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譯文]  紅蓮互相依偎著像是全都醉了;白鷺在水邊靜靜佇立似乎在暗自發愁。

  [出典]  南宋  辛棄疾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注:

  1、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2、注釋:

    鵝湖:山名,在江西鉛山縣東北。山頂積水成湖,東晉時龔氏于此養鵝,故名曰鵝湖。辛棄疾謫居鉛山、鵝湖一帶近20年。辛棄疾曾謫居于此,后卒于此。

    簟(dian):竹席。

    白鳥:指鷗鷺一類白色水鳥。

  咄咄(duō):嘆詞,表示驚詫。 據《晉書·殷浩傳》載:殷浩被廢黜后,雖口無怨言,卻終日里用手在空中書寫“咄咄怪事”四字。咄咄,失意的感嘆。

  休休:指算了吧。唐司空圖晚號“耐辱居士”,隱居虞鄉王官谷,建“休休亭”。據《舊唐書·司空圖傳》載:司空圖退休后,隱居條山,筑“休休亭”,表示對仕途失望,甘心退隱。

 

 

  3、譯文1:

    閑臥在溪堂的竹席上,冷風習習,已近秋天,水面上的云朵在落日余輝中漸漸消散;溪水映著暮色流向天空。紅蓮互相依偎著像是全都醉了;白鷺在水邊靜靜佇立似乎在暗自發愁。

    大可不必如般浩那樣書寫“咄咄”,姑且像司空圖那樣隱居山中,這一山一壑不也瀟灑超脫,怡然自得嗎!病愈初起,我也不知道身體有多弱,只覺得近來懶得上樓。

   譯文2:

   躺臥水閣,竹席秋寒瑟瑟,臨水的煙云到黃昏時漸收。相互依偎的紅蓮像喝醉了酒,白鷺悄然而立,定是在發愁。

   不要像般浩那樣書寫“咄咄”,且學司空圖瀟灑遨游,一座山一條谷全都那么風流。不知道病后精力消耗多少,只覺得近來懶得上樓。

    譯文3:

    躺在溪邊房間里的竹席上,感覺清冷冷的,就像到了秋天;白云片片,綠水悠悠,在斜陽的余輝中,飄浮在水上的云煙漸漸地消散了。紅艷艷的蓮花互相偎依著,那媚人的情態就像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鳥在水邊靜悄悄的,似乎暗自在發愁。

    與其像殷浩那樣天天空書“咄咄怪事”來發泄怨氣,倒不如像司空圖那樣做個山林隱士,就是只有一丘一壑,也落個逍遙自在。病愈初起,我不知如今身體有多弱,病后精力衰損了多少,只是覺得近來懶得上樓。

 

 

   4、辛棄疾生平見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王國維說:“幼安之侍處,在有性情,在有境界。”深沉強烈的愛國情懷正是辛棄疾“性情”之所在。歸根結底,他譏評朝權勉勵友人,都是因為秉持著一顆拳拳愛國之心、雄雄北伐之志,其情殷殷,其志切切。詞人驅詞用典,不失當行本色,全在意氣平心之間,全詞讀來鏗鏘有聲,清切感人。

  辛棄疾的這種強烈愛國之情是伴隨著強烈的批判而存在的,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正是因為朝廷腐朽勢力和奸佞偏安之徒的阻撓,在造成了他政治上的壓抑,而他越秉持英雄的使命感,越為國家大事出謀劃策、傾盡全力就越是與那些茍安勢力相沖突、相齟齬。所以,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憂憤與不平和對朝中投降派偏安誤國的諷刺和鞭笞,與抗金北伐恢復中原的豪情壯志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辛棄疾愛國情懷的體現。

  宋末劉辰翁高度評價辛對古代語言的提煉與豐富之功: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豈與群兒雌聲學語較工拙;然猶未至用經用史,牽《雅頌》入鄭衛也。自辛稼軒前,用一語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軒橫豎爛漫,乃如禪宗棒喝,頭頭皆是;又悲茄萬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覺賓主酣暢,談不及暇。詞至此亦足矣。

    這首詞是辛棄疾謫居鵝湖時受盡權奸排斥,病初愈后抒情寄意之作。上闋寫鵝湖自然風光,如老人歷盡滄桑后的恬靜平淡。下闋開頭感情陡轉,對朝廷一再強加的無端迫害,感到驚異與悲憤。但隨后詞人又在大自然中找到解脫。最后兩句,傾吐出老弱多病的切膚之憾。

 

 

    5、此詞是作者罷官閑居上饒期間(45歲至53歲)的作品,由題目可知:作者游罷鵝湖歸來后,曾患過一場疾病,病愈后他登樓觀賞江村的夜景,忽然驚嘆時光的流逝,深深感到自己的筋力衰退,再一回想過去,更是百感交集,因而寫了這首詞抒發心中的悲憤。

  詞的上闋寫景,下闋抒情。但景中有情,只不過是非常含蓄而已,須細察始能體會。“枕簟”句寫氣候變化:枕簟初涼,溪堂乍冷,雖然還未入秋,但是已能感到秋意。這種清冷的感覺,既是自然環境的反映,也是詞人心緒的外射。“斷云”句寫江上風光:飄浮在水面上的片斷煙云在落日的余暉中漸漸消散,眼前出現了水遠天長,蒼茫無際的畫面。這景象給詞人帶來一種廣闊的美感,也引起了他的惆悵。“紅蓮”、“白鳥”二句轉寫近前景物:池塘里盛開的紅蓮互相偎倚,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鷺靜靜地兀立著,它一定正在發愁罷!“醉”字由蓮臉之紅引出,“愁”字由鳥頭之白生發,這兩詞用的真是恰到好處。紅蓮白鳥互相映襯,境界雖美,但“醉”、“愁”二字表露出詞人內心的苦悶。以上的景物描寫,不但隱含著詞人憂傷抑郁的意緒,而且為下闋抒情制造了一種清冷、空虛又而沉悶的氛圍。

  下闋頭三句雖承上述氛圍和意緒,但在情感的表現上卻有顯著變化:變含蓄為明朗,于抑郁為曠達。這三句連用了三個典故。“書咄咄”句用殷浩事。《晉書·殷浩傳》載殷浩熱中富貴,罷官后終日手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意為“哎哎,這真是怪事!”)。“且休休”用司空圖事。《舊唐書·司空圖傳》載司空圖輕淡名利,隱居中條山,他作的《休休亭記》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按司空圖的解釋,“休”字有二義,一為閑退,一為安適。“休休”即閑適之意。)“一丘一壑也風流”用班嗣語。《漢書·敘傳》載班嗣書簡云:“漁釣于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于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這三句連起來的意思是:何必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呢?倒不如姑且安享閑居的清福罷,隱居山林那也很高雅。前一句作反問語,表示不以殷浩為然;后二句作自慰語,表示隱居也自有其樂。看起來詞人好象真的樂意當隱士了,但實際上這是悲憤卻故作曠達之辭,比直抒悲憤更感強烈。三個典故用在一起,不但氣勢連貫,而且意思曲折。末尾二句在情感表現上又有顯著變化;變坦率為委婉,曠達為悲涼。“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化用劉禹錫《秋日書懷寄白賓客》詩“筋力上樓知”句意。看似寫病后衰弱的尋常感覺,實則含有“英雄江左老”(辛詞《滿江紅》)的悲憤。

  作者一生志在恢復中原,雖遭讒毀擯斥但堅持如故,因此表現在這里的便不是一般驚衰嘆老的感傷,而是深恐功業難成的憂慮。劉辰翁說他“英雄感愴,有在常情之外”(《辛稼軒詞序》),乃是深知作者人格與詞意之言。

  依上所述,此詞蘊含的情感是異常深沉的,但詞人使用的語言卻又極為平淡。上闋描述氣候的清冷、云水的舒卷和花鳥的靜默,都無奇險之處,而寂寞沉悶的氣氛已足以使人愁苦,下闋出語十分曠達,但政治上失意的情緒愈令人感覺凄涼結尾二語尤其淡樸淺近,猶如野叟閑談,略不經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感慨就表現得極其厚重。這種以淡語寫深情的藝術,正如劉熙載說的“極煉如不煉,出色而本色,人籟悉歸天籟”(藝概·詞曲概),是一種更為精湛的藝術。 

 

 

    6、辛棄疾也是一生壯志未酬的人,平生最大的心愿是恢復中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雖然未被朝廷重用,但一直當著大約相當于局級的官兒。他的詞也相當有氣勢。“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都是他的名句。不過辛棄疾卻總愛發愁,尤其愛觸景生“愁”,動不動就愁上一把。上樓愁(欲上高樓去消愁,愁還隨我上高樓),觀景也愁(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有時還口是心非,明明很愁非說不愁(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在我的感覺中,宋詞中寫愁緒最多的除了李清照,辛棄疾可能要排第二了。

 

 

   7、詩人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當他接觸外物時,將主觀情志注入其中,使客觀物象融入詩人的感情色彩。如: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張泌《寄人》)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劉禹錫《楊柳枝》)
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辛棄疾《鷓鴣天》)
 
這類詩作在藝術表現方式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所描摹的客觀景物都已不是純客觀的存在,而帶上強烈的主觀情感。這種意境生成方式又稱“移情入景”或“借景抒情”。
 
 

    8、辛詞里,“倩何人換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柔情豪氣,郁結于胸。所以喜歡他,更勝老蘇。又一首《摸魚兒》里,有“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的句子,就算說愁也比別人大氣些。另外溫軟些的,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也感覺很好。

 

 

   9、面對著這個星球上曾經演繹過的浪漫,驚訝不已。“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天哪,古人哪來對自然這么細膩的觀察和體貼?而我們已慣于污濁空氣里的車馬喧囂,遲鈍的感覺還有沒有福氣消受那些清香和溫暖呢?

 

 

   10、鳥類秀麗矯健的身姿,穿行于花紅柳綠之中,飛翔在長天碧空之上,為大自然增添了無限情趣和生機。大地漸暖,萬物復蘇,“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筆下的春天多么富有生機;秋風陣陣,萬木蕭條,“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他描繪的秋景又何等凄然;“江碧鳥愈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碧水青山分別映襯白鷺紅花,好一派綺燦爛的勝景!“一般毛羽結群飛,兩岸煙將好景時”(杜荀鶴),飛翔在霧氣蒙蒙的江面上的鸕鶿,烘托出濃郁的水鄉風情。在眾多以鳥寫景的詩篇中,當首推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兩行千古絕唱,既是動人的詩,又是絕妙的畫,引起人們美好而悠遠的遐思。

鳥類各式各樣的生活習性和行為,還常被人們借用來隱喻事物,抒發感情。我國最早的詩歌名著《詩經》開卷第一首便是“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作者借用睢鳩這種鳥,形象地描述了青年男女對美麗的姑姑的思慕之情。有關學者考證,古詩中的睢鳩就是魚鷹,魚鷹窠中有二室,雌雄分室而居。按此解釋詩句,作者是以一窠兩室的魚鷹為象征,生動、深刻地描述出青年男子求之不得到的焦急心情。
 
用鳥表現愛情的詩很多,李白有“雙燕復雙飛,雙飛令人羨”,以燕喻人,稱頌美好的愛情;錢洪的“遲日滿欄花欲睡,雙雙細語話未休”,用白頭翁作為夫妻白頭偕老的象征。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的鴛鴦,恐怕是表現美好堅貞愛情的最好代表。“花際徘徊雙蛺蝶,池邊顧步兩鴛鴦”(唐人劉希夷)。面李商隱的“雌去雄飛萬里天,云羅滿眼淚潸然。不須長結風波愿,鎖向金龍始兩全”。表現的則是鴛鴦分離時痛不欲生的情景、忠貞愛情的象征。
 
除愛情外,詩人還借鳥類表達各種感情。南宋淳熙八年,辛棄疾被彈劾落職,閑居江西上繞帶湖。一日是湖中蓮花隨風搖動,一只白鷺默然肅立,不禁感慨萬千:“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表達了憂國憂民的心境。宋人黃庭堅與兄長分別多年,感到十分孤獨,悵然之余吟道:“千林風雨鶯求友,萬里云天雁斷行。”用小鶯與孤雁比興,表現自己孤寂、思念的心情
 

千姿百態的鳥類,豐富了我國詩歌藝術的寶庫,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但愿人們倍加珍惜和保護這大自然的生靈吧!

 

 

11、暮色蒼茫,河面上彌漫起一層薄薄的暮靄。河邊一小水塘的荷花正在怒放,絲絲清香隨晚風沁入心脾。不知名的水鳥不時從河中的蘆葦叢中飛出來,發出尖銳的叫聲。“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此情此景,讓人頗生感觸,相似的情景,不同的心境。而我此時也不是在垂釣,因為我已經全然看不清魚漂了。看蜻蜓氣定神閑地立在我的魚竿上,聽四面漸起的蛙聲,嗅著若隱若現的荷香,平日的人事喧嚷,滔滔名利已不復存在,心靈也走進一種啟悟之中。

  踏著暮色,和著裊裊炊煙,鄉村開始走入靜寂。燈下的晚餐簡潔而溫馨。夜,正慢慢侵來,空氣中的熱氣也正漸漸褪去。 在偶爾的幾聲犬吠中,我悠然進入夢鄉。我夢見自己竟然化成一只蝴蝶,在美麗的村子上空忘我地翩翩起舞。莊生曉夢迷蝴蝶,于我,又何嘗不是如此。這種迷離,是恬靜使然。

 

 

12、第一次讀辛棄疾的《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枕簟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只覺意境悲壯蒼勁。如今再讀卻看到滿紙凄涼撲面!

歲月如一把刻刀,慢慢地剝去了我們身上的浮華。在這把刻刀面前人人平等,任誰都無法抗拒。我們的本真最后都會被不留情面地顯露出來——而不同的只是或美或丑的區別罷了……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20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