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當如孫仲謀!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生子當如孫仲謀!

 [譯文]  生兒子應當像孫權一樣有才能!

 [出典] 西晉陳壽《三國志》

  注:

    1、原文: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余。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裴注:《吳歷》曰:“……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謂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2、翻譯: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領四十萬大軍進攻濡須口,孫權率兵七萬抵抗月余,曹操遠遠的見對面將士嚴明整肅,不僅脫口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過了幾天,孫權給曹操寫了一封信比較有意思,說:“春水方至,公宜速去”,又注:“足下不死,孤不得安”。這幾句話說的不卑不亢,隱約可見孫權豪爽幽默的性格。

 

   3、曹操與孫權相持于溽須,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見吳軍陣容整肅,孫權英武異常,深為羨慕。于是就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贊語,這又是一句罵署之言。后人常以此比喻希望晚輩英賢。

 

  4、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在今天的鎮江面對滾滾長江曾寫下一首著名的《南鄉子》詩句,其中有一句“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是對孫權的高度評價。

 

   5、從孫權說起。    

  建安五年(西元200年),策薨,孫權在‘哭及未息’中接掌了江東政權,這時,他還不滿二十歲,以現在看來,不過大學一年級,正在享受青春活放、恣意人生的時后,歷史卻開啟了他的使命。   

  千變萬化的動蕩不安。   

  那是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的時代,也是‘兵戎未戢,四方離散’、‘寇賊在外,內政不理’,所謂‘三空’(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經濟崩盤,(后漢書˙陳王列傳之陳蕃)和‘奸宄競逐,豺狼滿道’,政權淪落、豪強逐鹿的時代。

  兄長遺言‘以保江東’,依依在耳,在‘易服’后,得先穩固政權。人事方面,他‘待張昭以師傅之禮;聘周瑜、程普、呂范為將帥;魯肅、諸葛謹為賓客’并且‘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內憂方面,‘鎮撫山越,討不從命’。;外交上不急于對抗曹操,接受了討虜將軍、會稽太守的職位之后復仇、西征‘建縣,‘上表漢室,下移屬城,中外將校,各今奉職’因此穩定政權的向心與存在。

  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他面對掌權以來最大的挑戰。 

  此時此刻,曹操滅掉袁氏政權,罷三公,為丞相,平荊州,敗劉備,意氣風發之余,給了孫權一張貼子,里頭這么說:‘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八十萬軍,方與將軍獵會與吳.’嚇的大臣們‘響震失色’紛紛‘勸權迎之’,方為上策。   

  此時此刻的孫權,又是怎樣的一個想法?   

  在魯肅假意刺探其不妨考慮投降,以保‘將軍家’的時候,忿怒的幾乎想殺了魯肅,爾后深談,豁然開朗:‘此諸人之意(勸權迎之)甚失孤望,今卿闊開大計,正與孤同’。再加上周瑜強有力的主張,更深信‘將軍禽操,宜在今日’。所以他明定了‘孤與老賊,勢不兩立’的方向,為了證明決心,還‘拔刀斫前奏案’。并對周瑜的意見表示‘君言當擊,甚與孤合’。因此孫權傳亦載‘瑜、肅執拒之意,意與權同’。   

  其實我們可以大膽地推測,那就是,孫權根本是打算反抗的,從頭到尾,只是冷觀大臣的膽小、畏懼、怕事、保身;那份無畏的勇氣,散發在這年輕人的身上,此時他才二十七歲。   
  一個人在危急時,往往會脫掉假面具,此時方是考驗人性的時候,孫權的反應顯的相當勇敢和志氣,和劉琮等人相比,這也難怪曹操大嘆‘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了。   

  曹操一生戎馬,謀心圖治,唯才是舉,當然不希望在權業在后代毫無反抗的送掉,因此,赤壁戰時,他雖罵孫權的不識時務,但另方面,亦暗暗贊賞孫權的無畏和勇氣,面對強權而不乞首。

  辛棄疾以古諷今,與當時處境一比,怎不令其感嘆?廟堂之上,并不是沒有良將,并不是沒有精兵,卻始終處于下風,主政者沒有如孫權般的眼界和胸襟,朝綱不決,之后隆興和約已定,落寞無聊、憂愁風雨之余,又怎不讓人憶起孫權當年意氣雄姿?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6、    孫權并不是拓展、開創的亞歷山大或漢武,他其實亦相當明白自己,赤壁大捷,是偶然不是必然,是被動不是主動,和曹操的對陣幾乎都是落居下風,對此,孫策評論相當公允‘舉江東之眾,決機與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吾不如卿。’諸葛亮北伐,孫權亦曾出兵,但用意為何,諸葛亮一語道破:‘限江自保,權不能渡江,猶魏賊之不能渡漢,非智有余而利不足也’。胡三省也說:‘孫權自量其國之力,不足以斃魏,不過時于疆場之間,設詐用奇,以誘敵人之來之陷耳,非如孔明真有用蜀以爭天下之心也。’就連孫權自己也承認‘長江巨海,皆當防守’。 

  基本上,從三國鼎立后的情勢看來,孫權是依循著魯肅吳中對的‘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建帝號以圖天下’,其間雖有些戰役,但大致不離其宗。   

  雖然在拓展方面,孫權并沒有獲得決定性的成功,但在安內上,卻維持了孫氏政權的興盛與不墜,他命陸遜‘開倉谷以振貧民’且‘勸督農桑’以發展農業;然后‘強者為兵,羸者補戶’,這維持了勞動人口,不使生產力減少。  

  可以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曹操的意思十分清楚:自己辛苦打拼的功業,之后的繼承者,最起碼,是要‘能守’,即使不夠開創或是不能拓展,但只要能治理國家,讓下屬各盡其心、各今奉職,把國家帶向富強,然后有不畏強權的勇氣,靈活巧妙的外交手腕和政治頭腦,之后再試著談中國的統一,萬世功名的建立。所謂‘攘外必先安內’便是這個意思。

 

       7、 孫權(182年—252年),字仲謀。222年在金陵稱王,229年稱帝,建立吳國,即東吳,史稱孫吳。

  生子當如孫仲謀

  再沒有比孫權幸運的人了,他就是那種傳說中的“時代寵兒”:豪門望族,有權有勢,長得也帥,碧眼高鼻,混血范兒。婚姻也好,找一選美冠軍當妻子,人際關系也好,與才俊周瑜是連襟,江南四杰是手下。活得也長,71歲才謝世。關于孫權的評價,最著名的就是他的老對手曹操:生兒子就得生孫權這樣的。曹操看來對自己的兒子沒什么信心,曹家的兩個兒子更有興趣的還是當文學青年。

  話說回來,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孫權的命雖好,也得自己經營得法。袁紹同樣出身好,權力大,并且聲譽更大,可被自己帝都舊友曹操攆得雞飛狗跳,惶然離世,還連累下一代。

  孫權屬狗,狗年出生的人其性剛直,有膽力、機敏、熱情。所以赤壁大戰,他能夠在周瑜和諸葛亮的勸說下,決心一戰。其實他挺不容易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打誰都師出有名;劉備拿著盜版族譜跟皇帝套近乎,騙一塊寄身之地也能振振有辭。孫權呢,就是一地方軍閥。上有娘,下有娃,臣民時不時指望著歸附曹操。武力裝備不行,思想工作也不好做。幸好剛中帶柔,孫權沒闊少習氣,關鍵時候也能腿一軟,嘴上抹糖。向曹丕稱臣這種事也只有他做得出來,然后轉臉就建國當皇帝,你流氓,我比你還流氓。可以和蜀國攜手御敵,也可以殺關羽敗劉備。總之,只要對自己一畝三分地有好處的,他決不矜持。眼光也遠,收臺灣,結印度,東南亞一帶混得還可以。

  據坊間生肖理論來說,狗年出生的人,謹慎,喜歡猜忌,外表樂觀,內心卻有悲傷,史上沒留下孫權的詩歌,不過,夜深人靜,孫權肯定也會喝著黃酒,聽著吳曲,懷疑人生。沒有英雄的時代是悲哀的,需要英雄的時代也是悲哀的,對孫權來說,英雄太多的時代更是悲哀的。每天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不是被英雄滅,就是去滅英雄。懷疑的結果就是被權欲和性格扭曲,開始干糊涂事,例如廢太子、殺功臣,再最后,就收拾收拾謝世了。

  史書上說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句踐之奇英,人之杰,但性多嫌忌,果於殺戮,絕君子之行。沒辦法,這個有混血氣質的英雄之子,弱冠之年就被寄予厚望,雖處魚米之鄉,豐饒之地,可當年的吳越絕不是現在軟語溫情的感覺。有那么一群山越人,衣著前衛,脾氣暴躁,誰來就跟誰干仗。你得攻打,然后收服,最后統治,順帶著經濟還得搞上去,否則人家又要急,要干仗。在孫權的統治后期,賦稅高,收入低,國內矛盾加重了,沒辦法,只有接茬打仗,才能平息國內矛盾,真是馬不停蹄的憂傷。

  不能想象孫權在唐詩里的江南,和美女大喬扁舟荷蓮之間,處處名勝涂鴉“到此一游”。王圖霸業害死人,孫權呢,還搭上了自己的妹妹。正所謂,佳話也罷,英名也罷,到最后都是雨打風吹去。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2:17

[新一篇]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舊一篇]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