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情報系統的社會經濟效益評價初探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價值標準是書目情報系統評價的關鍵。本文通過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討論,提出以社會經濟效益作為書目情報系統的價值標準,試圖為書目情報系統的綜合評價提供理論依據。
  *           *            *
  書目情報系統的任何評價方法都必須有科學的理論依據。我們認為:書目情報的生產與服務應當用最小的勞動消耗或占用獲取最大的勞動收益,充分而有效地滿足社會需求,實現其價值。因此,效益成為衡量書目情報系統的價值標準。但系統追求什么樣的效益目標呢?這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一、關于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討論
  1、書目情報生產與服務的效益有間接的,也有直接的。 書目情報生產為社會增加了精神產品,社會書目情報活動的代價(或社會費用)即投入與書目情報活動的社會利益(或利潤)即產出之間的比例關系通常稱為“社會凈產值”,是衡量社會效益的基本但不是唯一的標志,因為它反映的只是生產的直接社會效益。于此同時,這種生產對于整個社會來說也是一種社會貢獻。各種書目情報產品進入文獻交流系統,對書目情報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不能立即表現出來,是間接的社會效益。我國的書目情報生產特別重視社會效益,如推薦書目的產生和發展就反映了書目情報在社會教育中的作用,由此書目的教育作用與學術作用也融為一體。書目數據庫的建立亦如此,如中央檔案館建立的“革命歷史檔案數據庫”既有直接也有間接的社會效益。
  書目情報生產的經濟效益中,產品投入市場獲得的利益可以用金錢來衡量,這種具有明顯經濟特征的效益是直接的。也即,書目情報生產的投入、消費一定數量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投資和勞動者數量比較明顯。然而,具體到每一個書目情報產品,其消耗很難以有標準的勞動時間,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多的產出。雖然一段時間內直接的經濟效益不明顯,但書目情報產品反復利用,這種持久作用無異于增大了產出,這部分的經濟效益是長遠的、間接的。
  書目情報服務具有“彈性”特征[1],其效益標準值得注意。 服務的社會效益表現在為讀者迅速及時地提供書目情報,節約了用戶的時間,這就使得書目情報服務在社會服務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為了滿足社會需求,必須將書目情報資金、人員、設備和產品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書目情報資源,服務在勞動者的勞動條件、福利待遇、職業培訓、智力結構等方面付出的代價所取得的為用戶省力省時的社會效益是直接的。而書目情報服務加速了文獻傳播,是文獻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通過這個渠道為知識生產、科學研究提供豐富的營養,這種社會效益是間接的。例如,中科院成都圖書館為配合三峽水利工程對環境生態影響的研究與論證,查詢了北京等地30多個單位的1000余種內部資料、1000多種期刊,英、德、日、俄15種檢索刊物,聯機檢索了DIALOG系統的4 個數據庫,收集到中外文資料1000多份, 外文文摘500 多條, 作題錄卡片5000余張[2],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優質的書目情報服務。 這項服務中為科研人員節約的勞動時間表現為直接社會效益,而它對于三峽工程建設的意義是現實的,與該工程的未來聯系起來其意義又是深遠的。
  經濟效益在書目情報服務中主要表現為有償服務,用戶使用書目情報資源以及書目情報人員為用戶服務所付出的勞動獲得的效益是直接的經濟效益,而通過服務,用戶獲得書目情報后,減少科研重復和經費浪費,特別是知識和信息被用戶吸收可以增加創造的機會并轉化為生產力,使文獻信息發揮巨大的經濟效益。用戶獲取書目情報的過程也是進行知識更新、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能的過程,這種投入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是有益的,但這種間接的經濟效益具有滯后性。
  2、書目情報系統的效益是其功能的反饋。效益是復雜的, 系統要在文獻信息交流系統中發揮自身功能,首先要注意社會效益,這是由文獻信息流和用戶需要對書目情報系統的影響決定的。從文獻信息流的角度,社會賦予書目情報系統以文獻信息流控制的使命,而這種控制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的基礎工程。書目情報系統從分析、設計到運行,其生命周期較長,不能立即發揮作用并收回成本,這就決定了書目情報系統不是經濟部門,不是只為了銷售而生產或為了利潤而服務,而是為一個國家、一種類型、一個學科、一種語言的文獻信息流控制付出相當代價。只要達到了控制目的,其社會效益是巨大的。從用戶需要的角度,用戶第一的觀念能促進社會效益的實現。
  然而,以社會效益為目標,導致在實際工作中片面強調社會效益而忽視經濟效益的弊端。表現在:(1)過份強調社會效益, 書目情報系統沒有經濟制約,為用戶服務通常是被動的。(2 )由于只強調社會效益,書目情報生產不看市場需要,大大影響了書目情報產品質量。 (3)強調社會效益,缺乏管理意識,導致書目情報資源的浪費,一些設備長期閑置,產品得不到推廣應用,僅僅表現為圖書館研究的成果而不是市場需要的工具。(4 )強調社會效益導致書目情報人員的積極性不能充分地發揮,服務沒有表現出直接的效益。(5)由于忽視經濟效益,系統重投入而輕產出,導致書目情報投資的浪費,這是片面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大弊端。
  在這方面,我國50年代以來有過深刻的教訓,一方面強調社會投入不夠;另一方面大量投入只獲得極小的效益;一方面強調為社會服務,另一方面又不能滿足用戶高質量服務需求。國家對于書目情報系統的投入是有限的,有限投入如何發揮作用,關鍵在于管理。80年代,我國書目情報系統還是靠補貼生存,書目情報生產的虧損較大。例如中科院系統編輯出版的13種基礎科學文摘刊物,每年每種期發行量最多2000冊,年虧損20多萬元。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1988年所編的《國外經濟文獻索引》等4種刊物,年補貼18萬元左右。 中國科技情報所原《國外科技資料館藏目錄》13個分冊,每種期發行量僅600多份, 年虧損27萬元左右,因無經費而全部停刊。國家專利局原有專利文獻檢索刊物45個分冊,年補貼達50萬元[3]。 版本圖書館《全國總書目》年度本僅印刷裝訂費9萬多,88年本僅售出1300冊。這些數據說明了什么? 是投入不足嗎?值得深思的問題是:發行量為什么少?書目文獻選題是否與市場需要一致?書目情報系統設計是否以社會市場調查為依據?書目情報產品是否投入了市場?傳遞和銷售的渠道是否暢通?為什么國外的同類系統能夠有效地運行?
  事實證明,片面強調社會效益是錯誤的,書目情報系統不能單純以社會效益為追求目標。
  3、書目情報系統運行以巨大投入為代價, 依靠國家有限投入是不夠的,只有引入市場,重視經濟效益,才能使書目情報系統依靠自身的力量而生存、運行。因此,經濟效益也應被當作書目情報系統的價值標準。
  當事物發展到一個極端后易于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國80年代中期書目情報系統正是處于這種“經濟效益熱”的狀況。在圖書館“以文補文、以企補文”的影響下,開展完全有償服務,甚至取消了社會需要的書目情報產品的生產,追求高利潤的物質產品生產與服務,幾乎改變了書目情報系統的性質,這是片面強調經濟效益的結果。
  片面強調經濟效益不利于書目情報系統社會效益的發揮,也不利于書目情報系統的發展。其弊端表現在:(1 )強調完全有償服務導致書目情報收費增長,增加用戶經濟負担,不利于書目情報傳播。(2 )生產中片面強調經濟效益導致一些投資少、見效快的產品大量生產,而投資大、見效慢、具有社會意義的產品生產甚至無人問津,例如普及性文摘雜志大力發展,而情報性文摘雜志卻紛紛停刊。(3 )追求利益會造成一些人或機構的短期行為,甚至出現不道德的蒙騙顧客、傳遞假信息的現象。(4 )追求利益使一些書目情報系統失去了對用戶進行思想教育的社會職能。顯然,衡量書目情報系統價值也不能以單純的經濟效益為標準。
  如何使這兩種效益統一起來呢?一般說來,把書目情報生產和消費區別于物質產品生產和消費是正確的。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價值取向首先要根據系統類型確定。不同機構與系統有不同職能,在社會占有不同位置。一些系統如政府書目情報系統主要是為政府決策提供服務,依靠財政投資,社會效益是主要的。而對于私營的書目情報系統如某些咨詢公司完全依靠書目情報市場而生存,其經濟效益當為主要標準。還有一些系統如公共書目情報系統雖然以滿足公眾需要為目標,但需要維持系統運行的收費,在這類系統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地位同等重要。
  在書目情報系統中是堅持收費服務還是堅持免費服務兩種方式代表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種價值取向。這種爭論的主要根源不在于效益的區分,而是把書目情報系統簡單化了。書目情報系統面向社會,收費或不收費與用戶的支付能力有關,担心用戶的支付能力會影響社會效益而主張免費服務或担心免費使系統運行困難而主張收費服務的觀點都只考慮到用戶或系統一個方面。全面考慮系統、用戶和市場是必要的,有支付能力的用戶比例以及用戶的支付能力正在提高。書目情報系統既要開展收費服務,也要開展免費服務,并將兩者結合起來,滿足不同用戶需要。
  5、有人認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兩個不同層次的概念, 不能相提并舉,主張效益分為服務效益和管理效益,前者指通過自身服務在社會上所產生的效果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效果,后者指投入與產出關系即合理使用人、財、物,是取得最佳效果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4]。 這種觀點雖然認識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矛盾的一面,卻沒有認識到兩者的辯證統一。其實,服務效益和管理效益不過是兩種效果,都是部分效益。以此為借鑒,書目情報系統應當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起來,強調整體效益的發揮。
      二、以社會經濟效益作為書目情報系統的價值標準
  書目情報系統的價值取向應是發揮整體效益,既包括經濟效益,也包括經濟效果,而且包括社會效益。效益是某種力量、做法或因素產生的結果和精神上或物質上所得到的好處,通常包括效果和利益兩個方面。由于知識的固有特點,使書目情報系統效益難以確定,可以考慮把系統追求的價值目標分解為具體的目標即效果。這種效果體現在書目情報生產與服務中,其書目情報人員的活動、用戶數量、用戶使用系統的情況都是可以具體測定和描述的。
  經濟效益和經濟效果是生產領域經濟學中有密切聯系的兩個重要概念。經濟效果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勞動耗費或占用與取得的勞動成果的比較。雖然經濟效益和經濟效果經常通用,但經濟效益比經濟效果的含義更廣泛,反映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并保證社會生產以盡可能少的活勞動與物化勞動消耗生產更多符合社會需要的產品。在社會效益無法測定的情況下,運用經濟效益概念,能使書目情報生產和服務目標更明確。
  廣義的經濟效益是比經濟效果或狹義經濟效益更廣泛更全面的概念范疇,稱為“社會經濟效益”,它不僅以成果為著眼點,反映成果與消耗或占用的關系,而且以社會需要為著眼點,反映成果滿足社會需要的程度;不僅進行量的比較,包括絕對生產量的比較,而且比較質的方面,包括規格品種的比較。這種把質和量結合起來的概念,《經濟學大辭海》說它是“使用價值效益與價值效益的統一,微觀經濟效益、中觀經濟效益與宏觀經濟效益的統一,近期經濟效益與長期經濟效益的統一,經濟效益、技術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5]。 由于社會經濟效益從經濟系統以外更大的社會系統出發,特別適用于非物質生產領域。書目情報系統所追求的整體效益正是這種效益,用公式表示為:
         產出  書目情報社會勞動成果
  社會經濟效益=──=─────────────
         投入 書目情報勞動耗費(或占用)
  這一公式反映的勞動耗費與社會勞動成果比較關系,既包括勞動成果與勞動消耗或占用的比較,與社會需要滿足程度的比較,還包括各種資源的利用情況(充分、合理、協調等),各種社會環境和影響分析、這種效益觀把經濟和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避免片面強調社會效益或片面強調經濟效益。
  書目情報系統以社會經濟效益作為價值標準能更好地體現書目情報生產與物質生產的區別,避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矛盾,具有理論上的意義,而且按照這一標準指導書目情報生產與服務實踐,能把書目情報系統的資源開發與功能、社會意義統一起來,取得經濟上和社會上的雙重效果,更具有實踐意義。
  社會經濟效益在書目情報系統中的實現有以下途徑:
  1、把質量放在首位。書目情報系統必須優質生產,優質服務, 生產不僅要達到市場需要的一定的數量,更重要的是產品質量。為經濟利益生產不合格產品將失去信譽,追求短期經濟效益是不可取的。要為用戶提供最有使用價值的文獻信息,使用戶以最少的時間和花費獲得適合自己的最有價值的知識和信息。服務不能停留在檢索和咨詢本身,更重要的是注意用戶反饋,提供檢索和咨詢后服務。
  2、正確對待生產和服務的關系,以服務促生產。 書目情報生產與服務在系統中不能截然分開,生產是為了服務,其效益要通過服務表現出來;服務不單純是提供產品,更重要的是對產品進行二次開發和利用,甚至為用戶編寫專題資料、研究報告,是開發性質的生產。在這個過程中特別要重視市場需要和時效性,產品要及時推廣和銷售,服務既要有重點,也要照顧一般。
  3、重視書目情報人員和用戶素質的提高。 整體效益發揮離不開人的素質因素,書目情報人員的素質提高與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提高有極大的關系,用戶素質提高對于書目情報意識、書目情報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利,提供的知識和信息被用戶吸收得愈多,創造的價值愈大,系統的間接效益愈高。
  4、全方位地開發和利用書目情報資源, 實現書目情報資源的合理布局,數據庫建設要根據學科發展和市場需要。一方面利用國外現有的數據庫,另一方面也要開發自己有特色的數據庫。技術開發注意硬件和軟件的合理配置,人才布局注意優化組合并吸收各學科專家參與書目情報活動。
  5、制定書目情報政策,加強書目情報系統管理。 政策的方向性對提高社會經濟效益有很大影響,要制定符合國情、系統發展規律和市場需要,能適應一個時期發展的有利于提高國家、集體和個人從事書目情報活動積極性的政策。通過政策改善系統管理體制,克服過去的行政管理,國家投資管理中的弊端,實行多種管理手段,多種運行機制,包括:(1)行政機制,通過行政干預、政策引導、 計劃協調和宏觀調控等手段指導生產和服務;(2)市場機制, 市場導向調節產品結構和資源配置;(3)經營管理機制,如承包責任制、 實行責權利相結合和按勞分配原則,使各類書目情報機構成為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在市場競爭中發揮作用。此外建立按產品生產規律性活動的產品生產機制和有利于人才成長的人才流動機制。
  6、加強市場經營,堅持“適當利益”。 書目情報系統要獲得社會經濟效益,既要在市場中通過經營使之生存和發展,同時又要以消費者利益為最高利益,即以創造社會效益為實現經濟效益的前提的經營機制,自身獲得適當的利益。在書目情報市場中,書目情報系統的社會經濟效益有不同的表現,可分為兩種性質:社會公益服務繼續維持事業性質,爭取國家財政穩定和不斷增長的支持,不以贏利為目的,國家投資額與有償服務收入比例以3∶1較為合理。科技和經濟咨詢服務進入經濟主戰場,爭取一定的利益,按照社會和個人共同占有咨詢經濟效益的原則,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的利益分配比例可確定為2∶5∶3[7]。國有機構實力雄厚,要以社會公益服務為己任,并靈活地開展科技經濟服務;民辦機構則把力量集中于書目情報產品經營和科技、經濟咨詢的有償服務,推進書目情報產業化。
  注釋:
  [1]柯平,馬芝蓓. 書目情報服務經濟效益探討, 圖書與情報,1994(1)
  [2]喬好勤. 新時期中國目錄工作的主要成就與問題:目錄工作組織管理研究報告之二,圖書情報論壇,1992(4)
  [3]同[2]
  [4]黃俊貴.關于圖書館改革若干問題的探討.圖書館論壇, 1992(4)
  [5]張躍慶,張念宏.經濟學大辭海.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
  [7]喬雙定,王安君等著.咨詢經濟學.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0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信息管理系
                 郵編:450052
                 收稿日期:1995.4.15
                 責編:張欣毅*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銀川8-11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柯平19961996 作者:圖書館理論與實踐銀川8-11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柯平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33:05

[新一篇] 也談文件運動理論中的幾個基本概念

[舊一篇] 云南省學生親社會傾向發展趨勢及對學校適應的預測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