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東南兒童文學創作拾遺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I20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035(2004)03-0018-04
    戰爭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無數少年一夜之間失去了溫暖的家庭,成為流落街頭的 孤兒。給戰爭時期的少年兒童輸送必要的精神食糧,給少年兒童注入激奮的血液,已成 為抗戰時期少年兒童教育、啟蒙的當務之急。然而,戰前的兒童文學中心上海,正遭受 日寇鐵蹄的蹂躪,被切斷了正常發展的進程:原先的出版機構被炸毀,著名的兒童刊物 《小朋友》、《兒童世界》相繼停刊,作家、編輯隊伍星散云飄。這對于幼弱的中國兒 童文學,無疑是一次極大的破壞。戰時東南(指抗日戰爭時期孤懸東南半壁的浙江、福 建、江西諸省尚未淪陷的地區)兒童文學就是在這樣艱危的背景下展開的。這塊戰時相 對平靜的地方,硬是在險惡的情勢下,撐起了戰時兒童文學發展的支架。在血與火的洗 禮中,打開了戰時兒童文學發展的新局面。
        一
    作為戰時東南兒童文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現象,首先是一些新的兒童刊物在新的歷史條 件下被臨時組建起來。當時在戰火中誕生的兒童刊物有《東南兒童》、《現代兒童》、 《中國兒童時報》、《戰時中學生》,以及李旦(邵浩然)編的龍泉《兒童報》、浙江兒 童保育會第一臨時兒童保育院的《兒童報》三日刊、義烏八大隊的《少年先鋒》、廈門 教育界戰時服務團編印的《小戰士》、廈門兒童救亡劇團主編的《小鋼炮》、《廈門兒 童報》、廈門綠苗文藝社洪學禮主編的《綠苗》月刊、紹興少年先鋒團、紹興兒童救亡 劇團的《少年動態》、平陽的《戰時兒童》、浙甌日報社的《浙甌兒童》周刊、李凌和 邵伯宗主編的《兒童音樂》、鎮海戰時文化教育事業推進委員會主辦的《鎮海兒童》、 定海楊志剛私辦的《抗戰兒童報》、陳鶴琴創辦的《活教育》月刊、贛南“兒童新村” 編的《今日兒童》和《今日教育》等。雖然這些報刊存在的時間長短不一,但都發表過 一定數量具一定影響的兒童文藝作品。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東南兒童》、《中國兒童時 報》、《現代兒童》等。
    《東南兒童》半月刊,1939年9月在浙江金華創刊,1940年移至浙江省臨時政治文化中 心麗水。該刊是在中共浙江省文委書記邵荃麟的建議下,由地下黨員陳懷白、杭葦以個 人名義編輯出版的一份全省性的抗戰期間重要的兒童刊物。該刊設有評論、時事、消息 、通訊、文藝(故事、小說、詩歌、童話、歌曲)、美術(木刻、連環畫、漫畫)、兒童創 作、謎語等欄目,廖冰兄、仇重、野夫、陳慎中、劉山、呂璧如等為該刊的經常撰稿人 。較為知名的文藝作品有:杭葦的長篇故事《林林和他的朋友們》、江芷千的短篇童話 《丁丁遇難記》、榴火的詩作《紀念三位小英雄》、陳慎中的獨幕劇《廈門三兒童》、 仇重的童話《兩個小玩偶》等。這些,在當時,都是孩子們愛讀、愛演、愛看的作品。 該刊設置的“兒童創作欄”,是戰時兒童刊物中獨標一幟的嘗試和特色所在。他們大力 鼓勵兒童們自己動手,刊登兒童們自己寫的通訊、詩歌、劇本、漫畫等作品。如臺灣少 年團王正南的《訪問俘虜記》、孫望光的《敵人渡江了》、紹中附小駱沛然的《敵人轟 炸楓橋》、廈門兒童救亡劇團集體創作的獨幕劇《報仇》等,均以孩子們純正的心靈, 描寫了抗戰中涌現出來的某個人、某件事,鮮明地體現了孩子們的愛憎感情。《東南兒 童》在戰時東南各省具有很大的影響,其發行量最初為3500份,后猛增至1萬份,發行 地區遍及東南三省和皖、桂、湘、鄂、川、黔、粵等省。
    《中國兒童時報》是1930年在浙江紹興創辦的我國第一張兒童報紙。該刊在發刊詞中 曾明確宣布:以“培養社會兒童與科學兒童相結合的新中國兒童”作為奮斗方向和目標 。后來對日抗戰,又補充“抗建兒童”一條,同時提出“全國兒童總動員”的口號。該 報歷經磨難,杭州淪陷時一度停刊。日軍渡江后在浙贛線有暫停前進的趨勢,《中國兒 童時報》遂于1940年10月在金華復刊,這是其全盛時期。不久金華告急,《中國兒童時 報》又輾轉搬遷,經由浙江的松陽、龍泉到福建的戰時省會永安,再度在永安復刊。抗 戰勝利后搬回杭州。《中國兒童時報》的篇幅安排緊貼其辦刊宗旨:第一版為時事,引 導兒童關心國家大事;第二、三版為科學、文藝,介紹必要的科學知識,提供優秀的文 學作品;第四版專門刊登兒童的創作,名為“自己的園地”,培養兒童的寫作興趣。木 刻家宋秉恒的連環畫《表》和仇重的長篇童話《從風吹來的地方》曾在該刊連載并匯編 成書。同時,還出版了盛澄華編譯的《世界兒童文庫》10冊。在金華復刊時期,銷售量 曾突破6000份,遠遠超過當時的東南大報《東南日報》的發行量。
    《現代兒童》月刊,是一份少年兒童的通俗讀物,原由福建省教育廳創辦,1939年移 交給地處永安由黎烈文主持的改進出版社,1946年7月終刊于福州,共出110期。該刊先 后由張文郁、葛琴、柯詠仙、許粵華(雨田)主編,遷福州后由郭風主編。該刊欄目眾多 ,內容廣泛,趣味性強,常報道抗戰時事新聞、英雄傳記等。“英雄傳記欄”系該刊獨 創,選取現實和歷史中的英雄人物的傳奇式的事跡,用以激發少年兒童的抗敵意志。該 刊發表有不少兒童文學作品,如郭風的詩《小郭在林中寫生》、散文《燈和星星》、賀 宜的童話《兒童國》、黃峰的童話詩《小蟋蟀避暑》等。還出版有《現代兒童小叢書》 6種,內有童話、兒童歌曲等,如引光的《榕樹伯伯的話》、姚冶的《麻雞婆脫險記》 、雨田摘述的蘇聯童話《白季迦的秘密》等,深受戰時少年兒童的喜歡。
        二
    戰時東南兒童文學發展的另外一個重要現象是,戰時的兒童文學創作幾乎涉及到所有 的文體,拓寬了傳統兒童文學以童話和兒歌作為兩大支柱的格局。特別是一些反映生 活比較迅速的藝術樣式有了很大的發展,如兒童戲劇、兒童小說等,標志著戰時兒童文 學的日益成熟。
    兒童小說:“五四”以來小說創作雖然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在兒童文學領域內的比 重和成績卻極小。“五四”時期,“童話”還是兒童文學的別名。抗戰開始后,兒童小 說的位置有了極大的提高,僅在戰時東南就出現了一批擅寫兒童小說的作家和作品。如 賀宜的《野小鬼》、仇重的《海濱小戰士》、《春風這樣說》、《爸爸的新媽媽》、杭 葦的《林林和他的朋友們》、王沉的《我們的孩子受難了》,以及《現代兒童》“英雄 傳記欄”的英雄故事、歷史故事等。這些小說在廣闊的畫面上直接描繪、反映現實生活 ,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破除了以往兒童文學作品的夢幻色彩,造成震撼人心的藝術效 果。
    兒童戲劇也是在戰時崛起的兒童文學樣式,它以直觀的方式把握、反映世界,贏取了 戰時兒童文學界的親睞。在戰時東南,僅兒童劇團就達十家之多,如孩子劇團、廈門兒 童救亡劇團、浦江育才劇團等。作家們還創作了一些較好的兒童劇作,如司馬文森的兒 童多幕劇《不要說我們年紀小》、陳鶴琴的木偶劇《岳飛》、任生、戟天的《高粱下的 兒童》、陳慎中的兒童獨幕劇《廈門三兒童》、廈門兒童救亡劇團集體創作的《報仇》 、突擊的《日支兒童親善大會》等。刊發以后,被東南大小劇團搬上舞臺,發揮了戰時 戲劇積極的鼓勵作用。
    童話:就兒童文學的主要樣式而言,“五四”以后的童話一枝獨秀。這一體裁在戰時 繼續得以發展。在東南,很多兒童文學作家熱衷于童話的創作,如仇重的《兩個小玩偶 》、《狐貍是不會錯的》、《從風吹來的地方》、賀宜的《兒童國》、《竹林里的奇遇 》、江芷千的《丁丁遇難記》、莫洛的《小紅雀》、呂漠野的《一只小公雞的故事》、 郭風的《天使的農場》等,這些作品以幻想的方式,借助想象、夸張、幽默、滑稽等藝 術手法,給動物、植物披上人類的外衣,創造了不受時空限制的廣闊世界。采用這種擬 人手法,同時灌注抗戰時期特定的內涵,誘導孩子們認識世界、豐蘊心靈、改造世界, 這是童話所具備的獨特力量。
    兒童詩歌和兒童歌謠:戰時東南兒童詩歌的創作也有長足的進展,像郭風的童話詩集 《木偶戲》、蒲風的詩集《兒童親衛隊》,堪稱是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上彌足珍貴的藝 術珍品。作為詩歌體裁中的一種,兒童歌謠(兒歌和童謠)以其形式短小活潑、語言簡明 通俗、節奏明快的特點,豐富了“五四”以來的兒童詩歌寶庫,如陶行知的《獻給趙老 太太》等。有些兒歌常配以畫面,用更形象的手法啟迪兒童。如《東南兒童》上小葉的 《瘋狗謠》:“小朋友,/快快走,/東方有只大瘋狗,/吃我的東西,/咬我的手;/那 年九一八,/東北高粱成簍簍,/大斗成斗斗,/都被瘋狗搶了走。/小朋友,/快快走,/ 趕快除掉大瘋狗,/打它的屁股,/揍它的頭;/今年九一八,/瘋狗叫苦聲嘔嘔,/陷在 泥淖里,/吃又吃不飽,/逃又逃不走,/只要大家肯齊心,/合力打死大瘋狗”。[1]淺 顯、形象,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又契合抗戰時代的脈搏。
    連環畫:美術創作也是戰時東南兒童文學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連環畫的創作 ,既有文字上的簡短說明,又配以明白如話的圖畫,在戰時極為走俏。其閱讀對象也突 破了年齡限制,而走向更廣大的民眾。如江則明的連環畫《阿娜姑娘》、丁明根據谷斯 范小說設計改編的連環畫《新水滸》、宋秉恒的連環畫《表》、廖冰兄的《打殺大漢奸 汪精衛》等。張明曹作的木刻連環畫《仇》,刻畫一個平民在日機轟炸的危急時刻,殺 死敵人,然后參加游擊隊,走向民族解放的大道。此作曾由浙江溫州游擊文化出版社四 次重印,發行量達萬冊。著名牛鼻子漫畫家黃堯,應東南兒童社之邀,特為東南小朋友 作連環畫《火炬到東南》,形象地告訴東南兒童,要高舉抗日火炬,保衛美麗的家鄉。
        三
    顯然,戰時兒童文學在各個文體范圍內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這自然得之于活躍在東 南的戰時作家的努力耕耘,像仇重、蒲風、郭風、賀宜、陳伯吹、杭葦、懷白、呂漠野 、孫用、田地、張樂平、圣野等,為戰時兒童文學的發展,為鼓動少年兒童奮發向上, 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郭風是戰時東南兒童文學領域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第一部詩集《木偶戲》,是 在黎烈文的鼓勵下精選的童話詩集,這是他對兒童文學的重要貢獻,也是戰時我國兒童 文學園地的重要收獲之一。這部詩集,以天真無邪的童心、明朗歡悅的格調,抒寫孩子 們澄澈晶瑩的美麗心靈。如《苔蘚》:苔蘚姑娘沿著老龍眼樹的樹干,走到屋頂,和狗 尾巴草一起,眺望“田野里的水牛,和播種的農人們”,眺望陽光下“海港外的白帆” 。《油菜花的童話》,在那喧鬧的田野上,在那春天花燭的照耀下,油菜花的小發辮簪 著黃色的小野花,在“迎風跳舞”,辛勤的“蜜蜂歌唱著飛來了”,他們在一起游玩, 他們學著大人說著他們自己也不懂的話語。當蜜蜂誤認為和油菜花做很好的朋友,就是 所謂結婚的時候,油菜花想了一下,說:“結婚,不,那是大人們的事!”小蜜蜂馬上 接道:“真的嗎?那么,我們不要結婚了!”這是多么瑩潔純真兩小無猜的友情。郭風借 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普通的小生物:油菜花、豌豆花、小野菊、蒲公英等,贊美單純圣潔 的孩童,展現了一個恬靜美麗的充滿歡樂的世界。黎烈文對此予以高度評價:“郭風先 生的童話詩,給中國新詩開拓一個新境界,成為新詩壇的一朵新花;以一個可貴的童稚 心靈,給我們眼目所見的萬事萬物,一草一木,賦予了一種純真的生命,寫來自然而親 切,充滿著蓬勃的清新氣息。”[2]可以說,《木偶戲》是一部滋潤心田的田園交響詩 。
    仇重是戰時東南又一重要的兒童文學作家,20世紀30年代起就開始寫作,抗戰爆發后 ,他輾轉流落于滬、浙、贛一帶,作過中小學教師、報刊編輯,并堅持為兒童寫作。其 作品散見于《東南兒童》、《現代兒童》等東南報刊,像童話《從風吹來的地方》、《 狐貍是不會錯的》、《兩個小玩偶》、兒童小說《海濱小戰士》、《春風這樣說》等, 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童話《兩個小玩偶》,將小玩偶分成日本、中國兩個對立的階 層,戴海軍帽的小鉛兵是日本兵,騎白毛獅子的無錫小泥人是中國兵。通過小鉛兵、小 泥人的爭吵,寓民族矛盾于其間,從而表現出中國人民必勝的未來。兒童小說《海濱小 戰士》的故事發生在戰時一個瀕海的小山村。小寶在回鄉途中,機智掩護游擊隊員躲過 日軍的搜捕。在這位游擊隊員的組織下,濱海村進行了一場機智靈活的反日偽斗爭,鄉 村兒童阿麟、小寶在炮火紛飛中為游擊隊運送子彈,并在關鍵時刻送去讓游擊隊迅速撤 離的情報,使游擊隊在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后安全撤向后方。作品情節曲折,人物性 格鮮明,特別是作者有意識地采用類似電影劇本的寫法,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和強烈 的感染力。
    賀宜也是東南兒童文學的重要作家。戰初,在“孤島”與地下黨員方友竹、鐘望陽等 聯系,計劃建立少年兒童社。1940年應陳鶴琴邀請赴江西,任教于江西泰和國立幼稚師 范學校,直至戰爭結束。在東南教書期間寫有不少兒童文學作品,如《竹林里的奇遇》 、《野旋的童話》、《仙人的故事》、《兒童國》、《孩兒橋》等,技巧日見圓熟。同 時也開始探討兒童文學創作理論,如《論兒童文學趣味點的構成》。童話《兒童國》體 現了作者此期的創作成就和世界觀。這部作品勾勒了一個光明溫暖的世界:兒童國。這 確是一個“理想”的世界:沒有貧富差別,沒有貴賤之分,沒有仇恨,沒有對立,也沒 有虛偽和欺詐,一切都在童心的管轄之下,展現了一個十足的“孩子世界”。作者在當 時前線戰敗、后方腐敗的艱危情勢下,把童心當作改造社會、醫治世道人心的良方,通 過“成人世界”與“兒童世界”兩個不同王國的對比,猛烈地抨擊了當時的社會制度和 社會風氣,表達了對美好社會的憧憬與向往,不失為反抗黑暗社會、尋求理想的別一種 思想的真情流露。
    呂漠野也是戰時東南從事兒童文學創作的勤奮的作家,從20世紀30年代起就開始其漫 長的教學生涯,與孩子們的接近,促使他從事兒童文學的創作,作有童話、民間故事、 寓言、小說、童話詩等。如《燕子》一詩,體現了兒童的心靈,曾編入戰時中學國文課 本。此期他的力作是童話《一只小公雞的故事》的續篇。據作者自云:“我雖然讓雞、 牛、馬、狼都成了故事的主角,可是我卻是打算描繪真實的世界的。”(注:呂漠野: 《一只小公雞的故事(續篇)》,該文連載于《戰時中學生》第1卷第4期、第2卷第4、5 期合刊(1939-1940年)。)作品中的主人公小公雞,實際上是一個充滿血性的愛國男兒。 在續篇中,作家讓小公雞死而復活,參加抗日活動,意味著民族力量的再生與勃興。盡 管作品發表于1939-1940年間,抗戰尚處于最艱難的時期,但作品最后已寫到擊敗入侵 狼兵、強權倒下、正義得彰的勝利前景,顯示了作者旺健的民族抗爭愿望與意志,鼓舞 著廣大讀者的斗爭熱情。該童話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是作者這一時期規 模最大的童話精品。
    收稿日期:200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金華18~21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葉志良20052005抗戰期間,以浙江、江西、福建為中心的東南地區,匯集了一批從事兒童文學活動的 作家與文化人。他們興辦各種兒童文學刊物,投身于各種文體的兒童文學創作,在血與 火的洗禮中,開創了兒童文學發展的新局面。東南地區/兒童文學/戰爭/Southeast China/Children's Literature/War基金項目:莆田學院科研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04001)。陳犀禾,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教授王金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Southeast China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YE Zhi-liang
   College of Humanities,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1937-1945),a group of writers and scholar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were gathered in Southeast China centered by Zhejiang,Jiangxi and Fujian provinces,who,engaging themselves in issuing various publication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writing literary works of different styles,opened up a new prospe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baptism of blood and fire.浙江師范大學 人文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葉志良(1964-),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作者: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金華18~21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葉志良20052005抗戰期間,以浙江、江西、福建為中心的東南地區,匯集了一批從事兒童文學活動的 作家與文化人。他們興辦各種兒童文學刊物,投身于各種文體的兒童文學創作,在血與 火的洗禮中,開創了兒童文學發展的新局面。東南地區/兒童文學/戰爭/Southeast China/Children's Literature/War基金項目:莆田學院科研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04001)。陳犀禾,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教授

網載 2013-09-10 21:44:23

[新一篇] 我的大中國文學觀

[舊一篇] 戴爾:其實你就是老板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