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譯文]   爆竹聲聲宣告舊的一年已經過去,浩蕩春風將暖意吹進了屠蘇美酒。

   [出典]   北宋 王安石   《元日》

   注:

   1、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注釋:

    1.元日:農歷正月初一。
    2.一歲除:一年過去了。
    3.屠蘇:屠蘇酒。古時候的風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來,全家老小朝東喝屠蘇酒。全句說,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意思是說,喝了屠蘇酒,暖洋洋地感覺到春天已經來了)
    4.曈曈:光輝燦爛。全句說,初升的太陽照遍了千家萬戶。
    5.總把新桃換舊符:總拿新門神換掉了舊門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時候逢到新年,家家戶戶都用兩塊桃木板子,畫上兩個神像,掛在大門上,說是可以驅除魔鬼。

 

   3、譯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人們飲美味的屠蘇酒時,又有和暖的春風鋪面而來,好不愜意!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4、王安石生平見 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 和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5、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總把新挑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6、王安石《元日》(龍書本作《除日》)可以視為寫元旦的詩詞中之翹楚。他不僅將除夕與元日的宋代風俗記錄在案,寫出唐宋時代除歲迎新的景況,而且表達了自我的哲學觀念:“爆竹聲中一歲除,春(一作東)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日童日童日,總把(一作爭插)新桃換舊符”,說在爆竹聲中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風中,闔家歡飲屠蘇美酒。屠蘇酒,是用屠蘇草浸泡的酒,當時民俗,在正月初一時,家家按照先幼后長的次序飲屠蘇酒,唐人盧仝《除夜》詩說:“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燭盡年還別,雞鳴老更新。……明日持杯處,誰為最后人”;宋人蘇轍《除日》詩說:“年年最后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余”,兩詩都提及長者最后飲酒的風俗。飲酒大概是子夜時分剛剛進入新年的那一刻開始的。屠蘇,也名“屠酥”“酴酥”,古代元日飲酒屠蘇的風俗,之所以在元日飲屠蘇酒,是因為一個傳說,或說是一個故事:“俗說屠蘇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歲除夜遺閭里一藥貼,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飲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姓名,但曰屠蘇而已。”(唐韓諤《歲華紀麗》一《元日》:“進屠蘇”注)王安石詩中的后兩句說,在守夜中,千家萬戶迎來了曈曈紅日,然后,用新的桃符來換去舊符。桃符,又涉及另外一個風俗:相傳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其下有神荼、郁二神,能食百鬼。因此,才有用桃木板畫二神于門上以驅鬼避邪的風俗。《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帖畫雞戶上,懸葦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上書寫聯語,其后改書于紙,演變成為后來的春聯。陸游有詩:“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除夜雪》),正是這種風俗的生動記載。

    當然,作為大政治家、哲學家的王安石,其寫作此詩的目的,并不是單純地記錄宋代的春節民俗,而是表達了他除舊革新的政治理想。從王安石其他優秀詩作來看,傳達那種變化之美,革新之美,以及那種不為世人理解的孤獨之美,也確乎是其主要的詩意表達,如“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登飛來峰》)的對于日升新日的禮贊,“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的動感和春天的歡呼,“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闌干”(《夜直》)中的那種靜態美中的動態,以及“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的對于商鞅政治變革的贊美等,無不如是 。

 

   7、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國人迎來了一年中的一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

  有人說,春節是一間溫馨小屋,里面灑滿陽光,充滿親情;有人說,春節是一個多彩畫箱,里面裝滿畫筆,排滿油彩;還有人說,春節是一只五色瓶子,里面盛滿生活百味,填滿社會萬象……

    其實,在很多人的眼里,春節是捧在人們手上的希望,是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只要有信心,只要有夢想,只要有智慧和汗水,這份春天的希望和向往,就會變成生命的驚喜,生活的酣暢,人生的收獲。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所以,春節年年過,歲歲各不同,對于報人來講,報紙每天是新的,而且應該是新的;所以,每年的春節,我們都為讀者儲備了豐富的“看點”;所以,當一天天的陽光在我們的衣襟上升起或滑落,當一聲聲歡笑在我們耳際縈繞,親愛的讀者,請不要忘記報紙在你生活中擁有的空間。

    春節,人們喜慶、人們心情放飛。讓我們一起從春節走過———昨天、今天、還有明天……

 

   8、春之萌生
  春來——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復蘇
  春雨——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春花——惆悵東欄一株雪 人生看得幾清明
  春夜——更深月夜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斗斜
  春水——春水碧于天 畫船聽雨眠
  春風——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光——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景——試上超然臺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春游——東風知我欲山 吹斷檐間積雨
  春思——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寂——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春愁——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夢——枕上片時春夢中 行盡江南數千里
  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癡 此恨不關風和月
  春歸——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9、據《神異經》載: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則令人寒熱。但它怕竹子爆聲。于是人們燒竹來趕走它。霹靂聲中舊歲除,為驚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藥發明后,難止新年放鞭俗。唐代詩人來鵠詩云: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宋代王安石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火藥發明之后,人們在春節仍然燃爆竹。范成大《爆竹行》中描寫燃爆竹的過程:截筒五尺煨以薪,節間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將仍疾走。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吼。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十聲連百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卻拾焦頭疊床底,猶有馀威可驅癘。在南宋出現用草紙裹火藥扎成卷形的爆仗。《武林舊事》:至于爆仗,內藏藥線,一連百馀不絕。此指用藥線串在一起的鞭炮。明代黎淳有《爆竹》詩:自憐結束小身材,一點芳心不肯灰。時節到來寒焰發,萬人頭上一聲雷。所詠的是“升天雷”,北方稱為“二踢腳”。

   火藥的發明,本是為和平生活用的,后來用于戰爭,乃是人類的不幸;用于侵略戰爭,更是人類的大不幸。

 

    10、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首,又稱作“年”。“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獸。"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所謂之“過年,過年”就顧名思義了,過去這個年。“年”的甲骨文寫法是上面部分為“禾”字,下面部分為“人”字。從甲骨文看,“年”字好象是人頭上頂著沉甸甸的谷子的樣子,人被壓彎了腰,可見它象征著取得谷物生產的大豐收。

     總的說來“年文化”經千年沉淀,形成一種唯中國獨有的文化,極具傳統文化代表性。只是其文化底蘊和所有傳統文化一樣已遭遇西學東漸的淫威,“被逼為娼”,西學強奸了我們。我們改變太多,甚至連穿的內衣都被比基尼征服了,在性感的同時,我無處可尋東方女人之韻味! 

    削足適履一味迎合西方文化,會喪失自我和本性而流為西方文化的附庸。就像一個人,其“個性”才是此人最鮮明,最具活力,最具魅力的。失去“個性”的人只會隨波逐流。國家和民族也是同樣,“傳統的東西”就是流淌在國家中的血液,失去傳統,國家便“死亡”了。

   文化入侵對一個國家的危害性遠大于武裝侵略,它會毀滅我們的民族,動搖我們國家的道德根基,讓我們年輕一代在迷茫中失去自我,而成為它文化的奴隸。

    傳統文化已走失,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走失的基礎上更加走失,不知道多年之后,我們還會不會驕傲的說:“我們的民族還活著,依然充滿魅力!”

 

    11、所有的事情都折騰完了,終于偷出時間來為我的所有朋友,包括現在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送上新春祝福,愿你在新的一年在你的努力下能夠實現更多的愿望,擁有更多朋友,并且能夠每一天都過得比昨天更好!!

     請安全文明燃放煙花爆竹!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2:02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