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字筆畫規范芻議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國家語委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 費錦昌)
  Abstract The stokes of modern Chinese characters call for a higherlevel of stan-dardization.The current problems are approached from five aspects:the types of the strokes,naming,classification,combination and deformation,and the order of writing.The author presents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語言文字規范工作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規范標準科學性的高下。
  中國的現代漢字字形規范工作,在這四五十年間,經過幾代語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信息社會的漢字學習和使用,呼喚著更高的規范水平,歸拢、梳理、研究、解決現存的不足,進一步提高現代漢字規范化的水準,無論對于對外漢字教學,還是對于一般的識字教學以及漢字的書寫、漢字的檢索、漢字漢語的計算機處理等都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僅就現代漢字筆畫的進一步規范問題,提出初步建議,供大家討論。
   一 筆畫的種類
  筆畫是組成現代漢字字形的最小單位。現代漢字的筆畫到底有多少種?這是現代漢字最基本的問題。無論是用于對內還是對外漢字教學的課本,在交代了漢字的概況以后,第一課的內容就會涉及這個問題。遺憾的是,現代漢字筆畫的分類至今還不統一。我們從眾多著述中選出四種作了一個小小的統計。其中,傅永和的《漢字結構和構造成分的基礎研究》(簡稱《研究》)[①]可看作主管語文工作部門的代表,張靜賢的《現代漢字教程》(簡稱《教程》)[②]和李大遂的《簡明實用漢字學》(簡稱《簡明》)[③]可以看作是對外漢語教學部門的代表,胡裕樹的《現代漢語》(簡稱《現漢》)[④]則是高等院校“現代漢語”教材的權威著作。表一是他們四家的現代漢字筆畫和名稱對照表(見下頁)。由表一可知,四家所定的類別和名稱不盡一致。
  (附圖 h17i12.JPG
  《研究》把現代漢字筆畫分為兩大類:平筆筆形6種和折筆筆形23種,折筆筆形又分為單折筆12種和復折筆11種,共計29種。《教程》分為基本筆形6種,派生筆形25種,共計31種。《簡明》分為基本筆畫8種和變體筆畫27種,共計35種。《現漢》分為主要筆形8種和變化筆形25種,共計33種。
  現代漢字的基本筆畫,《研究》和《教程》相同,都是6種;《簡明》和《現漢》一致,都是8種。二者的表面差別在“折()”和“鉤()”。深層區別在于分類的著眼點不完全相同。《研究》和《教程》著眼于現代漢字筆畫形狀的成因,認為其他筆形都是由6種筆畫組合演化出來的(包括“折”和“鉤”),所以認定這6種是基本筆畫。《簡明》和《現漢》則是對現代漢字筆畫形狀進行靜態描寫,把它們區別為8種基本形態。進一步分立細類的時候,《研究》和《教程》注意的是各種筆畫在組成不同部件或整字時所具有的區別特征;《簡明》和《現漢》則兼顧了書法的筆畫形態,如“平撇”、“平捺”、“左點”、“長點”、“短豎”、“長豎”、“懸針豎”等。我們認為,現代漢字筆畫種類的區分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確立不同的標準。如果著眼點是構造字形的最小單位,就應該突出每類筆畫的總體特點,強調它們在組成不同部件和整字過程中的區別特征,至于在造字的區別特征總體相同的前提下有這樣那樣的細微變化,在分類時可以忽略不計;如果主要是為了書法,則應該注意每類筆畫在不同位置上的多變形態,強調各種變化形態的個性。
  不管是為了哪種需要、突出哪種特性,分類時都要保持標準統一,把適應不同需要的不同特性羼雜在一起作為標準是分類的大忌。比如以組成不同部件和整字的區別特征為分類標準時,無論是分還是合,都要服從構造不同部件和不同整字的需要。如“口”的第二
  (附圖 h17i13.JPG
  至于有的著述中列出的令人不解的筆畫種類,如《漢字結構和構造成分的基礎研究》中舉出的一種“復折筆”“了(橫折折鉤)遼字的第一筆”,明顯跟國家主管部門頒布的標準字形相抵觸(《現代漢語通用字表》規定“遼”字是5筆、“了”字是2筆),我們相信是一時的筆誤或排印的疏漏,暫不論。
   二 筆畫的名稱
  漢字筆畫的命名,可以說這些年來從沒有認認真真地做過研究和統一工作。“永字八法”的“側、勒、努、tì@①、策、掠、啄、磔”,太生僻,不能沿用。民間習用的稱說,各地不統一,有的也不科學。目前語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門推行的是一套描寫式的稱說法,比如“橫撇”
  (附圖 h17i14.JPG
  有的叫“豎折撇”,有的叫“豎折折撇”。二是復雜折筆的名稱大長,太拗口,如“豎折折”“橫折折折鉤”等,簡直像繞口令,非把小學生和外國學生繞糊涂不可。能不能在整理筆畫種類、減少復雜筆形的基礎上,以現行的直觀形象命名法為基礎,給那些復雜的筆形起一個容易上口容易記憶的名稱?
   三 筆形的歸類
  漢字的筆畫形狀有二三十種,但有的場合沒有必要細分,比如根據筆畫筆形來檢索漢字的時候,對筆形進行粗分類反而方便。于是人們就對現代漢字筆形進行歸并。考慮到以“橫”為末筆的部件出現在左邊時,末筆“橫”都要形變為“提”(如“埋”左邊“土字旁”的末筆、“站”左邊“立字旁”的末筆),于是把“提”并入“橫”;為了字形結構的內聚、勻稱,需要“捺”變形時,它都形變為“點”(如“種”左邊“禾字旁”的末筆、“餐”上邊“又”的末筆和下邊“食”的末筆),于是把“捺”并入“點”;凡是帶拐彎的筆畫則總起一個類名叫做“折”。現代漢字的筆畫形狀遂歸并為五大類:橫、豎、撇,點、折。
  應該提請討論的是:“豎鉤”()的歸類。有關部門把它歸入“豎”,理由是“因為豎下的鉤本來是沒有的,是由楷書的筆勢順帶出來的”,筆者以為,在漢字由圖形化而線條化而筆畫化的演變過程中,“由楷書的筆勢順帶出來的”可能不僅僅是豎下的鉤,但咱們討論的是現代漢字筆形的歸類問題,那就應該以現代漢字客觀呈現的筆形作為依據和討論問題的出發點,至于某個筆形的某個局部是不是在某一個時期由某一種書體“順帶出來的”,那倒無關緊要。把二三十種筆形歸并為五種,目的只是為了分析字形時方便和查字時簡捷,所以,最重要的應該有兩點:一是看被歸并的筆形在現行漢字中有沒有區別字形進而區別字義的作用,二是看歸并以后是否使查字法更加方便了。事實證明,把“豎鉤”歸入“豎”,無論對區別字形還是對查字法只有負面效應。
  把“提”歸入“橫”,把“捺”歸入“點”,正常的筆畫變形非但可以而且必須,即使書寫時誤置了,該變的不變,不該變的變了,除了會使字形結構略顯松散、笨拙以外,在現行漢字中都不會造成字形記錄字義的混亂,但是,“豎鉤”和“豎”就不一樣了。如果把“豎鉤”跟“豎”互換,就會把甲字變成乙字,最典型的例子是“于”和“干”。由它們分別組成的字,在現行漢字中常見的有:
  于:圩芋吁宇迂紆盱竽
  干:刊邗訐頇捍旱汗犴悍桿稈焊罕趕竿肝矸岸酐鼾上面兩組字中的“于”和“干”都不能互換,否則就成錯字或別字。筆畫歸類時把“豎鉤”歸入“豎”容易造成字形上的混亂,對識字教學不利。
  從字形上看,“豎提”和“豎鉤”都是曲折筆形,其差別僅在折筆的方向,一個向右“提”,一個向左“鉤”,歸類的時候,為什么向右的就該歸入“折”,向左的就該歸入“豎”呢?這在邏輯上也說不通。歸類是一種人工干預,“統一標準”、“方便使用”是最起碼的要求。所以,我國具有權威性的工具書《辭海》在查字表中就堅持把“豎鉤”跟“豎提”一起歸入“折”。
  從查字法的角度考察,當字符按筆畫數和筆形(橫、豎、撇、點、折)排列時,把“豎鉤”歸入“豎”,會把組字率很高的“提手旁”和“土字旁”兩個字族攙雜在一起,影響查字速度,請看下例。
  1.如把“豎鉤”歸入“豎”:(取樣選自《現代漢語通用字表》)
  6畫[—]匡耒邦玎璣式迂刑邢戎動圩圬圭扛寺吉扣扦圪考托圳老圾鞏執擴壙捫掃圯圮地揚場耳芋芏共芊芍芨芄芒亞芝芎芑薌朽樸機權過亙臣吏再協西壓厭厙戌在百有存而頁匠夸奪夼灰達戍尥列死成夾夷軌邪堯劃邁畢至
  2.如把“豎鉤”歸入“折”:
  6畫[—]匡耒邦玎璣式刑邢戎動迂圩圬圭寺吉圪考圳老圾鞏壙圯圮地場耳芋芏共芊芍芨芄芒亞芝芎芑薌朽樸機權亙臣吏再協西壓厭厙戌在百有而頁存匠夸奪夼灰達戍尥列死成夾扛扣扦托執擴捫掃揚夷軌堯劃邁畢至過邪
  無論是從識字教學還是從查字法來考察,都應該把“豎鉤”歸入“折”。我們不希望僅僅因為是“成規”,就不愿做這樣的“舉手之勞”,從而影響了筆畫規范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四 筆畫的組合和形變
  多部件字在結體時,為了呈現方塊漢字向心、內聚、勻稱、穩定的風格特點,有些部件的筆畫要產生形變,使部件與部件之間,或上覆下托,或左抑右揚,形成整體美。從規范的角度看,筆畫的組合和形變有兩類問題,一是筆畫形變的規律性尚須加強,二是有些筆畫的形變失度,影響了字形的規范。
  筆畫形變是必要的,但形變必然加重人們的記憶負担。增強筆畫形變的規律性,使書寫者易于掌握,是做好筆畫規范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現有的規范在這方面存在不足。拿“木”字來說,當獨用、在右(部分)、在上(部分)時,不形變,如:木、沐、休、杏、李;當在左(或它的右邊還有部件)、在全包圍和半包圍結構中時,末筆捺變為點,如:機、材、森、困、閑;當在下(部分)時,不形變,如:呆、榮、柒、梨、梁;當在某些用草書楷化方法造的簡化字的下方時,第二筆豎改為豎鉤、第三筆撇縮短并略離豎鉤、第四筆捺改為點也略離豎鉤。如:殺、雜、親;當某些字有多個捺筆并存時,為了避重捺,“木”的末筆捺改為點,如:樊、焚、爨。這樣的形變規則顯然是太復雜了。臺灣規定的“木”的形變規則比較明確簡單:獨用、在右時,一律不變,作“木”;在上時,一律把末筆捺改為“長點”;在左時一律把末筆捺改為“短點”;在下時,一律把末筆捺改為“長點”,同時第三筆撇和第四筆長點略離第二筆豎。我們可以參考臺灣整理字形的有些做法,把筆畫形變的規范工作做得更好些。
  在具有權威性的部頒標準《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字形規范不科學、不合理的,不是一處兩處。如“敝”,它的第五筆是“(橫折鉤)”。當“敝”作為構字部件并都處于字的上半部時,在有些字中形變為“(橫折)”,如:“蹩”“鱉”,但在另一些字中又不發生形變,仍為“(橫折鉤)”,如:“弊”“憋”。規律性這樣差、任意性這樣強,有時使人懷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看錯了,有時又使人不得不懷疑是不是規范標準在局部出現了閃失。這種疏忽使權威的工具書也無所適從。《新華字典》(1992年重排本)的“弊、憋、蹩、鱉”,它們的第五筆全不帶鉤。《現代漢語詞典》,1983年第二版四字的字形全同《現代漢語通用字表》所據的《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即“弊、憋”帶鉤,“蹩、鱉”不帶;1996年修訂本四字的字形又改為全不帶鉤,即不同于部頒標準《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的字形。這可以看作筆畫形變失當從而影響字形規范的典型例子。
   五 筆順
  筆順,在漢字中,一指筆畫的走向,如寫“橫”是從左到右,寫“豎”是從上到下;二指寫字時筆畫出現的先后順序,如寫“三”是先寫最上一橫,再寫中間一橫,最后寫下邊一橫,合起來統稱筆順。
  筆順是把字寫快、寫好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利用筆畫筆形查字法快速檢字的必要條件,又是電腦處理漢字時經常用到的一個屬性(比如漢字編碼、聯機手寫體漢字自動識別,等等)。對于外國人來說,面對七千通用字平均筆畫數高達10.75筆的書寫符號系統,筆順是他們寫漢字的一個把手。
  中國還沒有發布過一份專門為現行漢字筆順制訂的國家標準或部頒標準。語文主管部門現在推行的筆順規則又由于表述手段的局限留下了很多模糊點。但有人們長期約定俗成的習慣作基礎,有語文主管部門和教學部門的積極引導,應該說,現代漢字的筆順基本上是統一的。重點摸清常見的分歧點(包括主管部門推行的規則中若干自相矛盾的地方),通過深入研究,得出各方面都能認可的解決方法,在此基礎上,由主管部門公布筆順的國家標準或部頒標準,是進一步提高筆順規范水準的可行辦法。
  (附圖 h17i15.JPG
  再如“業、亞、非”,它們的基本形態都是中間有兩豎作為全字的軸心,但“業、亞”是先寫中間兩豎,再寫兩旁的點撇,“非”卻是先寫左邊一豎,再寫左側三橫,然后再寫右邊一豎,最后寫右側三橫。為什么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規定“非”字也先寫中間兩豎呢?與此相類的是“肅”和“淵”。“肅”的下邊是先寫中間的撇、點,再寫左側一長撇,最后寫右側一長豎,而“淵”的右旁是先寫左邊一長撇,再寫中間的“米”,最后寫右邊一長豎。為什么不能把它們統一為先中間后兩邊呢?
  又如“瓦、蚤、卵、夜”,都有全包圍結構中的點,但“瓦、蚤”是先封后點,“夜”是先點后封,“卵”是左邊的先點后封、右邊的先封后點。
  舉出以上幾例僅僅是為了說明現有的筆順規則離開規范標準的要求還有差距。[⑤]上面,分別從筆畫的種類、筆畫的名稱、筆形的歸類、筆畫的組合和形變筆順等五個方面舉例性地描寫了在現代漢字的筆畫層面規范水平不高的種種表現。總起來說,規范水平的差距表現在三方面:一是至今還沒有規范標準,如現代漢字的筆畫種類、現代漢字的筆畫名稱;二是已有規范標準,但不夠明確的,如現代漢字的筆順;三是已有規范標準,但標準本身的科學性還有待提高的,如筆畫形狀“豎鉤”的歸類、某些筆畫的組合和形變,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正在影響對補和對內漢字教學的效率,正在給漢字的使用特別是漢字信息處理造成麻煩。加強科學研究,消除這些不足,進一步提高漢字筆畫乃至整個現代漢字字形的規范水平,正是我們語文工作者的責任。
  附注
  ①傅永和《漢字結構和構造成分的基礎研究》,收入陳原主編的《現代漢語用字信息分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②張靜賢《現代漢字教程》,現代出版社1992。
  ③李大遂《簡明實用漢字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④胡裕樹《現代漢語》(增訂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⑤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中文信息司擬調整7000通用漢字范圍內少量字的筆順,如:明確兩個字的筆順(火、鬯),改定四個字的筆順(方、萬、脊、敝)。1996年8月正在征求意見。我們認為需要調整的決不止上述六字。如果不作深入的研究和通盤的考慮,零打碎敲、小修小補,可能會治絲益棼。1988年重新發布《簡化字總表》時對少數幾個字的調整就是前鑒。*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走里加羽加惟字右邊
  
  
  
世界漢語教學京10-16H1語言文字學費錦昌19971997 作者:世界漢語教學京10-16H1語言文字學費錦昌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36:57

[新一篇] 現代意識觀照下的可比性問題

[舊一篇] 現代漢語動作類二價動詞探索(注:本文曾在現代漢語配價語法討論會(1995.12,北京)上宣讀,會后作了刪略、修改。)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