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但如此,朱紫安足僭。唐宋八大家之首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科舉取士,常常以一篇文章定奪終身。唐朝有位考生,連考三次不中,到了第四次,仍然冥頑不化,坐在鴉雀無聲、一派肅靜的考場里,將上次落第的文章《不遷怒不貳過論》,一字不改,抄了一遍交上去。
  “不遷怒,不貳過”,是孔子對顏回的評價。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門徒,可惜二十來歲就滿頭白發,不幸早死。孔子哭得傷心極了,對魯哀公說,顏回從來不會把自己心中的怨氣隨便地發泄到別人身上,也不會重犯同樣的錯誤,是一個可塑之材。《不遷怒不貳過論》這篇文章是去年的,考官也是去年的考官,叫陸贄。不料,陸贄仿佛忽然醒悟過來,又細細讀之,擊節贊賞,認為是一篇上好佳作。于是,做論者被圈點中了進士。
  這位作出驚人之舉、充滿自信的考生,就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韓愈。從此,中國文化史上一位杰出的語言巨匠,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韓愈的堅持與固執,在常人看來,幾乎不可理喻,需要足夠的膽識和勇氣,有誰敢將失敗的作品再次抄錄,捧獻廟堂?恰恰遇到了陸贄這樣聞過則改、從善如流的一代賢相,方才得以脫穎而出。陸贄是一個稱職的伯樂,像顏回那樣“不貳過”,當他在文章里準確地識別出一匹千里馬之后,立即毫不遲疑地作了薦舉,沒有犯下同樣的錯誤。兩年之后,陸贄就因故被罷相了(韓愈很幸運,如果換了其他考官,說不定就會“駢死于槽櫪之間”)。無獨有偶,20年后,韓愈執筆撰寫《順宗實錄》,在其中為陸贄立傳,為我們形象地勾勒描摹了一位博學、正直的宰相生平事跡。歷史的機緣巧合,有時就是這樣,煙雨不定,不可估量。
  作為有“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之盛譽的韓愈,自幼喜好讀書。可是他讀的,多是“作者非今士,相去時已千”的經典古籍著作,對那些時尚、媚俗的近代文體,并不推崇,甚至十分反感,于是自辟一路,希望能夠達到以文載道,文以明道,恢復上古時期的道德風氣。
  詩文到中唐,盛唐時代的大師們相繼凋零,其時的政治環境,正處于安史之亂之后的經濟復蘇與政治反省之中,徘徊與觀望,隱逸的主題再次被中興局面的逐漸打開而沖淡,大歷才子們的清秀筆調與清雅文風,再次被貌似火熱的政治經濟氛圍所籠罩。這時的唐朝文學,最需要的是振臂一呼的領軍人物。
  浩劫過后,所有的人都在思考,如何痊愈傷口,重振雄風。韓愈的博學,漸漸開辟了一塊屬于自己的、可以盡情演講的講壇。國子監的學生曾聯名上書,要求請韓愈做他們的老師。在經歷了幾年的節度使幕府任職生活后,三十出頭的韓愈,做了國子監的四門博士,成為一名專職教授,這對致力于恢復古風的他來說,無異是復興傳統古學的最佳時機。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
  教育的回歸,道德的回歸,文化的回歸,韓愈以如椽巨筆,不辭辛勞地發表著他的見解。“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這不啻是對誤人子弟的教育弊端的迎頭棒喝。做學問寫文章,哪里是論資排輩,怎么能倚仗投門走穴,又怎么可以偏執頑固地抱守門戶之見呢?還不止這些,韓愈的政論文章,諸如《原道》、《原說》、《進學解》、《答李翊書》等,言之有物,陳言務去,更重要的是,他以萬民社稷的道德情懷,力倡孔孟之道,以深厚綿密的復古內核,因此贏得了朝野的認同,也引起了當局的關注。
  賢者唱古聲。韓愈的影響力,因為他的人本思想(韓愈在唐朝詩人中學生最多,從者如流)。若干年后,蘇東坡懷著敬畏與贊許之情,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一文中寫道:“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并起,歷唐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于正,蓋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而國學大師陳寅恪認為他是“唐代文化學術史上承先啟后、轉舊為新關折點之人物”,此言不虛。
  大官人韓愈將奧援之手,伸向了更多的天下寒士文人。韓愈以他的個人努力與魅力,向最廣泛的文士群體,發出了真誠的邀請。在一個和風拂柳的初春,抑或是風清云淡的秋日,韓愈的召喚來了。比他年長的孟郊,和尚賈島,比他年輕的天才李賀……紛紛聚集而來。那是一個溫暖的召喚,比如那個殺人遇赦的莽漢詩人――劉叉聞訊后,也怦然心動,投奔韓門,獻以《冰柱》、《雪車》等詩。韓愈等到人,微笑著接納了他。
  與元白詩派相比,“韓孟詩派”的精英們研討的內容,更多的是文化復古這一嚴肅話題。韓愈的一番努力沒有白費,苦苦修行,終成正果,他與當時的杰出詩人并肩鏖戰,創作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微言大義,直樸剛正,凝聚著心懷萬民的悲憫情懷,并由其倡導形成了百卉含英、大有可觀的“硬體詩派”。在政治上愈合創傷、臥薪嘗膽的中唐王朝,因為文化的補鈣,由此再一次迸發出奇光異彩。
  韓愈一介儒生,下筆千言,汪洋恣肆,做起官來卻是一頓三跌,仕途坎坷。他心中裝著的是上古道德情操,看到不合理的現象,也就難免不平則鳴,直言其事。官差借著宮中購物之名,魚肉百姓,這一點,韓愈注意到了,立即做出反應,上書痛論宮市之弊,用詞卻是直白坦誠。果然,立即招致了非法獲利者們的強烈反應。時隔不久,他就被貶到遠僻的陽山做縣令。
 
  不過,韓愈憑借其文章的影響力,以及必要的人際援助,很快又回到了京城。
  公元818年,韓愈隨裴度平定淮西,得勝還朝,奉詔寫《平淮西碑》。碑文寫就,著人刻好,路人爭看,以為奇文。可是碑文剛一面世,就遇到了尷尬。有好事者說,李逖┮谷氬討藎芪馕藜茫酃Φ諞唬叢詒鬧卸嘈磁岫齲暈煌住O⒋嚼宓畝淅錚勻徊豢旎睿逯奘翹葡蘢詰耐饃謔墻枳擰俺鋈虢小鋇幕幔咚怠氨遣皇怠薄>駝庋鋟⒊齷襖矗鵒罱篩叩拇蟊頻梗トノ淖鄭至詈擦執笱俊⒗宓吶齠撾牟幢剩匭倫摹:謐幢牡墓討校贍薌性佑興餃飼楦校⒎槍刃紓詞顧萑肓四芽暗木車亍2還揮諳肪縲緣氖牽攪吮彼問逼冢詰氐囊晃恢莨偕先我潦跡置私撾牟謀哪サ簦匭祿簧蝦蹦曜吹哪諶蕁K躍陀辛慫斬碌摹鍍交次鞅肥
  淮西功業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長;
  千古殘碑人膾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小瑕不掩真玉,韓愈即使寫得稍稍走題,也會有人替他說話。
  
  韓愈的一生所遭受的幾次挫折與失落,幾乎都是因為文章而風波驟起。公元819年,年過半百的韓愈,又由于一篇文章,差點送了性命。這一年,韓愈被招回京城,恰遇到唐憲宗奉迎佛骨。眼見得佛骨被迎至京師,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不及”,這種崇佛過甚的不正常現象,使得他如梗在喉,不吐不快,隨即呈上了《諫迎佛骨表》一文。在這篇文章里,他力陳敬佛之禍,認為傷風敗俗,甚至把皇帝奉若神明的佛骨指為“朽穢之物”。這篇文章雖然流芳百世,但在當時,韓愈對佛祖大不敬,說了很多不悅耳、不吉祥的話,言辭十分激烈,簡直是置國君顏面于不顧。而唐憲宗其實早已為奉迎佛骨這件三十年一遇的盛事,定下了調子。這一下,終于闖出天大的禍事來了,憲宗勃然大怒,說韓愈狂妄至極,準備處以極刑。幸好,宰相裴度等人極力勸阻,加之朝中國戚顯貴們也紛紛出來講情,韓愈的人頭才沒有落地,但他必須離開京城,戴罪立功,以觀后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在經受這場劫后余生的風波之后,韓愈仍然認定,自己上書言事,是在為“圣朝”除弊,可見決心之堅。不過,他也已是膽戰心驚,作好了最壞的打算。蘇東坡評價韓愈“忠犯人主之怒”,事實上,執政者若不能聞過則改,不識時務的智者賢人說真話,通常要付出高昂的代價。于是,韓夫子再次被貶,到更為遙遠的潮州任職。
  被貶期間,韓愈倒是為老百姓辦了許多好事。他在袁州刺史任上,還了數百名奴隸人身自由。他曾任職的陽山縣許多百姓感其恩德,皆以他的姓氏“韓”字為子弟名。倔強的韓愈,是中唐時期自覺地、徹底地、全身心地實踐新儒學的新王道論者。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的頭號人物,一生著作頗豐,卻也是個感情豐沛的通達之士。他才名貫天下,卻甘為人梯,愿做伯樂,對貧寒詩人孟郊、張籍等人極力提攜,兩人未成名時,就引為知己,不惜為之奔走推薦,后來果然名揚天下。韓愈自幼孤苦,三歲時喪父,由兄嫂撫養,后來兄嫂也過世,與自己一起長大的侄兒韓老成也因病去世,這對于從小便受兄嫂之恩的韓愈來說,實在是一個打擊。那篇以血淚文字寫就的《祭十二郎文》,明心見性,催人淚下,為古今祭文中罕見的佳作。
  在當時,名聲大振的韓愈,也常常會被人家請了去寫碑文、撰墓志。文章交付,也得了為數可觀的潤筆費,作為報酬。投奔他的劉叉,有一次負氣出走,臨行前,將韓愈放在桌上的數斤黃金悉數取走,并且留下話來,這些都是你韓愈阿諛死人所得財物,不如給我老劉用來養家糊口。劉叉攜金,一走了之,門人朋友聞訊,義憤填膺,請求韓愈告官。對此,韓愈只是淡淡一笑,并沒有追究。沒有古仁人之心,或許很難如此放達的吧。
  心懷圣人之志,筆唱大道古聲,歷經熱烈、悲壯復歸平淡的一生,也許最適合韓愈的,是像孔子一樣,做老師、做學問,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高尚職業。畢竟他留下來的,還是儒家最為傳統的思想和道德文章。前不久,遇有好事者問我,現時的文風,有沒有矯揉造作的淺露之嫌?要不要再來一次文以明道的尚古回歸?這個問題我無法作答,但倘若韓愈在,一看便知。

網載 2013-09-10 21:24:05

[新一篇] 人品盈如月,有詩佛之譽的盛唐詩人

[舊一篇] 人面桃花相映紅,因美貌而引起戰爭的桃花夫人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