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職普溝通、中高銜接的運行機制及其對我國大陸地區的啟示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帶動了高等職業教育在全世界范圍的興起,形成了當前各國教育體系中普通教育體系與職業教育體系的相對獨立,并由此產生了諸多的社會問題和教育問題,如各國普遍面臨“普教熱”、“職教冷”、“職教滑坡”等現實問題。但是我們發現,我國臺灣地區卻很好地處理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體系的關系,創建了良好的職普溝通、中高銜接的實用性教育體系,使得職業教育無論是在臺灣的經濟恢復、經濟騰飛還是在經濟轉型、經濟升級過程中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加速了臺灣地區的現代化進程。本文介紹分析臺灣地區職普溝通、中高銜接的運行機制,以期為處于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中國大陸地區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尋找道路。
      一、臺灣地區職普溝通、中高銜接的運行機制
      1.職普溝通、中高銜接的運行模式
    一般說來,兩個教育體系銜接和溝通的模式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一是普通教育體系對職業教育體系的單向溝通,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不相銜接。在這種模式下,普通中等教育能分別進入高一層次的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但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不相銜接;二是普通教育體系對職業教育體系的單向溝通,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相互銜接。在這種模式下,普通中等教育能分別進入高一層次的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而且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相銜接,但不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溝通;三是普通教育體系對職業教育體系雙向溝通,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相互銜接。在這種模式下,普通中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都分別能進入高一層次的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在第三種模式里,普通高中畢業生可以升入普通大學或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同樣有升入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或普通大學的機會。由于它在運作中具有充分的靈活性,即學生在每個轉接口都有重新選擇的可能,避免了一考定終身的缺陷,并體現出較高的總體效益,即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以及高等職業教育內部層次間(專科、本科等)和類型間(證書、文憑等)的銜接,可以優化高層次技術型人才的培養途徑,因此被包括臺灣地區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所采用。
      2.運行機制
      (1)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溝通
    從專科教育看,臺灣地區的專科學校生源入口不同,其中包括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的畢業生。近年來,又出現學制溝通的趨勢,專科學校畢業生可參加普通高等院校相近學系3年級的轉學考試,5年制專科學校相當年級的學生可參加普通高等院校的新生入學考試(5年制專科學校生源為初中畢業生)。另外臺灣地區教育當局在部分普通大學中設置技術系或技術學院,其“日間部”主要為專科學校畢業生提供直接升學機會,“進修部”則為具有3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的專科學校畢業生提供進修和取得學士學位的機會。同時,臺灣教育當局又擬在部分技術學院開設學士后1年制技術系,招收大學畢業生修習專業技能,以獲得職業證明,有助就業。時至今日,進入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學習的職業學校學生,已可以取得碩士、博士學位。
    臺灣高中階段教育已經基本普及,各級各類學校互相銜接,渠道暢通。普通高中學生畢業后可以通過大學聯招進入普通高等學校學習,未考上的通過一至二年的社會實踐,可以報考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臺灣地區綜合高中的設置則是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其一年級開設統一的文化課,二年級開設少量職業試探性課程,三年級分設學科性課程和職業性課程,概括為“高一統一,高二試探,高三分化”,由此實現職普橫向溝通。
      (2)中高銜接方法
    臺灣地區職業教育的銜接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高級職業學校(即職業高中)與高等專科學校(2年制)、技術學院(4年制本科)的銜接;另一種是高等專科學校與技術學院(2年制本科)的銜接。這兩種銜接都是通過高一層次教育專業大類的應考科目來進行的。以1996年臺灣地區技術學院(4年制)、高專(2年制)及彰化師范大學商業教育學系(4年制)日間部聯合招生簡章(以高級職業學校畢業生為招生對象)為例,專業有商業類、農業類、家政類、商業設計類、幼保類和美容類(共6類),應考科目分國文、數學、英文等共同科目以及因專業類不同而設的不同專業科目。從應考科目的評分分析,其中共同科目雖占4門,但總分僅為350分;專業科目只有2門,但每門滿分為200分,共400分。由此可見,在入學考試中,專業科目的比重是較高的。這與普通高中升入普通高校,只考文化課程的情況就大不相同。
      二、對我國大陸地區發展職業教育的啟示
    臺灣地區各個層次各種類型教育發展協調,人才成長渠道暢通,對于我們全面貫徹第三次全教會精神,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加快各個層次各種類型教育的普及和發展提供了許多借鑒。
      1.普教體系與職教體系分別自成系列、自行銜接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高新技術產業逐步成為其主導和支柱產業,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也正在高移化、復合化,由注重培養操作型人才轉向培養智能型人才,強化職業基礎,重視開發能力;由注重培養專業人才轉向培養社會通才,重視復合型知識體系的構建和心智技能的開發;由注重培養職業型人才轉向培養社會型人才,重視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和一專多能的技能訓練;由注重培養從業型人才轉向培養創造型人才,重視創新意識、創造心理品質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有必要逐步將高職院校的專科層次提高到本科層次,某些專業甚至要逐步提高到碩士和博士層次。而且國家政策應明確規定,高職生源大部分應來自中職畢業生,使得中職與高職直接銜接,在此基礎上再考慮雙向溝通的問題。這樣既能充分利用教育資源,使整個教育體系適應社會對人才多層次多類型的需求;又能使社會成員的教育民主權利得到充分利用,使中等職業教育不再成為終結性教育,讓人們充分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2.實行專業歸類對口報考制度,實現中高銜接
    中高銜接的難點主要在于中職與高職的銜接。我國國土遼闊,各地區發展又不平衡,各行業間的差別也十分顯著,目前我國大陸地區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尚未完全理順。我國臺灣地區采用高職院校專業類的做法比較切實可行。一方面認識上容易取得一致,另一方面操作上也較為簡單。具體可按每一類別的專業特點對其生源提出相應的不同要求,分別確定入學考試科目。
      3.不同類型間的銜接必須通過“過渡課程”轉換
    職業學校畢業生可以報考專業對口的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也可以在課余、假期參加一些文化課的補習,直接報考普通高等學校。這些文化課被稱作“過渡課程”。“過渡課程”的作用在于順利實現不同類型教育間的銜接以及填補生源狀況和入學標準之間的差距。臺灣地區的普通教育證書持有者(普通高中畢業生)必須經過“過渡課程”的學習,才能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性質的高級國家證書或文憑教育,從而保證普通高中畢業生順利適應高等職業教育提供的偏重實用的課程。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從近年大陸地區高職院校招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普通高中畢業生由于缺乏基本的專業技術基礎知識、技能及職業意識,接受高職課程有一定困難,而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則普遍缺乏必要的文化基礎。而且由于中專、技校、職高三類課程計劃上的極大差異使得生源基礎更加參差不齊,迫切需要針對現有各類生源的不同狀況為其設計進入高職的“過渡課程”。至于希望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中職畢業生,在其接受普通高校課程之前也要先學習旨在提高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水平的“過渡課程”,取得參加高《職教通訊》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常州57~58G53職業技術教育左彥20042004電子文件和紙質文件管理的共存狀態有雙套制和雙軌制兩種類型,兩種共存狀態下電子文件的社會屬性和功能有所不同。電子文件的管理推動了紙質文件管理的改革,如文檔一體化和實體管理的簡化;紙質文件管理的經驗和信息技術促成了電子文件管理的完善。電子文件與紙質文件管理共存的二元格局將會持續相當長時間,趨向是紙質文件管理功能的弱化和電子文件管理功能的強化。電子文件/紙質文件/雙軌制/前端控制這是作者主持的國家“十五”社科規劃項目重點項目“加入WTO對我國新聞傳播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中的一部分。課題的最終成果為專著《加入WTO與我國新聞傳播業的發展》羅峰
    羅峰 男(1972-)上海行政學院行政學教研部講師。    羅峰 男(1972-)上海行政學院行政學教研部講師。

網載 2013-09-10 21:42:44

[新一篇] 臺港電影研究 李安的新都市電影

[舊一篇] 臺灣新女性主義文學現象研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