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同盟再受震動  沖繩忍辱負重,日美關系中的又一道陰影。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1960年日美為“應付共同危險”修訂《日美安全條約》,當時曾遭日本各界的強烈反對,日美同盟受到嚴重沖擊。90年代以來日美同盟又接二連三地遇到沖擊波。首先是蘇聯解體后日美安全關系的必要性引起各種議論,繼而日美貿易摩擦又鬧得沸沸揚揚。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美國國防部開始強調冷戰后日美同盟依然十分重要,日美雙方準備在今年11月通過日美首腦發表“聯合宣言”,給日美同盟關系“重新下定義”。然而,正當雙方為此加緊準備之際,駐沖繩美軍強暴日本少女事件再次對日美同盟造成沖擊。近一個多月來,日本報界嘩然,事件驚動了日美兩國首腦,并在日本國民心頭留下難以消除的后遺癥。
    一石激起千層浪
  今年9月4日晚8時許,家住沖繩北部的一個12歲小學女生到附近文具店買本子,遲遲未歸。心急如焚的父母立即驅車四處尋找。9時許,留在家中的哥哥終于接到妹妹泣不成聲的電話。當他們隨警車趕到出事現場時,只見少女衣衫襤褸,下肢大量出血,慘不忍睹。經日本警方調查,這是一起美軍士兵有計劃、有預謀強奸日本少女的惡性案件。三名駐沖繩的美軍士兵為作案專門借了一輛汽車,待“獵物”出現后便將其拖入施暴。經審查,其中一名罪犯第二天便供認了犯罪事實,有關證據俱在。駐日美軍不享受外交上的治外法權,所以本應立即將罪犯拘捕。然而,日本警方的這一要求卻遭美方拒絕。其理由是,根據1960年生效的《關于駐日美軍地位協定》第17條第5項規定,“關于由日本行使審判權拘留美軍及其家屬中的嫌疑犯,當犯人在美國手中時,在日本正式起訴前將由美國繼續拘留”。
  此事曝光后立即在沖繩激起了憤怒的浪潮,并迅速波及整個日本列島。一向克制、忍耐的日本婦女憤然走上街頭,接連不斷地涌向美國駐沖繩總領事館抗議。她們手舉的橫幅上寫著:“抗議美軍獸行,我們已忍無可忍。”沖繩縣議會一致通過了抗議決議,稱這是“畜牲都不如的無以復加的犯罪”,要求美方交出罪犯。持續不斷的抗美浪潮是1960年以來所罕見的。9月21日,日本外相河野洋平向美國駐日大使蒙代爾提出抗議。蒙代爾大使表示:“三只野獸引起的可憎事件令人感到遺憾、可恥。”當天,克林頓總統稱“感到憤怒,對事件極感遺憾”。此事無疑讓克林頓感到尷尬。人們不會忘記,這位美國總統的夫人恰好在案發翌日抵達北京參加世界婦女大會,而且在論壇上慷慨激昂地抨擊別國的“人權”問題。這次美軍強暴日本少女不是一個偶然和孤立的事件,它只是冰山一角,是美國國內嚴重的犯罪問題在國際上的一種特殊反應。這也許不能不引起人們對主權與人權關系問題的重新思考。
  事件發生后,日本三黨聯合政府在沖繩縣民的要求下,提出今后將研究修訂《關于駐日美軍地位協定》問題。沖繩是美國在東亞最重要的戰略基地。目前,美軍基地占沖繩面積的約20%,駐日美軍設施的75%集中在沖繩,在沖繩駐扎的美軍約為2.9萬人,占全部駐日美軍的60%,若包括美軍家屬在內,在沖繩的美國人就有5.3萬人,占沖繩本島人口的20%。他們的使命是所謂“保衛日本的安全”,而實則構成刑事案件的爆發點。據日方統計的美軍在沖繩的犯罪事件,從1972年沖繩歸還至1993年,各類惡性刑事案件達500多起,其中僅1977年,美軍殺人、強奸等惡性案件就發生了69起。近年來發案率雖有所下降,但由于日本警方受到《關于駐日美軍地位協定》的限制,日本只有在“公務”以外的情況下才能對美軍罪犯進行審判,而且難以立即抓獲罪犯,造成一些罪犯借機逃回美國,案子不了了之。
  近年來,人們往往只注意到日本要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開展“政治大國”外交的一面。而這次事件則再次告訴世人,日本的沖繩似乎仍處在半獨立狀態,日美同盟關系實際上是建立在沖繩忍辱負重的犧牲基礎之上的。日本大藏大臣武村正義就此事件發表談話稱:“沖繩歸還已有23年,難道日本還不是獨立國家嗎?”可以認為,日本國民要求修改駐日美軍地位協定,是希望維護自身人權的正當權利。
    沖擊波令日美雙方困惑
  這次事件所激起的反應雖然與1960年日本人民反對修訂《日美安全條約》的性質不同,不會形成當年那種大規模的反美群眾運動,但是事態的發展對亟望加強冷戰后日美同盟的日美兩國政府來說還是相當棘手的。
  首先,美方不同意修訂《關于駐日美軍地位協定》。美國堅持認為,若修改協定第17條,有可能產生連鎖反應,引起修改與使用基地有關的所有規定,并可能導致其他美國保留駐軍的國家也要求美國修改有關協定。這將動搖美軍在世界各戰略要地的法律地位與權利。因此,美方提出在維持原協定的同時,采取改善措施。例如可仿照美國與德國之間在類似問題上的處理程序。根據美德之間的協定,德方可以要求美方引渡罪犯,美方雖無此義務,但保證“予以特別考慮”。
  其次,日本政局動蕩,日本外交受到國內壓力增大。日本外務省也担心修訂協定將引起日美安全關系的一系列麻煩。駐日美軍基地的飛機超低空飛行擾民問題、基地設施與民爭利問題等多年來一直懸而未決,一旦開了口子,這些問題都將無休止地糾纏下去。若遇美方強烈反對,勢將影響日美安全體制。駐日美軍地位協定的前身是根據戰后初期日美安全條約制定的日美行政協定。因其規定了許多美軍占領日本時期的特權,曾遭到日本國民的強烈反對,被迫于1953年做過修訂。隨著1960年日美安全條約的修訂,原行政協定改為目前的駐日美軍地位協定,但其中仍有一些內容與日本國內法相抵觸。因此,日本各執政黨為鞏固聯合執政地位,雖表示暫不要求立即修訂協定,但要在今后的大選中獲勝均不能無視國民情緒。截至10月7日,日本業已通過或預定通過的各地方要求修訂協定的縣議會決議多達193個。這表明日本國民對政府的情緒很大。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執政黨之一的社會黨10月17日下午決定,要求美國大幅度縮小駐日本的軍事基地,并全面修改《關于駐日美軍地位協定》。村山首相也表示,他將在今年11月同克林頓總統舉行會談時正式要求美國整頓和縮小美軍駐沖繩的軍事基地。
  第三,若不平息沖繩人民的憤怒,將對日美同盟關系投下陰影。按美國國防部長助理約瑟夫·奈制定的計劃,美國今年2月發表第三次《東亞安全戰略報告》后,日美雙方一直在策劃給冷戰后的日美同盟“重新定義”,并擬在今年11月以日美聯合宣言或聲明的形式公諸于眾。其核心內容是:強調冷戰后日美同盟仍是維持亞太地區穩定不可缺少的,并可面向21世紀做出“更大貢獻”。日美兩國不會因經貿摩擦而損害雙邊安全關系。美國要求與日本締結相互提供補給和服務協定(ACSA),聯合推進戰區導彈防御構想(TMD)。日美加強軍事關系的目的之一是對付朝鮮、俄羅斯和所謂的“中國威脅”;其二是確保美國在東亞的10萬駐軍;其三是加強日美聯合參與聯合國維和活動方面的合作,為了美國的全球利益而讓日本進一步參與國際軍事沖突。今年日本防衛白皮書首次提出“日本自衛隊任務國際化”的口號,日本出現一方面讓美國“保護”;另方面又要向海外派兵的怪現象。今后日美軍事同盟究竟向何處發展,值得關注。
  這次惡性事件發生后,日本沖繩縣知事大田昌秀拒絕在美軍用地強制手續上替首相做“代理簽名”,村山首相為此感到為難。日本只好要求美軍縮小基地,減少駐軍,美方當然不情愿。日本國際問題專家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今年日美首腦在11月出席大阪亞太經濟合作首腦會議上會晤并發表重新確認日美安全關系的“聯合宣言”,將是毫無意義的。 
  
  
  
世界知識京016-017D7國際政治劉江永19951995 作者:世界知識京016-017D7國際政治劉江永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45:22

[新一篇] 日美同盟關系的轉折點

[舊一篇] 日美同盟的“再定義”及其未來趨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