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譯文]    只有庭前的春月最多情,還在為離別的人臨照著落花。

  [出典]  張泌  《寄人》

  注:

  1、      《寄人》 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2、注釋:

    謝家:此指夢中人的所居之處。唐人常用謝娘、蕭娘稱所愛之人。

  回合:回環、回繞。

  “小廊”句:指夢中所見景物。

  “多情”兩句:指夢后所見。

 

 

  3、譯文1:

     離別后在夢中依依來到謝家,徘徊在小回廊闌干底下。

    只有庭前的春月最多情,還在為離別的人臨照著落花。

    譯文2:

    離別后夢里依稀來到謝家,  徘徊在小回廊闌干畔底下。
    醒來只見庭前多情的明月,  它還在臨照離人臨照落花。

    譯文3:

    我在同心上的女子離別以后,在夢境中曾情意綿綿地來到她的居處。但見精致的曲廊回饒,漂亮的欄桿不對稱地斜出。可是我所尋找的人兒卻尋而不見,只剩下那庭院上高掛的明月,一副脈脈含情的樣子,映照著我孤獨的身影,映照著那春庭中滿地的落花。哎,過去那些美好的時刻,如今再也不可能返回,我現在只是個失去了伴的離人了……

 

 

    4、張泌字子澄,唐末重要作家,生卒年約與韓偓(842-914)相當; 張泌與南唐李后主時代的張佖互不相干。張泌的籍貫在南陽郡泌陽縣,在唐末時曾登進士第。張泌今存曲子詞28首,詩19首;小說2篇,即《韋安道傳》和《妝樓記》。其詩歌名篇《寄人》入選《唐詩三百首》,曲子詞名篇《浣溪沙》(晚逐香車)被魯迅先生翻譯成白話文后取名《唐朝的釘梢》(收入《二心集》);小說名篇《韋安道傳》,又名《后土夫人傳》,被唐末陳翰收入小說集《異聞集》,在唐末五代流傳甚廣。唐亡前后,張泌主要活動在武安軍節度使馬殷統治的湖湘桂一帶,曾與《兵要望江南》的作者易靜等人共同推動了武安軍(湖湘桂一帶)的文藝繁榮;唐亡后最可能事馬楚為舍人,也不排除事前蜀;張泌又曾較長時間滯留長安,短期逗留成都、邊塞等地,與唐末羅隱、韋莊、鄭谷、牛嶠等絕大多數詩人一樣,為博得一第而滯留長安,四處漂泊,傳食諸侯。

 

 

   5、以詩代柬,來表達自己心里要說的話,這是古代常有的事。這首題為《寄人》的詩,就是用來代替一封信的。

  從這詩深情宛轉的內容看來,詩人曾與一女子相愛,后來卻彼此分手了。然而詩人對她始終沒有忘懷。在封建宗法社會的“禮教”阻隔下,既不能直截痛快地傾吐衷腸,只好借用詩的形式,曲折而又隱約地加以表達,希望她到底能夠了解自己。這是題為《寄人》的原因。

  詩是從敘述一個夢境開始的。“謝家”,代指女子的家,蓋以東晉才女謝道韞借稱其人。大概詩人曾經在女子家里待過,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見過面。曲徑回廊,本來都是當年舊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詩人在進入夢境以后,就覺得自己飄飄蕩蕩地進到了她的家里。這里的環境是這樣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兩人曾經談過心的地方;曲折的闌干,也像往常一樣,似乎還留著自己撫摸過的手跡,可是,眼前廊闌依舊,獨不見所思之人。他的夢魂繞遍回廊,倚盡闌干,他失望地徘徊著,追憶著,直到連自己也不知道怎樣脫出這種難堪的夢境。崔護《題都城南莊》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周邦彥《玉樓春》詞:“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一種物是人非的依戀心情,寫得同樣動人。然而,“別夢”兩句卻以夢境出之,則前此舊游,往日歡情,別后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夢里也難尋覓所愛之人,那惆悵的情懷就加倍使人難堪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作者問:那么,還剩下些什么呢?這時候,一輪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灑在園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慘淡的顏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經映照過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臨照著,似乎還沒有忘記一對愛侶在這里結下的一段戀情呢。這后兩句詩就是詩人要告訴她的話。

  正因為這首詩是“寄人”的。前兩句寫入夢之由與夢中所見之景,是向對方表明自己思憶之深;后兩句寫出多情的明月依舊照人,那就更是對這位女子的魚沉雁杳,有點埋怨了。“花”固然已經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還是多情的,詩人言外之意,還是希望彼此一通音問的。

  這首詩創造的藝術形象,鮮明準確,而又含蓄深厚。詩人善于通過富有典型意義的景物描寫,來表達自己深沉曲折的思相感情,運用得十分成功。他只寫小廊曲闌、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語言,卻比作者自己直接訴說心頭的千言萬語更有動人心弦的力量。

 

 

    6、《寄人》此詩當為作者追憶少年時候與鄰女浣衣相愛的往事,“經年不復相見,夢醒絕句云云”。少年時的感情應是最為真摯、難忘,甚至刻骨銘心的。詩的首句寫夢中重聚,難舍難離;二句寫依舊當年環境,往日歡情;三句寫明月有情,伊人無訊;四句寫落花有恨,慰藉無人。前二句是表明自己思念之深;后兩句以明月有情,寄希望于對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切。

    詩是從敘述一個夢境開始的。“謝家”,代指浣衣的家,以東晉才女謝道韞借代。少年時候的曲徑回廊,本來都是當年舊游的地方,而現在只能在夢境中輕輕款款地到來,這里的環境是那樣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我們曾經談心的地方;曲折的闌干,也象往常一樣,似乎還留著自己撫摸過的手跡,可是,眼前廊闌依舊,獨不見所思之人。他的夢魂繞遍回廊,倚盡闌干,徘徊、追憶,渴望能重新再度相逢。

    弗洛伊德在《釋夢》一書中說“夢,是愿望的實現和達到”,或許伊人正也在分花拂柳而來,快要接近的時候,夢卻殘酷地醒來,醒來后披衣下床,坐在小院,沉思。這時候,一輪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灑在院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慘淡的顏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經映照過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臨照著。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那么,還剩下些什么呢?“花”固然已經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還是多情的。
  
    這首詩創造的藝術形象,鮮明準確,而又含蓄深厚。詩人善于通過富有典型意義的景物描寫,來表達自己深沉曲折的思相感情,運用得十分成功。他只寫小廊曲闌、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語言,卻比作者自己直接訴說心頭的千言萬語更有動人心弦的力量。

 

 

    7、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月是太陰,日是太陽;太陽對應于男性、父親,月亮對應于女性、母親。在封建政治與倫理生活中,太陽與君父等等,處于中心和獨尊的地位,顯得威嚴、莊重、高高在上而不可親近。太陽的光焰太強烈、太灼人,而君父的影子太高大、太濃重了,太陽和君父在政治與倫理生活中霸權地位的取得,與其在詩的國度里的隱退之間似乎存在著必然的聯系。詩人們發自內心熱情謳歌的往往不是君父,而是母愛;他們的詩筆描繪得最美的似乎不是太陽,而是月亮。而月亮也總是以母性的、柔性的光輝撫慰著詩人寂寞的心,溫暖和照耀著詩人的世界。“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欄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張泌的這首《寄人》便非常典型地體現了這樣的思致和情調。

 

 

   8、“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蘭州夢斷,載一船星輝,飄零的落花在星輝里撫慰著思婦的心,染一池靈動,剎那間,思念成永恒。“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廊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是誰駐足月下,望盡天涯路?又是誰凝立花前,回憶起裊裊炊煙?落花,是戀人的愁,離人的夢,攜帶一身纏綿情懷,旋轉,翩躚……

 

 

   9、 幾度相約暮春,彩箋尺素;幾度相逢夢中,淚灑殘紅。多少次憑窗遠眺,遠山如黛,云煙浩渺;多少次望著漫天飛雪,期盼著雁陣成排,春暖花開。而今,明月西回,紫燕春歸,柳絲千垂,彩蝶蹁飛,卻已是飛云過盡,歸鴻無信,春縱在,與誰同?

    月色隔了枝葉潺潺而瀉,灑落銀斑一地,我揮一揮衣袖,拂得滿身花瓣零落,我甩一甩頭,卻甩不去如潮心緒。我與北斗對酌,無奈“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足邊一股流花芬芳,渡回萋萋芳草之間,蝶舞于沉香花蕊之中。你離去的影子悠長,一如今日隨行的風霜。

 

 

   10、“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五代詩人張泌這首詩創造的 藝術形象,鮮明準確而又含蓄深厚,情景交融,自然美、人文美全在“小廊回合曲闌斜”一句之中。詩人善于通過富有典型的廊景來描寫,表達自己深沉曲折的思想感情,他只寫小廊曲廊、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語言,把這種有形的空間序列與無形的心緒起伏相融合,當廊的景象融入詩情畫意的哲學精神,它便升華為抽象的、無限的審美對象。

 

 

   11、古詩中,對于落紅的看法有很大的差異。有“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的閑適;有“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的思念,有“落花踏盡游何處,笑人胡姬灑肆中”的意氣風發……然而,最鮮明的對比當屬黛玉的《葬花吟》與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了。一首是春閨愁緒,一首是獻身報國。同為落紅,立意卻可謂天壤之別。

 

 

   12、中國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所以詩人張泌甚至說月亮會關懷人,是一個純情知心的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因為這樣,中國人在面對明月的時候,情緒波動,好像躺上現代心理治療醫師診所里的大皮椅,童年、故鄉、遠地的親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頭。

 

 

   13、何人曾言?“三生堪比情一世,千載余音入盛林。”那情如淚,滴落心扉。似前世欠下今世情緣,注定淚灑西湖,夢斷藍橋。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只見詩歌如舊,卻不見昔日情懷。再美的詩也不過是曾經的激情,對酒當歌的你早已悄然離去。

    寒星殘月伴我孤燈影相隨,天馬行空的生涯心已了無牽掛。我將情絲與青絲編織成五色彩帶,掛在斷月之上,斬落了青絲,斬斷了情緣。

 

 

   14、在無盡遐思里,月亮從遙不可及的高空被邀請至先祖們觸手可及的日常生活中。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當然不甘落后,從《山海經》中的月亮傳說到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從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到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從張泌的“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到李商隱的“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缺乏科技手段的古代文人把對月亮的艷羨在詩詞曲賦中吟詠得淋漓盡致。“嫦娥一號”的命名與發射,更把華夏民族對于月亮的千古幽思跨時空地嫁接,完成了國人一次集體的傳統文化覺醒與時尚科技啟蒙。

    時至今日,月球已不僅僅具有審美的意義,她很可能成為人類的第二個母親。

 

 

   15、 春的夜,月華明媚,“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人情總是反復,玉兔徘徊時,月是多情的,無數的緣深緣淺,終究在這月光下迷失。歲月的刻畫,青春的容顏已逝,而月色依然,那份執著,在輪回更替中恪守著永恒的依舊,慢慢沉淀的是生命中無盡的誓言,一次次交替里,你是否還有心愿?守望著這一塵不染的月光,在這寂靜的夜中尋覓那份平淡,才是一種心情。周作人說: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塵夢。人生就匆匆的行旅,腳下是歲月的風塵,放不下的是一顆燥動的心,奔忙中得片刻之暇,停下來欣賞一下路旁的風景,它帶給你的是一種滌蕩,一種欣然。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16

[新一篇] 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舊一篇]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