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區域一體化與社會福利  ——一個壟斷模型的擴展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F061.5;F276.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9952(2006)11-0005-12
  一、研究文獻回顧
  國際直接投資和區域一體化之間的關系主要涉及兩個核心問題:一是區域一體化如何影響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行為;二是跨國公司的存在如何在性質及程度上影響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收益。區域一體化對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影響分析主要以產業組織理論為基礎。金德爾伯格最早運用“投資創造”與“投資轉移”兩個概念(Kindleberger, 1966),分析了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對區域一體化的反應。另外,根據鄧寧的國際生產折衷理論(Dunning, 1978、1989),區域一體化可能會通過增強區域內的生產選址優勢,引起區域內外國直接投資的增加,而且還會影響外國直接投資在集團內的地區配置。由于鄧寧的理論本質上仍屬于靜態分析,經濟學家又試圖從企業戰略的角度解釋一體化對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影響。Yannopoulos(1990)認為,作為對區域一體化的反應,企業戰略行為會引發跨國公司對集團內直接投資的增加。即區域一體化實際上增強了跨國公司采用這些戰略的壓力。
  跨國公司的存在對區域一體化收益影響的分析主要以國際貿易理論為基礎。分析認為,跨國公司至少會通過三個途徑影響區域一體化的收益。第一,跨國公司會通過制定類似于影子價格的內部價格實現全球利潤的最大化,內部價格會減少貿易壁壘所造成的扭曲。這意味著在跨國公司活動頻繁的地區,區域一體化的收益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Aliber, 1985)。第二,跨國公司會通過內部價格實現稅收的最小化,由于這一行為不改變價格及產量,所以對一體化前的資源配置沒有影響,但卻會使進口國的關稅收入轉變為跨國公司的壟斷利潤。一體化后跨國公司避稅動機的消失,可能會導致進口國的凈福利變化趨于模糊。第三,跨國公司的內部化行為也可能會是企業控制市場的戰略行為。如果內部價格被用于消除競爭對手,跨國公司的戰略選擇將不僅在數量而且在性質上影響一體化的收益(Dunning, 1977; Caves, 1980; Knickerbocher, 1973)。從以上分析可知,不管跨國公司的內部化行為通過什么渠道影響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收益與成本,結果都與沒有內部化行為時有著本質的區別(Robson和Wooton, 1993)。
  現有研究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未能將區域一體化對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影響與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對一體化收益的影響統一于一個框架;第二,對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結構劃分不夠全面,因而也就不能充分考慮區域一體化對跨國公司結構轉換的影響,以及各種結構下一體化的收益。本文擬在以上兩個互有聯系的方面進行拓展性分析。
  二、多國單一公司模型
  馬庫森(Markusen, 2001)曾用一個兩國單一公司模型分析了跨國公司工廠的區位選擇,本文在多國框架下對馬庫森模型進行擴展。模型的基本假設條件是:(1)假設整個世界有三個國家,A國、i國和j國;(2)各國的消費者都只消費兩種產品,分別是X和Y;(3)生產時只使用一種生產要素,勞動(L);(4)Y產品在三個國家都是在完全競爭性行業生產;(5)X產品由總部設在國家A的某單一企業生產,國家i和j都沒有生產X產品的能力;(6)A國生產X產品的企業有三種經營模式可選擇:d型(在國內設立一個工廠,通過出口滿足其他兩國的需求),h型(在國內外都設立工廠),v型(只在國外設立工廠,國內的消費通過進口滿足);(7)產品市場完全分割,也就是生產X產品的企業可以在三個市場獨立進行歧視性定價。
  假設國家A的單個消費者具有擬線性效用函數(國家i和j類同),為簡便起見,先假設國家A的消費者在X產品的消費上只消費當地工廠(公司為d型或h型)生產的產品。U[,A]為國家A的效用,則國家A的總效用函數為:F8R296.jpg為在A國生產且在A國銷售的X產品數量,L[,A]為A國的人口數量(也為勞動力數量)。Y[,AA]為在A國生產且在A國銷售的Y產品數
  F8R297.jpg
  F8R298.jpg
  F8R299.jpg
  綜合以上分析結果,可以將國家A生產X產品的企業在d型、h型和v型三類經營方式下的總利潤表達式總結如下:
  (1)d型公司利潤。d型公司利潤Π[d]由公司在本國市場的銷售利潤Π[,AA]、在i國的出口利潤Π[,Ai]和在j國的出口利潤(Π[,Aj])三部分構成,由于只有母國設有工廠,所以固定成本中只涉及一個工廠固定成本G,利潤表達式為:
  F8R2100.jpg
  (2)h型公司的利潤。h型公司根據工廠數目及區位分布的不同可以分為五種形式。在外國都設有工廠的h型企業的利潤為Π[h(ij)],并由公司在本國市場的銷售利潤和在i國、j國直接投資利潤三部分構成,根據工廠數目,固定成本中包含三個工廠固定成本G,不過公司固定成本仍是一個F,利潤表達式為:
  F8R254.JPG
  (3)v型公司利潤。v型公司按工廠數目及區位分布不同可分為四種形式。Π[v(ij),i→A]為在i國和j國都設有工廠且通過i國的出口滿足A國消費的v型企業的利潤;Π[v(ij),j→A]為在i國和j國都設有工廠且通過j國的出口滿足A國消費的v型企業的利潤。這兩種形式的利潤由公司在i國、j國的直接投資利潤和向母國出口的利潤三部分構成,工廠固定成本為兩個G,其利潤表達式分別為:
  F8R2101.jpg
  用Π[v(i)]表示只在i國設有工廠的v型企業的利潤;Π[v(j)]表示只在j國設有工廠的v型企業的利潤。這兩種形式的特點是利潤由公司在i國或j國的直接投資利潤與包括向母國出口在內的兩項出口利潤構成,工廠固定成本只有一個G,其利潤表達式分別為:
  F8R2102.jpg
  在以下分析中,為方便起見,用企業各種經營模式下的利潤符號代表企業的經營模式,另外,將國家A生產X產品的企業簡稱為跨國公司。
  三、區域一體化對工廠區位選擇的影響  F8R2103.jpg
  1.南南型區域一體化與工廠區位選擇。現假設國家i和j通過取消關稅,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表1列出了一體化對跨國公司經營模式轉換的影響。
  (1)h型內部轉換:若跨國公司的初始經營模式F8R2105.jpg(生產成本和貿易成本)使跨國公司選擇設立工廠而不是從i國進口的形式滿足本國市場的需求,則一體化后仍不會選擇從i國進口的方式,原因是成本情況未變。不過i國和j國貿易成本的下降,使i國生產成本較低的優勢凸顯,從而以出口的方式滿足j國的市場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經營模式的轉換導致跨國公司在區域內工廠數目的減少(j國的工廠消失),即直接投資下降,這種下降實際上源于一體化后由貿易創造效應所產生的貿易對投資的替代。
  表1 區域一體化(i和j)對跨國公司經營模式轉換的影響
  F8R2104.jpg
  說明:橫向欄表示初始可能的經營模式,√表示橫向欄的模式必然會向縱向欄模式的轉換(下同)。
  (2)F8R2106.jpg情況下,成本上的考慮使跨國公司選擇從i國進口而不是設立工廠的形式滿足本國市場的需求,則一體化后仍會選擇從i國進口的方式,原因是成本情況未變。不過,隨著i國和j國貿易成本的消失,i國生產成本上的優勢,使跨國公司愿意以出口的方式滿足j國的市場需求。與情形一相似,經營模式的轉換導致跨國公司在區域內工廠數目的減少,即直接投資下降,這同樣源于一體化后由貿易創造效應所產生的貿易對投資的替代。
  (3)v型保持不變:初始模式為Π[v(i)],一體化后模式Π[v(i)]仍不變。其基本機理是,一體化后生產和貿易成本的不變性,使初始選擇以從i國進口的方式滿足本國市場的跨國公司保持此選擇。另外,若初始選擇是通過從i國進口滿足j國的需求,則i國和j國貿易成本的消失,使此種方式的優勢進一步強化。
  2.南北型區域一體化與工廠區位選擇(i和A)。現假設實行區域一體化的國家變為i和A,表2列出了一體化對跨國公司經營模式轉換的影響。
  表2 區域一體化(i和A)對跨國公司經營模式轉換的影響
  F8R2107.jpg
  F8R2108.jpg后隨著i國和A國間貿易成本的消失,i國較低的生產成本使跨國公司更傾向于以從i國出口的方式滿足本國的市場需求。另外,j國的市場需求仍通過直接投資的方式滿足。模式的轉換雖然使跨國公司在區域內的工廠數目減少,并產生了貿易創造效應,但就對外投資而言,投資規模并沒發生變化。
  F8R2109.jpg→A]保持不變。其基本機理是,一體化后,i國和A國間貿易成本的消失,增強了跨國公司以從i國出口的方式滿足本國的市場需求的優勢。另外,j國的市場需求仍通過直接投資的方式滿足,原因是貿易成本未變。
  F8R2110.jpg過從i國出口滿足本國及j國的需求,則一體化后,一方面i國和A國間貿易成本的消失,增強了i國向A國出口的優勢;另一方面i國和j國間不變的貿易成本,又使i國仍以出口的方式滿足j國的需求。
  3.南北型區域一體化與工廠區位選擇(j和A)。現假設實行區域一體化的國家變為國家j和A,表3列出了一體化對跨國公司經營模式轉換的影響。
  F8R255.JPG
  F8R256.JPG
  F8R257.JPG
  以上分析顯示,區域一體化對跨國公司在區域內的直接投資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不過其直接投資效應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具體結果主要取決于國家特征和生產技術特征兩大因素,兩者共同決定了跨國公司一體化前后的經營模式。
  四、經營模式與社會福利
  F8R258.JPG
  其中CS表示消費者剩余。上式表明,A國社會福利的大小與跨國公司的經營模式密切相關,因為不同的經營模式對應著不同的消費者剩余和企業利潤。另外,由于某些經營模式下會產生關稅收入,而關稅收入也是國家福利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各種經營模式下A國的社會福利情況如下:
  F8R259.JPG
  (2)h型模式下的社會福利。與d型類似,h型模式下的A國消費者對X產品的消費仍來源于本國的生產,所以消費量及消費剩余與d型條件下相同,不同的只是企業的利潤水平,各種h型模式下的社會福利表達式分別為:
  F8R260.JPG
  (3)v型模式下的社會福利。與d和h型不同的是,v型模式下A國消費者對X產品的消費來源于進口,因此,消費量及消費者剩余同時受出口國邊際生產成本和關稅兩大因素的影響。另外,A國的進口會產生關稅收入,作為社會福利的組成部分,關稅收入也必須被考慮進福利表達式。各種v型模式下的社會福利表達式分別為:
  F8R261.JPG
  F8R262.JPG
  與A國相似,i國社會福利的大小與跨國公司的經營模式也密切相關,不同的是i國社會福利中不含企業利潤項,各種經營模式下i國的社會福利情況為:
  F8R263.JPG
  j國的福利情況與i國類同,各種經營模式下j國的社會福利情況如下:
  F8R264.JPG
  五、區域一體化、經營模式的轉換及社會福利效應
  跨國公司的經營模式與國家的福利密切相關,而區域一體化又對跨國公司的經營模式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區域一體化可能會通過影響跨國公司的經營模式影響各國的福利,在此以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結論為基礎,分析區域一體化對各國及成員國整體社會福利的影響。表4總結了i國和j國實施區域一體化對各國福利的影響,而表5和表6則總結了A國分別和i國、j國實施區域一體化對各國福利的影響。
  F8R2111.jpg
  表4顯示,h型內部的轉換使A國的福利水平上升,其原因在于一體化后A國的消費仍來源于本國的生產,所以價格水平不變,從而消費者剩余也未發生變化,但一體化后跨國公司的利潤水平提高,從而對A國的社會福利產生了正向效應。i國的福利水平不變,原因是一體化后跨國公司仍以直接投資的方式滿足i國的需求,i國的價格水平不變,從而消費者剩余未受影響。j國的福利水平上升,原因在于一體化使j國的消費轉由生產成本較低的i國通過出口供給,由此而產生的貿易創造效應使j國的價格下降,消費者剩余增加。另外,一體化后,實施一體化的成員國的整體福利水平上升。
  v型內部的轉換使A國的福利水平上升,其原因在于一體化后A國的消費仍來源于從i國進口,由于生產和貿易成本都未變,所以價格水平及消費者剩余也未發生變化,不過一體化使跨國公司的利潤水平提高,從而對A國的社會福利得以上升。另外,v型內部的轉換對i國、j國和成員國整體福利水平的影響及原因與h型內部轉換時相同。
  v型保持不變使A國的福利上升,i國的福利不變,原因與v型內部轉換時相同。j國的福利水平變化不確定,原因是區域一體化對j國具有兩個方面的效應:一是貿易成本的消失使價格水平降低,從而使消費者剩余增加;二是一體化又使j國損失了關稅收入,作為國家福利的一部分,關稅收入的損失又會使福利水平降低。因此,一體化對j國的福利影響,取決于兩種效應的對比關系。另外,成員國整體的福利變化也具有不確定性。
  由表5可知,若是h型向v型的轉換,則A國的福利提高,原因有二:一是A國的消費由自己組織生產轉向從成本較低的i國進口,從而使產品價格下降,消費者剩余增加;二是一體化使企業的利潤增加。若是v(Π[v(ij),i→A]或Π[v(i)])型保持不變,則A國的福利變化不確定,原因是消費者剩余和企業利潤雖然增加,但卻損失了關稅收入,福利變化要取決于兩種效應比較。另外,由于一體化對i國和j國的福利均沒有影響,這種不確定性也使成員國整體的福利趨于模糊。
  由表6可知,如果是h型向v型的轉換,則A國的福利提高,原因仍是企業利潤和消費者剩余均增加;F8R2112.jpg,則A國的福利變化不確定,原因是企業利潤雖然增加,但貿易轉移效應的出現,使消費者剩余的變化具有不確定性,這要依賴于F8R2113.jpg呈現出不確定性,原因是一方面i國的消費價格由于轉向j國進口而提高,消費者剩余減少;另一方面,i國又因此而獲得了關稅收入,凈福利同樣取決于兩者的對比。這些不確定性也進一步證實了一體化對成員國整體福利影響的模糊性。
  表6 區域一體化(j和A)后跨國公司經營模式的轉換對各國福利的影響
  F8R2114.jpg
  綜合以上對區域一體化福利效應的分析可見,不管是對成員國還是對非成員國,區域一體化的福利效應均具有不確定性。另外,傳統上認為一體化后成員國作為一個整體必然會從中獲益,只要建立適當的財政收入分配機制,一體化就是一種值得鼓勵并可行的行動,但模型顯示,成員國作為整體是否獲益實際上也要依賴于一定的條件。區域一體化的福利效應主要取決于國家特征和生產技術特征兩大因素,兩者共同決定了跨國公司初始的經營模式及轉換后的模式,從而決定了區域一體化的福利狀況。這也進一步說明,當突破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和要素不能跨國流動的傳統國際貿易理論框架后,區域性的貿易自由化行動可能會成為次優的選擇,而這也正好與近幾十年來,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的核心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相吻合,同時也與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長期以來推進區域一體化一波三折的艱難歷程和不穩定的績效相一致。
  六、模型的擴展與中國區域一體化的效應分析
  我國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時間雖然較晚,但近年來的進展較快,以貿易、投資自由化與貨幣合作為主要內容,初步建立了參與區域一體化的基本框架。較為寬泛的框架是亞太經合組織,由于該框架性質上比較松散,所以短期內取得較大進展的可能性不大。目前較為現實可行并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框架是中國加入東盟自由貿易區,如果將東盟看作一個整體,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接近于本模型所分析的南南型區域一體化。如果初始情況下跨國公司在中國和東盟都有直接投資,從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角度看,要素成本(主要是勞動成本)較低是東盟諸國的主要優勢,依據模型的一般結論,中國加入東盟自由貿易區后,可能會導致國際直接投資由中國流向東盟諸國,單從消費者剩余的角度考慮,由此而產生的貿易創造效應將會使中國的社會福利增加。不過,除了價格效應外,直接投資被認為對于東道國降低失業、優化市場結構、推動自主創新甚至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等方面具有積極影響。若要考慮這些效應,則中國加入東盟的福利效應實際上很難作出判斷。
  另外,如果一體化前,跨國公司只在東盟有直接投資,即中國的消費來源于跨國公司在東盟的子公司的出口,則一體化后,一方面貿易成本的消失會使中國市場的價格下降,從而使消費者剩余提高;另一方面,中國又會蒙受由關稅損失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時福利效應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這種情況實際上屆于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經常討論的通過有效的關稅攫取外國壟斷廠商利潤的情形,其基本觀點是,如果本國的消費來源于對外國壟斷廠商產品的進口,則存在一個正的關稅,可以使國家的關稅收入大于消費者剩余的損失。這意味著,在這種情況下,零關稅型的一體化并不是一個最優的選擇。
  除了中國加入東盟自由貿易區外,近年來一個討論得較多的框架是中、日、韓自由貿易區,這一框架實際上接近于模型中的南北型一體化。從模型的一般結論看,相比加入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在要素稟賦上的優勢會使這一框架對中國的正面影響更大,也更明確。原因是,區域一體化后,貿易成本的消失,一方面會使日本和韓國對中國的投資增大;另一方面會使區域外原來針對日本和韓國的投資轉向中國。中國的消費者剩余不變,投資的增大還可能會帶來以上提到的其他的收益。
  以上分析表明,在本模型的基本框架下,中國加入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福利效應取決于跨國公司初始的模式,若初始情況下在中國和東盟都有投資,則福利會提高,如果只在東盟有投資則福利效應不確定。中國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福利水平不變。如果超越本模型的框架,考慮直接投資的其他福利效應,則中國加入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福利效應趨于模糊,而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福利效應則確定地呈現出正向效應。
  收稿日期:2006-08-28
財經研究滬5~16F8世界經濟導刊范兆斌/蘇曉艷/李曉玲20072007
跨國公司/區域一體化/社會福利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regional integration/community welfar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Community Welfare:
  ——An Extended Monopoly Model
  FAN Zhao-bin, SU Xiao-yan, LI Xiao-ling
  (Jinan University, Zhuhai 519070,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involves two core issues: how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exerts the impact on the behavior of FDI for an MNE; how the existence of MNE influences the community welfa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wo that is traditionally separated in one frame by an extended monopoly model.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fluence regional integration exerts on FDI of an MNE contains uncertainty in some degree. On the other h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MNE also makes the community welfare become ambiguous. Furthermore, both of national personal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ion techniques have crucial effect on the two relative issues.
跨國公司與區域一體化間的關系主要涉及兩個核心問題:區域一體化如何影響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行為;跨國公司的存在如何影響區域經濟一體化收益。文章通過一個擴展后的壟斷模型將以上兩個傳統上分割開來的命題統一于一個框架內進行探討,分析顯示,區域一體化對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影響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跨國公司的存在也使區域一體化的收益趨于模糊,國家特征和生產技術特征因素在兩個互有聯系的問題上均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作者:財經研究滬5~16F8世界經濟導刊范兆斌/蘇曉艷/李曉玲20072007
跨國公司/區域一體化/社會福利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regional integration/community welfare

網載 2013-09-10 21:39:34

[新一篇] 走近熱力學,運用熵原理  ——對管理科學的思考

[舊一篇] 跨學科時代的語言學研究  ——從《語言文字應用》看近年語言學發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