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百年(七):民國政府退守臺灣(10)——國軍轉入全面防御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至1947年底,國軍勢力遭到共軍重挫,戰爭形勢日益惡化。為此,國府決定改重點進攻為全面防御,在華北采取“主動攻勢”,在東北采取“持久消耗戰略”,并調整了東北、華北兩戰區的指揮機構,將中原、華東、西北戰場重新劃分成20個綏靖區,實行分區防御,同時編組若干個整編軍或兵團,以利機動作戰。

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陜北米脂縣楊家溝召開會議,毛澤東在會上分析了內戰形勢,提出了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后,在軍、政、經濟方面的一系列政策。1948年4、5月間,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由陜北楊家溝先后抵達晉察冀解放區平山縣西柏坡,與在這里的中央工作委員會會合。自1947年3月離開延安后,中共中央最終落腳于西柏坡,西柏坡從此成為中共奪取全國政權戰爭的總指揮部。

1947年后半年,中共劉鄧、陳粟、陳謝三路野戰軍在中原地區展開,把戰線從黃河南北推進到長江北岸,已經對國軍的戰略后方構成嚴重威脅。1948年2月,劉鄧野戰軍主力轉至淮河、漢水、隴海路、津浦路之間集中,準備打中等及大的殲滅戰。陳粟野戰軍和陳賡集團各一部于3月8日至14日攻克洛陽,殲滅國軍1.9萬余人。5月2日至17日,陳謝部隊和華東野戰軍一部發起宛西戰役,攻克鄧縣、鎮平、內鄉、浙川等地,殲滅國軍及地方團隊2.1萬余人。上述各戰役的勝利,使中共擴大、鞏固了平漢路以西的根據地,牽制和調動了國軍在中原的兵力。5月9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再建中原軍區,將劉鄧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和陳賡集團改為中原野戰軍,中原軍區及野戰軍由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

1948年5月上旬,為擺脫中原戰場的被動局面,國軍部署了13個整編師30個旅担任中原地區重要點線的防御,另以12個整編師27個旅、4個快速縱隊担任機動作戰任務,意圖尋殲中原野戰軍主力或華東野戰軍西線兵團。5月24日,華東野戰軍奉命尋殲國軍第五軍,粟裕為誘敵至開闊地帶,以運動戰殲滅之,決定攻打開封,調第五軍西援。6月17日,華東野戰軍主力在中原野戰軍的配合下,發動豫東戰役,先后占領了南關、宋關、曹關,并于6月22日攻克開封。此間,蔣介石曾親臨開封上空督戰,調集邱清泉、區壽年、黃伯韜等6個兵團分路馳援,并嚴令空軍晝夜轟炸,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為此進行了頑強的阻擊,保障和策應了攻打開封的作戰。

為執行運動殲敵戰術,6月26日,華東野戰軍第3、第8縱隊撤離開封向通許方向轉移,第1、第4、第6縱隊向把縣以南傅集地區轉移,國軍邱清泉兵團隨即占領開封,并以主力向通許方向尾擊第3、第8縱隊。區壽年兵團在進抵睢縣、把縣后徘徊不前,與邱清泉兵團形成40公里的間隙,華東野戰軍乘機于6月27日開始對區壽年兵團進行合圍,至29日晨,將其兵團部及整編75師包圍和分割于龍王店、常郎屯、楊拐、榆廂鋪、陳小婁等地,并將整編72師包圍于鐵佛寺周圍地區。第3、第8、第10縱隊迅速插入把縣、齊砦、高陽集、王崮之線,隔絕了邱、區兩兵團的聯系。6月29日晚,華東野戰軍以一部兵力包圍整編72師,主力圍攻龍王店外圍各村落,至7月1日中午,將整編75師所屬第6旅及新編21旅全殲,接著向龍王店守軍發起猛攻,激戰至2日凌晨,將區壽年兵團部、整編75師師部及16旅1個團全殲,俘虜區壽年。西線阻援集團在杞縣西南和以東地區對邱清泉兵團進行頑強的陣地防御戰,連續擊退其在飛機、坦克、大炮支援下的輪番進攻,保障了突擊集團圍殲區壽年兵團作戰的勝利。

7月1日,黃伯韜兵團進至帝丘店附近,粟裕趁其立足未穩之際于7月3日下令華東野戰軍在帝丘店西北曹營、謝營一帶全線出擊,迅速合圍并殲滅了國軍兩個團。7月5日至6日,解放軍再克王老集、孫莊等地。此時,東援的邱清泉兵團已由杞縣以北柿園、謝砦地區到達帝丘店右側,并正向東南方向迂回,由阜陽向北的整編74師經商丘西援已到達寧陵以西地區,沿平漢鐵路北援的張軫集團和胡璉兵團也已達淮陽、商水地區。為避免陷入多線作戰,粟裕下令華東野戰軍西線兵團和中原野戰軍各部隊于7月6日晚撤出戰斗,向睢縣、杞縣以南及魯西南轉移,從而結束了豫東戰役。

豫東戰役期間,中原野戰軍乘勢攻克襄陽、樊城。此外,3月至5月間,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還先后發動膠濟路西段和中段戰役、津浦路中段戰役,攻占了山東地區除濟南、青島、臨沂以外的全部主要城市。蘇北兵團也連續進行了益林、鹽南、隴海路東段和漣水等戰役。

1947年12月下旬,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和晉冀魯豫野戰軍陳謝集團奉命發起平漢、隴海路破擊戰,以主力沿平漢路南下,威逼武漢,以支援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對圍攻大別山區國軍的作戰。破擊戰從1947年12月13日開始至1948年1月中旬結束,解放軍共殲滅國軍4.5萬余人,破鐵路400余公里,攻克許昌、漯河、駐馬店、民權等城鎮50余座,擴大了中原解放區。

1948年3月20日至5月9日,晉察冀野戰軍發起察南、綏東戰役,切斷了大同、張家口之間的交通,殲滅國軍近2萬人,占據了察南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5月9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將晉察冀、晉冀魯豫兩個軍區合并為華北軍區,聶榮臻任司令員。5月13日至6月25日,華北軍區發動冀熱察戰役,向熱河西部、河北東部挺進,在河北、熱河、察哈爾三省邊界地區及平漢路北段展開運動戰,牽制國軍從華北抽兵增援東北。期間,華北解放軍大量殺傷國軍,占領多處城鎮,并在東北野戰軍的配合下切斷平承路、截斷北寧路,對承德形成了包圍態勢,威脅北平側背。此間,解放軍乘北平地區國軍轉向冀東、平北之機,于7月15日至20日發起了保(定)北戰役,連續攻占淶水、新城、定興、固城、徐水等城鎮,殲敵萬余人。華北軍區在熱西、冀東、保北三個方向上的作戰,切斷了平綏、平承、北寧、平漢鐵路,迫使國軍傅作義集團主力往來奔波于平北、冀東,陷于被動境地。

在西北,西北野戰軍和晉冀魯豫軍區一部于1947年12月下旬攻克運城,晉冀魯豫軍區兩個縱隊及太岳軍區部隊也在72天的激戰后占領臨汾,從而占領了晉南地區。1948年6月17日至7月21日,為保衛晉中麥收,進一步削弱閻錫山的軍力,并伺機攻取太原,華北第1兵團、北岳軍區和呂梁軍區部隊發起晉中戰役,殲滅國軍近10萬人,占領十多座縣城,完成了對閻錫山基地太原的包圍,使之完全成為一座孤城。

1948年2月12日,西北野戰軍5個縱隊向宜川開進,2月24日包圍宜川城,并將主力隱蔽在宜川西南地區,準備打援。2月26日,國軍整編29軍由洛川、宜君一線向宜川馳援,28日在宜川西南的瓦子街地區與解放軍交火,激戰至3月1日全軍覆沒,軍長劉戡陣亡。3月3日,西北野戰軍攻克宜川城,取得宜川戰役大捷,從根本上改變了西北戰場的形勢。接著,西北野戰軍乘勝發起西府、隴東戰役,攻克寶雞,攻占縣城十多座,迫使胡宗南放棄延安、洛川南撤。4月21日,解放軍收復延安。

中共進行戰略進攻期間,國府本打算于1947年12月25日召開第一屆國民大會,但由于各黨派間的“代表名額”和“代表資格”之爭以及內戰形勢的危急,這次“行憲國民大會”一直到1948年3月29日才在南京舉行,且當選之國大代表出席者不足三分之二。4月18日,國民大會通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取消了憲法中對總統權力的約束,賦予總統在“動員戡亂時期”以緊急處置之權。4月19日,蔣介石以2430票擊敗居正,當選為中華民國行憲后第一任總統。

在副總統問題上,桂系李宗仁在美國的支持下決心競選。1948年3月31日,李宗仁在北平發表競選談話,在南京成立競選事務委員會。3月26日,孫科也公開表示競選副總統。4月3日,蔣介石勸說李宗仁退出競選,并說明副總統人選已由中央提名孫科,李宗仁當即表示拒絕,并與于右任、程潛等結成競選聯盟。4月6日,國民黨中常會臨時全會否決了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由中央提名的意見,決定由黨內聯署提名。4月20日,國大主席團公布李宗仁、孫科、程潛、莫德惠、于右任、徐傅霖六人為副總統候選人。4月23日至28日,國大先后進行了三次副總統投票,但各候選人均未能獲得法定半數以上的得票;4月29日,國大在此前三輪得票最多的李宗仁和孫科二人之間進行了第四次投票,李宗仁勝出,當選為中華民國行憲后第一任副總統。5月1日,第一屆國民大會閉幕。

1948年5月17日,孫科、陳立夫當選為立法院正副院長。5月19日,南京國民政府宣布結束訓政。5月20日,總統、副總統就職,成立總統府。此后,隨著行政、司法、監察、考試各院正副院長的相繼任命,國府“憲政”走完了所有程序。


三鑒齋 2011-01-13 21:01:09

[新一篇] 民國百年(七):民國政府退守臺灣(9)——東北解放軍的秋、冬季攻勢

[舊一篇] 民國百年(七):民國政府退守臺灣(11)——國共大決戰的開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