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譯文]  空中鷗鷺凌空翱翔,上下翻飛,時常出現在池塘的水面。嬌艷欲滴的紅色荷花倒映在水中,散發出點點清香。

   [出典]  蘇軾  《鷓鴣天》

   注:

   1、《鷓鴣天》  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2、注釋:

    《鷓鴣天》,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采鄭嵎詩:“春游雞鹿塞,家在鷓鴣天。”。按鷓鴣為樂謂名,許渾《聽歌鷓鴣》詩:“南國多倩多艷詞,鷓鴣清怨繞梁飛。”鄭谷《遷客》詩:“舞夜聞橫笛,可堪吹鷓鴣?”又《宋史·樂志》引姜夔言:“今大樂外,有曰夏笛鷓鴣,沈滯郁抑,失之太濁。”故鷓鴣似為一種笙笛類之樂調,詞名或與《瑞鷓鴣》同取義于此。至元馬臻詩:“春回苜蓿地,笛怨鷓鴣天。”則似已指詞調矣。此調五十五字,實由七絕兩首合并而成;惟后闋換頭,改第一句為三字兩句。通體平仄,除后闋首、次兩句有一定,及前闋首尾,后闋末句之第三字不能移易外,余均與七絕相通。但應仄起,不得用平起

     林斷山明:樹林斷絕處,山峰顯現出來。

     白鳥:指鷗鷺一類白色水鳥。 

   翻空:飛翔在空中。

   古城:當指黃州古城。

   杖藜 :拄著藜杖。杜甫《漫興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浮生:意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謂人生在世,虛浮無定,后來相沿稱人生為“浮生”。李涉《題鶴林寺僧舍》:“偶經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3、譯文1:

    樹林斷絕處,一片山峰顯現出來。青青翠竹,遮掩了一座座房舍。蟬鳴零亂,衰草萋萋,一片池塘。空中鷗鷺凌空翱翔,上下翻飛,時常出現在池塘的水面。嬌艷欲滴的紅色荷花倒映在水中,散發出點點清香。

手持藜杖,徜徉于村舍外,漫步于古城旁,但見夕陽青山,風景如畫。人生短促,世事難料,昨夜三更的細雨,仿佛懂得人的心思,給人帶來了一陣陣清涼。

    譯文2:

    茂林的盡頭露出秀麗的青山,扶疏的竹影遮住了圍墻,蟬聲嘈雜衰草長滿小小的池塘,翻騰翱翔在空中的白鳥時隱時見,映照在水面的粉紅荷花散發著微微的清香。

    在鄉村的野外,古老的城旁,我拄著藜杖慢步徘徊,轉瞬已是夕陽時分。昨夜三更的時候下過一陣霖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清涼了。

 

   4、蘇軾 生平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5、 作品上片寫景,下片刻畫人物形象,描寫人物的心理狀態。開頭兩句,作者以推移鏡頭,由遠而近,描繪自己所處的特殊環境:遠處有郁郁蔥蔥的樹林,樹林盡頭,有座高山清晰可見;近處,叢生的翠竹,象綠色的屏障,圍護在一所墻院周圍。這所墻院正是詞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邊大約由于天旱缺水,滿地長著枯萎的衰草。蟬聲四起,叫聲亂成一團,令人煩躁不安。在這兩句詞中,竟然描寫出林、山、竹、墻、蟬、草、池塘七種景色,容量如此之大,在古典詩詞里也是不多見的。這里呈現的景象,跟詞人熙寧十年(1077)任徐州知州時所描寫的景象迥然不同。那時作者寫下的詞句是:“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麻葉層層苘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浣溪沙》)那是一種奔騰奮發、蒸蒸日上的景象。而“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則完全是一種雜亂、衰萎的景象,顯得蒼白無力,缺乏生機。詞人為何會描寫出此等景象呢?原來,詞人在徐州任知州時,政績卓著,深得民心,所以他當時寫的詞作,充滿著積極奮發的精神。后來,他受到打擊,被貶到黃州,充任團練副使,處境十分艱難,才能無從施展,被迫過著隱退生活,所以心情苦悶,精神不振。這就無怪乎他的詞章變得這樣凄清蒼涼了。

  三、四兩句,含義更深邃。從詞句上看,這兩句描寫得比較優美:在廣闊的天空,不時看到白鳥上下翻飛、自由翱翔,滿池荷花,映照綠水,散發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頗有些詩情畫意。“紅蕖”,是荷花的別名。“細細香”,是說荷花散發出的香味不是撲鼻的濃烈香氣,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不是別的原因,這樣的境界的確是修身養性的樂土。然而,對于詞人來說,他并非安于現狀,有心流連這里的景致。他雖然描繪出白鳥翻空,紅荷照水的畫面,但這和他傾心欣賞杭州西湖那種“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麗景色,是不能相提并論的。透過這樣一幅畫面,讀者能夠隱隱約約看到詞人那種百無聊賴、自尋安慰、無可奈何的心境。詞的下片,作者又用自我形象的描繪,作了生動的說明。

  下片前三句,是寫太陽在即將落山的時候,詞人拄著藜杖在村邊小道上徐徐漫步。這是詞人自我形象的寫照。但他表現的究竟是怎樣的形象呢?是老態龍鐘,還是病后的神態?是表現自得其樂的隱者生活,還是百無聊賴、消磨時光的失意情緒?讀者仔細玩味,自然會得出正確的答案。

  最后兩句,是畫龍點睛之筆。詞句的表面是說: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時分,下了一場好雨,又使得詞人度過了一天涼爽的日子。“殷勤”二字,猶言“多承”。細細品評,在這兩個字里,還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說:有誰還能想到幾經貶謫的詞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卻了,唯有天公還想到我,為我降下“三更雨”。所以,在“殷勤”兩字中還隱藏著詞人的無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涼”,是詞中最顯露的一句。“浮生”,是說人生飄忽不定,是一種消極的人生哲學。《莊子·刻意》篇說:“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蘇軾的這種消極思想,就是受莊子思想的影響。“又得浮生一日涼”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對揭示主題,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表現詞人得過且過、日復一日地消磨歲月的消極情緒。總觀全詞,從詞作對特定環境的描寫和作者形象的刻畫,就可以看到一個抑郁不得志的隱者形象。

  關于這首詞的寫作時間,從詞中寫翠竹叢生、鳴蟬四起、紅蕖照水、雨后天涼等來分析,可以判斷,它是寫于夏末秋初之際。

 

    6、這首詞描繪出了夏末秋初的山村景色:遠處有明麗的山巒,聳立在夕照如火的林巔;近處則秀竹叢叢,遮隱了村舍院墻。移步間秋草衰黃、蟬聲喧亂,然后欣喜地發現一片清亮的池塘,看翻飛水天的白鳥之影,聞映照綠漣的紅荷幽香……濃淡相襯的著色,動靜相對的勾勒,使整個畫面充滿神韻。樹林、青山、綠竹,都是靜物,但在作者筆下卻一點不顯得過于靜寂,反而給人一種曲折變化、忽明忽暗的感覺,這得力于動詞的巧妙使用。
  一個“斷”字,既形象地寫出了山的突然出現以及與樹林色調的反差,又點出作者此時觀賞景色的情態。“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兩句,說白鳥“翻空”,透出孩子般的頑皮;說荷花“照”水,儼然顧影自憐的女子形象。一動一靜,相映成趣。“香”本來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作者卻用“細細”這個狀態詞來修飾,十分傳神地寫出了荷香清淡,又不絕如縷的特點。再從整個畫面看,藍天、白鳥、綠水、紅蕖,色彩明麗而協調。兩句有動有靜,有香有色,不僅意境淡雅清新,而且透著活潑的生機。

 

    7、蘇辛雖以豪放而著稱詞壇,而其二人在婉約詞上的造詣卻也高于其他詞家。東坡的‘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對仗工整,足見其基本功力;‘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顯出詞人別致而略帶詼諧的情趣,和對人心境細致準確的把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其狂放堪比太白;‘不思量,自難忘’‘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則非用情至深者,不能得也!而‘天涯何處無芳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兩句早已流傳千古,使后人未識詞人而先知其詞了。在此方面,稼軒絲毫不輸東坡。論對仗工整,有‘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紅蓮相依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論情趣,有‘宿鷺驚窺沙影動,應有魚蝦入夢’,‘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論放浪,有‘問松我醉何如’‘以手推松曰去’;論小兒女情懷,有‘柳塘新綠卻溫柔’‘頻依欄桿不自由’;而‘眾里尋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句,不經雕琢,似是信手拈來,而別具神韻,卻是詞人閱歷日久,功力日深,自然而出,絕非搜腸刮肚,皓首窮經所能得也。這就是詞家與大家的分別了。


 

    8、喜歡蘇東坡,喜歡他卓爾醉人的意味:“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莫恨黃花未吐,且教紅粉相扶。酒闌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間今古”。漫步詩里行間,默然地觸動我的情懷,也錚然地撥動我的心弦。我會遙想起當年的青梅竹馬癡愛深情。我會感慨于一生的興衰,一段戀情的纏綿。我驚異于一代詩人抒懷歷史滄桑與兒女情長時那種凄婉與芊美,就像花香浸過的雨絲,悄然地飄進我的心野,也灑進我的夢鄉。這就是我喜歡在雨天品讀蘇東坡,而那種“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的寧靜,那種“白云鄉里有溫柔。挽回霜鬢莫教休。”的溫潤,總會讓我遠離浮躁的世事,沉浸在感懷人生舊事的境地里,而滿心滿心的擁有一片清澈的天地。

    時而在蘇東坡詩文里小憩,是一種休閑,更是一種修煉。詩中的哲理和智慧,詩中的笑意和淚水,詩中的激情和神韻,不僅蘊藏著闊宇天地的大美,也蘊藏著永恒不滅的力量。“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江漢西來,高樓下、蒲萄深碧。猶自帶,岷峨雪浪,錦江春色”“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誦之味之,就有了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就有了一種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讓我多一份自信和昂揚。我時常一邊品讀詩文一邊揣猜蘇東坡的神色,是捻須而吟,還是仰天長嘯?是默默沉思?還是悵然淺唱?想象著他那傾心而歌的慟情時,我的耳畔就有了滟滟的千里水波,綿綿的青山鳥鳴,而雙目如詩心翼如畫,向往如詩如畫的人生......

 

    9、蘇軾始終是一個活得美好、豐富的人,他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無論在怎樣的境地中都能發現自然之美,發現生活之美。他品讀瀲滟水光,輕吟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抒一絲繾綣之情;他細看田野青峰,輕吟出“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描一幅多彩畫卷。他無時無刻不在自然中發現美麗,并將其融入人生的歡樂。他在生活中也總是發現美:貶謫之地貧苦,他便創出“東坡肉”自娛自樂,竟傳承千古;被貶至江南,就竭盡全力造福當地百姓,修建蘇堤……他總是在最艱苦的環境里發現最美好的事物,讓自己的人生充滿了色彩,也為別人帶來陽光。

     蘇軾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他教給了我的是一種人生態度,煩躁時、抑郁時翻開蘇軾的詩詞集品讀一下,朗讀幾首,心情就回歸平靜和信心。感謝東坡,感謝他教與我的本色、曠達和堅強,只愿跨越時光的洪流,舉杯道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0、一直以來生活中或多或少總有一些失衡的感嘆,看人家山南海北優哉游哉,而我卻像一只蜘蛛,躲在角落里,為了一張巨大的網,晃晃悠悠不知疲倦拼命地結著結著結著。

    妒忌古人那廣闊大自然的依居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向往安逸幽靜、悠然自得的生活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思歸。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從小就渴望著無掬無束奔放任情的活著。到海邊觀海,追逐浪漫;去名勝古跡藝術殿堂,尋求學識教養、高雅端莊;到草原牧場、野林空曠,采擷千年的無邊風月。可是,渴望是夜里數星時涌出的夢,是成熟時系在心中的結,時至今日我真正灑脫地走出家門逛一逛著實屈指可數,大多時都是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吟誦中自勉自慰自夢著。

    時光交錯,蛻變成蟲。在無數次沉湎,無數次夢醒,無數次頹廢,無數次奮起的沉浮輪回中,我終于在暮靄將至的天空抖落開我心中的結。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我說,我休假旅游去!同事說,這回你活明白了?

 

    11、俗世的煙塵太多,我不希望自己被徹底湮沒。讀書與寫作,是我對抗的方式。無論身處何方,有一份古樸、簡約的心境如影隨行,我會非常輕松自在。蘇軾說“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他接著說“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正合我此時的心情。

  村舍外,古城旁,斜陽下,是我永恒的心靈家園。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41

[新一篇] 翻手為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舊一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