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虛擬生存的哲學思考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N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434(2002)03-0032-03
  正如葛洛龐帝所說的,我們時代發明的最矛盾的詞語就是“虛擬生存”,因為就生存本身而言,是具體的、現實的,既包含了人的內心體驗,又包含了人的實踐活動,當這一具體而現實的活動在“虛擬的”、“數字化”的空間中進行,讓人們感受到了自由、開放和平等等生存體驗,但因為它的虛幻性又使人有所懼怕而自覺不自覺地抗拒。因此,處于虛擬生存中的現代人無疑會面臨諸多困惑和難題。
   一、虛擬生存及其困境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網絡的迅速普及,給現代人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間,即虛擬空間。所謂虛擬空間是指隨著信息技術尤其是計算機技術和因特網的發展而出現的一個完全不同于物理空間的電子空間,又稱“賽博(cyber)空間”。
  虛擬空間所具有的不同于現實空間的特點,使人在其間的生存也具有不同于現實生存的虛擬性:(1)人的行為的數字化。在網絡上,人是以符號為代碼而活動的,人的身份、形象、特性等都被數字化了,人就像穿著隱身衣、帶著假面具,在一張碩大的、無邊無際的大網中漫游,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它使人與人如此接近,而同時又使人與人如此疏遠——那種接近是心靈上的,那種疏遠則更甚于任何地理上的距離。(2)人的行為的虛擬化。在網絡上,人們在做什么時,只是一種虛擬的行為,計算機創造的虛擬存在的環境,讓人類進入了一個從未體驗過的世界,人們只要動動鼠標就可以足不出戶卻坐地日行幾萬里,到網絡構成的世界里隨意游逛。(3)人的行動的自由性。如上所述,網絡是一個沒有中心,沒有國界的世界,因此,生存在其間的人的行動就具有了空前的自由度,在網絡上,你想做什么,怎么做,都取決于你自己。
  虛擬生存作為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與大多數技術成就一樣,它所帶來的社會后果同時具有兩面性,它在給予我們前所未有的自由和開放性時,也給我們的生存帶來了極大的困惑。
   1.虛擬性與現實性的矛盾
  網絡無疑是虛擬的,但人在其中所投入的感情和產生的生存體驗又是真實的,可以說生存于其中的人是在一個虛擬空間里現實生存的人。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速推進,虛擬世界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虛擬空間與現實生活的矛盾也越來越凸現出來。
  盡管虛擬不等同于虛幻,但人在這個空間里不可能不產生虛幻感,并且,這種虛幻感與在現實生活中的虛幻感不同在于,它已經從人的生存的彼岸、從與人對立的狀態融入到人的生存本身中,因此,我們已經很難分清,在網絡中所表現的自我究竟是不是真實的自我的一部分,在網絡中的情感是否就那么虛無縹緲,“既然我們可以用虛擬實在技術創造一個與現實世界完全相同的世界,而虛擬世界是虛幻不實的,那么我們有什么先驗的理由相信,我們原先認為是真實的現實世界就不是虛幻的?”[1]
  當人們把本該屬于現實的東西放在一個虛擬的環境中加以追求,并過分沉湎于虛擬世界中的體驗和感受,那么,主體性的困惑就產生了。比如愛情,愛情本身是不可琢磨而且千人千面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的產生一般只有在真實地感受了對方的音容笑貌之后才可能發生,才可能持久,才會有歸宿——婚姻。我們無法排除在虛擬空間里的愛情,即網戀,這種情感體驗的真實性,它也如同現實生活中的愛情一樣讓人神魂顛倒、茶飯不思。但是,由于這種情感體驗通常只是通過語言(而且是電子語言)的交流而產生的,多少便具有了柏拉圖的性質:這樣的愛也許僅僅是自己心中一個理想的、完美的影子。加上了過多的幻想色彩的感情是很難下載在生活中的,這也許就是絕大多數網戀見光死的原因。正如羅斯托克所說:“只要我們忘記它控制的邏輯、假設和經過選擇的數據都是我們自己的產品和選擇時,這種能力就減弱成錯覺。當我們忘記形成這種虛構的僅僅是人性很有限的一部分時,這種錯覺就會加深成感傷。”[2]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即使在虛擬空間中,人也始終是具體的、現實存在的人,現實性是人存在的根本特性。因此,當網絡日益以勝利者的姿態向我們敞開,當越來越多的人陶醉在網絡中時,人類正在經受一個新的嚴峻的考驗:當每個人必須在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中轉化角色時,人該如何確定自己?該如何認識自己?該如何評價自己?
   2.人性與技術的沖突
  不可否認,信息技術提供的虛擬空間的確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并提供了新的實踐方式、認知方式和思維方式,使人的生存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開放性和平等性,無論是我們的工作還是我們的生活都已經離不開這個空間。但是,在信息技術給我們帶來的這些福祉后面,我們不能不清醒地看到:這個空間畢竟是建立在技術的基礎之上的,它不可避免地帶有技術化的弊端,由于這個空間已經直接滲透到人類的生存本身,那么人性與技術這種沖突相對于工業社會而言更為激烈。
  在虛擬空間中,人其實只是被技術規定了的對象,表面在:首先,數字化技術是少數社會智力精英的創造性成果,他們創造的技術決定了絕大多數普通人只能努力地學習并使自己適應電腦終端的這種技術。其次,虛擬空間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可供選擇的生存方式,但是,我們只能按照技術規定好了的方式去選擇、去生存。當我們面對虛擬空間給我們提供的無數可能性、極大的自由性和無限的開放性時,我們經常會發現,我們已經不知道自己究竟真正需要什么了。最后,在虛擬生存中,盡管人與人的交往范圍被擴大了,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人都可以在網絡上平等交流,但是事實上這種交往由于只是在一個虛擬的環境中進行的,是一種片面的交往,它阻礙了人與人真正的交流,而一旦人沉迷于網絡空間里的情感不可自拔,就有可能淪落為異化的、迷失方向的“電子人”。
   3.智慧的缺失和生存的不確定性的危機
  人的生存是在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矛盾交織中進行的,或者說,人就是在從不確定性走向確定性的過程中獲得自己獨特的生存體驗的。但是,在虛擬生存中,人幾乎完全處于不確定性之中。處于變動之中的個人,一方面由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永遠處于被動狀態,另一方面,電子信息的過度膨脹而使人無所適從。
  事實上,信息技術本身不可能幫助我們從大量的信息中獲取知識和智慧,把信息看作是知識、財富和智慧是一種盲目的狂熱,我們需要的仍然是可以超越于信息處理的智慧和創造力。古希臘神廟里的寓言——“人啊,認識你自己吧”依然是整個人類生存的目標所在,人只有認識了自己,才能獲得生存的意義,才能找到生存的確定性。而如何才能認識自己,則必須通過人自身反思的能力和創造的能力,也就是智慧。當我們在高度發展的信息技術面前成為被動的接受者時,人類的思維力實際上處于停頓的狀態,技術助長了人的惰性。
   二、虛擬生存的未來之路
  在探討虛擬生存的困境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的是:并非要否定虛擬空間給現代人帶來的進步,我們的生存已經不可避免地站在了信息技術的平臺上,這個平臺的高度已經在向人的高度逼近。但是,人類社會每一步的發展都是在解決自己的時代問題的過程中完成的,虛擬生存作為新的時代產物,它也給我們提出了新的問題,如何在享受新技術的便利的同時避免這些問題,如何超越信息技術的平臺使人的生存始終處于自由全面的發展狀態,同時,構筑新的生存平臺,無疑是我們時代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追求虛擬生存中人的價值意義
  人的存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作為肉體存在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他必須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維持其生命過程;另一方面,人又是精神的載體,具有自己的內在尺度,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一種價值意義。因此,人雖然有自然性、動物性的一面,但人并非如動物一樣,是一種單向度的、受動的、偶然性的存在,人還具有能動性、創造性的一面,人總是要不斷地審視現存的一切,不斷地否定、超越現實,人不僅有世俗的要求,不僅要滿足生命的自然欲望,而且更有一種內在的超越世俗、超越自然生命的精神期盼和不斷去追求理想世界價值寄托。正因為人自身具有這種超自然、超生命的對理想的絕對指向性,使得人成為一種價值存在。
  在虛擬生存中,人所處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與現實世界有著諸多區別的生存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存在著各種現實世界的復制品或純粹是幻想的產物。由于人所追求的理想世界也具有幻想的成分,因此有些人試圖把這種虛擬空間和理想世界等同起來,這是錯誤。虛擬空間只不過是現實世界的延伸而已,在這個世界里生存的主體依然是現實的人,人的各種體驗也依然是真實的情感體驗,盡管人的活動具有部分的虛擬性,人所面對的環境具有部分的虛擬性,但是這種虛擬性并不意味著人已經或可以擺脫現實世界對人的種種約束,也不意味著人已經達到了一種自由全面發展的狀態。在這個虛擬世界里,人的二重性矛盾依然存在,只不過這種矛盾是在一個全新的環境里繼續罷了。所以,人還是要追求一種價值的意義,追求一種生存的理想。只有這樣,才能始終對虛擬生存保持一種批判和反思的態度,保持人自身的獨立性和尊嚴。
   2.高揚人文精神的旗幟
  虛擬空間可以說是現代高科技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給人類帶來的一個全新的生存平臺,這一生存平臺在給人的活動帶來更大的自由和方便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有科技慣有的負面效應。在虛擬空間中,由于整個空間形式都是由技術所提供并規定的,一切人的活動都要在技術所容許的范圍內進行,人不可能真正按照自己所想所需去行動,而只能在技術所提供給我們的可能性中去選擇。因此,盡管虛擬技術使人與人的交流更為便捷,獲取信息的手段更為先進,但它所構筑的生存平臺使人更受制于技術,使人在獲得更多獨立性的同時也使人對群體的依賴性越來越小。同時,由于它所提供的產品選擇具有標準化和單一性的缺點,許多網絡疾病開始嚴重困擾人的身心健康,導致信息膜拜和網絡綜合癥等等。可以說,虛擬技術在虛擬掉現實世界同時,也排斥了人性和生存意義,它使工具理性更大范圍地統治人類的生活,使人類的生活趨于喪失個性、喪失真實感、喪失豐富性。
  因此,在技術為我們提供一個日益發達的生存平臺時,在虛擬生存已經成為我們的一個新的生存空間時,我們必須繼續一個古老卻并不陳舊的課題,那就是:在發展技術的同時高揚人文精神的旗幟,使技術的發展始終不喪失其最終和唯一的目的——以人為本。
   3.對自我的重新界定
  在虛擬空間,由于虛擬成了人和世界之間的唯一中介,因此人在其間的行動和現實世界中相比,更加隨意和自由,更少約束,因此很多人在虛擬空間和現實中的表現絕然相反。對此,我們應該客觀審慎地看待這種新變化。這種變化不僅有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化,還涉及到人類對自身的重新認識,因為在新的空間里,人自身內在的、以前無法表現出來、從而也沒能被認識的許多潛在的質正在釋放出來,但我們不能把這種在虛擬空間中那些與現實物理空間不相同的質,簡單地認為是人自身的異化。事實上,人在改造物理世界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改造自身并且加深對自我的認識,包括內在的思維方式、智力結構和情感結構等等。所以,面對虛擬空間時,實際上還存在一個人類重新界定自己,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合理地接受這一生存空間。
  總之,不論從何種意義上說,虛擬生存給予人的正面影響都要遠大于它的負面影響,只要我們在虛擬世界中,能始終記住我們作為現實社會中人的責任和義務,始終保持自身的主體性和理性精神,始終不忘記追尋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那么,這個生存空間帶給我們的一定是一個美好的全新世界。
  收稿日期:2002-03-08
學術論壇南寧32~34B2科學技術哲學倪志娟20022002虛擬空間所具有的不同于現實世界的特點,使得人在其間的生存也具有不同于現實生存的新的特點,這給人的生存本身帶來了諸多困惑和難題。如何克服這些難題,使建立在技術平臺上的虛擬生存更人性化,是我們必須思考的時代課題。虛擬空間/虛擬生存/困境倪志娟(1970-),女,湖北天門人,武漢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湖北孝感學院政治系講師。研究方向:科技哲學。武漢大學哲學系,湖北武漢 430072 作者:學術論壇南寧32~34B2科學技術哲學倪志娟20022002虛擬空間所具有的不同于現實世界的特點,使得人在其間的生存也具有不同于現實生存的新的特點,這給人的生存本身帶來了諸多困惑和難題。如何克服這些難題,使建立在技術平臺上的虛擬生存更人性化,是我們必須思考的時代課題。虛擬空間/虛擬生存/困境

網載 2013-09-10 21:19:40

[新一篇] 對扶貧指導思想的探索

[舊一篇] 尋找失落的知識分子精神  ——論教師的知識分子精神的式微與重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