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譯文]  再也沒有柳絮隨風起舞飛揚了,只有那葵花向著太陽轉動。

   [出典]  北宋 司馬光 《客中初夏》

   注:

   1、   《客中初夏》司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2、注釋:

    向日傾:一作“向日晴”。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是北宋司馬光的名句。而今許多人把“葵花”釋為“向日葵”,連許多古詩書編者都不例外,實為謬誤。因為向日葵是菊科植物,原產美洲,明代后期才傳入中國,與中國本土的幾種“葵”不能混為一談。

  葵,在我國原指葵菜,屬錦葵科,此外還有蜀葵等,也都有向陽的習性。

  而向日葵屬菊科,原稱丈菊、西番菊,原產美洲,是明代后期才從南洋傳入中國的油料作物。

  明王角晉《群芳譜》:“西番葵,莖如竹、高丈余,葉似葵而大,花托圓二、三尺,如蓮房而扁,花黃色,子如蓽(蓖)麻子而扁。”這是我國最早關于向日葵的記載。

  所以,司馬光筆下的“葵花”,并不是指向日葵,而應當是指蜀葵等亦有向陽性的植物。

 

 

    3、譯文:

    初夏四月,天氣清明和暖,下過一場雨天剛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對門的南山變得更加明凈了。眼前沒有隨風飄揚的柳絮,只有葵花朝著太陽開放。

   4、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實,更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司馬池之子。漢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原籍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

     元豐八年(1085)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數月間罷黜新黨,盡廢新法,史稱“元祐更化”。司馬光執政一年半,即與世長辭,“京師人為之罷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過車者,蓋以千萬數”,靈柩送往夏縣時,“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親。四方來會葬者蓋數萬人,家家掛象,飯食必祝”。死后,宋哲宗將他葬於高陵。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賜碑“忠清粹德”。

  對司馬光的為人,朱熹評論:公忠信孝友恭儉正直出于天性,其好學如饑渴之嗜飲食,于財利紛華如惡惡臭;誠心自然,天下信之。退居于洛,往來陜洛間,皆化其德,師其學,法其儉。有不善曰:君實得無知乎!博學無所不通。

 

 

   司馬光逸事:

    1、司馬光一生誠信,應該也是受父親的誠實教育的影響,大概在五、六歲時,有一次,他要給胡桃去皮,他不會做,姊姊想幫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離開了,後來一位婢女用熱湯替他順利將胡核去皮,等姐姐回來,便問:“誰幫你做的?”他欺騙姊姊是自己做的,父親便訓斥他:“小子怎敢說謊。”司馬光從此不敢說謊,年長之後,還把這件事,寫到紙上,策勵自己,一直到死,沒有說過謊言。邵雍的兒子邵伯溫還看過這張紙。

    2、司馬光性情淡泊不喜奢華,他在《訓儉示康》中曾提到小時後長輩會給他穿華美的衣服,他總是害羞臉紅而把它脫下。寶元年間中舉時,曾得到仁宗皇帝的接見。酒席宴會上,每人都在頭上插滿鮮花,肆無忌憚地嬉戲取樂,唯獨司馬光正襟危坐,也不戴花。同事提醒說:“戴花乃皇上之令也!”司馬光才不太情愿地戴了一朵小花。

  司馬光有一個老仆,一直稱呼他為“君實秀才”。一次,蘇軾來到司馬光府邸,聽到仆人的稱呼,不禁好笑,戲謔曰:“你家主人不是秀才,已經是宰相亦,大家都稱為‘君實相公’!”老仆大吃一驚,以后見了司馬光,都畢恭畢敬地尊稱“君實相公”,并高興地說:“幸得大蘇學士教導我……”司馬光跌足長嘆:“我家這個老仆,活活被子瞻教壞了。”

    3、北宋士大夫生活富裕,有納妾蓄妓的風尚。司馬光是和王安石、岳飛一樣,極為罕見的不納妾、不儲妓之人。婚后三十年余,妻子張夫人沒有生育,司馬光并未放在心上,也沒想過納妾生子。張夫人卻急得半死,一次,她背著司馬光買了一個美女,悄悄安置在臥室,自己再借故外出。司馬光見了,不加理睬,到書房看書去了。美女也跟著到了書房,一番搔首弄姿后,又取出一本書,隨手翻了翻,嬌滴滴地問:“請問先生,中丞是什么書呀?”司馬光離她一丈,板起面孔,拱手答道:“中丞是尚書,是官職,不是書!”美女很是無趣,大失所望地走了。 

     還有一次,司馬光到丈人家賞花。張夫人和丈母娘合計,又偷偷地安排了一個美貌丫鬟。司馬光不客氣了,生氣地對丫鬟說:“走開!夫人不在,你來見我作甚!”第二天,丈人家的賓客都知道了此事,十分敬佩,說儼然就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白頭偕老的翻版。唯獨一人笑道:“可惜司馬光不會彈琴,只會鱉廝踢!”張夫人終身未育,司馬光就收養了族人之子“司馬康”,作為養子。

  司馬光就如此和妻子相依為命。洛陽的燈會享譽天下,逢元宵節,張夫人想出去看燈,司馬光說:“家里也點燈,何必出去看?”張夫人說:“不止是看燈,也隨便看看游人。”司馬光一笑,說:“看人?怪了,難道我是鬼嗎!”

  司馬光自己不納妾,不留戀聲色,對同事私通歌妓也很反感。他在出任定武從事時,同僚但凡私幸營妓,都得搞“地下工作”,偷偷摸摸地進行。一次,他聽說有同僚在寺廟私會歌妓,就前去“捉奸”。同僚嚇得六神無主,叮囑歌妓越墻逃走。歌妓膽小,不肯跳墻,就匆匆忙忙地鉆進和尚的床里。同僚見了司馬光,終是害怕,只好一五一十地交代了實情。司馬光搖頭嘆氣,做了一首詩來調侃同僚:“年去年來來去忙,蹔偷閑臥老僧床。驚回一覺游仙夢,又逐流鶯過短墻。”

   5、司馬光在洛陽編修資治通鑒時,居所極簡陋,於是另辟一地下室,讀書其間。當時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陽,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層,最上一層稱朝天閣,洛陽人戲稱:“王家鉆天,司馬入地。”司馬光的妻子去世后,清貧的司馬光無以為葬,拿不出給妻子辦喪事的錢,只好把僅有的三頃薄田典當出去,置棺理喪,盡了丈夫的責任。司馬光任官近40 年,而且官高權重,竟然典地葬妻。重讀歷史,讓人深思。俗語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在封建社會,大多數人苦讀寒窗,躋身仕途,無不是為了顯耀門庭,榮華富貴,澤被后世,蔭及子孫。在這些人面前,司馬光的清廉更顯可貴。嘉祜八年三月,宋仁宗詔賜司馬光金錢百余萬,珍寶絲綢無數,但司馬光不為所動。司馬光年老體弱時,其友劉賢良擬用50 萬錢買一婢女供其使喚,司馬光婉言拒之,他說:“吾幾十年來,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純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五十萬市一婢乎?”

 

 

    5、前兩句寫雨后初晴的景色,后兩句的景物描寫是有寄托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風起舞的柳絮,意即決不在政治上投機取巧,隨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樣向著太陽,意即對皇帝忠貞不貳。詩人托物言志,筆法委婉含蓄。

  客居它鄉,在春盡夏初之際,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麗畫面躍入詩人的視野.而在這富于變化情趣的畫面中,詩人不喜雨絲蒙蒙的南山,也不贊隨風飛舞的柳絮,而把自己的獨鐘給了向日而傾的葵花,其意何在呢不難發現詩人非獨愛葵花,而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詩人久在官場,自是看夠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卻無論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隨風飄擺,終而選擇了做株向日的葵花,真金如色,笑臉為形,且懂得珍惜陽光,這也許才是葵花的可愛之處吧!

  本詩語言淺白,色彩明麗清新,猶如攝影師抓拍的一個鏡頭,"當戶轉分明""清和雨乍晴",作者調動我們熟悉的景物布置了一個清明和暖的氣氛."乍""轉""起""傾"使這些景物鮮活生動,使整首詩充滿了雨和夏的味道,從嗅覺,感覺,視覺各個方位來攻占讀者的心.最后兩句點明本詩主旨,作者的心猶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風吹,不動不搖,絕不改變自己的政治理想.

  這是一首寓情于景,狀物抒懷的托物言志詩.起筆點明節令:初夏的一場細雨,驅散了春天的寒意,洗凈了空氣的塵埃,使得萬里江山在經歷了夏雨的洗禮后添得一份明朗,顯得更加嫵媚.緊接著轉筆入近景:春去夏來,眼前已沒有了那隨風飛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終向著明媚陽光的葵花.詩人有意選擇"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內心的情志:風雨之中我不會像稱為"水性楊花"的敗絮,我要做"永遠向日"的葵花!

  一首平白如話的小詩,既無險字,也無麗詞,似乎一覽無余.初夏時節,一場清雨剛停,對著門的南山又清清楚楚地展現在眼前.隨風飄舞的柳絮楊花已不見,只有葵花對著太陽在開放.這其實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作為政治家的司馬光決非如此淺薄;甚至用不著細細咀嚼,便可知其所指,其所托,其所寄寓著的深意.風風雨雨,雨雨風風,我(作者)也永不會像柳絮一樣沒有固定的操守,而會永遠像葵一樣忠心于國家.此詩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托物而言志。

 

 

   6、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向日葵,一年生草本,稈直立,高丈許,一稈一花,向光傾斜,故名向日葵。歷代詩人,寫向日葵的詩篇相對較少,每詠及,多寄托忠君的思想:“匪以花為美,有取心向日。孤忠類臣子,恒性若有德。”李瓚的這四句詩,可為代表。與以梅蘭竹菊隱喻人格美的追求相比較,文人們對葵花的吟詠熱情就冷淡多了。這里也可透露一個消息:向皇上表忠心,或因守禮,或因懷懼,或因隨眾,或因邀寵,終不由衷。因為,這與人格的獨立,終歸格格不入。

  司馬光的這首《客中初夏》,詠花明志,講的是人品。“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暮春四月,雨霽天晴,在陽光映照下,門前南山的初夏景色清晰可見。“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柳絮因風起,語出東晉謝安與子侄輩的詠雪聯句。侄女謝道韞聯句曰“未若柳絮因風起”,為人稱道,世稱“詠絮才”。“葵花向日傾”,典出《三國志·陳思王植傳》:“若葵藿之傾葉,太陽雖不為之回光,然終向之者,誠也。”杜甫也有“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的詩句。司馬光的這兩句詩,以柳絮與葵花對比,一則隨風飄蕩,一則忠誠恒守,輕賤與高尚,天地之別,涇渭分明。

  柳絮隨風,歷來是顛狂輕薄的象征。杜甫詩云:“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晏幾道更點明人情易遷的可嘆:“人情卻似飛絮,悠揚便逐春風去。”與柳絮相比,葵花則顯得忠誠不移。宋人蔡氏《葵花》詩云:“最憐一點丹忱在,不為斜陽影便移。”花似無情物,卻有忠貞心。王翰詩云:“憐渠自是無情物,猶解傾心向太陽。”有時,花未傾心,是日照不及,劉長卿《詠墻陰下葵》云:“此地常無日,青青獨在陰。太陽偏不及,非是未傾心。”替忠心不貳的向日葵辯解,竟是如此體貼入微。

  司馬光融情入景,對舉柳絮葵花,對人品的褒貶自在不言之中。

 

 

    7、第一次看到向日葵的時候,便喜歡上了,金燦燦的顏色,像陽光,還有厚實的瓜子,飽滿香甜。不知什么時候起,陽光不多的季節,我便希望會有太陽,懶懶的,暖暖的。似乎,一切也不過這么簡單純粹了。我想,向日葵真幸福。

  有詩: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很有意境……

  想想自己,

  愛情,總是來之不易,比一般的人更辛苦些。

  總是小心翼翼于別人的回應,圓滑、現實、卻又矛盾著如此感性。

 

 

      8、“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客中初夏》司馬光先生描繪的初夏讓人身臨其境。五月天正邀請你到來,穿越歲月的奇妙,你就獲得夏天的禮遇。人間草木翠綠,遠方的海洋正以群山的姿勢在起伏,一切美好的事物如水的善意在奔涌……

 

 

    9、 桃花紛落春已去,荷花欲開立夏來。夏在清澈的陽光下,盛情地綻放所有的色彩。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讀戴敏的《初夏游張園》;賞高駢的《山亭夏日》;看楊萬里的《小池》那樣細、那樣柔;聽辛棄疾“稻花香里說豐年”。你看夏荷“接天蓮葉無窮碧”;你聽夏樂“布谷聲中夏令新”;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唱響濃情夏日曲!

 

 

   10、 向日葵的花語是愛慕,而我堅信向日葵是世上最癡情的花。我喜歡向日葵,它的美麗,激情,熱烈,憂郁,喧囂,痛苦,讓我不停不倦的欣賞。就如我對他的情感,充滿矛盾,既熱烈又深沉,我不展示我的苦痛,因為我已經學會沉默,甜蜜下是苦澀,平靜下是暗涌,骨子里渴望安定卻注定漂泊。偶爾靠文字和照片來宣泄心底的故事。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11、“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傳說中美麗的女子,因為得不到太陽神阿波羅的愛情,愿變成向日的葵花,一生執著、一生等待。

   所以,向日葵的花語是:沉默的愛。

 

 

   12、初夏,放翁的桑麻不盡,幽棲的竹搖清影,半山的流水濺濺,在江南的詩吟不盡中詮釋著飄逸;

  盛夏,東坡妙贊水光瀲滟,茶山靜聽黃鸝脆鳴,千里細賞薔薇之香,誠齋閑看兒童捉柳,悠然情懷蕩滌了夏日的炎炎,水色朦朧氤氳著淺斟酌唱的離歌;

  殘夏,牧之引蘿,叔倫駕鶴。“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晴”的盛世殘景平添華麗之色。

  更有樂天、稼軒之夏夜有感,子厚、鮑溶之夏時烹茶,為這仲夏夜之夢添上夢幻一筆。

  駐足往昔,多少史實都證明:夏,不復余熱,徒留清涼。

  一路徘徊,在人生的旅途中,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一路奔涌,在生活的沙灘上,穿過我失血的靜脈,駐守歲月的信念。

  羅丹說,世界上不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夏日之美,美在殘春之余韻,美在初秋之絕筆,真正的美無須眼睛。淡淡的,靜靜的,流淌著,遺忘著……即是夏日神韻。不盛不亂,姿態如煙,即便枯萎也保留豐肌清骨的傲然。

  曾經,走過烏鎮,感受了黑白色彩中的夏,更加清晰地聽見來自美的呼喚。在那里,歲月靜靜地流淌著,帶走了古鎮千年的滄桑。在江南游走的只是韻律與厚重的歷史。間或,行走在青石板路上,擦肩而過,一抹抹幽幽的藍,只屬于夏日的風景。一幅幅染好的藍印花布在金色的光芒下,綻放出耀眼的色澤。那是每一個江南女子所鐘情的純凈,也是靜謐的夏夜別樣的影子。

  也曾經,聽夏。聽,那只屬于青春的宣言;聽,那只屬于海哭的聲音。時而如同一首輕快的音樂,只有陶醉其中,才能感受到青春的旋律;時而如同奔騰的命運交響曲,只有讓命運的手緊緊扼住你的喉嚨,才明白矛盾與坦然。一如夏,冷與熱,愛與痛,是沖突,亦是相融。

  戀夏,夏之風,夏之雨,夏至未至,青春的氣息。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28

[新一篇] 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傾。

[舊一篇]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