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譯文]    飲一杯陳酒思念著遠隔萬里的家鄉,可是燕然山上還沒有刻上平胡的功績,何時可以回歸家鄉無法預計。

    [出典]    范仲淹   《漁家傲》

       注:

      1、《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2、【注釋】

          漁家傲: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游仙關》。

   塞:邊界要塞之地,這里指西北邊疆。

   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至湖南衡陽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飛。

   邊聲: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千嶂:綿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嶺。

   燕然未勒:指戰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據《后漢山·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

   悠悠:形容聲音飄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著。

       3、【譯文】1:

  邊塞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著緊閉的孤城。

  飲一杯陳酒思念著遠隔萬里的家鄉,可是燕然山上還沒有刻上平胡的功績,何時可以回歸家鄉無法預計。羌族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遠征之人不能入睡,將軍和士兵們的頭發花白,戰士紛紛灑下眼淚。

       譯文2:

  一入秋季邊塞風光多么奇異,雁行陣陣南飛衡陽不肯停息。

  軍號和著四面邊聲一齊響起,叢山峻嶺之間,落日將盡煙霧飄動孤城緊剛。

  一杯濁酒暫且慰我故土之思,功業未建男兒無顏回歸故里。

  悠悠笛聲在嚴霜的夜空回蕩,誰能安然入睡,將軍士卒白了頭發淚流不盡。

     譯文3: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畫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時的眼淚。

 

    4、宋康定元年(1040)至慶歷三年(1043)間,范仲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據史載,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并招徠諸羌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題為“秋思”的《漁家傲》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特別是詞中的“長煙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邊塞,雖則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下,卻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跡 .

         開頭一句“塞下秋來風景異”,首先點明地域是邊塞,季節是秋天。詞人特地用了一個“異”字,以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突出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別描寫塞下秋景之“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在秋天,邊塞的大雁過早地向衡陽飛去,而且毫無稍事逗留之意。這實際上是寫塞下天氣極寒冷,與他的家鄉吳地(今江蘇吳縣)大不相同。“四面邊聲連角起”,風吼、馬嘶,同不斷起伏的號角聲混雜在一起,構成了塞下特異的聲音,這種“邊聲”當然也是中原所沒有的。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當暮靄生成、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閉了城門,這里當然和內地城市華燈初上時的景象迥然不同。這也點明了戰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詞人是在與中原地帶自己家鄉風景的對比中觀察身邊景物的特點的,所以很自然地發現了塞下風景的“異”處,并能有重點地把它們描繪出來。

        詞人在下片集中抒發了身處邊塞的征人之情。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是全詞的核心部分。詞人在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范仲淹立志要打退進犯的外敵,確保西北邊境的安定,這種愛國、衛國的精神正是他雖然想家卻又不甘無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濁酒來排解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來寄托他對成就功業的向往。

     “羌管悠悠霜滿地”,這時已夜寒霜濃,又傳來了悠悠羌笛之聲,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結句“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將軍和征夫都難以入睡,因守邊辛苦,思念家鄉,將軍白了頭發,征夫流下了眼淚。“將軍白發征夫淚”是互文,白發不單指將軍,士兵也久戍不歸,所謂“三軍盡衰老”;流淚的也不只是征人,將軍也因有家難歸、功業難成而哀傷流淚。這里的悲愴情調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于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

       范仲淹在這首詞中反映的是自己身臨目見的景物,表達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們的感情,所以全詞讀來真切感人。詞的意境悲涼、壯闊,形象鮮明、生動,語言質樸、凝練。從題材、情調和藝術方面來說它都為宋詞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很好的影響。

 

    5、詞的上片寫塞外秋光。首句的字很有分量,它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說邊塞的風光與內地不同;二是講秋天來臨,邊地景物也發生了變異。上片的寫景,就是從字生發開去的。

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文,是為了符合詞的格律而顛倒詞序的。衡陽即今湖南省衡陽市,舊城的南面有座回雁峰,相傳大雁飛到這兒便不再南飛。西風緊,北雁南飛,出于動物的本能,無所謂留戀不留戀,作者卻說雁無留意,實際上是寫人的感受,雁猶如此,人何以堪!

 

后三句,作者著意描寫邊塞的蒼涼景色。邊聲是指邊地特有的聲音,具有一種凄涼的情調,偽李陵《答蘇武書》中有這樣幾句: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是極好的注腳。四面邊聲連角起,邊聲加上軍營的號角聲,凄涼以外,又渲染了悲壯的氣氛。千嶂二句,極寫邊塞荒涼而又壯闊的景象。數不清的山峰猶如屏障一般聳立著。斜陽西沉,煙霧彌漫,在千山萬壑之中,一座孤城緊閉。這三句疊用了許多名詞,只用了三個動詞,一開一合,字則顯出戒備森嚴,透出局勢的緊張,而這座孤城,則是處于戰爭的前線,遣詞造句是絲絲入扣的。

 

下片轉入抒情。

 

家萬里酒一杯對舉,形成強烈對比,一杯濁酒怎能澆萬里思歸之愁呢?其結果必然是舉杯消愁愁更愁。然而,將士們之所以不得歸去,其原因是燕然未勒。燕然,即今蒙古境內的杭愛山。勒,刻石記功。公元89年,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勒石記功而回。燕然未勒是說沒有建立破敵的大功。

 

燕然一句,說盡了作者矛盾、復雜的心情。他兼知延州,完全出于一腔報國熱情。事情是這樣的:寶元元年(1038年)十二月,夏州地方割據勢力頭子趙元昊反叛宋朝,第二年正月,趙元昊上表請稱帝改元。接著,大興干戈,于康定元年(1040年)正月帶領西夏叛亂部隊向延州進攻,包圍延州整整七天,俘虜了北宋部隊主要將領鄜延、環慶兩路副都總管劉平和鄜延副都總管石元孫,城中憂沮,不知所為。還好趕上一場大雪,西夏才撤兵。延州城總算僥幸保住了。但一些貪生怕死的官吏卻嚇破了膽。新任延州知州張存久不到任,剛上任,就向新任陜西經略安撫副使的范仲淹提出兩條理由:一是素不知兵,二是親年八十,要求調到內地當官。在這種情況下,范仲淹不得不挺身而出,上表自請代張存知延州,主動挑起了這副保民衛國的重担。他希望能干出一番旋乾轉坤的事業,永熄邊烽。但是在積貧積弱的北宋時代,他根本不可能成為勒燕然的竇憲。主觀愿望與客觀現實的矛盾沖突達到高潮,因而在濃霜遍地的夜晚,隨著悠悠羌笛之聲,將軍(作者自指)和征夫陷入了深沉的悲慨之中,久久未能入眠,流下了憂國思鄉的熱淚。

 

 

 

6、《漁家傲》的基調是低沉的,它給讀者具體的感受,是悲憤而又惆悵不甘的低徊情緒,這是由作者所處的時代與政治環境所決定的。宋仁宗統治時期,表面上國內似乎處于相對的穩定狀態,但北方遼和西夏的威脅日甚,形勢十分緊張。然而敵國外患,絲毫沒有改變這個王朝從開國以來茍且偷安的基本國策。時代環境是不景氣的,它不同于封建社會處于蓬勃發展,國力充沛的盛唐時期,也不象民族矛盾暴露得特別尖銳,民族意識普遍高漲的南北宋之際,而是一個沉悶得令人窒息的時代。范仲淹到延州后,選將練卒,增設城堡,撫輯流亡,聯絡諸羌少數民族,深為西夏貴族集團所畏憚,稱之為小范老子(即范仲淹)腹中有數萬甲兵。然而,他也只能做到消極防御而已,不可能追奔逐北,收復國土。在詞里,隱約可以看到這陰暗的時代的投影。

 

作者出身孤寒,登朝以后,就和統治集團的腐朽勢力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宋史》說他每感激天下事,奮不顧身,政治上是進步的。然而,北宋時期,王安石變法以前,政權完全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手中,出身中下層的官吏在斗爭中處于劣勢。范仲淹等人的力量是單薄的,他們的斗爭也是脆弱的。這一切也必然反映到他的詞作中,帶上感傷的色彩。

 

作為一個有理想的封建士大夫,具有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邁精神,而在事與愿違,侘傺坎軻之際,又不免消沉。這樣,就構成了他內心矛盾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在詞里也表現了兩個方面,由于他關懷現實,對社會現實充滿了憤懣與不平,所以排奡、所以沉郁;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所以哽咽,所以悲涼,所以情調低沉。兩種互相排斥的因素對立的統一,形成了范詞的獨特風格。

 

這首詞的情調與盛唐昂揚奮發的邊塞詩迥不相同,如王昌齡《從軍行》(其四):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終不還。將兩者比較一下,便會發現它們都描繪了蒼涼暗淡的邊塞風光,都寫到了這一背景下的孤城,都抒發了戍邊將士的愛國情懷。范詞用竇憲勒燕然的故事,王詩用的是傅介子斬樓蘭的典故。典故的內容是這樣:漢武帝時,使者出使大宛國,中途經常受到樓蘭國的阻擋和襲擊。昭帝元鳳四年(前77年),大將軍霍光派平樂監傅介子前往樓蘭,巧妙地用計斬樓蘭國王,打通了漢朝通西域的道路。這個典故和勒燕然一樣,都是表現保衛祖國,凈掃邊塵的壯志。就主題思想來說,兩者完全是一致的。然而范詞卻不能象王詩那樣,用高昂激越的情調,唱出必然勝利的信心,這是由于所處時代不同的緣故。

 

盡管如此,這首詞仍不失為一篇優秀的愛國主義作品,詞中所表達的抵御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是應該給予充分肯定的。

 

我國古代,詩和詞兩種文學樣式有著很大的區別。詩言志,是文人抒寫懷抱、反映社會的重要工具;而詞為艷科,是士大夫娛賓宴客的消遣品,尤其是文人詞,本身就是在燈紅酒綠、淺斟低唱中生長起來的,題材往往局限于男女相悅之中。北宋初年的詞壇,還是這種狀況。范仲淹這篇作品卻脫穎而出,在詞史上開了邊塞詞的先聲,是個很大的突破。以后,蘇軾、辛棄疾等人廣泛地開拓詞的題材,與之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從詞的發展歷史看,這首《漁家傲》也有重要的地位。

 

 

 

7、在北宋仁宗時代,居住在我國西北地區的黨項羌族逐漸強盛起來,建立了夏國。北宋王朝和它作戰屢次失敗。范仲淹于慶歷元年到三年(公元1041到1043年)奉命與韓琦等經略陜西,才算穩定了局勢。他在工作當中,愛撫士兵,推誠接待羌族,使漢、羌民族得以和平相處,很得人民的愛戴。他寫過幾首反映邊塞生活的〔漁家傲〕,都以“塞下秋來”開頭。這是其中的一首。
       這首詞是寫邊塞的蕭條景色和遠離家鄉、久戍邊塞的將士們的沉重心情的。心情是主,景色是賓。它的結構和無名氏〔菩薩蠻〕有共同之處,也是上片以寫景為主,而景中有情;下片以抒情為主,而情中有景。景色的描寫,正好襯托出人物的心情,從而更深刻地展示了他們的內心世界。

 
      上片寫景。它一上來就說明了這里是邊塞的秋天,與內地的秋天背景有所不同。接著,以候鳥大雁之到了季節要回到南方,來坐實“風景異”。“衡陽雁去”,按照一般的語法,應當是雁去衡陽;這里是因為要符合格律,把結構顛倒了。大雁在這個地方度過了春、夏兩個季節,現在要離開了。按照情理來說,人,推而至于雁,在一個地方住了相當長的時間,臨別之時,總不免有些依依不舍。桑下三宿,尚且為佛徒所忌,何況兩個季節呢?而竟至于“無留意”,那么,可見此時此地,已經十分寒苦,實在是無可留戀了。雁的來去,完全是從人的立場去設想的,因此,這事實上是寫人之所感。

 
        第三句寫邊塞上的聲音。泛說“邊聲”。包括一切自然界和人類的聲音,如風聲、雨聲、人喊、馬嘶,都在其內。它們是邊塞上所特有的,因而聽到以后,容易引起懷鄉之情。“邊聲”以“四面”來形容,更顯得其無所不在,充塞了整個空間,雖想不聽,也做不到。下面再接上“連角起”,更進一步寫出這些凄涼的聲音又還是伴隨著軍營中的號角一道發出來的,就更在凄涼之外加上了悲壯的氣氛。這種加倍渲染的手法,也是為了加深人所感受的描寫。這是寫詞人所聞。


       第四、五句寫邊塞上的景色。在數不清的山峰像屏障一樣的圍繞之中,傍晚的時候,煙霧彌漫,即將西沉的太陽正照射著一座緊閉了門的孤零零的城堡,這是多么荒涼的景色!“長煙”的“長”字,在這里是廣闊的意思,它與“落日孤城”的“落”字、“孤”字合色,都是為了形容環境的遼闊荒涼而挑出來使用的。而孤城緊閉,則又顯示了戒備森嚴,在冷落的背后,隱隱地露出了緊張的局勢。這是詞人所見、所感、所聞、所見如此,那么,身臨其境的人,不免有懷鄉之念,就很自然了。


       下片以抒情為主。在這種環境之中,欲歸不得,惟有借酒澆愁。。但是,“濁酒一杯”,怎么能夠排遣離家萬里的鄉愁呢?結果是如李白《宣城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所說的,“舉杯消愁愁更愁”了。“一杯”和 “萬里”相對為文,是強烈的對照。“家萬里”,點出路途遙遠,回鄉困難,但它卻不是不能回家的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是還沒有完成朝廷交給的任務,還沒有能夠如東漢竇憲那樣,打退匈奴統治者的侵擾,在燕然山勒石紀功,然后勝利地班師還朝。在這里,詞人寫出了邊防將士們的責任感。在嚴峻的環境里,雖然對家鄉非常懷念,但是面對著侵擾者,他們是決不會放棄自己的責任的。

 
        在完成抗擊侵擾的任務以前,當然是無法回鄉的,只有在這里堅持下去。傍晚之時,對景思鄉,欲歸不得,借酒小愁,消磨了許多時光,已經由黃昏進入深夜,這時聽到的是悠長的羌笛,看到的銀白的濃霜,怎么能夠入睡呢?詞中這位人物,可以是指詞人自己,也可以是泛指某一位將軍或征夫,因為他們的感情是共同的。將軍的年紀當然大些,久戍邊城,備極辛勞,已生白發,而征夫則流出了眼淚。末句極寫久戍之苦,結出主旨。


        一方面,邊塞寒苦,久戍思鄉;另一方面,責任重大,必須担負,這是詞中所描寫的一對矛盾。詞中篇幅絕大部分是寫前一方面的,但只用“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便使后一方面突出,成為這對矛盾的主要矛盾面,正如俗話說的“秤砣雖小壓千斤”。用傳統的文學批評術語來說,就是:“發乎情,止乎禮儀。”作者雖然身為將軍,但并非高適《燕歌行》中所譴責的那種“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將軍,所以能夠體會普通將士們的思想感情,他們對家鄉的懷念和崇高的責任感。

 

 

 
       8、封建統治階級對于人民的痛苦常常是漠不關心的,更不會想起戍邊將士的辛苦。范仲淹在這里提出的問題,在他以前,還不曾在文人詞中反映過,以后也不多見,因此,是值得重視的。賀賞《鄒水軒詞筌說》:“按宋以小詞為樂府,被之管弦,往往傳于宮掖。范詞如‘長煙落日孤城閉’、‘羌管悠悠霜滿地’、‘將軍白發征夫淚’,令‘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者聽之,知邊庭之苦如是,庶有所警觸。此深得《采薇》、《出車》、‘楊柳’、‘雨雪’之意。”(“綠樹”二句,見吳融《華清宮二首》之一)這話是很有見地的。一○三八年西夏昊稱帝后,連年侵宋。由于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一敗于延州,再敗于好水川,三敗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延州當西夏出入關要沖,戰后城寨焚掠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處城中。此詞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時。原有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歐陽修嘗稱為“窮塞外之詞”(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但流傳至今的卻只有此詞。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這恰與《蘇幕遮》仿佛。但它的題材與風格卻是有別于《蘇幕遮》的。首句“寨下秋來風景異”,點明地域、時令及作者對邊地風物的異樣感受。次句“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托物寄興。接著,“四面邊聲”三句,用寫實的筆法具體展示出塞外風光,而著重渲染戰時的肅殺氣象。“長煙落日”,畫面固不失雄闊,但續以“孤城閉”三字氣象頓然一變,而暗示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過片后“濁酒一杯”二句,寫戍邊將士借酒澆愁,但一杯濁酒怎能抵御鄉關萬里之思?久困孤城,他們早已歸心似箭,然而邊患未平、功業未成,還鄉之計又何從談起?“羌管悠悠”句刻劃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鄉戀益見濃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將軍戰士之感傷,并點出他們徹夜無眠、鬢發染霜、淚下如霰的正是這種感傷之情。不言而喻,此詞表現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師老無功、鄉關萬里的悵恨心聲,其情調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選將練卒,招撫流亡,增設城堡,聯絡諸羌,深為西夏畏憚,稱“小范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

 

 

 

9、不經意,一陣瑟瑟的風吹來。這該是入秋時節了吧。你看,登高遠眺,那滿眼看著的,那滿耳聽到的,可全是些秋色,可全是些秋聲。天是黃的,地是黃的。茫茫的,沒有邊際。惟獨可以聊以自慰,而頗有些生氣的,便是這重重疊疊的山巒之中,巍然屹立著的腳下的這一座城池。可是,夕陽西下,在陣陣霧藹的掩映之下,隨著幾縷軟煙起過,那城門便已緊緊關閉。于是,愈發顯得孤獨與落寞。不由得,便要憶起江南的好來。這次第,江南該是滿山的杜鵑,野菊遍野了吧。而余外,漫山遍野的,也該到處是些豐收的號子聲了吧。那聲音,曾經是多么熟悉。而今,即便只是淡淡地憶起,便又似乎就響在耳際。質樸,純真,飽含鄉音,而又滿是激情。可是,為什么,為什么,此刻耳朵里塞滿的,全是些風的號子,牧馬的悲鳴,胡笳的啾啾,駝羊的哀號……為什么夾雜著些號角的一陣緊似一陣的呼號,沒來由的來,沒商量的來,而始終又不曾見著有片刻的停歇。

       遙望遠處的山巒,一直望過去。似乎就要望到遠在萬里之外的家了,似乎就要看到遠在萬里之外的親人了,似乎甚至于看到他們的影聞著他們的聲了,似乎……可是,一陣風過,瑟瑟地發一陣抖,方才知曉,原來一切都是空的。原來一切都是空的!頹然地坐下,舉杯,痛飲。酒氣彌漫開去,原以為,這愁緒會隨著風兒漂去。末了,卻不曾去。且愈發的濃郁。這功業未建,何時才是個歸期?才飲著酒兒,那悠悠的笛兒便又吹響。這該是一首懷鄉的曲兒吧。否則,怎么恁地就讓人夜不能寐,且還落了淚,濕了斑白的兩鬢?是呀,這次第,豈又只是一個“愁”字可以了得?!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1:34

[新一篇] 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

[舊一篇]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