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農民收入 開拓農村市場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F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21(2001)01-0011-03
  我國是一個農村人口占多數的農業大國,大約70%左右的人口在農村,農民是最大的消費群體,但目前農村商品零售額僅占全社會商品零售額的40%,由此推斷,農村市場蘊涵著巨大的消費潛力。但是,冷靜地分析影響我國農村市場需求的諸多因素,我們不難發現,現階段我國農民的收入水平變動趨勢和結構特征,使農村市場需求的擴張極其國難。因此要增加農民收入,不斷擴張農村市場需求,將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同時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購買力,啟動農村這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擴大內需,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更是當務之急。
  一、對增加農民收入的思考
  存在的問題:農民收入水平低
  農民收入水平相對較低是開拓農村消費市場的最大障礙。雖然改革開放以來農民收入有大幅度增長,但是這種增長的速度近幾年來明顯放慢,且農民收入增加的渠道也逐漸減少,在計算收入中實物所占的比重過大,現金收入明顯降低。農村居民收入低而且增長乏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農業生產率低下,且農產品轉化加工率低。一方面,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還處于傳統農業階段,生產效率相當低下,生產成本高,致使農產品價格高于國際市場價格,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農產品漲價空間也大大縮小。另一方面,我國農產品進行深加工的比率過低,質量普遍不高,很多地方盡管豐收,但豐收后的產品大多品質低劣,致使銷售困難,即使銷售出去,效益也不高。
  2.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居高難降。近幾年來的市場價格一降再降,然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卻一路攀升,農業生產成本上漲幅度接近甚至有的超出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幅度,結果農民收益的增加空間越來越小,最終,農產品價格上漲所帶來的好處全部填進了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黑洞里。這樣不僅影響農民增收,而且打消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3.農民負担日益加重。農村中各種名目的收費層出不窮,各種亂攤派現象數不勝數,這也是造成農民收入減少的一個直接原因。
  4.鄉鎮企業效益日漸低下。80年代中期以后,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成為支持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主要動力。但近年來受宏觀經濟影響,中低檔產品市場漸趨飽和,加上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鄉鎮企業產品出口產生不利影響,鄉鎮企業發展的速度明顯放慢、甚至出現停滯、倒退,效益下降,使農民收入降低。
  問題的解決:農民收入增長途徑
  1.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農業產業化是我國農村改革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它可以實現產品的多次增值,提高效益,主要是著力構建“產業型”經濟模式,重建農業企業集團,最大限度地優化生產要素的組合,有計劃有重點地圍繞本地主導產業資源建設一批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大的加工業,走良性循環道路。農業產業化可以有效地消化農村剩余勞動力,把農業生產各環節結合起來,使農產品向深、精加工發展。
  2.深入貫徹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科技興農就是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廣泛實施高新技術成果,加大農業的科技投入。通過實施農業高新技術,達到合理利用農業資源,提高農業的產出效益,改善農產品的品質,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增加農民收益。
  3.拓寬非農收入途徑。非農收入是農民在農業產業化以外的其它產業和部門獲得勞務收入的途徑。我國政府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把農林水利、交通運輸、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環境保護項目及住房建設等項目確定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這就為農民的非農收入提供了廣闊的外部環境。
  二、對開拓農村市場的思考
  存在的問題:開拓農村市場的難處
  近些年來,政府部門在啟動和開拓農村市場上下了不少功夫,但總體看,還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分析開拓農村市場的障礙和制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從改革開放20年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的總體情況來看,1989——1991年是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長的第一個振蕩低谷,年均僅增長4.6%,增幅回落了4.4個百分點;1998年人均純收入比1997年增長4.3%,再次回落0.3個百分點。考慮到國內市場需求整體不旺,農產品市場銷售環境不佳,產品結構調整短期內難以奏效,中國加入WTO后將面臨國外低價農產品的沖擊等因素,近期內要實現農民收入增加有很大困難。
  2.農村消費環境欠佳。由于農村居民住地分布廣泛,難以形成集中規模。一般商家很難有如此實力向農村進軍,而且由于農村的基礎設施落后,特別是電力、自來水等供應不到位,制約了耐用家電在農村的普及率。同時交通公路設施和其它諸如電信設施嚴重滯后于城市,企業的產品不能送達廣大農村,農民也不能購買到他們所需要的產品,一些潛在的購買力也難以實現。
  3.適農產品有效供給不足。農村消費需求和習慣與城市有巨大的差異。多數企業在新產品開發和推廣上,一直以城市居民的需求為主,較少考慮農民的需求。甚至有的商家認為農民只喜歡便宜貨,于是將大量過時商品推到農村市場,造成商品積壓。另一方面是農民需求的耐用品的功能、款式、規格與城市協同,然而農村居民總體較低的文化層次與不少現代家庭較多科技含量的矛盾,使得部分有購買能力的潛在消費者對使用方法復雜的商品望而卻步,影響農村購買力的實現。
  4.農民消費觀念的相對滯后性。受長期形成的節儉觀念影響,農民消費行為仿效心理較重。中老年消費群體對購房和購買大件耐用品需求平談。據調查只有8.6%的農戶對現有落后的家電設備有淘汰更新的欲望。農民購買商品最關心的是價格合理實惠,對品牌和售后服務要求不強烈。
  5.流通組織不健全。目前,在農村市場流通中,國有商業日趨萎縮,基本被個體經營所替代,而個體商業在很多方面存在局限性和盲目性。同時一些坑農、害農現象時有發生,各種假冒偽劣產品在農村市場盛行。這些嚴重破壞了農村市場正常的經營秩序。
  問題的解決:開拓農村市場應采取的對策
  針對以上開拓農村市場所要面對的問題,我們應采取相應的對策。
  1.想方設法增加農民收入,這是啟動農村消費市場的最根本所在。首先要圍繞市場需求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大力發展特色主導產業。其次,要突破機制制約,引導更多的農民進入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為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提供配套服務。
  2.提高農民的購買力水平。這里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城市的商業企業要調整市場定位,把經營觸角伸向農村;二是破除地方保護主義,為向農村延伸提供支持。目前,農村市場大部分是個體商販從事經營活動,國營企業、供銷合作社處于半癱瘓狀態,農民手里有錢也買不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因此,從整體上活躍農村市場,應積極推進農村流通體制的改革。
  3.切實減輕農民負担。應盡快精減縣鄉機構,降低農民的供養比例,徹底消除那些人浮于事的現象。要真正落實中央、國務院關于減輕農民負担的一系列決定和政策,減少稅種和收費項目,取消農業附加費、鄉企管理費。同時,要加快立法,加強干群的法制觀念。
  4.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落后,各級政府要逐年加大投入,加強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整頓農村電價,降低收費,為家電設備進入農村創造條件。企業要加強售后服務,完善農村維修網絡,為農村消費者解除后顧之憂。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力度,堅決杜絕各種假冒偽劣商品,嚴禁坑農、害農、騙農,依法保護農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三、增加農民收入與開拓農村市場的分析結論
  農民收入水平過低及其增長減緩的趨勢是當前農村市場需求擴張的最大制約因素,通過增加農民收入來擴大農村市場需求的所有措施只能作為擴大內需的中長期政策,在短期內難以發揮啟動國內需求的作用。所以,短期內在面臨收入約束的情況下,要擴大農村市場的需求,必須切實引導企業生產符合農村實際和農民需要的各種生產要素和消費資料,改進銷售方式,加強售后服務,從而使供求有效銜接起來,解決部分農民有錢不敢花,不能花的問題。
  要充分認識增加農民收入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各級政府應轉變觀念、開拓思路,不斷拓寬農民增收的途徑,從而啟動巨大的農村市場,擴大內需,拉動經濟的增長。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11~13F51商貿經濟朱權/張裕祿20012001朱權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社會科學系,教師;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密山 158308; 張裕祿,海倫師范學校團委,干部。 海倫師范學校 海倫 158308 作者:《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11~13F51商貿經濟朱權/張裕祿20012001

網載 2013-09-10 21:34:52

[新一篇] 基督教與西方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

[舊一篇] 增加農民收入的基本思路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