,從精神上和滾滾的長江融為一體,那么你就獲得了永恒。你不要只想到你自己是一片落葉,是沒有價值的,你還要看到這滾滾的長江,這無盡的長江。這就是在給我們指出了悲劇困境的同時,又給我們提供了一條出路。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上面說“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四句初看好像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如果你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閱歷的增長,尤其你曾經經歷過沉浮,經歷過艱難的時事,你再深入杜甫的心靈,你就會感覺到杜甫這四句詩確實是非常沉郁,沉痛。但是在沉郁和沉痛之中,有什么呢?又透顯著一種豪邁,為什么呢?因為下面有“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樣的一個基調。這就是杜甫詩的沉郁和頓挫。

 

 

    11、在說明事物發展的辯證規律時,引用了杜甫的這兩句詩來說明問題。讀到時覺得未免太生搬硬套,但仔細一想,感到似乎有些道理。撇開原詩意旨不說,就字面而言,“無邊落木蕭蕭下”,說的是到了秋天,那無邊無際的秋林,樹葉紛紛飄落,這景象不正好說明“新陳代謝”嗎?而“不盡長江滾滾來”,長江后浪推前浪,滾滾東流,永無止盡,這些不正好說明事物是不斷地運動著并且向前發展的嗎?辛棄疾有寫到“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借杜甫之詩句來說明時和事的流逝,并抒發了自己的情懷和感慨。

用“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來說明事物發展規律的哲理,并不是與原詩無關的杜撰,而是從原詩所描寫的景物生發出來的。如果原詩是寫景抒情,那么,這種生發則是借情達理。借以達理的這兩句詩,不再是以那蕭瑟的秋景去逗引讀者悲秋的凄涼情緒,也不再是以那東流不復歸的逝水去觸發讀者的哀傷,而是要讓讀者從這秋葉飄落的景象中悟出生命發展過程和新陳代謝的規律,要讓讀者從這滾滾東去的江水感悟出事物運動發展辯證過程的原理。上句以秋葉明理,下句以江流喻理;明理則理在秋葉,喻理則理似江流。
 
 
 
12、這首古詩好象為我寫的。壯志未酬身已老,且最早有這感觸的到是那回醉死在東陵大門前,門前落木蕭蕭下的霞光,還在那兒等著些過往的象長江滾滾來的殷殷學子。秋高氣爽的日子,自以為是的氣度不凡的人啊,有幾人知自己是蕭蕭下的落木;而些人,早無盡長江滾滾來的,用利己手法鋪墊好了他們令壯志的人去未酬的道路……

 而我,在那好象大青門前,看到的僅是落木的蕭蕭和那些單純的學子。在那兒,豆蔻年華的情開始蒙動,我喜愛的她傻傻的酒窩兒,把我迷惑。最好的最早的寫作動力和源泉,在那里出現;而同時我卻有回光反照的感觸,那就是落木蕭瑟的把霞光遞給了我,其實,是在影子般的提示我的人生坎坷。

我的人生坷坷絆絆的在兒時過來。那時最早的落木霞光,該在那次四,五歲的幼兒園我一人過小馬路,挨騎車的碰的路邊;圍觀的一鄰里小哥,把我傷口包好且用大前門牌香煙紙包的。當時疼到我有種無盡長江滾滾來的感觸;媽值晚班,爸卻出差了,大一歲的姐卻在農村。而我被媽掛在脖子上的大小門藥匙,卻早甩在我脖后;這樣我昏迷在大門外點起了幾根火柴,看到了今生確信無疑該走的路就是苦不堪言的道路,就是金光閃閃的學以致用的苦坐舟,也是獨臂滑行一路挨整;也看到了學校里朗朗讀書聲也淹沒不了那些拿孩子們前途當兒戲的,可讓孩子們落木蕭蕭的毒鞭的抽聲。

讀書后蕭瑟的人生確實開演了。雖然早已是80年代啦,那餓死鬼的教員的鞋子,媽在春節時都給送過,爸都被媽欺負的象長江的纖夫,卻還督促我和姐讀書。而我看到了爸對我們的無盡長江滾滾來的期盼,期盼在目前實現;而目前的事業和家庭的小收獲更離不開打小到今的,那些蕭瑟的路程!

 《登高》這詩在杜甫夔州濱臨長江登高而作,那是何等意境!唯獨我巧的是頭些年,坐那趟翻山越嶺的玩命面包車里,駕駛員帶我們這些“白領”出差學習的,神學于華山風景區蕭瑟落木彩云間;那時,更怕挨整下崖下的高干們,帶著孩兒落木的哭了!

而我冷汗流盡后,神般添了些斗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人生的心!寫到此,彎彎腰,看看落木蕭瑟的冬首;而這時的我做起了該做的事,提起了筆。(文 / 南宋筆劍白狐

 

 

13、三峽,是一個充滿險灘、惡水、沉船、死亡和抗爭的地方。在生與死的門檻上,生命的最強音,就自然迸發出來了。那首“滟預大如象,瞿塘不可上”的民歌,是過往船夫互相傳唱的護身符;當陸游看到“浪花高飛暑路雪,灘石怒轉晴天雷”的景象時,也被三峽之險折服:“千艘萬舸不敢過,篙工舵師心膽破”;而以豪放著稱的蘇東坡,當身心疲憊地走出西陵峽,看到江平水穩的楚天大地時,也慨嘆“今朝脫重險,楚水渺平蕩”。

  當然,現在人們最常吟誦的是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這首千古絕唱。

 

 

14、“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最典型地體現出了深秋的特色。詩人抬頭看到的是落木茫無邊際、蕭蕭而下;低頭看到的則是江水奔騰不息、滾滾而去。 蕭蕭之聲和滾滾之勢相互輝映,讓讀到這首詩的人感受到的是氣象萬千,雄渾壯觀的畫面。場面雖有些悲涼,卻并不感到悲傷。步入晚年的詩人面對壯志難酬、人生苦短的人生,那種失落與憂郁令人理解與同情,但一句“不盡長江滾滾來”卻也讓人看到了希望,對人生有了新的期待。對于我們來說,與杜甫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時代,但詩人發出這樣感慨的年齡卻與我們相仿。今天,我們吟誦他的名詩,應舍棄的是對人生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的自卑感,應吸收是“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宏偉氣勢。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從這里仿佛感受到了詩人面對逝者如斯的江水所發出的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慨嘆。年華已逝,壯志未酬,愧對歲月,空留遺憾而無力改變,由此而心情落莫,不足為怪,但更應看重“蕭蕭”之后的“滾滾”,奔騰不息的江水預示著后浪推前浪,后來居上的必然趨勢。所以,我們沒有理由悲觀。

 不管詩人本意如何,我們從詩中,尤其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兩句中感受到的只有希望和自信。

 

 

 

15、季節已經進入晚秋,蕭瑟的秋風,滿地的黃葉,還有那日漸寒冷的早晚,只有在陽光明媚的正午,人們才能感覺到溫暖。其實晚秋和冬天就只有一步之遙,枝頭樹葉尚存,草坪綠色依稀,刮過的風不會使你豎起衣領,但早晚你會覺得有些許寒意,這是晚秋;寒風呼嘯雪花飄飄,厚厚的冬裝穿在人們的身上,這是冬天來了。在這秋冬交替的季節里,我會經常處于矛盾的境地而不知如何去取舍。一方面我會留戀秋天的暖秋天的綠,另一方面我又憧憬冬的凜冽和雪的飄逸。這就使我在看到滿地黃葉時會產生“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悲壯,希望感受萬物沉睡、大地飄雪銀裝素裹的豪邁。這就使得我的每一天都在彷偟徘徊中度過,看落葉飄落,看冬天的腳步愈來愈近,心中充滿了不舍,也蘊含了渴盼……

 

 

 

16、恁窗眺望,我們看到的正是他吟唱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壯偉景象,驀然間也涌上了昂揚的激情。

 

 

 

17、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或許,葉從枝頭掉落的那一刻會疼痛,杜甫讀懂了。所以,從故鄉到異鄉的杜甫,看不到落葉的美,只看到了落葉的疼痛。落葉是一位明智的哲學家,我們在秋天尋找到迷失的自己。

 我們常說,落葉歸根,或許真是這樣。

 一片又一片枯黃的葉子,飄飄灑灑,不會飄遠,就落在它的根旁邊。一片疊著一片,疊成了厚厚的葉絨,腳踏上去,軟軟的。

寒冬就要來臨,這些軟軟的葉絨是不是根的棉被?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一切終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遠深沉的棕土。

在我眼里,從枝頭掉落的黃葉應該是沒有疼痛的,要不然它們怎么會飄零得那么從容,那么優雅?

大地是根,葉的飄零就是回歸,這是生命的自然歷程。枯黃的樹葉知道它的歸宿,所以,它超逸,它安詳,它豁達,它灑脫,它寧靜。

 只是不知道,有一天,我會不會像枯黃的樹葉,飄落得那么灑脫,那么安詳,那么寧靜。

 

 

 18、 我把自己的一生,看作是一顆樹。每一天的生活,就是一片葉子。當秋天來臨,冬日將至,落葉的舞動,是自然的規律。這不是樹的死亡,是成長的過程。由此,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就成了我鐘愛的人生寫照。

我愿意奔流。保持向前的動力。

我在努力著,朝著自己的最愛,正在以蝸牛的速度向它靠近。或許終極一生都無法達到,但我努力了,也就對自己沒什么怨言了。

任憑落木蕭蕭,我自默默前行。

*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8:15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