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出版社“資金進入”問題的若干思考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所謂“資金進入”是指出版社從目前資金不足、運轉不靈的現狀出發,通過各種途徑吸納社外資金進入出版業,在風險共担,利益共享的基礎上“借船出海”,走“大投入”“大產出”、合作發展的路子,增強自身實力。“資金進入”應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國內行業外資金,包括國有、民營、個體等;二是境外資金,也包括我國的港、澳、臺等。所謂“進入”一是對出版項目的“進入”;二是對出版社的“進入”。
  近幾年來,許多出版社都在積極探索,通過各種不同渠道尋求合作,也有了一些好的做法,但由于種種原因步履艱難,發展很不理想。本文試從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方面談些粗淺的看法。
   一、存在的問題
  我國對出版社的管理和出版社內部的管理,是長期以來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總量控制、專業分工、行業主管等,這種模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尤其是加入WTO后,就顯得很不適應。出版社從資本運作上來看,與一般的商品生產企業并無區別,只不過是生產文化商品的特殊生產者,必須符合生產、流通、消費的一般規律。
  1.政策不明,體制不順。借別人的錢,合作干事,互惠互利是眾人皆知的好事,但在出版社卻不容易。到目前為止,對能否把社外資金引入出版經營,參與出版社的發展,一直沒有十分明確的政策。也由于政策上的不明晰,許多出版社不敢引進,膽子大的也只是“只干不說”。
  2.觀念陳舊,機制不活。不論是出版主管部門或出版社的經營者,往往過分強調出版的社會職能,沒能從商品生產的規律出發,認為放開了,就管不住了,宣傳陣地作用會弱化,造成對出版管理的隨意性較大,依法管理、規范運作明顯不足,出版社有時無所適從;出書范圍的劃定,選題層層審批,想做的項目不是掌握在出版社這個生產經營者手中;本來是自己的好項目,有時主管部門硬要拿給符合“范圍”的出版社,令人尷尬;融資困難重重,“資金”不敢進入。加上條塊分割,地方保護,也必然會給“資金進入”帶來困難。
  3.險大利薄,信心不足。圖書生產是個點多線長,風險大,利潤不豐的特殊行業。從全國來看,圖書利潤又過分集中在教材上,一般圖書利潤很薄。因此,出版社熱衷于搶占教材、教輔市場,持續多年的“教輔大戰”就足以說明問題。而新華書店也主要是靠發行教材、教輔來“維護生計”,對一般圖書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加上回款周期長,拖欠款嚴重。這種現狀嚴重影響了“投資者”的積極性。
  4.渠道不暢,盜版猖獗。我國圖書發行主要依靠新華書店系統,2000年新華書店系統銷售數量占全行業的96.37%,而且發行網點達13353處,遍及我國城鄉,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近幾年該系統退貨大量增加,拖欠款現象普遍。民營渠道存在不少“人去樓空”現象。尤其是市場環境的不規范,好銷的書被盜版,滯銷的書又壓庫,使出版社庫存逐年加大。上述現象的出現,占壓了出版社大量資金,要尋求社外資金來“解套”就不那么容易了。
  5.存有顧慮,力度不夠。從主管部門的角度來看,如果行業外資金大量進入出版業,表面上看是項目合作,但如果涉及面大,程度加深,搞不好就會失控,決策權掌握在投資者手里,很可能會違規操作,不能很好地發揮出版社的社會職能和宣傳陣地的作用。從出版社的角度來看,由于專業分工和出版管理中的變數較大,投資者參與的大項目,好項目,若選題批不下來,投資者不滿意,甚至要撤資,顧慮重重,缺乏吸引力,因此,“資金進入”的力度明顯不夠。
   二、出路與對策
  出版社的發展與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從時間上來說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國出版業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我們必須正視這種現實。因此,既要有積極的態度,敢闖、敢試,又要注意節奏,不可一哄而上,盲目推進。
  1.明確定位,放開搞活。出版社是特殊的商品生產企業,除具有一般企業的特點外,又具較強的社會性,同時又是黨的宣傳陣地。但這種鮮明的特性與用市場化的手段來經營出版社是不矛盾的。如同外貿進出口企業的經營一樣,哪些東西可以做,哪些東西不可以做,都規定得十分明確。這類企業經營也會受到政策的影響,但這絲毫不會改變它們經營的性質。出版社也是如此,決不是說把出版社當作企業了,圖書市場就混亂了,“資金進入”了,出版社的性質就發生了根本變化。外貿進出口企業不可能進出口毒品,出版社引進了外資也不會出版國家明令禁止的出版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對加入WTO后的新環境,出版業的管理部門和出版社自身都必須把出版當作產業來發展,把出版社當作經營實體來看待,進行依法管理,依法經營。因此,明確定位,制定相關產業政策就顯得尤為重要。從“資金進入”上來講。一是行政主管部門要解放思想,要實事求是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加快制定關于引進社外資金進入出版行業的產業政策,為出版社提供政策支持。特別是應從中國出版的現狀出發,聯合有關部門頒布稅收、貸款等優惠政策,在加入WTO后的合理保護期間內,鼓勵民族出版業的發展。二是出版社也應大膽探索,勇于實踐,爭取社外資金更多地參與出版,為今后的發展提供經驗。
  2.主動出擊,廣泛合作。出版社是圖書市場的生產者和經營者,也是圖書市場的主體,能否健康發展,對出版產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資金進入”出版社是政策性很強的事情,在目前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出版社應堅持“主動出擊、大膽推進、穩步發展、分層推進”的原則,可以先從項目合作入手,逐步過渡到全面合作。一是利用外資合作開發教材、教輔圖書。應把重點放在幼兒教育、環境保護、法制教育、傳統教育等圖書項目上。例如,我國的幼兒英語和職業技能教育較為落后,出版社可以與國外或香港地區的出版教育機構合作,聯合投資共同開發市場。二是與國外專業培訓機構合作。通過出版教材,聯合培訓,共同開發國外資格認證工作。三是與印刷廠合作。由印刷廠出印刷費,出版社編校,聯合投資,規模經營,共同收益。四是與地方政府和企業合作。共同投資一些資金占有量大,銷售周期長但市場潛力大的項目,如電子圖書、網絡出版等。五是與發行商合作。聯合投資,發行暢銷書、電子出版物等,這樣既可以擴大發行量,也能在一定時間內防止盜版。在此基礎上,“資金進入”可以向廣度和深度方向發展。①建立股份制的圖書發行銷售連鎖經營公司。這類公司的建立可以首先在某一地區展開,與當地新華書店形成互補,走專業化和特色經營的路子。②成立以出版社控股的印刷和紙張批銷企業。利用社外資金優勢和出版社的出版資源優勢,形成合力。③引進外資建立出版網站,使傳統出版與現代媒體結合,用新技術、新媒介置換傳統產業。④與國外出版機構聯合辦社。加入WTO后,外國出版機構可能以兩種方式進入中國。一是獨立成立出版機構,以高薪挖走我國出版社高素質人才,依靠資金優勢參與競爭。二是與中國的出版社合作,參股經營。這樣,既可以利用中國出版社的人才、資源優勢,又可以達到“進入”的目的。外國資金的進入,必然要求參與出版和經營活動,這就迫使我們要出臺相應的監管法規。
  3.資產重組,產權多元。在利益共享,風險共担基礎上,伴隨著“資金進入”和合作的進一步加深,必然會帶來出版社的大變革,出版社間的分化、兼并、重組也不可避免。一是專業類的出版社會異軍突起,經營規模和市場份額將迅速擴張,形成規模巨大、人才聚集的出版集團。二是全國性的出版集團也會利用其資金和人才優勢,不斷在全國各地或設立分社,或兼并當地出版機構。三是資金雄厚的國內外企業,會通過收購經營狀況不佳的出版社來參與出版。如國內外的影視集團、報業集團、出版集團等。四是地方出版社也會利用自身的優勢,大量引進資金和人才,通過各種途徑發展自己,走上聯合發展的路子。就出版社而言,為了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只要有利于自身的發展,只要在國家法規允許的范圍內,不論是我方控股,還是合作經營、獨資經營,屆時出版社將必然走上產權主體多元化的路子。
  加入WTO后的中國出版,將是挑戰與機遇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的時代。我們既要積極思考,又要冷靜面對。因此,對許多問題的大膽試驗,就顯得十分迫切。
中國出版京28~29Z1出版工作張合運20022002張合運 海天出版社 作者:中國出版京28~29Z1出版工作張合運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1:33:50

[新一篇] 關于出版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思考

[舊一篇] 關于出版集團改組改制問題的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