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煙,香不香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別誤會,題圖是一個公益廣告:“煙草的奴隸”


這是世相(thefair)的第 469 篇文章


Sayings


關于該不該在公共場所戒煙,該不該設立獨立的吸煙室,以及該不該全面禁煙,要想“無立場”地參與是不可能的。我抽煙,我好像還很政治不正確地在某一天晚上的世相里讓大家“睡前多抽一根煙”,這顯然是媒體(呃?)社會責任感的反面教材。


但我又實在沒有能力參與這場討論。有很多問題是沒有絕對答案的,是動態的。我邀請你們和我一起思考、討論。


一個是“自由”和“他人利益”的邊界:極端的例子是,讓別人看見你抽煙,就算煙霧沒有直接影響他的呼吸,這是不是一種冒犯?第二個是抽煙對抽煙者到底意味著什么,是一種無需得到支持甚至可以強行剝奪的習慣(像吸毒那樣)?還是一種像開車一樣合理合法的生活方式?第三個是多數人權利和少數人權利的比重。作為社會的共同組成者,多數人是否應該容忍少數人保留一種他們不喜歡的生活方式?同樣作為納稅者,抽煙者有沒有權力要求在所有公共場所為他們提供專有的、可以避免波及他人的抽煙空間?以及,上面這個問題與下一個問題有沒有共同之處:該不該利用公共資金修建專門的宗教典禮場所?


我不是一個道德絕對主義者,我也一直相信很多問題像當年人們討論美國憲法時亞當斯說的一段話,很多問題是動態的,一個一般準則放在不同的具體情況下,它的有效性可能就會發生變化。


邀請你參與話題,請盡量不要只簡單地表達“是非”,而是提供論述,提供證據,提供數據。請用“抽煙+回復內容”的格式發送到后臺。今天推薦這篇文章,來自我之前推薦過的書《上癮五百年》。里頭提供了煙草流行的歷史,供參閱。



上癮五百年:煙草的歷史

作者:戴維·考特萊特


1492年間,哥倫布的遠航隊中有兩名成員看到泰諾族印第安人把一些卷成粗雪茄狀的煙葉塞進嘴里吸,從此歐洲人才知道世界上有煙草這種東西。經過多次接觸以后,又發現印第安人還有嚼煙草、嗅煙草的習慣,造成日后數百萬名歐洲人競相仿效。不過,16世紀大半時間里,煙草始終不受重視,在歐洲人眼里只是一種稀奇的植物、異國的癮品,或由雷利爵士從殖民地帶回英國宮廷中的粗俗玩意兒。后來水手們將吸煙草的習慣傳入社會底層,以及設在許多港口旁邊的酒館和妓院。西班牙人在經過慎重考慮后,用一艘大帆船將煙草運到菲律賓移植,1575年以后,那兒的煙草便迅速成為賺錢的作物了。1600年左右,福建水手和商人又把菲律賓煙草帶進中國,不久之后,吸煙草的熱潮也在中國傳開了。

西非的煙草栽培業大約始于16世紀末或17世紀初,而且是由葡萄牙人引進,他們也因為引進了玉米、豆類、甘薯、煙草,以及其他多種美洲農作物而改造了非洲農業。1590至1610年間,精力充沛的葡萄牙人又將煙草帶到印度、爪哇、日本和伊朗,于是煙草的使用與栽培就像一大把石頭被扔進池塘后激起的漣漪那樣,一波波擴散出去:從印度到錫蘭、從伊朗到中亞、從日本到朝鮮、從中國到西伯利亞、從爪哇到馬來西亞和新幾內亞。1620年時,煙草已是不折不扣的全球性作物了。

不過,當時煙草還沒有成為普及化的消費品,因為價格依然昂貴,一直要到殖民地煙草產量擴充(這是包括瑞典這種小國在內的殖民列強共同的目標)以后才降價。那時煙草產量最大的殖民地是美國的弗吉尼亞州和馬里蘭州,而且還生產過剩。17世紀20年代初期,煙草的計價方式是每磅若干先令,到了17世紀70年代晚期,則掉到每磅1便士(1先令相當于12便士)以下。同一時期外銷英國的煙草平均重量,則從每年將近30噸,增加至9000多噸。

運到英國的煙草大都還會再外銷至其他地方,尤其是阿姆斯特丹。荷蘭人和英國人也是率先大量消費煙草的歐洲人,例如1670年荷蘭人的煙草平均消費量是每人1磅半,英國人則是1磅多一點兒。阿姆斯特丹和倫敦也是17世紀推動精神刺激革命的兩大重鎮,阿姆斯特丹又比倫敦更前進、更積極,本身的轉口貿易也很活絡,許多大企業商還把弗吉尼亞和其他殖民地出產的煙草,與比較廉價的荷蘭煙草(長在內陸省份的施肥砂質土壤里)混在一起,再把混合成品運往斯堪的納維亞、俄羅斯,以及由荷蘭煙草進口商獨占(這點令英國人恨之入骨)的其他市場。

“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爆發以后,參與作戰的西班牙、英國及荷蘭士兵又將煙草引進講德語的中歐地區,接著再傳入北歐、東歐和南歐。除了士兵以外,水手、商人、外交使節、學生、移民、傭工、難民、旅客也都是推動精神刺激革命的先鋒隊。軍中充滿了出身較低微的單身漢,他們日復一日過著無聊、疲憊、恐懼的生活,于是軍隊便成為培養癮君子的天然溫床。經常移防的士兵也將新的癮品及其使用方法帶到他們前往打仗的國家,又將他們從異國學來的癮品知識帶回家鄉。追隨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投入"三十年戰爭"的軍隊,曾把吸煙的習慣帶到斯堪的納維亞內陸(沿海地區的人早已從英國與荷蘭水手那兒學會吸煙)。參加過墨西哥戰爭(1846~1848年)的士兵,在美國帶動了抽雪茄的風潮,打過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年)的軍人則在英國掀起了吸煙熱,從土耳其戰場學會抽印度大麻的希臘士兵,在解甲歸鄉之后,亦于20世紀20年代將此風氣傳遍希臘,越南戰爭期間開始吸食海洛因的美國逃兵,則在1972年將海洛因帶進阿姆斯特丹。

不論吸煙風氣是由軍隊還是其他媒介促成,煙草于17世紀征服歐亞兩洲這件事,有兩個值得注意的現象。第一,煙草消費者橫跨所有社會階層,大家不分貴賤、不論正邪,一律都能享受煙草帶來的快感,至于是用牙齒嚼、嘴巴吸還是鼻子嗅,則因階級、性別、地方習俗而異。第二,政府與教會當局起先都強烈(有時態度十分粗暴)地反對國人使用煙草,后來這種限制也一一被克服。英王詹姆斯一世就曾痛斥煙草是"地獄草",不準老百姓使用。比較極權的王朝還會行使殘酷的刑罚,例如俄羅斯的吸煙者會遭到鞭笞與放逐,嗅煙草的人會被割鼻子;中國的處罚方式是將吸煙者的腦袋釘在尖木樁上;艾哈邁德一世統治時期的土耳其是把煙斗桿插進吸煙者的鼻子,穆拉德四世則下令將他們凌虐至死;在彌撒期間吸煙的神職人員(有位神父曾在聞過煙草之后將圣餐吐了出來),有被革除教籍的危險。

吸煙者除了遭到罚款、鞭刑、截肢、處死與詛咒等威脅之外,每天還會被不沾煙草的人羞辱,不厭其煩地指責煙草讓他們口腔發臭、牙齒發黃、衣服變臟、流出黃黃的鼻涕、吐出濃濃的黃痰,還說吸煙可能引起火災,對四周都是木造房屋的環境造成致命危險。雖然如此,還是沒有任何事能阻擋吸煙風潮,由于煙草具有強烈的提神作用,極受大眾歡迎,最后終于戰勝所有法律障礙與排斥情緒。歷史學家克爾南說,吸煙是當年人類最能普遍接受的新娛樂。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18世紀期間歐洲煙草消耗量(以每人吸多少磅來計算)并沒有增長,不過這數字并不包括歐洲本土地下工廠制造的產品,以及未經申報的美國進口貨(兩者相加可能占總消耗量的1/3),因此容易形成誤導。另外,18世紀鼻煙大為流行,也可以解釋煙草消費何以呈現停滯現象,因為每磅煙草所能制造的鼻煙數量要比口吸煙來得多,換句話說,18世紀歐洲人消耗的尼古丁并沒有減少,而是使用效率(或是違法使用的情況)增加了。

19世紀期間,吸煙再度風行于歐洲,首開風氣的人則是一群浪漫主義者、狂放藝術家、軍人,以及紈绔子弟。到了19世紀50年代,雖然鼻煙依然盛行于瑞典和冰島,但是煙斗和雪茄的消耗量也迅速成長。20世紀上半葉,香煙更是擊敗所有競爭者,變成歐洲、美國、土耳其、中國及其他地區共同使用的產品,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國際語言或默契。

大家普遍吸煙(尤其是抽香煙)的結果,使得煙草消費量大增。以歐洲大陸煙草使用量最大的法國為例,1819年每人平均消費的煙草制品不到350克,鼻煙的市場占有率則為58%,到了1925年,法國人平均消耗1350克以上的煙草制品,鼻煙只占7%的市場,嚼食用的煙草則占2%。1909年,一位美國醫生在參觀過巴黎近郊小鎮伊西雷慕里一座一塵不染的煙草工廠后,有感而發地說,法國人并沒有染上美國人那種酷愛嚼食煙草的壞習慣。

其實他不必為國人担憂,因為再過一代,吐煙草汁用的痰盂就變成了古董,美國人也紛紛向香煙投降了。這場勝利來之不易,因為反煙者大有人在,其中之一即是懷特夫人,她是“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的見證人,曾在參議院的海難調查聽證會中不滿地表示:“我們從船上逃生以前,竟然有兩個船員掏出香煙點上了火。這種時候還抽煙哪!”一群福音派和進步派的改革人士更是積極地聯合起來譴責“那小小的白煙嘴”正在腐化青年、毒害全民,并且不遺余力地想以立法方式阻止吸煙風氣泛濫。不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軍中普遍抽煙、各地迅速都市化、性別角色逐漸改變等現象,再加上高明的廣告語(例如“來一支好運牌香煙,好運賽神仙”),都為香煙這一場勝仗鋪好了路。1930年美國官方出版的《煙草業年度調查》報道美國該年的煙葉產量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點,并將之歸功于香煙廣告大增,以及女性大量吸煙,最后還下了這個結論:“因此,今日的煙草業不僅可以寄希望于新生代男性加入吸煙者行列,而且也將女性納入其中,同時還在繼續努力吸收那些即使不把吸煙當作禁忌,至少也認為吸煙值得議論的婦女。”

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男性與女性每秒鐘共購買了1.5萬支香煙,全世界香煙年產量也攀升至380余萬噸,煙草更是遍植于世界各大洲的經濟作物(只有南極洲除外,不過前往南極探險的人倒是照樣抽煙)。那時全球煙草總產量有1/3來自北美洲,2/5來自亞洲,1/6來自歐洲,其余1/10則來自南美洲與非洲(后來非洲產量也迅速擴充)。美國煙草制品的產量與輸出量都占世界第一位,全球各大洲也都看得到美國產香煙,連南非土著布須曼族都曉得用手指模仿吞云吐霧狀向人乞討美國煙。雖然20世紀60年代與70年代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的香煙消耗量沒有成長,發展中國家的香煙消費卻持續擴大。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估計全世界的吸煙人口已達11億(占15歲以上人口的1/3),每年抽掉的香煙則為5.5萬億支,這數字代表全世界每個人——不分男女老幼、吸煙者與非吸煙者——每星期要消耗一整包香煙。




世相

倡導有物質基礎的精神生活

文章兼顧見識與審美

也許長,但必定值得耐心閱讀

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家的自媒體組織“文藝連萌”發起者


微信:thefair 微博:@世相




世相 2015-08-23 08:53:57

[新一篇] 時間會證明一切

[舊一篇] 周曉虹:集群行為:理性與非理性之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