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史記:黃石老人:因為你需要,所以我存在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趣讀史記》 第三部分

  黃石老人:因為你需要,所以我存在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幾乎是歷朝歷代的潛規則。漢朝的開國功臣都被劉邦給“潛規則”過,下場的悲慘程度和其功勞成正比,功勞越大,下場越悲慘。譬如淮陰侯韓信,才能卓越,戰功累累,最后卻落了個被夷滅宗族的下場。
  然而,漢朝的開國功臣中也有一個例外,此人就是張良。自始至終,張良都深得劉邦的信任,同時也贏得了呂后的尊敬,以至于張良死后還獲得了文成侯的謚號,兒子張不疑也襲封為侯。
  所有這一切,也許和一個“莫須有”的黃石老人有關。
  張良的先人是韓國人,其祖父和父親加在一起做過五代韓王之相。可是等張良長大的時候,卻已經沒有在韓國做官的可能了,因為秦國在統一的過程中,早把韓國給滅掉了。我們可以理解張良心中的憤懣。亡了國的張良決定用全部財產尋求勇士謀刺秦王,最后找到了一個大力士,制造了一個一百二十斤重的鐵錘,埋伏在秦始皇巡游必經之地。張良和大力士在博浪沙斷然出手,像擲鉛球一樣把鐵錘擲了出去,可惜僅僅命中了秦始皇的副車。
  此后,時代風云變幻,張良信念堅定,意志頑強,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遼闊的大地上,處處記載了他的政治遠見和高超謀略。他設計擊敗秦軍,勸諫劉邦撤出秦宮,爭取黥布、彭越,籠絡韓信,進而滅楚。劉邦稱帝后,他四兩撥千斤,建議封賞與劉邦有宿怨的雍齒,從而徹底安定了人心,將禍患消滅在了萌芽之中。他是劉邦智囊團中的核心人物,劉邦對他言聽計從,高度評價他“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
  然而,這些都不足以說明張良的偉大,張良真正的偉大不在于輔佐劉邦,而在于自保。張良深知“敵國破,謀臣亡”,面對爭功的同僚,他“不敢當三萬戶”;劉邦對他的任何封賞,他都表現得極為滿足;在波詭云譎的劉邦統治晚期,他經常稱病杜門不出,行“道引”、“辟谷”之術;他揚言“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處處表現得急流勇退。因此,在漢初“三杰”中,韓信被殺,蕭何被囚,張良卻始終毫發無損。
  至此,該讓黃石老人上場了。
  張良和黃石老人的相遇如同一場事先策劃的傳奇故事:在張良籍籍無名的時候,他經常在下邳一座破敗的橋上孤獨漫步。有一天,應該是傍晚吧,張良無意之中意外地看見一個仙風道骨的老者。他徑直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鞋甩到橋下,挑釁似的對張良說:“小子,去把鞋撿上來!”張良有些驚訝,最后還是強壓怒火,把鞋子撿了回來。誰知那老者得寸進尺,竟要張良替他把鞋穿上。張良想,既然已經把鞋撿了上來,就替他穿上吧。老人把腳伸出來,看著張良乖乖地給自己穿鞋,滿足的表情在臉上流露出來,最后老人笑著離去了,把張口結舌的張良落在了橋上。
  老人走了半天之后卻又突然返回,很突兀地說道:“你是個好孩子,看你還有些前途。這樣吧,五天以后天剛亮時,你來這里見我。”
  五天之后,曙色初現,急匆匆趕到的張良,發現那老者已先行來到,還沒站穩,他就聽到了那老人的不滿:“沒想到你和老人約會居然好意思遲到!”老人留下一句話之后憤而離去:“五天以后再來吧!”
  又是五天之后,盡管起了個大早,但張良遲到依舊,老人依然是那句話:“五天之后再來吧!”
  這次張良學乖了,他不到半夜披星戴月地趕到橋上,如同地下黨接頭。還好,這次總算早來了一次。過了一會,老人也來了,這次終于露出了笑容:“早就應該這樣啊!”
  在暗淡的月光之下,那老人如同變戲法一樣拿出了一部書:“這是部奇書,掌握其要領,完全可以當帝王的老師。我料定你十年以后就會有大的發展。小伙子,好自為之吧!”最后,老人又補充道:“十三年后,別忘了到濟北見我,我就是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
  從此,張良精研兵法,果然在十年之后找到了用武之地。劉邦為他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他的文弱之軀可以抵得上千軍萬馬,在劉邦的心目中無人可以替代。
  在和老人闊別十三年之后,機緣巧合,張良果然因公事來到濟北,那時他正跟隨劉邦外出視察,路過濟北的谷城山,意有所感,心內惆悵不已,十三年前的云煙往事突然涌上心頭。他蒼茫四顧,果然見到谷城山下那塊醒目的黃石,他不管不顧地奔向黃石,畢恭畢敬地將黃石取回,從此奉若至寶,須臾不離。
  后來他去世之時,還特意留下遺言,要求將黃石和自己一起安葬。
  于是,黃石老人就成了一個永遠傳誦不已的神話。
  【個性點評】
  漢初開國三杰中,只有張良獲得了善終。張良的水平和謀略不僅僅體現在運籌軍國大事上,更體現在其防患未然的自我保護之上。一個關于黃石老人的傳說,就是他的智商和情商明顯高于韓信和蕭何的具體表現。黃石老人來無影去無蹤,神出鬼沒,除了張良之外沒有第二個目擊證人。可是到最后,神話卻來了個現實的結尾,張良假戲真做地弄來了個黃石作為物證,以此證明自己從前所言句句為實。雖然這是張良缺乏自信的表現,但這塊黃石卻巧妙地補足了張良所編造的黃石老人傳說的缺憾。這塊石頭的出現,為張良提供了物證,同時也幫張良完成了自我神化。面對天助的神人,凡夫俗子豈可嫉妒?因而,最終張良得以全身終老。
  因為需要,所以存在,黃石老人是個實用主義的標本。司馬遷曾說他自己看到過張良的畫像,貌如美女。不僅外貌,看來張良的心思也同女子一樣綿密。男人女相,大富大貴之本啊!


郭燦金 2013-08-23 11:07:43

[新一篇] 趣讀史記:侯嬴:看看人家的導演好不好色

[舊一篇] 趣讀史記:汲黯:遇到這個人,皇上只好保持沉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