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素質與心理咨詢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心理咨詢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當前的大學生心理咨詢中,許多高校已取得明顯成效;有些高校仍得不到學生的信任和支持,收不到應有的效果。心理咨詢成效高低,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一個根本的因素就是對學生心理素質狀況以及發展態勢的把握程度。本文結合大學生心理咨詢的實際,就當前大學生心理素質存在的問題及心理咨詢工作必須注意的幾個原則,談幾個個人的看法。
  一、衡量大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標準問題
  大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高低,是否有衡量的標準?在這個問題上,人們的認識尚不一致。因為,心理素質水平,不像測量身體素質(如測量血壓、體重、身高等)那樣,有具體的、客觀的指標。我們認為,事實上,大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衡量標準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在于我們如何去把握它,進行綜合分析。從總體上把握大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衡量標準。具體地說,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個體的心理發展是否符合其相應的心理年齡特征。大學生心理年齡特征是指在一定教育條件下,青年中、晚期這一年齡階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心理特征。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的年齡一般屬于青年中期(17、18-21、22歲),有的稍大些,屬于青年晚期。有人認為,青年期始于青春發育,止于心理成熟。大學生是生理上的成人,心理上的準成人。他們總的心理特征是正在走向成熟而未完全成熟,在思想、觀念、行動上有較大的可塑性。當然,也有較為穩定的方面。在思維、自我意識、社會化等方面,其認識、情感、言行應該符合他的年齡特征,才是心理素質穩定的表現。
  2.能否堅持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在各種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也只有通過具體的活動才能表現出來。根據一項比較權威的統計,1986年至1996年,北京市16所高校中因精神疾病休學的人數占因病休學總人數的37.9%,因精神疾病退學的人數占因病總退學人數的64.4%。大量資料表明,在其他地區,因心理問題不能堅持正常學習和生活而休學或退學的學生人數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3.有無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否與社會協調一致。一個大學生,如果長期不與人交往,以自我為中心,被排斥在友誼之外,那么,就應該考慮他的心理素質是否過于低下,心理是否不健康;心理素質高的學生,應能和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認識和了解社會,主動適應社會。新生一般都有一個適應的問題。但是,如果一年過去了,還不能適應大學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差,這與心理素質低就有較大的關系。
  4.有沒有完整的人格。健康的人格特征是有機統一的,穩定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所想、所說、所做是一致的;如果一個大學生具有某些特征,一般就可以預見他在某種情況下將怎樣行動。如果他的行為表現有反常性,則說明他的人格不完整,他的心理素質是低下的,甚至可能造成精神疾病。這種行為表現互相矛盾的現象在一些高校的學生中是時常見到的。而心理素質高的學生都有相對穩定的人生觀和信念,并能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理想、目標和行動統一起來。
  二、大學生在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從總體上看是比較好的,存在的問題也不可忽視。綜觀大量的大學生心理調查的統計資料,在當前的大學中,存在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等心理衛生問題的,大約占大學生總數的20%.
  大學生在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
  1.學習上的心理障礙。(1)新生學習適應的問題。不少在中學是學校的“尖子”,進入大學之后,發現“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在心理上產生巨大的落差和壓力;此外,在學習方法上也有一個適應的問題。(2)學習目標迷失,動力不足,興趣低下。也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存在有專業思想上的問題。
  2.人際關系上的心理障礙。與中學生相比,大學生的交往更加復雜,更加廣泛。他們開始嘗試獨立的人際交往,試圖發展交往能力。而且,交往能力成為大學生心目中衡量個人能力的一項重要標準。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常因自信受挫而陷入苦悶、焦慮、煩惱、恐懼,產生心理障礙。
  3.性與戀愛方面的心理障礙。青年中期,是戀愛的季節。但是,由于大學生自我調節、自我控制的能力還不強,對他們來說,性與戀愛的問題不容易處理好,由此而產生的心理問題也不少,如對性關系認識的偏常,對失戀挫折的耐受力差,等等。
  4.與自我意識有關的心理障礙。①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大學生容易把未來設計得很完美,與“理想自我”的實現有距離,多數大學生能較好地處理這一矛盾。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就會產生心理問題。有些大學生出現消沉、苦悶、抑郁、冷漠的心態,甚至出現自殺的企圖。②自我價值是青年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目標。在學期間,大學生需要完成職業選擇,形成理想、目標,確立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些大學生面臨多元化的價值觀時,不能找到自己的坐標,無所適從,茫然失措,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命的存在感,使自己陷入苦悶、絕望的境地。他們的心理障礙就可能發展為一些心理疾病。例如,神經癥。該病主要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在大學生中,發病率最高的主要是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神經衰弱等。個別的還會引發精神分裂癥。身心疾病原因是心理上的,癥狀表現為生理的。在大學生中,常產生偏頭疼、內分泌失調、潰湯病等一些身心疾病。
  綜上所述,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問題,主要是認識和適應的問題。形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校園之外的原因,也有校園內部的原因,如環境的變化引起心理的不適應,知識質量觀的誤導,不健康校園文化的影響,等等。這些外部因素都是通過大學生內部的心理因素而起作用的。大學階段,是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的高發期。有的學者對幾個大城市的在校學生進行調查,發現有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小學生約為13%,初中生約為15%,高中生約為19%,大學生約為25%(鄭日昌,1996)。這些數據表明了一個趨勢:學生隨著年級的增長,其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也在增加。針對產生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進行心理咨詢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教育,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防治心理疾病,是大學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
  三、大學生心理咨詢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1.既要面向全體學生,也要對特殊群體予以“心理關照”。大學生心理咨詢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每一個大學生,都可以成為心理咨詢活動的來訪者。大連市對14所高等學校的44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是81%的學生呼吁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在實際中,有一些存在一定程度心理障礙的大學生卻不愿意去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認為到心理咨詢中心去是沒有面子的事。必須設法改變這種觀念。另一方面,心理咨詢在進行心理指導和幫助的同時,對于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特別是存在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的學生應該投入更多的“心理關照”;對于大學階段的一些關節點(如新生入學適應、畢業前的擇業指導),更應多加關懷;對于優秀生,要多加心理指導,跟蹤研究,特別培訓等。
  2.正確處理指導者與來訪者的關系。在心理咨詢的早期,把來咨詢的人叫做患者,現來訪者這一中性的叫法則被大家所接受,因為,心理咨詢的對象擴大了,科學性也在不斷地提高。心理咨詢的實踐表明,做好心理咨詢的關鍵在于能否建立與來訪者之間相互的信任關系。這是一切心理咨詢工作成功的基礎。有人說,做心理咨詢工作,要與來訪者交朋友,也就是有朋友間的那種信任關系。有的來訪者這個心理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又產生了,因此,這種信任關系是長期的。在心理咨詢工作中,沒有一個指導者敢于宣稱他的每一次咨詢活動都是成功的。成功與否,除取決于指導者的能力外,還取決于來訪者家庭以及生活中重要的人的支持,取決于來訪者的能力與動機,特別是來訪者的信任。當然,與來訪者之間建立的朋友關系,應維持在客觀的咨詢(或治療)關系的界限之內。如何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只要符合心理咨詢活動規律,都可以嘗試,并在嘗試中不斷完善。這里必須強調保密原則。對來訪者的有關資料、病歷必須保密;記錄、錄音要征得來訪者的同意;只有在專業需要的情況下才可與其他專業人員討論來訪者的案例。如需采用案例進行教學、科研(寫作),應隱去那些可能據以辯認出來訪者的有關信息。為來訪者保密,這是與來訪者建立良好關系的關鍵,也是心理咨詢工作者應具備的職業準則。
  3.正確處理大學生心理測量與心理咨詢的關系。要進行有效的心理咨詢,必須首先了解來訪者的心理狀態,對來訪者的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與診斷。心理測量是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不少已開展心理咨詢工作的高等學校并未取得預期的成效,原因之一就是停留在一般的交談,很少借助于心理測量的手段,或者不恰當地運用了這一手段。心理測量,除用些儀器之外(有些儀器兼有治療的作用,如生物反饋儀),主要是用心理量表進行測試。所用量表要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有人連起碼的心理學常識都沒有,為了賺錢或其他不恰當的目的,拿幾個別人的量表,東拼西湊,很難讓人放心;有人故弄玄虛,照搬照套外國的東西,也很難有什么效果。有了適當的量表,要進行心理測量,還要接受專業訓練,具備專業資格。中國心理學會與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制定的《衛生系統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工作者條例》對進行心理測量的資格作了具體的規定。當然,心理測量只是一個手段,只能為心理咨詢提供一些依據和參考。要提高心理測量與心理咨詢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必須有法律上的保證。因此,在我國進行心理咨詢不僅講究科學更要有立法的必要,保證心理咨詢的良好聲譽。
《建材高教理論與實踐》武漢31~32G4高等教育林金輝20012001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狀況及發展態勢的把握,是決定大學生心理咨詢成效判定的根本因素之一。本文提出衡量大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主要標準,進而提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有:1.學習上的心理障礙;2.人際關系上的心理障礙;3.性與戀愛的心理障礙;4.與自我意識有關的心理障礙;這些問題可能由神經癥及其他身心疾病產生。心理咨詢是重要途徑之一。要提高心理咨詢的成效,必須在全面把握大學心理素質狀況和發展態勢的基礎上,處理如下關系:1.既要面向全體,也要對特殊群體予以“心理關照”;2.指導者與來訪者的關系;3.心理測量與心理咨詢的關系。大學生/心理素質/標準/問題/心理咨詢林金輝 廈門大學 作者:《建材高教理論與實踐》武漢31~32G4高等教育林金輝20012001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狀況及發展態勢的把握,是決定大學生心理咨詢成效判定的根本因素之一。本文提出衡量大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主要標準,進而提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有:1.學習上的心理障礙;2.人際關系上的心理障礙;3.性與戀愛的心理障礙;4.與自我意識有關的心理障礙;這些問題可能由神經癥及其他身心疾病產生。心理咨詢是重要途徑之一。要提高心理咨詢的成效,必須在全面把握大學心理素質狀況和發展態勢的基礎上,處理如下關系:1.既要面向全體,也要對特殊群體予以“心理關照”;2.指導者與來訪者的關系;3.心理測量與心理咨詢的關系。大學生/心理素質/標準/問題/心理咨詢

網載 2013-09-10 21:34:59

[新一篇] 大學文藝學的學科反思

[舊一篇] 大學社會批判精神的源泉及當代境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