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生命之源——水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人最基本的生存條件不外乎食物、水、火及庇護所,從某種程度說,人對水的需求比對食物的需求更甚。所以,野外行走特別是在野外旅游時迷了路,尋找水源將成為旅游者必須予以重視的事情。
  1983年,幾個大學生結伴到峨嵋山旅游,因缺乏經驗,在山洞中迷了路,走不出來,幸好山洞中有泉水,才使他們堅持了10多天,直到被人們救出來。據資料表明,沒有食物,正常人平均能存活3周,而一旦沒有水,連3天也活不了。
  在茫無人煙的野外如何尋找水呢?讓我們一起來記住這幾種簡單易行的方法吧。
  找水!
  在丘陵地帶 山谷底部是尋找水源的首選之地,倘若在谷底見不著明顯的溪流或積水池,應尋找那些草長得茂盛、蔥綠的地帶,從這里向下挖,大多有水滲出。特別要注意尋找一些標志有水的樹木,如三角葉楊、梧桐、柳樹、鹽香柏、香蒲等,在這些植物下面準會挖掘出水。此外,干枯的河床或溝渠下也常有泉眼,特別是沙石地帶,此時只要選擇河道轉彎處(外側)的最低點往下挖,一般會看到濕沙子,再深挖0.9~1.8米即可見水。
  在高山地區 可沿著巖石裂縫尋找水源,雨水常常匯聚在峭壁底部風化的巖石處,或在山谷的石淺灘處。石灰巖和巖溶地形比其他地方有更多更大的泉水。沙巖的峽谷斷面常有水滲出,峽谷底或斜坡下也常有水滲出,在泥土斜坡的表面或泥崖腳下的潮濕地方也大多可以挖掘出水。
  在森林中 可利用一些植物來獲得水分,如仙人蕉、竹子、仙人掌等。將這些植物的莖、枝砍成1米長短,把其一端削尖豎在容器中,這樣就可以得到少量的水。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選用冒出乳狀液體的植物。
  在海岸邊 應在最高水線以上挖坑,特別是在沙丘地帶,極有可能發現一層厚約5厘米的沉濾淡水,浮在密度較大的海水層上。這層水可能稍有咸味,但可飲用。此外,在懸崖入海處的巖石上,一旦長有茂盛的植物,如羊齒類和苔蘚類植物,在其附近的巖石斷層間就一定會發現濕地或泉眼。
  附圖G320F07.JPG
  在沙漠戈壁地帶 有怪柳、鈴鐺刺等灌木叢的地表之下6~7米處通常有地下水;有胡楊林生長的地下5~10米處通常也有地下水;有芨芨草的地下2米左右即有地下水;有蘆葦的地下1米左右即有地下水;倘若看到金戴戴、馬蘭花等喜水植物,向下挖50厘米~1米即可找到水。如果在沙漠地帶看不到植物,則可挖一個深約1米的坑,坑口最寬處也約為1米。在坑底中央放一個空罐,罐中插一個吸水管。在坑上覆蓋塑料薄膜,四周固定在坑沿上,薄膜中間放上一塊小石頭,使其中部下沉,離地面約40厘米,正好懸在空罐上。用薄膜收集的水分會滴進空罐中,人可通過吸管飲水。
  在冰雪地帶 較容易獲得水,只需用少量燃料使冰雪融化,就可以得到許多水。不過,在冰雪地區行走時,切不可用冰雪解渴,驟然吞食冰雪,易得喉頭炎,實在干渴得厲害時,可用融化的冰雪漱口,盡量不要咽到肚子里。要喝水的話,還是將冰雪融化煮熟最好。融化冰雪也有一定技巧,用同樣的燃料,熔冰比熔雪容易,同樣的熱能,熔冰比熔雪能產生雙倍的水量。如果只有雪,應先熔化一小塊雪,然后逐漸加多,一次性放入大量雪塊到容器中,會使底部先融化的水被上部的雪浸吸,從而產生中空,不利于進一步傳熱,甚至可能會把容器燒壞。此外,從雪層底部取出的雪顆粒的結構比表層多,易于產生更多的水。
  在雨季 獲得水非常容易,除了酸雨外,幾乎所有的雨水均可飲用。下雨時,可在傾斜的樹干上繞一層干凈布,并使它的下端垂到容器中以收集雨水。也可在地上挖一個坑,四周用粘土圍住,從而有效地收集雨水,但要防止坑里的水滲走。如果沒有防滲的薄膜材料,金屬材料和帆布材料都可很好地防滲,用帆布集水的方法如圖所示。不過,這樣收集的水在飲用前最好要燒開,而用空罐頭盒、杯子、鋼盔等容器收集雨水時,只要不直接放在地上,而是放在干凈的石頭上或其他物體上,地面的泥就不會濺到容器中,這樣收集到的雨水可直接飲用。
  附圖G320F08.JPG
  在有植物的地方 還可以收集露水用作飲用水。有一種很方便的方法,就是將干凈的衣服系在腿上,在被露水打濕的植被中穿行,然后將水擰出來或直接吮吸,還可以將塑料布鋪在草叢下面,搖晃草,使露水一滴滴地落下來。也可挑選健壯、枝葉濃密的樹木嫩枝條,用塑料袋套上,將袋口扎緊,袋口朝上,袋的一角靠下,以便收集凝結水。天氣越熱,蒸發量越大,得到的水分就越多。在沒有塑料袋時,將一個聚乙烯薄膜覆在任一生長良好的植物枝頭上,都可以收集到水分,因為蒸騰作用產生的水蒸氣上升與薄膜接觸時遇冷,會凝結成水滴。如圖所示,將薄膜頂端收口并懸吊起來,或者用有彈性的墊棍支撐起來,讓凝結的水珠沿著薄膜內壁流入底部的收集皿中,注意不要讓樹葉觸動薄膜,否則會碰掉凝結的水珠。還可將剛砍下的新鮮植物枝葉放在大塑料袋中,陽光的照射使袋內的溫度升高,也同樣能在塑料袋壁上產生凝結水,如圖所示。一般應用干凈的石子墊在枝葉的下面,用石塊使袋子繃緊,用彈性墊棍支撐袋頂,這樣可以防止枝葉觸到塑料袋的薄膜。塑料袋宜微微傾斜,以方便凝結水珠順著薄膜壁流到收集點。當枝葉失去水分而變軟后,可小心地重新換上一批新鮮枝葉。
  附圖G320F09.JPG
  附圖G320F10.JPG
  動物的活動蹤跡也可用來尋找水源 除肉食性動物可能會遠離水源外,谷食性鳥類,如雀類和鴿類等是不會遠離水源的,蜜蜂、螞蟻等昆蟲也是地下水的最好導向。蜜峰遠離蜂巢不會超過6500米,而蜂巢附近必定有水;螞蟻一旦成群結隊爬向某棵大樹,很可能是去地下蓄水池飲水。此外,螃蟹、蝸牛、青蛙、蛇類以及蟻蟲喜愛逗留的地下,一般均可挖出地下水。
  在周圍只有污水、鹽水(海水或鹽湖里的水)甚至尿液時可以采取蒸鎦法獲取淡水。方法是:找一根管子,將其一端插入一只盛滿污水(鹽水或尿液)的密閉容器頂部,另一端插進一封閉的冷卻皿中,將盛水的密閉容器加溫,水沸騰產生的蒸汽散發到冷卻皿中,遇冷后將凝結成潔凈的水。需要指出的是,有時海水中的鹽分可能一次除不凈,可多次使用蒸餾法。另外,最好不要直接飲用海水和尿液,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極少量飲用也可應急解渴,但不可長期或大量飲用。另外,也可采用一種簡單的過濾器過濾尿液,即在竹筒或其他容器的底端開一個小孔,從上面順序放入小石子、砂、土、碎木炭,將尿液從上倒入或直接尿入,便可從下面的小孔中流出沒有異味且較為干凈的水。
  附圖G320F11.JPG
  在沒有水的情況下 我們還可捕獵動物,所有動物的眼眶里都貯存有大量的水,通過吮吸即可得到。魚類體內沿魚刺延伸,都有一種流汁,這種流汁以水為主要成分,不過魚肉的漿汁最好不要吸吮,因為它們富含蛋白,消化時會消耗大量的水分。此外,各種動物的血液也可應急,用作解渴的水源。
  附圖G320F12.JPG
  喝水!
  找到水之后,還要判別水質的好壞。在野外,如果沒有檢驗設備,可根據經驗來判別。若有地圖,要注意查查水源上游有無礦山,因為水源可能會受到礦物污染。如河流、山溝有異常的茶紅色或黃色,這里的水以不喝為佳。若河中沒有魚類或其他生物棲息,更要慎重。若周圍環境中無任何綠色植物或有動物殘骨,說明水源已被周圍化學物質污染,切不可飲用。一般來說,池塘中的水一定要煮沸才可飲用,沙漠中無活水源頭的死湖一般已形成鹽湖,必須在蒸餾后才可飲用。
  此外,還可從水的顏色、味道大體上判斷水質的好壞。較為純凈的水是無味的,在水層淺時無色透明,深時呈淺藍色。水色會隨含污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如含有腐殖質呈現黃色,含低價鐵化合物呈淡綠藍色。所以,只有無色無味的水才可較為安全地飲用,其他水最好用消毒片進行消毒或蒸餾、煮沸后飲用。
《知識就是力量》京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凌翔20002000 作者:《知識就是力量》京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凌翔20002000

網載 2013-09-10 21:43:46

[新一篇] 對90年代中國文學批評的批評

[舊一篇] 尋找陌生——論韓愈的詩藝創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