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養氣——李建永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簡體     傳統

轉眼年屆不惑。日月逝于上,體貌衰于下,但是“野孩子”的脾氣未改,只喜歡讀書的“積習”亦未改——恐怕今生今世也改不掉了。只是在讀書之余,腦子里時不時地冒出“讀書窨有什么作用”之類的問題。

說讀書是為了升學,為了獲得知識,為了提高修養,為了改變命運,為了作官,為了就業,為了成名報家,為了報效祖國,等等,均無不可。但我覺得,最根本的一條是,讀書可以養氣。

人有三寶精氣神,腹有詩書氣自華。讀不同的書,可以養不同的氣。豪氣,靈氣,平和之氣,浩然之氣,可以養也;邪氣,戾氣,酸腐之氣,陰陽怪氣,亦可養也。讀書于人,就像吃飯喝水一樣不可或缺,我們可以從書本汲取無盡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氣,汲取一種激蕩在我們的血管、充盈于我們的周身,又從我們的每一個毛孔里散發出來的氣。同時,讀書也要像吃飯那樣,吃各種蔬果和五谷雜糧,攝取多種營養——閱讀各式各樣的書,汲取各種各樣的氣,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調。不過,血氣方剛的少男少女,不僅要雜學旁收,大量讀書,還要有目標、有選擇地讀書,吸取精華,剔除糟粕,讀天下好書,養人間正氣。就像孟夫子說的那樣: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也!

如果說讀書是養氣,是輸入,那么寫作則釋放,是輸出。作者把氣注入文章,讀者又通過讀書,感受到文章的氣,吸取了文章的氣。你我常說的“回腸蕩氣”,不正是說一種讀書的經驗,不就是說文氣在我們的胸腹之間流轉激蕩嗎?是什么樣的人,讀了什么樣的書,便會寫出什么樣的文章來。氣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風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謂韓如潮、蘇如海、柳如泉、歐如瀾,便是韓柳歐蘇四大文豪的稟賦、氣質、學養之差異,貫透于文章中的具體表現。

曹丕說“文以氣為主”。韓愈也強調“氣盛言宜”——就是說,寫文章的人,只要氣足人,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所謂“氣”者,分為兩個層面,先天為稟賦(本氣),后天為學養(養氣)。自身氣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書拿住。故世上多有食書不化的“兩腳書櫥”。而自身氣足的人,不僅讀書可以養氣,而且善于融會,善于吐納,作文時自然就會“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也。正因為如此,“野孩子”們的身上雖有俠氣、野氣和不馴之氣,可是經過書卷氣的浸染,其筆下之文,便多有殺氣、霸氣和蓬勃之氣,別有手眼,異光燦爛,爽!

人雖有先天的稟賦、氣質上的差異,然而讀書可以養氣,則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莊子在《逍遙游》中說過,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讀書不足,養氣不夠,寫起文章來只有出的氣,沒有入的氣,就像游泳的人不會換氣,用不了半個時辰,便三魂蕩蕩,七魄悠悠,蹬小腿翻白眼,簡直像個垂死掙扎的癟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讀書多,養氣厚,厚積而薄發。那手筆,真叫個:

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

選自《新華文摘》2001年第12期,有刪節)


李建永 2011-02-23 04:58:31

[新一篇] 閑話經營人生

[舊一篇] 老婆出軌后老公十大表現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